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第2節
書迷正在閱讀:笨蛋美人重生后、春心動、拯救六界從談戀愛開始、女王在末世撿男人泄欲(NPH)、返航魚線(高H)、云水之歡[古言,1v1]、冬日薄荷(校園1v1)、森林(1v1 骨科)、見微知著(弟妹 H)、緣分若如初相見
因為這將意味著太子一旦出事,正寧帝就沒有第二個皇位繼承人。 所以正寧帝的那些妃嬪懷孕時,每個都會無比期待自己能生個皇子,因為那樣一來,自己說不定能有機會母憑子貴,成為這后宮之主。 身處這世間最頂尖的名利場中,最少不了的就是存有野心之人,也少不了會覬覦中宮之位,乃至太子之位的妃嬪。 再加上正寧帝從不掩飾他對子女的重視,后宮嬪妃仗著有孕在身就得意猖狂的現象,可謂是屢見不鮮。 再加上皇后自家知道自家事,用女兒充作兒子占據太子之位的事,縱然是正寧帝親自干的,她也難免有些心虛。 這種事一旦被泄漏,若正寧帝有真正的兒子還好說一些,在正寧帝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情況下,勢必會引起宗室與朝野上下的反噬,可她母家在朝中勢弱,注定幫不了她。 所以皇后一直以來,確實是在努力做位寬容大度的賢后,非常用心地經營自己的賢名。 對待后宮嬪妃仁慈賢惠的形象深入人心的同時,也會讓那些存有野心的妃嬪不將她放在眼里,因有孕而一步登天的惠嬪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不會因對方的不敬而做什么,但是知道那位自認最受寵愛的惠嬪在正寧帝面前,可以說是毫無特殊之處,皇后當然會心情舒暢。 皇后剛將晚膳安排下去,八歲的八公主何欣婉下學歸來,看到正寧帝與何殊也在皇后宮中,瞬間露出充滿驚喜的笑容。 規矩地行過禮后,她立刻拉著正寧帝的胳膊撒嬌,“父皇,聽說過幾天宮外會舉行春游會,我也想要出宮玩?!?/br> 皇后滿臉不贊成,“婉兒,不得胡鬧!” 正寧帝不以為地笑著拍拍八公主的手,“那種場合人多,不安全,你要是實在想出宮玩,等到春游會過后,父皇許你出宮看看你的大jiejie、二jiejie?!?/br> 宮中已出嫁的公主有三位,分別是大公主、二公主、四公主,其中大公主與二公主都是皇后所出的嫡公主,與何殊、八公主是一母同胞,關系更為親近。 八公主聞言,不滿地拉著正寧帝的胳膊搖晃,“大jiejie和二jiejie府上都去膩了,沒什么有趣的,我就是想去見識一下春游會,可以讓太子哥哥陪我一起去?!?/br> 聽到這話,皇后瞬間警覺起來,表面上卻是不動聲色,趕在正寧帝開口之前道。 “是誰告訴你春游會的事?你怎么會想到要讓你太子哥哥陪著?” 八公主不以為意地回道,“誰不知道太子哥哥是父皇唯一的兒子,被保護得最為周全,有太子哥哥在,我的安全肯定不成問題吧?!?/br> 打三歲起就開始出入朝堂,輔助正寧帝處理政務,除必要的休息外,不得不將大多時間都花在御書房與校場中,余下時間還要放在自己名下的產業上,所以何殊與這些姐妹們接觸不多,姐妹們對她也是敬畏多過親近。 作為嫡公主中年齡最小的那個,八公主可謂是備受父母寵愛,性格難免被養得有些驕縱,與何殊的關系雖然并不親密,卻不影響她理所當然地為對方做好自以為是的安排。 畢竟在她看來,何殊總是被正寧帝拘在身邊習文練武,基本沒有出去玩的機會,肯定會很期待可以出宮看熱鬧、長見識的機會。 八公主不會知道的是,她避而不答皇后的第一個問題,給出的這個看似是由她自己分析的答案,讓皇后與正寧帝更加警惕。 知道說這話的八公主本身并沒有復雜心思,身為當事者的何殊恍若未覺般接過話,語氣溫和地笑著道。 “喲,八妹出息了啊,小小年齡就知道這么多事?!?/br> 見八公主在她的夸獎下,面露得意之色,何殊接著道,“是劉太傅給你們講的,還是王小姐、或張小姐她們那些伴讀說的?” 八公主極其自然地回道,“是蔣家三表姐說的,她說今年舉行春游會的地址,已定在城外溫泉山周圍的百里桃林,那里在每年的初春之際,就會早早開滿桃花,特別漂亮?!?