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 第77節
書迷正在閱讀:隨便找個人結婚吧、嬌養、美強慘反派總想帶我飛升、穿成八零年代怨種meimei、摘星 1v1 h、趕在雨天來見你、被迫與魔尊一起養崽怎么破[穿書]、六零大院芭蕾美人[穿書]、私養白月季、大夏文圣
喬允升方才與少津寒暄時,分明晏然自若,此時見了竹姐兒,卻像前幾日一般紅了脖頸,有些拘謹。 竹姐兒見此,主動道:“南平伯今日特意過來,是有話要與我說罷?” “是?!眴淘噬齺頃r已經打好腹語,鼓了鼓氣,說了出來,“兩個莊子相距不遠,這邊的莊稼長勢更好,想來是竹姑娘治理有道……在下冒昧,不知竹姑娘可有意愿把我的莊子收了去,一同管治?”耳脖愈加發燙了。 明明是個伯爺,卻在女子跟前現了原形,竹姐兒心里覺得好笑,又多了些好感。 她道:“南平伯謙虛了,瓜田種的瓜又脆又甜?!?/br> “不足為談,不足為談……” 屋內沒有其他人,竹姐兒說話直白了些,道:“不知南平伯看上了我甚么?” 竹姐兒的直白,讓喬允升坦蕩了許多,不再那么拘謹,他幾乎沒有思索,不加隱瞞道:“承認對竹姑娘一身本事的傾慕,才是對竹姑娘的尊重。數月以來,京都城的高門大戶皆夸贊竹姑娘未雨綢繆,出手果決,夸贊裴家門風清貴……在下同其求親者一樣,自然也不能免于俗?!?/br> 又道:“后來遠遠見了竹姑娘的美貌,便又更俗了幾分……”后頭的話,喬允升沒能說出口,道,“在下孟浪,言不達意之處,叫竹姑娘見笑了?!?/br> 喬允升難以言喻此時對竹姐兒的感覺,只能將一開始注意到竹姐兒的原由說了出來——家境、本事和美貌。 等他說完,又覺得自己說得太直率了,怕竹姐兒覺得他膚淺。 欲辯無詞。 喬允升補充道:“喬家的境況,想來竹姑娘已經知曉了,在下能拿得出手的,唯有一個伯爵娘子的頭銜罷了?!?/br> 喬允升只說了短短幾句話,臉上神情卻比他的話要豐富得多,竹姐兒一邊聽,一邊留意著喬允升臉上的一個個神情——羞,慚,盼…… 似乎是帶著些沖動,又鼓足了勇氣,才過來說出了這些話。確實,與其他求親者相比,喬允升的家境條件并不優越。 半晌,竹姐兒言道:“南平伯的心意我懂得了,也請南平伯聽聽我的想法?!?/br> 此時,竹姐兒對喬允升是帶有好感的,可若是說十分喜歡,打定主意要嫁他,卻是沒有的。畢竟她與喬允升相識并不久,這才是第一次相接觸。 竹姐兒道:“我想要的夫君,要么強于我,要么服于我?!鳖H有幾分將女的氣派在。 她給喬允升留了些思索的時間,見喬允升臉上并無震驚之色,才又道:“南平伯不如回去再想想,時日還長?!?/br> 她對喬允升的好感并未超出她的理智——話說到此,她嫁,或是他娶,都應是深思熟慮后為之。 臨別,竹姐兒欲從偏門離開,喬允升起身欲從正門離去,因心里各懷著心事,竟未避讓,險些撞在了一起。 竹姐兒為了緩解尷尬,關心道:“南平伯清瘦,坐在馬車里當心暑意?!贝藭r午后,暑熱未消,馬車內最是悶熱。 喬允升一愣,又羞了,只聽見了“清瘦”兩字,應道:“是,我回去多吃點?!?/br> 竹姐兒也愣住了,離開客堂后,叫何莊頭給喬允升的馬車添了盆冰。 喬允升坐在馬車里,見到冰盆,才后知后覺,意會到竹姐兒是提醒他當心在馬車里中暑,而自己答非所問,還想入非非。 折扇敲打手掌,喬允升愈發覺得自己方才又蠢又傻——是甚么是?還多吃一點…… 人家只說了一句清瘦,他便要多吃,他怎么能“上趕著”乖乖聽竹姑娘的話呢? 喬允升懊惱掩面……偷偷笑。 …… …… 燕承詔在蘇州府里停留了近十日,他與南鎮撫司的部下,日夜穿游于各茶樓、酒樓、戲樓,似乎沉浸于藺指揮使安排的吃喝玩樂當中。 實則探明了不少情報——鎮海衛一直與海外倭寇、島上賊寇有所勾連,養寇自重。 勾連的證據正在一點點探明,然則,鎮海衛上頭的依仗究竟是誰,尚無線索可尋。這才是治理的根本。 這一夜,燕承詔回到駐地,換了一身玄色衣物,只帶了個順從,低調來到太倉州府衙。 “裴大人?!?/br> “總兵大人?!?/br> 燕承詔的到來,裴秉元似乎早有預料,并不意外,面對燕承詔的詢問,十分配合,言道:“總兵大人盡管問,凡是本官知曉的,必定知無不言?!?/br> 彼時,二人之間唯公事而已。 燕承詔直言道:“我已查明鎮海衛與敵勾連一事?!毕榷ㄏ铝苏勗捇{。 才又說:“裴大人去歲逮捕的賊寇,牢中可還有活口?” “有?!?/br> 有幾個小頭目,嘴巴很牢,一直還關著。燕承詔將人帶走后,自有錦衣衛的一套法子問出話來。 燕承詔臨走時,裴秉元猶豫后,還是多說了一句:“藺指揮使任期已滿,今年缺一份像樣的軍功?!?/br> “我省得?!?/br> 此后數日,裴秉元再未見到燕承詔,亦不知道他去做甚么了。是日,燕承詔派下屬給裴秉元送來一封密信,上頭提醒道:“近日倭寇或會出動,自太倉州登岸?!?/br> 裴秉元閱后即焚,心中卻滿是疑惑——大批戰船水師??吭谔珎}州漕運碼頭,倭寇們會選在這個時候撞到刀尖上嗎?此時登岸掠奪,豈非自尋死路? 南鎮撫司查出來的情報,絕非戲言,裴秉元雖困惑,但不得不重視起來,提前籌劃,讓衙役民壯們加緊巡邏防衛。 三日后,深夜時候,城樓上放響信號炮,街道小巷隨之鑼聲大噪,提醒城中百姓有賊寇來犯。衙役、民壯們速速集結,在裴秉元和各衙官的帶領下,堅守城樓城門。 裴少淮和林氏留在家中,只能通過留守的衙役打聽外面的消息。 城外廝殺聲一片,又聞騎兵襲來,腳底可感受到地面傳來的顫動,這次的倭寇來襲規模比以往都大,裴少淮心跳提到嗓子眼上。 林氏面帶憂色,祈禱裴秉元能安然歸來。 半柱香后,前出打探消息的衙役回來,氣喘吁吁,面帶喜色,是來報平安的,他說道:“雙方交戰在城外,太倉州城幾乎未受侵擾,稀稀拉拉的數百個倭寇往城里來,已經被民壯們擋回去了……知州大人讓我回來報個平安?!?/br> 裴少淮和林氏舒了一口氣。 城外廝殺聲不止,似乎一時半會停不下來,裴少淮問衙役道:“倭寇是從何處登岸?有多少人?是何人與倭寇在交戰?”這樣大的廝殺聲,能擋住倭寇的,要么是鎮海衛,要么是南巡的水師。 衙役一一應道:“倭寇是從千沙坡登岸的,在城樓上往東望去,只見火燒一片,我等從未見過這么大的陣仗……估摸著怎么都有過萬之數?!?/br> “我們原以為是南巡水師在與之交戰,可前哨回報說,看盔甲全是鎮海衛的人。還說,倭寇登岸不到一刻鐘,藺指揮使便領著鎮海衛來了,把倭寇從中間截斷,分頭攻打,連騎兵都出動了?!?/br> “想來是急著爭軍功,好不容易等來這么一大批倭寇,個個都搶著去割耳朵呢?!?/br> 裴少淮越聽越覺得不對勁,倭寇也是人,他們不是傻子,豈會做這樣送死的事? 千沙坡距離南巡水師駐扎地不到五里,倭寇是嫌命長了,偏要選這么一個地方登岸,豈非一頭撞在刀尖上? 再說交戰之事,除非南巡水師見到倭寇登岸坐視不管,不然哪里輪得到鎮海衛出兵。戰場就在駐扎地邊上,卻不見南巡水師出手,這不合理? 鎮海衛與倭寇有勾連,此番相互廝殺,是黑吃黑還是早有商定? 