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263節
可西戎比他們的情況更慘,因為他們可沒有那么多人口與技術在一年之間迅速儲備更多的糧食馬匹。震天雷的制造技術,也不至于追上郡國。 沙國那邊,一年內連續兩次換皇帝,政局更加動蕩,人心也完全沒能聚攏,正是最虛弱的時候。 而大啟的邊陲,經過一兩年的輿論發酵,百姓與士兵都對朝廷不滿,對他很推崇,也正是他有機可乘的時候。 再等一兩年,郡國的實力固然會更強,但休養夠了的敵人們也會更強。 三方敵人實力的增長甚至融合(比如震天雷的互通),只會比郡國的成長更快。 正如他們不愿意給他機會成長,他也同樣不愿意給他們這樣的時間。 聽完這一番分析,伍汲心服口服。他到底是不如郡王更有全局觀。 “那接下來,我們怎么辦?” 三面的敵人,足以將整個郡國形成四面的包圍。哪怕如今的郡國有接近四十萬兵力,卻有二十萬都等同于新兵。這場仗并不好打。 “你覺得該如何?” 李洵問道,存著考校的意思。 伍汲初步想了下: “應該各個擊破,兩方用普通兵力防守,一方集中優勢兵力強攻?!?/br> “沒錯?!?/br> 這個思路與李洵的打算是一致的,“繼續往下說?!?/br> “屬下以為,第一個要對付的是朝廷,先以優勢兵力兩面夾擊,一邊打燕山堡,一邊從清河渡江,一南一北包圍大啟京城?!蔽榧碀M面紅光,情緒激動。 顯然此事在他心中已經想了很久,行軍路線思考得十分妥帖,完全沒有給京中那位留下逃脫的可能性。 接下來的話他沒說,但拿下京城后要如何,李洵自然明白這未竟之意。 整個郡國的核心都是以中原人為主,他們希望的自然還是讓他成為大啟皇帝,掌控整個中原大地。 從利益得失來說,中原大地也遠比其他的邊陲國家要富庶。 但李洵覺得,這并不是當務之急。 “京城離鼎德的距離很近,是挺不錯。但伍汲,野獸垂死掙扎時往往會爆發出驚人的殺傷力,如今強攻京城,會付出很大代價。還有那些名門望族與地方豪強,都會合力反對本王?!?/br> “廣袤的土地和數千萬的人口,會拖住我們所有的兵力,無暇再他顧?!?/br> 真的要強行拿下京城他并不是做不到。 可這個過程中,會有多少無辜的百姓和士兵喪命? 拿下之后,就要統治。中原大地人口眾多,統治起來完全不像人口稀少的邊陲之地那么簡單。 要解決數千萬百姓的衣食住行,要與各種豪強世家周旋,他將不再有精力顧及邊疆。 與其如此,他不如讓中原大地先在嘉佑帝手里再放一放,等他平定邊疆后再來取。 邊疆也有輕重緩急之分。 西戎草原如今人口還很稀少,只西戎王庭附近與高地三郡附近有人口,即使西戎打來,也很好防守。 更要緊的是北邊。 北戎草原上住著一百多萬的牧民,零散分布在大大小小的部落上。 與西戎和沙國接壤的邊疆線接近三千里長,其中與沙國接壤的長達兩千五百多里,并且幾乎沒有任何屏障。這樣的防守無疑會十分困難。 要確保整個北戎草原的安寧,就必須先把沙國打殘。 相比掌握了震天雷又地勢復雜的西戎,政局動蕩人心渙散,除了河流就大多地勢平緩的沙國,無疑是更好捏的軟柿子。 所以李洵一早就決定了,要先拿沙國開刀。 “準備一下,點出十萬戰力較強的兵馬,十日后隨本王前往馬士堡?!崩钿詈筮@樣吩咐道。 聽到這話,精于情報的伍汲腦海中立刻浮現出馬士堡的位置。 此地位于沙國,北戎與西戎的交界處,距離沙國首都大概兩千三百余里,是郡國所有領土中,離沙國首都塔布納最近的地方。 