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模擬器 第100節
書迷正在閱讀:離婚后和前夫一起重生了、明月卻多情(下):魔界篇、抱我緊一點、我想退圈后靠擺爛紅了、替嫁后我笑得想死、神級直播系統、美嬌作桃花精原配覺醒了[七零穿書]、壞骨、炮灰女配求生記(快穿)、婚癮
經常網上沖浪的池子昂一下子就想到了這種可能性,心中苦笑,還是最經典的車禍穿,也不知道他是運氣好還是壞。 “爹!娘!二哥醒了!”身高最矮伏在床邊的小女孩第一個發現池子昂睜開眼睛,連忙叫了爹娘一聲,那幾個人全都往池子昂眼睛看去,看他真的睜開了眼睛,眼神茫然。 “娘,二哥不會是被砸傻了吧?”一個小男孩看著池子昂茫然的眼神,沒怎么想就問了出來,結果被爹娘各敲了一下腦袋。 “二哥本來就是傻的?!蹦切」媚锝o了男孩一個看傻瓜的眼神。 池子昂:…… 總感覺有些不大妙啊,這個穿越。 …… 轉眼之間,池子昂醒來有三天了,穿越也有三天了。 這三天里他搞清了自己這個身體的情況,這個身體的名字就叫那個……嗯,二柱,是這個家里的第二個兒子,是個傻子,成年人的年紀了還會跟鎮里的小孩一起玩,結果被小孩拿石頭砸了腦袋。 在這么一砸的陰差陽錯之下,傻子竟然不傻了——這是在二柱家人的眼里。 “小花,現在的國號和年號是什么???”搞清楚原身情況后,池子昂開始打探最重要的事。 meimei小花只當他是剛從傻子變成正常人,不知道這些東西很正常,所以很有耐心地回答,“那我說一次二哥你記住了哦?咱們的國號是宣,年號是永辰,今年是陛下掌朝的第三年,所以是永辰三年?!?/br> 池子昂整個人都愣住了。 國號宣,年號永辰,還是永辰三年。 這個年份對于任何一個人都不算陌生。 但是偏偏就是這么一個不陌生的年份,讓池子昂差點呼吸驟停。 那亂世不是馬上就要來了嗎! 作者有話說: 穿越者三號出現~ 重生小趙痛失軍師,代入一下劉皇叔丟了孔明,那心態不得爆炸hh 第138章 這世上還有什么是剛發現自己穿越了, 就知道自己穿的是個亂世之處更倒霉的嗎? 池子昂覺得是有的。 因為他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穿越后這一家人住的地方是在哪里了。 處于南北交接之地的鶴縣,緊鄰邑臺郡,是亂世之初最先淪陷的三個地方之一, 反正這三個地方的百姓在后面的故事中通常都被用兩個字概括。 【流民】 池子昂慌得一批,因此也忽略了meimei小花那條理分明的敘述,在古代這個年紀的小孩, 就算早熟,又有幾個能如此清晰地說出年號和當今皇帝掌朝年限的?他現在滿腦子都是怎么才能在即將到來的亂世里茍住一條命,與投靠哪個人才能活到最后。 丹林陳群青活是賊能活,外號茍王主公/亂世茍王,不管失利多少次都能茍下來,然后東山再起卷土重來, 但是賊能活的只是陳群青自己而已,他身邊的人就不一定了, 反正到了最后他的部下已經沒有一個是一開始就跟著他的了。 那難道他要跑去草原茍命嗎?感覺說不定死得還更快一點。 池子昂表情凝重地在地上用樹枝寫出幾個名字, 寫寫畫畫勾勒出人物的關系網什么的方便梳理想辦法,出于私心,這些名字里寫在第一個的,是倪驚瀾。 