/br> 皇后的臉色瞬間變得十分難看,不管這些話的背后有沒有其他人的攛掇,她娘家侄女這般在背后慫恿她女兒,都是她所不能容忍的。 在外人,尤其是她娘家蔣家人看來,她不僅是皇后,還是正寧帝唯一的兒子太子之母,中宮之主的地位穩如磐石,無人可撼動。 誰也不知道她心中那些無法訴之于口的憂愁與矛盾。 要不是何殊特別給她爭氣,小小年齡就展現出讓人驚艷的治國理事之才,深得她丈夫的信任與重用,心中藏著的那些讓其憂懼的秘密,早已讓她不堪重負。 娘家侄女慫恿女兒邀太子一起出宮游玩的心思,能瞞得住八公主,卻瞞不住在場三個大人。 若何殊是真正的兒子,皇后雖然不喜,但是出于對娘家的提攜,她說不定還會給些面子。 但在當前這種處境下,蔣家的心思盤算無異于是在戳她的肺管子,何殊本是女兒身,怎么可能娶妻納妾? “蔣家真是不知所謂,竟敢為一己私心,試圖讓我兒置于危險之地,我這就派人去敲打他們!” 正寧帝拍拍妻子的手,“算了,不過是人之常情而已,打這主意的肯定不止蔣家一家,既然知道了,我們早做應對便是,沒必要鬧大?!?/br> 皇后當然也知道這個道理,只是她一想到娘家幫不上她也就算了,還露出吃相如此難看的嘴臉,心里忍不住有些郁悶。 八公主一臉茫然看看她父皇,又看看她母后,不明白他們在說什么。 “父皇、母后……” 聽到她開口,皇后直接打斷她的話。 “出宮的事,你想都不要想,好好看書寫字去,修學宮的課業先暫停一段時間,今天這事提醒了我,有些伴讀的年齡都不小了,是時候該換一批了?!?/br> 正寧帝沒有兒子,為了讓修學宮能夠繼續發揮價值,就將年滿五歲的公主都送去讀書。 給公主挑伴讀時,為了能讓那些伴讀照顧下公主,同時也為了起到讓伴讀可以給公主做個好榜樣的效果,選的都是年齡比公主大幾歲的女孩。 聽到皇后不僅阻止她出宮,還要將與她關系親密地伴讀給送出宮,八公主頓時脾氣上來,哭著喊著不依不饒。 可惜在關系到何殊的事情上,皇后無比警覺與慎重,不僅她娘家,她最寵愛的小女兒也要靠邊站。 所以皇后不僅沒有安撫勸慰八公主,還直接叫來的八公主身邊侍候的宮人,將其帶回去思過。 畢竟皇后心里十分清楚,在她沒有兒子的情況下,占著太子之位,能夠上朝理政,還特別擅長賺錢的三女兒,就是她的最大依仗。 是她能夠享有當下一切,同時也是能夠庇護她的其他三個親生女兒,以及她娘家的保證,比她的丈夫正寧帝可靠的多。 所以即便何殊打出生后就被充作兒子,被丈夫親自安排人收養在身邊,相比較其他女兒,對方與她的關系不夠親密,皇后最重視與上心的也是這個三女兒。 知道皇后決定要將一些公主伴讀清理出去的原因,是為了防止某些起了心思的伴讀利用公主,伺機接近她。 何殊不僅沒有阻止,還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父皇、母后,meimei們換伴讀的事,就交給兒臣來辦吧?!?/br> 聽到她的話,最了解她的行事風格的正寧帝立刻來了興致。 “你又在打什么主意?” “父皇,你不要說得我好像要干什么壞事似的,我就是覺得修學宮的教育資源浪費了可惜,打算讓人甄選一批有上進心的女孩進來?!?/br> 等到那些女孩培養出來了,將來可以給她當女官,比浪費資源培養那些受出身環境的影響,或是肩負家族賦予的重任,總惦記著要給她爹,或是她這個太子當妃嬪的伴讀有意義得多。 正寧帝迅速明白她的意思,捊著長有一撮胡須的下巴頷首道。 “嗯,你這個主意不錯,像你三jiejie那樣有能力的女子,做起事來比男兒更可靠?!?/br> 三公主趙欣玉生母早逝,從小養在皇后身邊,所有庶女中,皇后對她最為上心,聽到丈夫提起,趕緊接過話道。 “陛下,老三今年已經十八歲了,這親事還沒著落,比她小一歲的老四都已經出嫁了,她這個當jiejie的連親都沒訂下,實在不像話啊?!?/br> 何殊的情況特殊,皇后不僅自己絲毫不愿提及她的親事,也聽不得別人提起她的親事,可是三公主的情況顯然不同。 提起這件事,正寧帝也覺頭大,“我們都在明里暗里跟她提了那么多次,她都不買賬,還要求我們不要干涉她的親事,除了隨她,還能怎么辦?” 早在登基之初,就曾有過不滿四歲的女兒教他左手殺雞儆猴,右手讓人拿錢贖罪,從而實現整頓朝堂、充實國庫的目標,順利達成教他坐穩皇位這一成就的經歷。 