擒賊先擒王,郡王此舉意在塔布納。 只要先拿下了沙國首都,對整個沙國都將是很大的震懾。 而且,沙國偏南邊的領土,也是沙國難得的土地肥沃,氣候較好的幾個州。占了首都附近這幾個州,就拿住了沙國全境的經濟命脈。 更妙的是,這里進可攻退可守。 此地屯兵,很容易便能截住西戎與沙國的物資往來,若西戎想給沙國支援一下震天雷之類的,馬士堡一出兵就能在半途截住。 西戎想要與朝廷串聯,互通往來,也依舊很難逃過郡國的監管。 “屬下即刻就去準備!” 明白了李洵用意的伍汲渾身都是干勁。 吩咐完伍汲,李洵又分別給其他屬下發出了指令調兵遣將。 從西到東分別是: 西戎王庭增派兩萬大軍,預防乾山一線的突襲,高地三郡留下三萬人,其余兩萬人和肅城附近的兵馬,都用來守護政治經濟中心的肅城,在南邊與銀泰郡交界處布防。 而北戎王庭的十萬大軍,則五萬北上,協助原本的守軍防御北邊沙國的進攻,另外五萬,前往鼎德,協助劉淵守護秦川平原,嚴防大啟軍隊趁機過江。 數萬里的土地上,處處厲兵秣馬,運送著錢糧武器,一場三方圍剿的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第204章 沙國皇宮里, 新任的埃爾頓一世正在花天酒地。 成為皇帝后,從前那些看不上他的貴族淑女,風情貴婦們都對他趨之若鶩, 塔布納的繁華也叫這個曾經的親王之子眼花繚亂,就連這里的□□也叫人更加目眩神迷。 他每日都縱情享樂, 身邊的一切事務,都由其父原本在加美羅斯州的舊部打理著。 當然,這些都是慣會溜須拍馬之輩。那些真正得到盧西恩二世看重的, 不是死在了那次盧西恩被刺殺的爆炸中, 就是被懷疑勾結大啟皇子而下獄了。 這些人秉承著盧西恩的意志,堅決反對埃爾頓一世在剛剛繼位的時候就對外開戰。這正好給了烏力罕鏟除異己的機會。 “他們就是心中不服您,才會故意和您唱反調?!?/br> “在他們心里, 您因為慎郡王而受辱根本不算什么, 又怎么會愿意出力。說不定, 他們心里更中意的繼承人是阿維德皇子?!?/br> 這樣的話輕而易舉地挑起了埃爾頓心中的憤恨,使得他動用新到手的皇帝的權力, 把那些反對者通通下獄。 當然, 這些人之所以如此迅速地臣服,還有烏力罕那些無往不利的騎兵的功勞。 烏力罕手下除了先前自己帶到沙國的那部分,還有后來逃入沙國的北戎各大部落殘余勢力。 那些人沒有烏力罕吃得開,到了沙國不過是喪家之犬, 自然只能依附于烏力罕這個深得當地皇族青睞的得勢者。 這些好戰分子,心中充滿了對大啟慎郡王的仇恨, 一心惦念著要奪回自己的家園, 很容易就被烏力罕使出手段收為己用, 他們原本的頭領, 自然也不是臣服就是被烏力罕殺了。 除了這些人, 烏力罕還用沙國的奴隸收編訓練成了騎兵,這些零零總總加起來,他手下有兩萬騎兵,還有上千人零散分布于沙國的土地上為處理其他事務。 沙國的總人口也有兩千萬,卻分布在了廣袤的國土上。任何一個地方,兩萬大軍都不是一個小數目,更何況這兩萬騎兵的彪悍完全不遜色于首都帝國軍團的的精兵。 靠著這兩萬人,烏力罕為盧西恩二世鎮壓了反對者,如今更是幫助埃爾頓一世掌控了首都的帝國十大軍團。 這個冬天,他以皇帝的名義召集了首都附近五個最富裕人口也最稠密的幾個州的伯爵公爵們前來首都開會,號召他們參與討伐北戎草原。 沙國是一個遼闊的國家,交通不便,導致很多領主一輩子去過的最遠的地方,也就是首都。