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第12節
書迷正在閱讀:笨蛋美人重生后、春心動、拯救六界從談戀愛開始、女王在末世撿男人泄欲(NPH)、返航魚線(高H)、云水之歡[古言,1v1]、冬日薄荷(校園1v1)、森林(1v1 骨科)、見微知著(弟妹 H)、緣分若如初相見
沒過多久,劉副管事就親自過來匯報情況。 “啟稟東家,那是一輛送三河縣的兩位學子前往青山書院的騾車,車軸出了些問題,需要更換配件,我們這邊也沒有能用得上的備用配件,幫不上他們?!?/br> 何殊從邊窗里探出頭,接過話道,“怎么幫不上,劉管事,剛好我們也要去青山書院,跟他們順路,讓兩位學子坐我們的車先走,那騾車不用載人,可以就近找地方修車?!?/br> 崔景懷當然不會反對她的建議,“嗯,就按謹恒說的辦吧,讓他們坐后面那輛還有大半空位置的馬車?!?/br> 何殊卻再次開口道,“不用讓他們坐后面那輛車,這輛車里只坐我和邱顏,還空著呢,讓他們過來吧,正好可以提前認識一下同窗?!?/br> 劉盛也知道既然車里的那位小少爺開了口,他的頂頭上司就不會反對,隨即照辦,而且是鄭重其事的親自去辦。 反倒是需要接受幫助的人,面對劉盛釋放出的善意,此刻有些猶豫。 那騾車的車夫聽到劉管事的話,不僅感到擔憂與遲疑,還很自責。 “小老兒受這兩位小哥的長輩所托,要負責親手將他們送到書院和武院才好,沒想到竟遇上這種意外,唉!” 沈卓客氣有禮的謝過劉管事后,語氣溫和的安慰車夫道。 “林叔不要著急,我與祖父都聽說過懷安商行的威名,能遇上他們,并得到他們的幫助,是我們兄弟的榮幸,你也能安心的去修車,到府城后,我們兄弟會在第一時間給家里去信說明情況,解釋這場意外,怨不得你沒盡責?!?/br> 聽到小少年的這番話,劉管事不動聲色的挑挑眉,心中暗自思忖,難道現在的天才都變得扎堆出現了嗎? 明明看上去都是只有十二三歲的小少年,說話做事的心眼卻是一個比一個多,有勇有謀,特別有主見。 不過劉管事也只是暗自在心嘀咕了一下,多年的暗衛生涯,早就讓他養成謹言慎行的習慣。 即便在外人看來,他絕對是位十分健談,時常面帶笑容,與人打交道十分精明圓滑的合格商人。 沈卓與柳平跟著劉管事來到馬車邊時,何殊正好從車窗處伸頭看向他們過來的方向。 看到兩個年齡跟她差不多的少年,背著行禮過來,何殊下意識露出一個和善的笑容。 卻不知那類似哄孩子的笑容,出現在她那還長著嬰兒肥的稚嫩面孔上,看著其實有些違和。 “你們好,我叫商謹恒,他叫邱顏,我們家住京城,這次隨長輩出來游學,將會去青山書院借讀一段時間,你們兩個都是青山書院的學子嗎?” 看著坐進車里的兩位少年,何殊的目光中透著好奇,言語之中也透著對同齡人的親近,十分符合天真熱情的富家少爺人設。 相較于難掩拘謹的柳平,沈卓表現得十分深穩大方,語氣誠懇的拱手道。 “小弟沈卓,見過二位賢兄,這位是我表弟柳平,家在三河縣,我是青山書院學子,此番是休完農忙假返校,表弟此去府城,是想進入青山武院?!?/br> 見沈卓的年齡也就與自己不相上下,就能帶著比他年齡小的表弟前去府城求學,這份獨立與勇敢,讓她頗為欣賞。 雖然何殊心里也清楚,若不是家庭方面存在一定原因,一般人家肯定不會這么心大,不過她并沒有就此多問。 “聽說武院中的生活十分辛苦,這位柳賢弟真是勇氣可嘉,令人敬佩?!?/br> 聽到何殊的話,邱顏正為剛上車的兩人倒茶的手忍不住頓了一下。 親眼見證武院的誕生過程,知道武院中的那些嚴苛規則制度,都是由眼前這人親自制定后,她實在想不通這位怎么好意思面不改色的對人說出這種話。 得到肯定的柳平立刻沒了面對生人的拘謹,下意識坐直身體,語氣堅定的說道。 “我娘說,吃得苦中苦,才能成為人上人,我不怕吃苦?!?/br> 何殊邊將邱顏倒的茶分別端給二人,邊笑著點頭。 “柳賢弟有志向,希望你能在武院迎難而上、不負初心,聽說只要是能在武院堅持到正式畢業的武學生,都能擁有不錯的前途?!?/br> 這絕對不是何殊的虛言,武院是她借鑒前世的軍校制度,再結合大安的現實條件精心設計而成。 所有能在武院堅持到畢業的學生,不僅能夠擁有不俗的身手,還能擁有一定的軍事素養。 畢業生不管是選擇進入地方府衙當捕快,還是進入軍營,都會優先得到擢升與重用。 在這個軍中關鍵職位大多都由各個勛貴世家把持的時代,何殊沒想過要直接撬動相關勢力的利益。 所以她開設的只是武院,而不是軍校,也不會直接干涉武院畢業生的就業選擇。 就算是武院畢業生選擇進入軍營,也需從底層做起。 對于這類畢業生的最大優待,除了會由東宮產業負責返還,或免去學生在校期間的所有學費及生活費外,還會給予一筆安家費。 但這并不妨礙何殊握著蠢蠢欲動的小鋤頭先盯住將來要挖的墻角,只是目前尚處布局階段,實在不易cao之過急。 第十六章 對于武院,即便是沈卓,之前也只是略有聽聞,并不了解具體情況。 現在聽到出身于京城那等繁華之地的何殊說得這么肯定,兩人本都有些忐忑的心,也隨之踏實不少。 因此前乘坐的騾車壞在半路,兄弟二人跟著車夫一起想辦法,雖然沒能解決問題,也在日頭下曬了近一個時辰,此刻確實又累又渴。 謝過何殊二人為他們兄弟準備的茶水,直接一飲而盡后,兩人的身心狀態都得到極大改善,對幫助他們的這些人更加感激之余,防備之心也去了大半。 “商兄似乎對武院的情況較為了解?實不相瞞,我們兄弟家境清貧,是因聽說能在武院習得一技之長,表弟又生性活潑,對習武較為感興趣,才想去試試?!?/br> 何殊點點頭,“嗯,因為有長輩在其它武院任教,所以聽說過一些比較可靠的消息,武院會在入學第二年,為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借貸業務,若提前與武院簽訂畢業后會進入軍營至少五年的合同,還能直接免費?!?/br> 這些是所有進入武院的學生,都會知道的規則,頭一年就撐不下去的學生,也就沒了繼續培養的價值。 不需要付出就能得到的東西,得到的人往往不會珍惜。 而武院為培養出身強體壯的學生,在配套的訓練場地、武器、醫藥健康、以及飲食營養方面,都頗下功夫,這些方面的開支投入遠在書院之上。 所以武院才會開出相對較為高昂的學費,以較高的門檻過濾掉一些心志不堅的人。 聽到何殊的話,柳平立刻驚喜不已的看向他表哥。 “太好了,我畢業后肯定會進入軍營,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當將軍,卓哥,我們只要付第一年的學費就好了?!?/br> 沈卓也是這才知道武院竟然還有這些優惠政策,由衷的致謝道。 “多謝商兄的提前告知,看來家里不用再為表弟以后上學的費用擔憂了?!?/br> 為了能夠拿出頭一年的費用,家里已是不遺余力,沈卓甚至還打算在這次回書院后,去做些抄寫類的工作賺錢,只為能給柳平攢以后的學費。 雖然進入武院學習的事,得到家中所有人的認可與全力支持,同時也讓柳平感到壓力頗大。 “卓哥,等我們到府城后,就寫信告訴叔爺他們這個好消息?!?/br> 此刻壓力大減后,柳平也隨之恢復自己活潑開朗的性格,說完,他好奇的問何殊與邱顏。 “謝謝商哥,商哥和邱顏大哥都是京城人,你們見過皇帝老爺和太子殿下嗎?” 正當邱顏為這個問題感到為難時,就見何殊難掩得意之色的回道。 “見過,去歲元宵燈節,皇帝陛下帶著太子殿下登上宮城墻,親自放天燈與民同樂時,我們許多人都曾見過,可惜當時相隔甚遠,看得不清楚?!?/br> 見她那毫不掩飾的向往與感慨,表現得極其自然,邱顏十分配合的點頭。 “主要還是因為當時天色太晚,還好我們當時正好在那附近,正好趕上了?!?