對于后世讀過歷史的人來說, 在這漫漫歷史場合中, 總有那么一些人對于他們是特殊的?;蛟S是感動于那個人的經歷和故事,或許是驚艷于那個人跨越千百年也留存下來的詩文文采, 或許是共鳴于那個人的信念與堅守。 而對于池子昂來說, 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于他而言最特殊的一個人, 叫做倪驚瀾。 是永辰亂世中一個驚才絕艷的謀臣。 池子昂其實對歷史并沒有太大的興趣, 高中大學學的都是理科, 但是唯獨對倪驚瀾這個歷史人物,他找到了所有與她有關的典籍史冊去了解她的生平。 大概是因為,在池子昂人生最迷茫的時候,他的老師給他推薦了一本《亭下雜談》 大部分人大概都很難理解把一個歷史人物當成精神寄托的這種感情吧,池子昂也很難說清楚這種寄托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起因只是他的高中班主任在他父母離異并且都拋棄了他,在他人生一片迷茫,沒有目標也沒有上進心成績一落千丈的時候,送給他了一本《亭下雜談》。 那是他最迷茫的時候。 而他在最迷茫時看到了倪驚瀾的一生,看到她備考十年,在趕考途中放棄趕考;看到她在找到母親和meimei的尸體后‘守靈三日,旁人不曾見其慟哭,得叛軍往北而去,遂往’;看到她僅僅領著三千人,在五萬人的圍城下守住漾泉城,看她歸來半生,永遠清醒,強大,不動如山。即使后世的人從那只言片語中去窺見她的一生,也能感受到這個人身上的力量。 說來別人可能不信,池子昂就是從倪驚瀾的故事中汲取到了力量,才沒有在高中時一蹶不振徹底墮落,考上了大學。 就連池子昂大學選擇船舶與海洋工程也是受倪驚瀾的影響。 因為倪驚瀾對造船技術一直都十分重視,還曾不遠千里去策反招攬一個被別人招攬過去的造船好手,到了后來還自己親自去研究造船技術,集上千匠人,用了十年時間造出大陸最堅固的戰船,并憑此在泛江將阿爾斯楞的軍隊擊退三百里。 池子昂在寫完亂世群雄和各個謀士武將的名字后,看著那些名字愣了許久,忽然想,也許他的人生也并不完全是不幸的。 雖然來到亂世之初是很倒霉,但是能在死后來到這里,如果能茍得住的話說不定會有機會親眼見一見倪驚瀾。 當然,前提是他能活到那時候,現在說這件事還為時過早了。 * 瓊安,皇宮。 安臨還是如往常一樣在批改奏折。 自從科舉結束,新金卡愛卿入職之后,安臨直接安排倪驚瀾當了起居舍人,這樣一來倪驚瀾就能盡快接觸到高一層級的政務,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下面那些大部分人都能處理的事情上。 這要是楊盛在擔任起居郎的時候,安臨開發出來的起居新用法。 要知道那時候每天看著一個金光閃閃的金卡在眼前晃,卻不能給他更多的活,做更有用的事情,而是每天就復制黏貼寫那沒啥新意的起居注,安臨的心里有多難受。 這完全是暴殄天物浪費時間??! 所以后來安臨就以起居郎起居舍人什么的,閑著也是閑著,安臨就把人叫進來,幫她給奏折進行二次分類,從沒什么用的請安奏折和日常匯報奏折里提取出有用的東西進行總結匯報,有時候看累的時候讓愛卿讀讀奏折也是個不錯的休息方式。 不過呢,也不是誰都有這樣的待遇的,這還得是安臨比較重視的人才才會讓他們經手這些事務。 這就相當于是天子近臣了,還可以刷刷資歷。 “亭瞳,這份奏折字寫得太密了,朕看著有些眼暈,你給朕讀一下?!毙侍岣吡撕芏嗟谋菹氯绱苏f著,把一份寫著日常情況匯報的地方奏折丟給倪驚瀾,然后閉上眼睛按了按眉骨,隨性道。 “是,陛下?!弊诜阶篮蟮哪唧@瀾從容接過奏折展開,然后不疾不徐地按照奏折上的內容讀起來,“邑臺郡郡守報邑臺郡四月中得雨尺寸,鐘城、邱城、佟城三地得雨膚寸,又有井鄉等地得雨寸余……” 安臨閉著眼睛聽著倪驚瀾的念讀,一開始是比較放松的,心里自動把膚寸、寸余、數寸、及尺這些形容換算成毫米計量單位,一面尋思著還是得盡快把長度體積這些計量單位也給統一一下才行,宋菱的常理課本倒是已經把這些給寫進去了,但是要統一還是有點麻煩的,先把標準弄出來吧,宋菱搞出來的玻璃也差不多可以燒制粗糙的量杯度量工具了。 膚寸的話,差不多就是20到25毫米左右吧,可能也不是特別精準。 不過既然邑臺郡郡守寫的是膚寸、寸余,那么就可以說明這幾個地方四月中降雨量確實是很少。 四月份,小滿前后,本該降雨量增加的時候,邑臺郡的降雨量竟然不增反降? 安臨眉心一跳,睜開眼睛。 同時倪驚瀾讀奏折的聲音也停了下來,道,“陛下,邑臺郡的得雨尺寸是否有些不對?” “確實不該如此?!卑才R從倪驚瀾手中接過奏折親自看了一遍,在心中對比了一下邑臺郡前幾個月的得雨尺寸,沉吟片刻,又怕自己記憶有誤,揚聲道,“修文,把各縣得雨尺寸表拿來!” 王修文依言取來得雨尺寸表。 安臨很快找到邑臺郡的那幾欄,手指劃過二三月以及四月上的得雨尺寸。 四月上寸余,二三月不及膚寸。 本來二三月較少是正常的,邑臺郡所處地方偏北,春雨貴如油,到了四月開始降雨量才會逐漸上升,芒種后更是有兩個月多雨,正好是夏收夏種的時候。 但是今年的四月中雨量反而開始降低了,按照這個趨勢,五六月能不能達到正常應有的降雨量先不說,恐怕還會有干旱的可能性。 春夏之際,本來就是易發旱災的時候。 倪驚瀾也看過了這得雨尺寸表,稍作思索后說,“若是邑臺郡發生災害,與邑臺郡相鄰的鶴縣與嵐臺兩地恐怕也要危及,只是驚瀾還未見到這兩地的奏折,不知具體情況如何?!?/br> 安臨低頭在桌上看了看,從一堆奏折下面抽出露了個角的鶴縣和嵐臺地方奏折,翻開一看,再與前幾月的降雨量對比,鶴縣和嵐臺的降雨確實也同邑臺郡一般,有不增反降之態。 “修文,召六部尚書,以及戶部左右侍郎入宮?!卑才R當機立斷做出決定,如此吩咐下去,然后把剩下的幾本地方奏折推給倪驚瀾,“亭瞳,你看看除這三地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地方有旱災跡象?!?/br> 說著她自己也打開了一本奏折,不過這一次打開奏折,是通過模擬器去查看邑臺郡、鶴縣、嵐臺三地的情況。 自然災害這些,她在基建游戲中也算是應對得很得心應手了,因為大部分基建游戲中都會隨機刷新出一些災害事件來,有些比較壞的游戲方剛開始登基開局就是一個大旱或者洪災,連抄家十連抄都趕不上賑災花費。 但是現在可是現實??!在登基第三年就出現旱災也太突然了些,正常的人登基三年哪里能存下來多少糧食和錢財? 不知道這次如果真的發生災害,會持續多久。比較輕的兩三四個月還好,嚴重的三年大旱都有……安臨不禁在心里計算起宣國現在各地儲備的糧食和國庫,能夠撐多久。 