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第9節
書迷正在閱讀:笨蛋美人重生后、春心動、拯救六界從談戀愛開始、女王在末世撿男人泄欲(NPH)、返航魚線(高H)、云水之歡[古言,1v1]、冬日薄荷(校園1v1)、森林(1v1 骨科)、見微知著(弟妹 H)、緣分若如初相見
等到大隊伍上前時,那些村民看向眾人的目光已經褪去防備,雖然仍顯拘謹,但也透著興奮與期待。 已經下馬的何殊將韁繩順手遞給旁邊的侍從后,也來到竹林里的陰涼處席地而坐,先從自己的背簍中取出一只裝水的竹筒,連喝幾口后,放回竹筒。 接著又伸手摘下頭頂的草帽,邊用袖子擦漢,邊用寬檐草帽扇風,還極其自然的開口跟坐在附近的村民大嬸搭話。 “大嬸,這晌午的太陽厲害,你們怎么不在家歇著,都聚在這里?” 農民在烈日下勞作的場景十分常見,但是像這樣沒事聚集到一起閑聊,還是比較少見的。 畢竟這段時間正值春耕農忙時節,家家幾乎都有忙不完的農活。 被何殊喊大嬸的婦人,見其長相俊俏,穿著雖好,但那只是相較于在場的村民而言。 再加上何殊的言語動作爽朗自然,很接地氣,沒什么距離感,所以婦人態度熱情的回道。 “里正老爺說縣衙貼出幾張皇榜,上面寫的內容很重要,跟朝廷征稅有關,就帶著我們村里的童生老爺,去城里抄那皇榜里的內容去了,我們就聚在這等他們回來?!?/br> 距離較遠的一位年長的老婦人補充道,“征稅可是大事,不早點弄清楚那皇榜里邊的內容,我們這心里都不踏實,希望老天保佑,別又給我們加稅。 何殊聞言,正拿著草帽扇風的手,不禁頓了一下,嘴角露出一抹苦笑。 老百姓對生活的要求,就是這么簡單,在能過得下去的情況下,基本都能安于現狀,不敢期待生活可以變得更好,只盼著不要更壞。 “說不定朝廷不僅不打算加稅,還打算給大家減稅、免稅呢?!?/br> 老婦人趕緊擺手道,“唉喲,做人可不能不知足,縣里這幾年不僅沒征傜役,招工干活管吃管住還給錢,就已經是皇帝老爺的大恩大德了?!?/br> 稍年輕些的大嬸在一旁附和道。 “就是,這幾年沒征傜役,可讓我們輕松了好多,少死好多人?!?/br> 老婦人卻道,“就是,不過我閨女他們村里,有個人在給官府干活時,累死了?!?/br> 大嬸頓時面露驚色,何殊則在瞬間生出一股惱意,卻不動聲色的問道。 “怎么回事?不是說現在給官府干活是個好差事嗎?怎么還有人被累死?” 老婦人嘆了口氣道,“唉,那也是個苦命人,不過據說他累死的事,其實跟官府沒多大關系,是他娘老子偏心,一邊讓他給官府做工掙錢,一邊還要給家里干活,就這樣,好好一個勞力,硬生生的給累死了?!?/br> 這種話題特別引人注意,隨即就有其他村民的說道。 “喲,這可真不像話,官府的活都是要下力氣的重活,家里不說好吃好喝的伺候著,怎么還能讓他干家里的活呢?就算是牛馬,也沒這種使喚法吧?!?/br> 老婦人連連點頭道,“就是,死的是那家老二,老的說干活的地方離家近,讓人早晚在家吃飯,好將官府的伙食折成錢,結果那老二一人干兩份活不說,家里還不給人吃飽?!?/br> “這可直是喪良心??!” “胡嬸,你說的是下洼村柳大河家的事吧?這事我也聽說過,那家人特別不是東西,為了供大房的孫子讀書,舍不得小兒子,就可勁的壓榨二房人,將二兒子活活累死餓死后,還打起將二房孫女賣個高價的主意?!?/br> “真的假的?這還是人嗎?” “張老三,你怎么知道這么多?” 被人圍著追問的張老三苦著臉道。 “因為那柳老二的媳婦,就是我大姨的閨女,也就是我表妹,她拼死護下女兒后,帶著一雙兒女跑了,跑的時候什么都沒帶,也沒敢來找我們這些親戚,誰也不知道他們娘三現在是死是活?!?/br> 有人不解的問道,“那老柳家打算怎么將二房孫女賣高價?” 沒等張老三開口,就有人說道。 “還能怎么賣,肯定是想高價賣到那種見不得的骯臟地界,那家子也不怕被人戳脊梁骨,還想供出個讀書人,就憑他家做的這些喪良心事,皇帝老爺也不能讓這種讀書人當官?!?