/br> 與往屆皇帝隔三差五的就要去哪舉行祭祀,或是去秋狩、避暑不同,正寧帝登基上位九年來,基本沒怎么出宮過。 對外說法是不愿興師動眾,耗費錢財,實際上更多的是為安全考慮。 再加上他親自干出用女兒充兒子,還讓這個女兒當太子的舉動,讓他在面對天地與皇家列祖列宗時,都難免有些底氣不足。 柳平無比向往的感嘆道,“你們真幸運,也不知道我這輩子有沒有機會能見到他們,不過我表哥肯定能,他讀書特別厲害,是我們縣……?!?/br> 人前表現得再怎么沉穩,沈卓目前終究還只是一個沒經歷過什么歷練的小少年。 此刻聽到表弟這毫不謙虛的吹捧自己,頓時羞窘不已,打斷對方的未盡之言道。 “平弟,休得胡言!讓二位兄臺見笑了,我們小戶人家見識有限,他這是將別人的戲言當真了?!?/br> 何殊知道州府一級的書院招生,最低門檻就是秀才功名。 眼前這位少年看上去最多也就十一二歲的樣子,至少是在一年前就已考取秀才功名,足以證明他的優秀。 “沈兄太自謙了,你我年齡相當,你已是青山書院的學子,在下卻還是一介白身,這次能有機會去青山書院借讀,還是靠著長輩余蔭?!?/br> 何殊對此很有自知之明,讓她去參加科舉的話,她這輩子都不一定能考取秀才。 畢竟本該負責教她經史典籍的太傅、少傅等人,都被她給派了其它工作。 除了會在陪正寧帝定期聽經筵官講經時,順便聽上一耳朵外,她根本沒時間,也沒精力去系統的學習科舉內容,也做不來文章。 作為從小接受過系統的皇子教育的人,正寧帝在講史論經方面的水平不俗,文章也做得很不錯,能與那些經筵官交流得十分和諧。 可是何殊的主要精力從來都是放在那些經筵官的言語神態反應上,從而分析他們的思想立場,乃至性格特長,從中擇取自己想要用的人。 所以真要論起學問水平,何殊實在是差到有些對不起她的身份。 好在她上輩子理工科出身,對自己的能力早有十分清晰的認識,早就特別務實的選擇放棄自己不擅長的,懶得與那些經史典籍硬扛。 即便她因掌握著速記技巧,記憶力特別強,從小就給人留下擁有過目不忘之能的神童印象。 何殊表現出這份坦蕩,實在很容易讓人心生好感,沈卓也不例外。 “商兄莫要妄自菲薄,能得長輩蔭庇,本就是個優勢,何況商兄這般年齡就有機會四處游學,開拓眼界,增長見識,實在令人羨慕?!?/br> 這是沈卓的真心話,他認為富家子出身的何殊身上沒有半分驕嬌之氣,待人真摯熱情的同時,卻又不會失去應有的分寸,實屬難得。 這肯定是因對方跟著長輩四處游歷,得到歷練后,才能擁有這般難得的平和心態。 何殊也很欣賞對方的這種心態,沒有憤世嫉俗,不會恨人有、怨己無。 “我聽說,現在各大書院除了會在春秋二季放農忙假,好像也會定期組織書院中的學子外出實踐游學?” 不管是書院還是武院,都沒有放寒暑假一說,為了讓這些書院在培養學生時,重視理論加實踐的必要性,她曾明令要求各書院要定期給學生安排實踐活動。 這些實踐活動應該包括但不限于去鄉下種地,去官府、作坊及官方在建工程中參觀及做事等。 “是啊,可惜我進入青山書院就讀的時間尚短,目前還沒參加過,不過聽說書院近期可能就會組織一次相關活動,商兄到時若還在書院就讀,我們應該可以一起出行?!?/br> 說起這個話題,沈卓難掩期待之色。 在進入青山書院就讀之前,沈卓對自己是否需要去書院學習一事,并不怎么在意。 因為他有信心憑借家中那些藏書,以及縣里幾位先生的教導考取舉人,乃至進士及第。 這也是他考取秀才后,為了年邁的祖父母,一直拒絕縣里的舉薦,沒有去青山書院就讀的底氣所在。 直到沈卓正式進入青山書院就讀后,他才發現竟是自己將事情想得太簡單。 青山書院中不僅擁有學識與科舉經驗都更為豐富的先生,教授學生的內容更全面、更務實。 所教授的內容與課程安排,以及考核重點,都與他印象中的書院環境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