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 第238節
書迷正在閱讀:隨便找個人結婚吧、嬌養、美強慘反派總想帶我飛升、穿成八零年代怨種meimei、摘星 1v1 h、趕在雨天來見你、被迫與魔尊一起養崽怎么破[穿書]、六零大院芭蕾美人[穿書]、私養白月季、大夏文圣
江子勻喊了兩聲,裴少淮這才回過神來,連忙掩飾道:“子勻兄目光之遠見,叫人佩服。子勻兄既去意已決,裴某便不勸告了,希望子勻兄在雙安州能將功立業,為民造福,裴某靜候佳音?!?/br> “承淮弟吉言?!?/br> 一番閑敘之后,裴少淮留江子勻用晚膳,幾番推杯換盞,便是為江子勻餞行了。 夜里,裴少淮酒意醒了許多,江子勻的事一直在他腦中縈繞。 本已寬衣上榻了,裴少淮又下床掌亮房燈,從柜中取出了王高庠寫給亡妾的那封信。 泛黃的信紙靠近燈焰,火焰竄起,屋內頓時光亮了許多。 那封信飄著火落入火盆子中,化作了灰燼,只字不留。 楊時月給丈夫披了件衣裳,她看過信中的內容,知曉江子勻的身世,言道:“如此也好,這遭身世對他而言太過殘忍了?!?/br> 裴少淮看著盆中灰燼,半晌才道:“最殘忍不是子勻兄的身世,而是……江父江母究竟是不是真的被山賊所殺?!?/br> 大亂已了,殘忍的事實就隨信件一起湮滅罷。 第253章 尾聲一 臘月里,大雪初至。 一年歲暮,至此雪盛。 今日無早朝,可以晚些去衙門。天蒙蒙亮時,裴少淮起身穿衣,還未推開門窗,便已聽聞外頭的風雪聲。 亂風如號響,落雪撞臺檐。 晨燈里,裴少淮正在扣緊里腰帶,時月替他從衣籠里取了一件大氅,叫他披上,叮囑道:“官人多穿些,當心道上馬車里冷?!?/br> 她略支開半扇窗戶,疾風便卷著雪涌進來,嚇得她趕緊收手,楊時月又喃喃道:“冬日要進補,晚膳時候讓嬤嬤燜一煲羊rou,官人記得早些回來?!?/br> 裴少淮應下。 用過早膳后,天已見亮,裴少淮正打算撐傘出門,小南和小風撒歡兒從屋里跑出來,戴著茸茸的虎頭帽,趴在墻角探出腦袋瓜來,嘻嘻笑道:“父親,今日好大的雪?!?/br> 裴少淮抬頭看雪花從眼前飄過。 是呀,好大的雪。 一場大雪把冬日的情緒盡數填滿,枯枝落盡殘葉,白雪鋪盡門庭,屋里的暖熱的煙火氣明眼可見,一旦開門便會化作一股煙。 許多秋日里未竟的事情,不會因為一場雪而停歇,只是散入千家萬戶,在柴火堆旁繼續著。 裴少淮沒有拘著小南小風玩雪的心,只是叮囑道:“快些去用早膳,等吃飽穿暖、天大亮了,才能到雪地里耍?!?/br> 想起自己兒時,每逢二十四節氣,段夫子皆會帶著他們個小子出去看景,借著景觀考校他們的學問,裴少淮又道:“等明日休沐,為父帶你們去湖邊看雪景?!?/br> 再叫上言成和少津,帶上他們的崽,在湖畔煮酒閑談,便也算把夫子所教的這份“雅”傳承下去了。 小南小風歡喜雀躍。 馬車碾雪,留下兩道深深的車痕。 路過鬧市,大雪擋不住百姓們搶購的熱情,攤主們早早開攤,趕早市的老翁老婦挎籃而來。大同重開茶馬貿易,一大批凍羊從大同運入京都,成了物美價廉的搶手貨。 “小雪腌菜,大雪腌rou”,植棉織布余得些閑錢,誰家不趁時節腌上幾掛rou呢? 看到眾人呼著熱氣,裴少淮只覺車內都暖了幾分。 