其他州和其他國家,他們其實都不太了解。 但他們的爵位得自皇室,也必須效忠于皇帝。 新皇帝說盧西恩二世死于南邊那位霸道的啟國皇子的謀殺,要舉全國之力報復,他們無法公然出聲反對。 這是道義,也是出于對強權的畏懼。 更重要的是,那位北戎草原的流亡王子,如今的烏力罕公爵告訴他們: 北戎草原上的牛羊比河里的魚蝦還要多,氣候也很溫暖,越過草原的南端,則是更加富庶的大啟國,那里遍地都是黃金白銀,處處都栽種水稻小麥,還產出無數光滑的絲綢,甜蜜的霜糖,精致的瓷器,還有數百萬溫順美麗的女奴。 只要他們能到達大啟國,就能隨意取得那些好東西。 烏力罕道: “為什么曾經的北戎汗國如此強盛卻從不冒犯沙利亨帝國?除了我們雙方先祖數百年的友誼,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因為,南邊有外皮薄弱卻rou質鮮美的獵物吸引著我們?!?/br> 好些貴族被他說得心馳神往。 “只要打敗了那位大啟皇子,我們就能吃到這肥美的獵物!” “沒錯!” 卻也有一些更精明的人提出了質疑: “如果那位大啟皇子真是你說的這么好對付,那曾經的北戎汗國怎么會亡國!”這人的話毫不客氣。 烏力罕早就想好了說辭: “我的朋友,我從沒說過那位大啟皇子好對付。這也正是我要告誡大家的。我的故國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輕敵,因為不團結!我們輕敵讓首都只留了少量兵力,導致首都被偷襲,我的父汗與眾多貴族全部被俘虜,剩下的力量各自為政,這才被那位大啟皇子分別消滅了!” 這理由聽起來倒是合情合理。 “紳士們,眼下就是最好的機會。陛下已經與強大的西戎汗國達成合作,大家會共同出兵夾擊那位大啟皇子,甚至他的父皇,那位一直很忌憚他的愚蠢的大啟國皇帝,也會趁機出兵剿滅他?!?/br> “想想看,只要打破大啟皇子這個堅硬的外殼,南邊的草原,天堂一般的大啟國,都任你們掠奪,我們有什么理由不齊心協力,竭盡全力地去拼這一次?” “而且,我要告訴你們,那位大啟皇子手里只有二三十萬軍隊,要應對各個方面的圍剿,北邊最多只能分出五到十萬人。這么少的敵人,難道你們還沒有勇氣出兵作戰,為我們的盧西恩陛下報仇嗎?” “陛下允諾大家,不管在南邊搶到什么東西,你們都不需要上交。不過,在取得勝利之前,所有人必須聽從帝國軍團長官的統一指揮,誰要違令擅自行動,陛下絕不會輕饒他們!” 這些人哪里知道西戎汗國的在慎郡王手中慘敗,大多都被他描述的美好前景與許諾的巨大利益蒙蔽了雙眼,即使未曾蒙蔽的,在烏力罕的威脅利誘之下也被裹挾著不得不出兵。 大大小小的公爵伯爵足有七八百人,每個人都能貢獻幾百到上千的士兵與奴隸。 ——按照義務,他們其實并不需要出這么多人,但他們都想搶奪更多的戰利品,出兵的時候是前所未有的慷慨。 不僅他們,全國所有州的其他貴族們,都得按照自己的爵位等級與義務,派出相應的士兵與奴隸。 所有貴族的義務兵加上帝國軍團,這次沙國的出兵人數多達四十萬人。 其中,十五萬人是用來協助帝國軍團守護首都的,另外二十五萬人,則是兵分三路,前往攻打北戎草原。 這在整個沙國的歷史上,都算得上是規模浩大的對外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