/br> 在場眾人紛紛附和,他們生活的這片區域山少地多,雖然稱不上富裕,但是只要不是遇上災年,日子基本都能過得去。 沒到實在走投無路的地步,周圍十里八村的人家,極少會出現賣兒賣女的現象。 更別說那下洼村的老柳家還是在逼死二房頂梁柱后,又做出要賣二房閨女的惡劣行徑,更加讓人不恥。 坐在何殊身邊的近侍馮立皺眉道。 “朝廷不是下令,非本人自愿,包括親爹娘在內的任何人都無權賣其他人,那柳家這么做,是犯法的吧?” 周圍一群村民群言,都愣了一下,他們雖然都覺得那柳家做的事無恥,卻都沒往犯國法上面想。 “不知道犯不犯國法,反正也沒見朝廷管?!?/br> “是啊,說到底,這是人家的家事,朝廷就算想管,也管不過來啊?!?/br> 何殊也對那柳家人憤恨不已,她更知道,這種惡劣事件在大安絕非個例,朝廷當下卻沒辦法用法律條例進行約束。 因為這世上絕大多數人的想法,都像這些村民一樣。 這也正是她想借稅改促使百姓主動分家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大家子發生這么惡劣的事件,也只能將之定義為家事。 不過此刻親耳聽到這個事件,也讓何殊意識到,就算她在短期內無力治本,也要再出臺一些可以盡量避免類似案件發生的措施。 因這個時代的大環境,使得人口買賣現象早已成為常態,難以杜絕。 也不能一刀切的強制杜絕,畢竟對某些實在走投無路的人來說,這是一條好歹能活命的生路。 所以朝廷目前只能出臺相關政策盡量約束與管控人口買賣現象,同時還在各地開設官方牙行。 第十二章 將買來的人變成官方雇工,接收那些因各種原因被賣的人,給其提供渡過難關后,可恢復自由身的機會。 再由官方牙行將這些人進行各種培訓后,分別雇給那些需要侍女、侍衛的富戶,或是推薦給需要工人的相應作坊、商行。 與此同時,官方在打擊非法‘人□□易’方面,可謂是不遺余力,對那些涉及非法拐騙買賣人口的犯人,都予以頂格重罰。 因朝廷在近些年的這些cao作,但凡是還有些良心的人,都會選擇將人賣給官方牙行。 這也正是村民口中的那些骯臟地界在被截掉過去的買人途徑后,不得不花高價的原因。 正當何殊暗自記下,決定回頭要更加強對賣人一事的限制,還要提高對讀書人道德人品的審核時。 不遠處有輛牛車過來,知道那牛車上肯定坐著里正和童生,在場村民都振奮不已。 從牛車上下來的里正與童生,此刻說是紅光滿面也不為過。 他們都是經濟條件稍好,擁有土地較多的人家,但是按照稅改方案中提到的征稅比率算的話,他們都能受益頗多,少繳不少稅。 等在竹林中,或是正在與商隊中人交談的村民,紛紛起身看向來者,有些村民甚至還一涌上前。 看著快速圍過來,爭相詢問的眾村民,里正抬手制止道。 “大家先別急,都讓開些,日頭這么大,我們到陰涼的地方再說……皇榜上寫的內容,張夫子都已經抄寫回來,現在請他幫大家念念,你們就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br> 張老三迫不及待的催促道,“七叔,你快念吧,我們都在這里等好長時間了?!?/br> 從里正和他七叔的反應看,朝廷這次提出稅改方案,應該是件好事,可是沒有得到確切消息,這心里就不踏實。 “你這小三子,一大把年紀了,還是這個急脾氣?!?/br> 張童生笑著說了張老三兩句,隨后便清了清嗓子道。 “好吧,我也知道,大家肯定都等急了,我這就給你們念,都仔細聽,朝廷還等著要我們老百姓對這稅改方案的反饋意見呢?!?/br> 親耳聽著這位老童生,用帶著地方口音的官話,念出她參考大量資料,又進行無數次修改后才最終定稿的稅改方案,何殊的心情有些復雜。 與大太監汪林在朝堂上,以不帶絲毫主觀情緒念出這份稅改方案不同,老童生的聲音飽含個人情緒,成功調動在場所有村民的情緒。 