到了考功司衙門,椅子還沒坐熱,便有內官前來傳話,說是皇上召見,裴少淮只好撂下剛剛沾墨的毛筆,尾隨去了御書房。 裴少淮猜得到皇帝尋他聊什么。 秋末、初冬,朝廷依照京察新策組織了兩場堂考,皇帝為主考,吏部為輔考,都察院為監察。 秋末第一場考的是京官,為的是核定他們六年來的功績、考察他們的治事才干,最終確定他們是升遷、平調或是降職、罷黜。 第一場考核結果已出。 因淮王宮變剛過去,已經處置了一大批人,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為了平穩人心,朝廷今年降職、罷黜的官員并不多。 但效果卻是顯著的。 朝廷借著堂考,明明白白昭示百官,若想升遷,既要有實實在在的功績,也要有真才實學,從前那種“錦繡文章行天下,賄捧上司興官運”的日子已一去不返。 渾水摸魚、投機取巧的官員,必會在一年年更加嚴謹的堂考中原形畢露。 初冬的第二場堂考則是考察京外官的。 京中許多官位空缺,亟待從京外遴選一批清官能臣填補進來。經過調研過往功績,輔以內閣六部九卿十道的舉薦,首批官員入京,接受朝廷的考核。 這一場堂考的結果還未告示。 想來皇帝召見裴少淮,便是為了商議此事。 …… 裴少淮來到御書房前,正欲解下斗篷拍拍殘雪,卻見回廊連接的亭子里,皇帝正穿著大氅朝他招手,滿亭的熱氣外溢,成了大雪中的云霧。 裴少淮小跑過去,一入亭便有濃郁的酒香撲面而來。 皇帝親自為他斟了一杯,歡喜言道:“關于預進補的官員,他們的履歷與考卷,朕都看過了?!钡谝荒晖菩行戮┎?,皇帝自然格外重視些。 又道:“沒想到,京外遺留有這么多有真才實學、真知灼見的明珠,朕從前的眼光太過閉塞了?!?/br> 裴少淮道:“不是皇上眼光短,而是朝中結黨營私之風擋了皇上視線,也掩了遺珠的輝光?!?/br> 升遷公允,能臣上位,這樣的朝廷才能愈來愈強。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不過……”皇帝話鋒一轉,問道,“考功司舉薦的臣子里,他們的考卷中,有不少與‘開?!凑{的聲音,朕想知道,伯淵你為何要舉薦他們?” “微臣以為,只要是潔己、為民、有才,與微臣唱唱反調又算什么?”那幾個臣子其實是在和皇帝唱反調,裴少淮卻故意引到自己身上。 皇帝專程問此事,足以見得那幾人在卷中寫得何等不討喜。 裴少淮繼續道:“臣非完人,必有看不到、想不通、做不對的地方,有其他同僚照亮臣的暗處,這是好事……朝中不能只有一種聲音?!?/br> 黨系明爭暗斗,攪得一灘渾水,這樣不好。大搞一言堂、一派和氣,這樣也不好。 皇帝被裴少淮說得一怔,又立馬露出笑來,道:“伯淵,你說話愈發狡猾了,朕罰你一杯?!?/br> 君臣亭中觀雪,推杯換盞,心中皆遐想著年年變好的光景。 …… 東華門外的一條寬巷里,朝廷在此處修建有幾座府邸,供臨時入京的官員們暫住。 大雪壓滿屋檐,瓦上倒掛冰溜子,屋里有幾名官員圍在火爐旁吃茶,說說笑笑。 當中一人,名為許保,四十余歲,他飲了一口茶,面帶愁容道:“許某這回只怕又是枉來一趟,要辜負馬尚書的舉薦了?!?/br> 其他幾人皆是詫異,有人道:“許知縣這十幾年功績不凡,排名靠前,堂考的試題又必定難不倒你,為何會說這等喪氣話?” 在他們看來,許保入京是穩當的。 “諸位有所不知?!痹S保臉上雖有愁容,卻無懊悔,他道,“堂考最后一題,皇上策問開海,許某堂上腦子一熱,便一股腦將所思所想寫了上去,我那見解只怕會使得皇上不喜?!?/br> 幾人倒吸一口涼氣,他們都知道,許保是反對開海行商的。 且脾氣極犟。 許保道:“朝廷開海行商,種桑植棉有巨利可圖,各地商賈便會想方設法支使百姓棄種糧食,改種桑棉。初初未必能見到禍端,可時間一長,種桑植棉的田地越來越多,田畝產糧越來越少,屆時百姓從何處換糧?” “諸位覺得,江南之地,早年‘蠶蟲吃人’的事發生得還少嗎?這樣的慘劇還要繼續重演嗎?”許保越說越激動,“是以,許某不得不直言?!?/br> 有人為其惋惜,嘆氣道:“朝廷推行新京察,好不容易等來的一個機會,許知縣就這么錯過了,豈不可惜?有什么話是不能等入京后再上折子的?” 許保卻道:“若是堂考不能直言,只怕這新京察與舊京察也并無什么不同?!?/br> 此話一出,兩人鬧得有些不太歡愉。 正此時,一位同僚剛好從宮中出來,進屋后笑吟吟向許保拱了拱手,道:“恭喜許大人?!?/br> “不知道這喜從何來?” “就在剛剛,朝廷已在文華殿前公示京官名單,許大人之名赫然在列,將入戶部謀事?!?/br> “當真?”許保不敢相信。 “這種事豈敢亂說?!?/br> …… …… 皇帝已封裴少淮為“文清侯”,禮部、工部領旨監造誥券。 首先是翰林院撰寫誥文,寫明臣子功績,天子恩賞,再將誥文交由工部。 工部都水司依照文本,范鑄鐵券,送與銀作局刻字填金,才可得最終的鐵券丹書。 鐵券丹書一分為二,左券由內務府收藏,藏于古今通集庫,右券則賜予功臣。 這日,禮部拿到誥券,備齊禮儀,前往裴家宣旨。 禮隊浩蕩從御街而出,鐵券丹書擺在最前,半弧形覆瓦狀,格外矚目。 裴家人聽旨,禮官宣道:“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能臣內稟忠信,外御敵軍,建下奇偉之功,國當高爵重祿……” “……爾裴少淮賦資醇厚,稟性端良,明克決機,嘗臨敵而制勝,才堪任重?!?/br> “……今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文清侯,食祿一千一百石,子孫世襲侯爵。仍與爾誓:除謀逆不宥外,其余雜犯死罪,本身免二死,子免一死,以報爾功?!盵1] “臣誠惶接旨,謝皇上恩賜?!?/br> 翌日,裴少淮按規進宮謝恩,為了方便謝完恩后回衙門繼續處理公務,他沒穿侯爺里層外層的禮服,而是穿著尋常圓領官服便入宮了,遛彎似的來到御書房前。 手里還提拎著一小盒,里頭放了個白瓷茶盞。 皇帝拆盒,看著熟悉的白瓷盞,又看看御案上用了數月的花鳥紋青瓷盞,道:“你上回不是跟承詔說,此盞絕無僅有,只此一個嗎?” 裴少淮這才想起,好似是說過此話。 皇帝繼續打趣道:“朕要是賜你個國公,你是不是還能從家里拎來十個八個?” 一邊打趣裴少淮,另一邊卻身體誠實地把白瓷盞遞給內官,道:“往后改用這個盞飲茶?!?/br> 裴少淮訕訕,連忙搖頭回應皇帝,說道:“沒有十個八個那么多,送出了這個,便只剩六個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