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 第185節
書迷正在閱讀:隨便找個人結婚吧、嬌養、美強慘反派總想帶我飛升、穿成八零年代怨種meimei、摘星 1v1 h、趕在雨天來見你、被迫與魔尊一起養崽怎么破[穿書]、六零大院芭蕾美人[穿書]、私養白月季、大夏文圣
“燕某發現上官家成了替罪羊后,順著往下查,條條線索指引之下,發現幕后推手竟是泉州林家……” 裴少淮聽后心中一凜,頓時色變——如此結果,比沒查出結果還叫人心驚膽寒。 幕后推手怎么可能是林家呢? 甭管林姓還是陳姓、上官姓,顯然都只是對家手里的一枚棋子而已。裴少淮和燕承詔都知道,這只是對家脫身計謀。 先把上官家推出來替罪,又把火引到林家身上。 讓裴少淮膽寒的是,對家此舉究竟是不是真的“斷尾求存”,亦或者是故意彰顯自己的謀略才智,向裴少淮他們發起挑釁。 對家能這樣做,無非是兩種可能。 其一,對家十分警惕,在栽贓上官家的時候,發現了燕承詔、發現了南鎮撫司,為了隱匿身份,隨即“再斷一尾”把林家給搭進去。 這屬于臨機應變。 其二,對家推測了裴少淮的推測、算計了他的算計,馬后藏炮,這是早就設好的局。 若是前者還好,只能說明對家警惕,裴少淮膽寒的是后一種可能。 試想,究竟是何等之人,才能把兩個家族如兒戲一般搭進去?又是何等之人,能對裴少淮熟悉、了解至此,能夠連他的推測都算計到? 裴少淮了然,無怪燕承詔一進門便神色凝重,對家太過狡詐了。 燕承詔又道:“自此以后,南鎮撫司再沒能查出對家的半分蹤跡,所有事情都終于林家……對家好似就這般消失在閩地,放棄了布設多年的局?!?/br> 裴少淮喜憂參半,喜是因為——對家還是忌憚皇權的,他們寧愿割舍閩地這一塊大肥rou,也不愿意貿然出手。 雖是安慰自己,但能夠逼退對家,也算是一番作為了。 憂則是因為——對家早早全身而退,不是臨時起意,便應對了后一種猜測。 至于那夜沖闖燕府的賊人,即便拿下了活口,也是盤問不出什么有用信息的,一來他們是抱著必死之心的死士,二來,不知經由多少手,任務才派到他們頭上,很難盤根溯源。 裴少淮問道:“之前你我的計劃,除了密奏皇上以外,可還有第三人知曉?” 燕承詔搖搖頭,他明白裴少淮的意思,便也問道:“裴知州可曾想過,會不會是身邊親近之人所為?”對裴少淮熟悉至此,唯有親近之人。 即便裴少淮不愿相信,但這個確實是一種可能。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既然皇帝也知曉此事,會不會是皇帝身邊親近之人在為妖作亂呢?只是這番猜測不能同燕指揮說,只能暫且自己藏在心底。 外頭日光愈亮,透過碧葉的綠光,顯得愈發幽靜。 這覆在墻上的藤蔓,看似柔弱無力,若是無人清理,也能蝕得頹垣斷壁。 第195章 燕承詔走后,書房內人影靜稀。 天際不時傳來雁鳴,述告著時值深秋。 裴少淮端端坐在書案前,還在沉思燕承詔的話——jian佞會不會真就藏在自己身邊?是自己的親近之人? 一圈思索下來,又覺得大不可能。 府上的仆從是沒得那個本事的,一來知根知底,二來裴少淮公事、家事分明,即便是對長舟,也從不談及、顯露要緊的公文公務。 座師張令義已任至內閣大臣,他若真參與其中,有心要做個攝政權臣,又何苦費心費力扶持裴少淮,讓門生給自己添堵?做事總要有動機才是。 