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244節
可他東邊必須守住才得來的秦川平原,西邊要防備西戎卷土重來,中間還有楊朔的十幾萬大軍隨時可能伺機而動。 但凡他敢在此時對沙國開戰,西戎與朝廷就敢讓他瞬間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他們和他都清楚,哪怕他的火力很強,也經不起幾條戰線同時開戰的消耗。 除此之外,還有這遼闊疆域需要的治安,巡防兵力。 如今疆域鋪得這么開,他的兵力已經嚴重不夠用了。 再次征兵也不可能。 因為糧食不夠。 前幾天秋收的數據統計出來后,林德康就給他送了折子提醒了這個問題。 今年這大半年下來,他手下需要養活的人口直接翻了三倍。 年初只有肅城等地的一百三十多萬,后來陸續增加了北戎草原的一百萬,秦川平原與鼎德等地的一百萬出頭,長寧蕃平等地的大幾十萬,再加上零散吸納的朝廷方面的移民,目前總人口已經接近四百萬。 但糧食只有肅城,河原,河陵等三郡兩城是全年種植的,這部分糧食只能供養軍隊和原有人口,頂多外溢一些給北戎草原和秦川平原做補充。 北戎草原如今還來不及開墾太多耕種土地,只能以畜牧業為主,采集為輔。 秦川平原的大多數百姓,分到地的時候都只能秋耕,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份才能收獲。 再生稻與原本的儲糧可以支撐一段時間,少部分地區夏季末尾種植的甜菜也能補充一些糧食缺口,但總體都還需要肅城方面援助才能安全過冬。 長寧和蕃平這些人,別說今年能收獲多少糧食,絕大多數連秋耕的農時都沒趕上,得明年才能春耕,到秋天才能自己產糧食。 這大幾十萬人,頂多林樂慶那邊的十萬人能通過收割西戎的糧食也自給自足過冬。 剩余三四十萬人,都需要從其他地方東拉西扯才能把過冬的糧食缺口填平。 這樣的情況,想增兵,想深入沙國遠距離開戰,都是在癡人說夢。 頭腦冷靜下來,都不需要別人勸說,李洵就已經放棄了此時對沙國宣戰的想法。 “伍汲,方才本王接到北疆軍情急報,沙國有一伙色目人劫掠了厄爾渾部落,本王要親自去北疆看看?!?/br> 伍汲有些吃驚,更多的是生氣: “先前北戎汗統治草原的時候,沙國與他們相安無事,還時常通商,如今換了我們,就來劫掠,當我們是軟柿子好捏嗎!” 想了片刻,他又有些擔心: “郡王您是要對沙國出兵嗎?” 不用細算,他也知道如今不是四處樹敵的好時候。 李洵搖頭: “至少半年之內,本王是不會主動對他們動兵的?!?/br> “但開不開戰,未必是我們說了算?!?/br> 若這次沙國的劫掠,只是像曾經的北戎對中原一樣,打一陣秋風就離開,他可以暫且忍下這仇恨。 可若對方的意圖不止如此,那他就算不想開戰也必須要防御對方的進攻。 接下來的北疆,可能什么也不會發生,也可能形勢瞬息萬變。 這樣的大事,他不可能交給如今負責總攬北疆防御的劉瑾來決斷。 但要等他自己決斷,就如今這通訊條件,來回至少要十天,等信送到了,說不定黃花菜都涼了。 而且,被沙國擄走的牧民他也要想辦法營救回來,怎么救,底線在哪里,也必須由他親自決定。 聽到李洵的話,伍汲剛要松下去的那口氣又提了上來。 “如今郡國的糧食很緊張,若真要開戰……” 李洵目光冷凝卻堅定: “若真到了那一步,自然是全國上下勒緊褲帶也要優先供給前線的?!?/br> 但不到萬不得已,他絕不會把自己的軍隊和國民拖到如此艱難的境地中。 這也正是他親自前往北疆的目的。 “伍汲,沙國的情報本王會自行網羅,西疆諸事,就交給你全權負責。最近這幾個月都以防御為主,但若朝廷和西戎要挑事,你也要不計任何代價將他們打到他們畏懼?!?/br> 非常時期非常手段,治軍治國都不可能一直仁慈溫和,該用鐵血手段的時候,絕不能心軟猶豫。 伍汲是最能領會他的意思,也最能隨機應變且妥帖周全的人。 把西疆交給他,李洵是放心的。 相比之下,沙國的情報網他自己就可以順手包辦。 除了親自交待伍汲,李洵還給林樂慶發了諭旨,讓他有事向伍汲請示,整個西疆事務暫且全部聽伍汲調遣指揮。 除此之外,又給肅城和北戎王庭各發了一封五百里加急的指令。 發給肅城的,主要是交待他們立刻向格桑堡運送最新式的盛世一號短距炮,并且額外準備準備一萬人過冬的軍需糧草,這其中尤其是短距炮與配套的炮彈,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以最快的速度送到。 發給西戎王庭的,則是要求征集曾經到沙國經商或者會沙國語的戎族人,全部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格桑堡。 