聽著村民發出的那一聲聲充滿難以置信的驚嘆,以及發自內心的由衷笑容,何殊的臉上也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她愿意耗費無數時間與精力制定這個稅改方案,不懼與朝野上下的那些大勢力作對,也要堅持,并全力推進這份稅改方案的盡快實施,為的就是能讓這些基層百姓俱露歡顏。 聽完稅改方案中的內容,聽老童生給大家解釋公告中的一些較難理解的書面內容時,滿臉欣喜的大嬸轉頭道。 “小兄弟,看來還真叫你給猜中了,皇帝老爺竟然真要給我們減稅、免稅,這可真是我們做夢也不敢想象的大好事啊?!?/br> 激動到掉眼淚的老婦人一邊用衣袖擦拭眼角,一邊感慨道。 “別說是你,我活了這大半輩子,也沒聽說這世上竟然還能有這好事,一家子不僅能有五畝免稅的口糧田,還有一二十畝只收半成稅的惠民田,皇帝老爺和太子老爺真是大好人吶?!?/br> “是啊,真是大好人吶,好人就該長命百歲,我要在家給皇帝老爺和太子老爺供生祠?!?/br> 就在現場的‘太子老爺’很想直接表態,她是真心不需要那什么‘供生祠’。 “大嬸,這事不是我猜的,是我們一路過來,在其它府城看到過,所以知道里面這些內容,我也覺得這對咱們老百姓來說,這是件很好的事,就是有的地方,好像不怎么認可這稅改方案?!?/br> 何殊說的是大實話,之前路過一座縣城時,她親眼看到那個縣衙剛將公告貼出去不久,就被一伙看似混混模樣的人給撕掉,然后說些誤導他人的話。 更過分的是,那縣衙方面不僅沒有派人重新張貼公告,也沒有做出任何相關解釋與說明,相當于是默認了那些混混所說的那些朝廷提高征稅比率,要給老百姓加稅之類的話。 何殊此行最需要的是低調,不惹人注意,當然不便出面做什么,只能讓崔景懷先將那些地方的官員,以及區域中的一些重要信息都重點記下來。 周圍這些村民聽到何殊的話,紛紛露出驚訝。 “不認可?對咱們老百姓這么有利的事,怎么能不認可呢?小哥,你說的是哪個地方的人?他們也太不識數了吧?!?/br> 聽到這番對話的里正道。 “肯定是那里的縣衙沒用心做事,像咱們灌河縣的縣太爺,怕縣城的人不認字,特意安排讀書人給大家念這里面的內容?!?/br> “然后還要求我們這些村鎮,都要帶人去城里將這公告抄回來,念給大家聽,生怕大家不知道這事,不能給出真實有效的反饋?!?/br> 里正雖然只是村一級的最底層管理人員,連正式在編的官吏都稱不上,但是相較于村里的其他村民,他肯定是最有見識,知道得更多的那個。 只是他雖猜得到何殊所說的那個縣,為什么對這件事不上心,卻不好直接跟這些村民解釋太多。 張老三好奇的問道,“里正伯,為什么你和七叔都一再說什么‘反饋’?什么是反饋?” “反饋是指咱們這些老百姓對這稅改方案的意見和想法,畢竟這稅改方案目前還沒有正式實施,要是有太多人反對,可能這份稅改方案就無法正式實施?!?/br> 此話一出,頓時引來現場眾人的一片嘩然。 “這么好的事,怎么能不實施呢?誰敢反對,誰就是喪良心?!?/br> “對,皇帝老爺和太子老爺都愿意給我們這些小民開恩,給我們減負擔,想讓我們活好些,其他人敢不答應,就是我們的敵人?!?/br> 情緒激動的眾村民紛紛附和,里正趕緊抬手制止道。 “干什么、干什么,這不是還沒到那一步嗎?我只是說,存在這種可能,咱們村,肯定是全村都同意,到時候,咱們一起按手印,呈一份請求朝廷盡快實施這稅改方案的,那個什么書上去?!?/br> 張童生接過話道,“萬民請愿書,只要按手印請愿的人夠多,就能有機會直接呈到皇上和太子面前,也能讓朝堂上的那些大官都看到?!?/br> “對,就是這個請愿書,人家太子是多金貴的貴人,竟然這么想著我們這些鄉下小民,我們一定要好好感謝他與皇帝陛下的大恩大德?!?/br> 何殊看著這一幕,心中感慨不已,眼前這些是大安最樸實的百姓縮影。 只是稍微給他們減輕一些負擔,就能讓他們感恩戴德,慶幸不已,即便他們依舊需要辛苦勞作,擁有的物質很少,生活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