幾個姻親門第中,若說最了解裴少淮,當屬寒門清流徐家——裴少淮的夫子、姐夫、同窗,皆在徐府內。同樣的,裴少淮自幼習書于此,對徐府的了解也同樣最深。 閩南布局短則十數年,長則數十年,徐府若牽扯其中,斷沒有裴少淮發現不了蛛絲馬跡的道理。 至于岳家楊府,素有“盛京藏卷堪萬數,楊門書韻占八千”之稱,本就是書香望族,人才輩出,功名賡續,在朝中不乏高官。如此人家,怎可能涉險去做“斷書門香火”的賊事? 其他幾個姻親,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 裴少淮之所以如此細致揣摩,也是擔憂自己“燈下黑”而失察。 對家太過狡猾,藏匿于暗處,調頭回望時如煙彌散不見,邁步往前時它又詭秘如影隨形,裴少淮不得不多謹慎幾分。 這一坐便是一個多時辰,直到日頭高了,該午膳了,楊時月過來敲門輕喚:“官人,是時辰用午膳了?!?/br> 裴少淮這才回過神。 圓桌上還未上菜,裴少淮堪堪坐下,小風便呼一下跑過來,熟練從他的臂膀下鉆進來,攀進了他的懷里,坐在他的膝上。 甜甜喊了一聲:“爹爹?!?/br> 小南性子偏靜,小小年紀就省得穩當,跑過來時不忘提著下擺,以免絆到,他站在裴少淮跟前說道:“爹爹,昨日的功課我已經背會了?!?/br> 小風想起來,也跟著說道:“爹爹,我也背會了?!?/br> 得了裴少淮的夸獎之后,小南又道:“爹爹可以教我們新的學問了?!?/br> “還不急,背熟了便仔細認字,認全了便比劃寫寫,不必急著學新的?!迸嵘倩吹?,“你們平日里替娘親分擔,或是在院里玩耍,好好吃飯困覺,這才是你們眼下要做的學問?!?/br> 兩個孩子年歲還小,不能cao之過急。這個年紀,他們對學問能有興趣在,這便夠了。 這做學問興許與血脈繼承也有幾分干系,小南小風的記性天賦,相較于幼時的裴少淮,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說來也怪,明明自己是少年中舉,年紀輕輕就當了狀元郎,弟弟亦是如此,可面對一雙天賦秉異的兒女,裴少淮卻從未萌生過讓他們“少年成名”的想法。 “望子成龍”畢竟不是“望幼子成龍”,孩子幼時,快馬加鞭的行徑,總是帶著父母的幾分私心私欲在的。 想及此,裴少淮又在心里訕笑自己——這不免有些不知饑不知寒了,若小南小風是個資質平庸的,只怕自己又是另一番心境了。 不管怎么說,先讓他們平安成人,再學問成才,這條路子總是沒有錯的。 一家人尋常用膳,因要照看兩個小的,花的時辰長了些。此等平平淡淡的日常,遣去了些裴少淮心頭的煩憂。 …… 九龍江頭晚浪息,一桿青竹釣一秋。 秋日江魚肥美,撐桿垂釣又是文人雅士的喜好之一,于是便可見九龍江邊上,或巖石岸畔,或竹林叢里,舉出幾桿細韌的長竹,線落江中釣肥魚。 釣客頭戴竹笠,一點一劃宛如畫中水墨,給江景平添了幾分詩韻。 裴少淮找了個安靜的去處,借著垂釣平復近來的心緒不寧——余害不盡,難免生憂。 愈是平復不下來,愈是難以再往下一步。 時已將晚,偏又有幾片厚云掛于西山,遮了斜陽,使得江畔竹林里晦暗了許多。一陣秋日晚風襲來,竹林竹葉簌簌而響。 幾桿斜長于江面上的翠竹,隨風搖晃最甚,風來時,竹枝壓低幾乎觸水,風走后,又晃晃舉起。 便也是這陣風,吹到了西山上,散去了山脊上云霧,落日再見艷艷。 