所以正寧帝早已認清女兒們越有能力越有主見的事實,現已變得特別佛系,就是皇后還一直看不開。 皇后不關心政事,卻很在意自己身為母親,在女兒親事方面該享有的權利,尤其是當她丈夫在這件事情上選擇擺爛的情況下。 “這種人生大事怎能隨她?我們當父母就這么看著不管,也太說不過去了吧?!?/br> “沒什么說不過去的,她可是公主,只要她愿意,等到十年后她二十八歲時,照樣可以選個十八歲的小伙當駙馬?!?/br> 極其自然的順口說出這番話后,正寧帝才意識到以自己的身份,說這種話實在不妥,只得端起面前的茶杯戰略性地喝了口茶。 聽到這番荒誕不經的話,皇后凌厲的目光瞬間落在何殊身上,她十分清楚,這絕對不是正寧帝的本意,而是來自其他人。 何殊郁悶的掃了眼正寧帝,干笑著回道。 “母后,父皇這話其實也不算錯,三皇姐能力出眾,在下面鍛煉幾年后,肯定要提上來,到時候她不僅是公主,還大權在握,肯定會有大把的好男兒排著隊任她挑選?!?/br> 皇后沒好氣地回道,“都排著隊任人挑選了,還能有什么好男兒,你就跟你父皇一起糊弄我吧,一個個的都是年齡越大,越有主意,我是管不了了?!?/br> 好在恰逢宮人過來稟報晚膳已經布置好,這件事才算是暫先放下,要不然,何殊又得耗費不少口舌安撫她這位正值更年期,在某些方面心思格外敏感的母親。 第三章 在皇后宮中用過晚膳后,何殊沒有多留,就直接回了自己所住的東宮。 在東宮的時間,是何殊處理她個人名下產業的時間,每天都會有多位前來稟事的掌事等著候見。 這也是何殊會期待她爹能生個兒子,可以名正言順的接過太子之位的原因所在,她這輩子過得實在辛苦。 比她前世還要苦,在她前世,好歹是從她大學畢業后,一邊讀研究生,一邊干兼職時,才開始感到生活辛苦。 在那之前的二十二年,她一直過得還算輕松瀟灑。 這輩子她卻是從三歲起,她就承受了本不該由她承擔的重擔,活得勞心費力。 可是受上輩子的三觀習性影響,何殊深知自己所處的位置,也知道自己身上所背負得責任與義務,怎么都無法選擇擺爛。 更何況她這輩子是生活在封建王朝,讓何殊十分擔心自己若無法輔助親爹當個好皇帝,會被人給推翻統治。 畢竟不管是當太子,還是當公主,都建立在當皇帝的人是她爹的基礎上,她爹若是坐不穩皇位,她這個太子的下場勢必也會很凄慘。 不想這輩子再次英年早逝,何殊只能選擇兩害取其輕,讓自己辛苦些。 先帝早年是個明君,曾為大安開創了幾十年的盛世。 可是隨著他日益年邁,精力大不如前的同時,還要面對膝下十來個兒子爭儲奪嫡。 各種權利爭斗攪得朝野上下都烏煙瘴氣、國庫空虛,百姓負擔沉重、生活艱辛,說是民不聊生都不為過。 正寧帝登基時,所面臨的就是這么一個困局,整個大安百廢待興,朝廷卻難以維繼,朝堂上的眾大臣之間派系林立,大多都只想著爭權奪利。 對于這么個爛攤子,正寧帝可謂是完全束手無策,因為他不僅沒有從政經驗,性格說好聽些是溫和仁善,說直白點,其實是耳根子軟,性格軟弱無主見。 何殊只得站出來,一邊絞盡腦汁的幫正寧帝從那些世家豪門口袋里搞錢,一邊揮著大刀梳理、整頓朝堂上的勢力。 好在先帝晚年再怎么糊涂,始終將兵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給正寧帝這個繼位者奠定了一定基礎。 當然,這也是先帝在年老體衰的晚年,仍能斗贏他那些兒子的關鍵所在。 站在前世的巨人肩膀上,積累了許多理論知識的何殊很清楚,掌握武力,固然能讓她與正寧帝享一時太平,但是長此久往,勢必會暴露出更多的弊端。 所以靠著用那些不怎么光明的手段搞到一些發展資金,勉強堵住當前的一些大窟窿后,她就開始整合手邊資源,開始做起生意。 這些生意涉及方方面面,既有肥皂、玻璃之類的暴利產業,還有精鹽、白糖、印刷等在傳統技術上升級的產業。 這般過了兩三年,才成功讓國庫與私庫都逐步變得寬裕起來。 如今九年過去,隨著何殊與朝廷合作的生意越來越發展壯大,她個人名下的東宮產業也已遍布大安國內外。 朝廷與她自己的私庫都日進斗金的同時,何殊需要為之付出的辛苦也非常人所能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