作者有話說: 第139章 邑臺郡、鶴縣。嵐臺三地中, 有農人望著萬里無云的天空,眼中暗含憂愁與擔憂,“這天喲, 也該下雨了?!?/br> 任何一個地方降雨不對,絕對是當地的農人最先察覺,只不過他們即便察覺了也做不了什么, 只能祈禱接下來的日子里盡快下雨,免得旱災來臨。 而瓊安,日頭西移,本來都已經到了各部門下值回家吃飯的時間,卻因為皇帝的一個召見,六部尚書以及戶部侍郎都重新整理了官服, 匆匆入宮覲見。 安臨在議事房見到了幾個重臣,直接就先問了幾位尚書, “諸部門可有察覺到邑臺郡與相鄰兩縣四月得雨尺寸的異常?” 宣國對災害的管理, 涉及到的并不單單只是一個部門的監管不力,而且大大小小的相關部門都包含在里面,下面各縣呈交上來的跟各縣情況有關的奏折,并不單單只是呈到她這里, 在戶部也會有存檔, 所以戶部理應也該察覺到這情況才對。 其他尚書都是一臉‘邑臺郡得雨尺寸有什么異?!囊苫蟊憩F,戶部尚書回想了一下, 連忙說, “回陛下,今日戶部整理確有發現得雨尺寸的異常, 不過四月上寸余, 四月中膚寸, 其中差距較小,還不能確定是雨訊延誤還是旱災將至,故臣未曾上稟陛下,往年如此偏差也是有的,還需四月末雨訊送到才能確定?!?/br> 已經用模擬器看過那幾個地方的安臨當然知道他們還未送到的四月末雨訊如何,看樣子并無降過雨的痕跡,得雨尺寸應該也不及膚寸。 在這一件事上倒是沒有人出大錯,只是路途上送信慢有信息差的問題,所以安臨也沒有責怪戶部尚書上報不及,只是手按在得雨尺寸表上,“邑臺郡及左右二縣四月末得雨不及中上,恐有旱災,今日回去后,六部皆應做好抗災準備,準備好其余各縣可以調配的糧食?!?/br> 有諦聽這個神出鬼沒的組織在,其余大臣也沒有疑惑安臨為什么還沒等奏折送到就知道那些地方得雨如何,紛紛應下。 紀尚書則是在憂慮有可能到來的旱災之際,想到了別的東西,神色擔憂,“陛下登基第三年就出現旱災,若是有不臣之徒,恐怕會借題發揮,應做好防備才是?!?/br> 安臨聽老肩巨滑表面岳丈的話,覺得也不無道理,就說,“此時由禮部預備便是?!?/br> “臣遵旨?!?/br> 之后,安臨與一眾重臣在議事房商議了很久,從日頭西移商議到夜幕沉沉。 荒政和救災都是個涉及極廣的大工程,從報荒到檢覆、糧食問題和倉儲,安緝流民和衛生防疫、社會救濟和具體災害具體分析*,這些都是差不多要所有部門都行動起來出力的,安臨決不允許在這種時候有哪個部門拖后腿。 好在在場的重臣都是比較靠譜的,一夜商議后安臨已經對國庫可以支撐多久的災害有了數,就是老臣年紀大了精神不濟,屬于不可抗力,才商議到半夜就撐不住了,不然安臨可以直接在今天就把前期的預防災害都給安排完然后落實下去。 因此在送走老臣們后,安臨回到書房想了想,抽出紙擬了一則召令。 召還在照州的楊盛楊愛卿回瓊安述職。 楊盛在照州的這么段時間,照州的問題解決了有一半左右,現在照州可以說勢若水火。因為并不是所有士族都有那些重要的傳承,跟崔家一樣重視學說傳承,或者說有這些傳承的一般也就是那種大士族,而其余的中士族和小士族,則一般只是一朝考上功名后跨越了階級,然后慢慢衍生成出士族,頂多就是家族子弟都有讀書,但是傳承什么的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