魚線上的禾稈仍是沒有半分要下沉的跡象,看來今日是釣不到魚了,然裴少淮心境開闊了許多——全因此情此景,讓他想起了陳與義的那句“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 姜太公釣魚,尚且講一個“愿者上鉤”,如今魚兒狡猾,不上鉤也是正常。 正巧此時,身后枯竹葉娑娑聲響,步履頻率好似丈量過一般,十分均勻。 那人彎腰拾起幾片扁石,往江心一撇,打起了水漂。 扁石在水面上起起降降,激起水朵,又點出一圈圈漣漪。 “裴知州好興致,無怪州衙里找不到人,原是躲在這釣魚?!笔茄喑性t的聲音。 “什么事急得要燕緹帥親自來找下官?!?/br> 燕承詔把裴少淮身畔的書卷取來,打算以此為墊坐下,誰知被裴少淮奪了回去。 “這滿地的青石不夠你坐的?”裴少淮省得燕承詔有些潔癖,但坐他的書卷可不行。 燕承詔略有些嫌棄地坐了下來,言道:“今日一時興起,想來跟裴知州道一聲謝?!?/br> “燕緹帥這‘興起’……挺別致啊?!迸嵘倩创蛉さ?,竟然以答謝為興,又言,“鄰里之間,有何可謝的?!?/br> “從前活在安平郡王府里,以為父與子之間,理應就是那般的?!毖喑性t說道,“與裴知州為鄰兩年,才知曉并非如此?!奔又缃袼辛艘粚号?,更是感慨。 燕承詔的心窩里,并非如他臉龐那般冷冰冰。 他手里捏著一片扁石,形狀十分不規則,燕承詔用力漂了出去,彎成一道圓弧,言道:“奇曲碎石,只有這么一直轉一直轉,看起來才能渾圓、完整?!?/br> 裴少淮了然,想起了后世里有失偏頗的“原生家庭論”,那些用力放下過往,努力往前而閃閃發亮的人,莫說是什么“關了一扇門開了一道窗”,這不公允。 她們明明就很好。 不過這個話題太過沉重了些,裴少淮佯裝皺皺眉,應道:“道理我都懂,謝意我也領下了?!?/br> 頓了頓,又言,“只是燕緹帥這么一直打水漂,我還如何釣魚?”順勢在燕承詔面前提了提魚竿,示意自己在釣魚。 今日釣不到魚,全賴燕承詔。 裴少淮借此轉入下一個話題,言道:“燕緹帥過來,一定還有其他緊要事要商議罷?” 燕承詔點頭,問道:“對家既已經退出閩地,咱們是不是該好好清賬了?”之前遲遲沒有動手,是不想打草驚蛇。 再者說,那夜沖闖燕府的死士,與三大族皆有些干系,若不好好清算,燕承詔豈咽得下這口氣。 “確實是時候了?!迸嵘倩磻?。 不單單清算舊賬,還有翻入新章——長長兩年,紛亂復雜的閩地終于鋪出一片凈土,開海的圣旨也該見世了。 不能因為蛇跑了,就耽誤了手上的正事。 把百姓制作的商品送到更遠的地方,為大慶運回更多的糧食,抵御長冬,這是一件不可耽擱的事情。 “那你我分頭去辦?” “好?!迸嵘倩磻?。 燕承詔負責料理、抓拿林陳上官三個世族,把他們手里的貨給抖出來,裴少淮則負責處置貨物,頒布開海,施行船引之策。 燕承詔離開后,魚線上的禾稈依舊沒有動靜,沒過多久,裴少淮也收拾收拾,提著空桶歸了家。 晚膳時候,裴少淮沒有釣到魚,餐桌上卻端來了一道閩南炣魚。 陳嬤嬤解釋道:“姑爺沒歸來之前,燕府那邊特意叫人送來的,我瞧著鮮活肥美,便送去了灶房?!?/br> “這個燕承詔?!迸嵘倩纯嘈Φ懒艘痪?。 楊時月見丈夫一臉“悵然”,便問:“官人,有何不妥嗎?” 裴少淮自不會說這是燕承詔在嘲諷他釣不到魚,打馬虎眼道:“沒什么,吃飯吃飯?!?/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