整理了五千軍隊隨行,第三天一早,李洵就直接從蕃平往北,急行軍趕往北戎邊疆的格桑堡要塞。 這個邊疆要塞,位置上其實在西戎的正北邊,距離蕃平的直線距離大概是一千四百里,大部隊全速趕路,若整個隊伍全部用馬,基本上十來天就能到。 這次之所以耽誤這么久,主要還是因為格桑堡守將不知道他在蕃平,把軍情急報發到肅城,反而繞了路。 星夜兼程十一天,李洵終于在格桑堡下第一場雪的時候帶著兵馬抵達了。 第188章 聽斥候兵說郡王來了, 宋世明還不敢相信。 他在等待郡王的指示,卻完全沒想到,郡王會因為一場劫掠親自率兵前來。 壓抑著激動的心情, 宋世明前往格桑堡外迎接。 果然沒過多久,就見到一支打著蛟龍旗的軍隊在小雪里跋涉而來。 走近了一看, 慎郡王果然在其中。 “郡王!” 宋世明大步前上前迎接。 李洵見他們身上都是雪花,必定等了許久,溫聲道: “外頭這么大的雪, 都上馬回城吧。宋世明, 你過來隨行?!?/br> 宋世明落后半步跟在李洵身邊,李洵便問起格桑堡與附近部落的具體情況: “最近是否還有其他部落受襲?” “回郡王,自從厄爾渾部落受襲, 屬下每日都會安排騎兵隊到各個部落巡視, 目前都沒有第二個部落受襲。但屬下也不確定, 是不是因為下雪的緣故?!?/br> “厄爾渾的情況如何?” “老小都安頓好了,集中居住, 不過還是缺少過冬的衣物, 目前只能集中生火取暖?!?/br> 李洵告訴他,已經下令從肅城調撥,再過幾天就能送到。 兩人一問一答,走到軍營的時候, 李洵就已經把所有情況都了解清楚了。 這次受襲,厄爾渾的五十名治安兵全部在抵御敵襲中犧牲, 三百一十二位戎族青壯年牧民與治安兵一起參與戰斗, 亦全部犧牲。 除此之外, 八千一百二十二位戎族牧民, 以及厄爾渾部落的所有財物都全部被劫走。 據幸存的牧民們說, 這一次沙國侵略者總共出動了幾千名騎兵,裝備精良,戰力彪悍。 李洵到達的第二天,從王庭那邊召集的戎族商人也到了。 不管哪個民族的商人,都是最識時務的, 他們要賺錢,要進行貨物流通,走到哪個山頭就得唱哪個山頭的歌。換個統治者,只要不壓榨得太過分,他們一般也都不會反抗。 原本新可汗的軍隊占據草原的時候,他們也非常擔驚受怕,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在異族統治者手里保住性命。 結果遠比他們預想的要好,他們不僅保住了命,還保住了一半的財產,在登記了商人的身份,承諾按照貨物售出的百分之十進行納稅后,便可以繼續行商。 手持身份文書,他們不僅可以在整個北戎范圍內行商,還可以進入大啟的幾個郡,比曾經只能來往于沙國和戎族部落好多了。 畢竟,雖然沙國物產貧瘠,對貨物的需求量很大,卻天氣非常冷,商路也極其危險。 沙國的道路到處都是坑洞,一不小心就會翻車,車子一翻,就會有當地的士兵與農奴跳出來將貨物一搶而空。 因為當地有很荒謬的法律,凡是落在地上的東西,都歸領主所有。 哪怕沒翻車,也可能遇到野蠻的強盜,很多時候強盜甚至就是當地領主所扮演的。 當然,也有能平安過關的,卻必須先找中人拜訪當地的領主或者附近的大領主,獻上大量錢財尋求庇佑,拿到一張附近幾個領地都認可的通行令牌。 總之,雖然去沙國做生意有巨利,卻是風險極高,體驗感極差, 中原地帶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帶去的牛羊,皮毛,rou干等物,與在沙國一樣廣受歡迎。中原人手里有錢不說,城里的人也多,他們不需要到處跑就能很容易地賣出所有貨物。 回去的時候也不必空著手,中原的棉布,糖,茶葉等,都是輕便好拿,又在戎族很受歡迎的貨物。 更重要的是,安全省心,他們來往中原好幾次,從來沒遇到過劫匪,進入城池只需要正常登記,完全不會被敲詐勒索。 這種種差距,讓很多商人都想把商業重心從沙國轉移到中原來。 正因為如此,這次被官府召見,商人們都十分配合。 趕到格桑堡后,走進一間較為華麗的大帳,商人們才知道,原來此次召見他們的是新可汗。 商人們就是一群肥羊,被異族的可汗單獨召見,怎么看怎么驚悚。 眾人戰戰兢兢地行禮,一顆心忐忑不已,生怕這可汗叫他們來是要宰肥羊。 李洵看出他們的緊張,溫聲安撫道: “你們不必害怕,從前的事情不論,你們如今都已經是本王治下的百姓,只要遵紀守法,誠實納稅,就沒有任何人有資格隨意奪走你們的財產和性命。本王也不會?!?/br> “都坐吧,這次叫你們來,是想問你們一些沙國商路上的事?!?/br> 聽到這話,戎族商人們頓時心下一松,都表示自己必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