諸多疑惑交織在一起,裴少淮來回踱步,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聽聞海上傳來源源不斷的炮轟聲,他才恍然大悟——倭寇這是在聲東擊西! 倭寇的目的不是攻城,而是搶奪??吭阡钸\碼頭的戰船。登岸的這一批倭寇,既是倭寇頭目送給藺指揮使的一份軍功,又可牽扯南巡水師的兵力……另一群倭寇趁機搶奪。 第78章 相較于錢財糧食,倭寇更渴望戰船,有了足夠的戰船,他們就可以在海域上繼續稱霸,搶掠更多糧食。 浩浩蕩蕩而來的南巡戰船,倭寇們豈會不眼紅? 裴少淮暗想,藺指揮使好陰險的打算。 一小部分的倭寇故意從千沙坡登岸,吸引南巡水師的注意力,倘若燕承詔中計,率水師下船與倭寇鏖戰,漕運碼頭外的戰船則失了看守。 另一部分倭寇摸黑繞后,潛至漕運碼頭,將戰船牽走。 如此一來,倭寇頭目得了戰船,樂哉而歸,藺指揮使率兵守住了太倉州,殺敵數千,得了軍功。而南巡水師防守不力,被倭寇得逞,失了戰船,此罪算到燕承詔這個總兵頭上。 裴少淮側耳去聽海上傳來的炮轟聲,心喜,看這個樣子,燕承詔應當是看穿了藺指揮使和倭寇的算計,早有防備,此時正在海上與另一批倭寇鏖戰。 …… 事情正如裴少淮猜想的那樣。 漕運碼頭外,倭寇頭目率部眾趁著夜色御船而來,悄無聲息。臨近停泊的戰船后,倭寇們或是乘上輕便的扁舟,劃槳鉆入到戰船群中,或遁入海水中,潛游到戰船跟下。 倭寇深諳水性,如魚貫行,他們企圖絞斷戰船鐵索,使得船只脫錨。 倭寇們熟諳潮起潮落,算計得很準——時值月末大活汛,午夜退潮,加之漕運碼頭位于江海交界處,有江水往外涌,船只一旦脫錨,將隨著潮水暗流往外滑。 等到戰船滑行到海外,倭寇們再逐一包抄,將船只據為己有。 然則,倭寇們失算了。 燕承詔站在虎頭寶船眺望臺上,天上無月,船上無光,只聞海浪不時擊打船只發出的噗噗聲,各船上的水師在甲板上列隊,整裝待發。 尉官來報,低聲言:“總兵大人,水蛙都游過來了?!?/br> 燕承詔淡定下令道:“掌燈,動手,不死戰者,軍法處置?!?/br> “是?!?/br> 虎頭寶船上一枚信號彈升空,周遭戰船依次跟隨點燃信號彈,先后在空中鳴響、綻放,宛若節日煙花,既有同步傳信之意,又有照明之能。 戰船上也依次掌燈。 借著光,不管是遠處的幾十艘倭寇船只,還是已經游到跟下的扁舟、水蛙,一時顯露無疑。 南巡水師沒有給倭寇們喘息的機會,一張張大網掛著倒刺,撒向海里,船上士卒舉起長木刺,只要見到水蛙探頭換氣,立馬投過去,宛若扎魚。 夜色里,墨汁般的海水里,漸漸沒了水蛙的動靜。 遠處的倭寇船只,被燕承詔事先埋伏的船隊左右夾擊,斷了退路,被大炮炮轟而無計可施,或是燃火,或是沉海,毫無招架之力。 倭寇頭目果斷,當即下令棄船而逃,殘活的倭寇們登上小扁舟,分散著、靈活地繞開炮轟,往南劃行。 南巡水師幾乎沒有傷亡,斗志昂揚,乘勝追擊。 尉官報燕承詔,道:“總兵大人,余賊借扁舟往南逃,已經登上了小黑山島?!?/br> “派船只把小黑山島包圍住,按兵不動,待天亮再論?!毖喑性t下令道。 “是?!?/br> …… 另一邊,藺指揮使帶領鎮海衛,已將登岸的倭寇截斷擊潰,“守住了”太倉州城,大獲全勝。 可藺指揮使臉色凝重,暗藏怯意,心中擔憂——南巡水師一兵一卒都沒有來,他和倭寇頭目的計謀是不是被燕承詔識破了? 若真如此,他拿下這數千人頭的軍功又有何用?只怕有軍功也無命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