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236節
哪怕王庭不以畜牧業為主,這個數量相對于王庭附近牧場的規模來說,還是太少了。 但人手有限,暫時也只能如此。 李洵這里又帶回了十萬左右的百姓,核查完身份后,便帶到了王庭副城進行安置。 給所有人分配了城里現成的石屋,調撥了糧食,然后組織他們出去撿柴火,割草,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做準備。 清點完戰獲,安排完百姓,李洵給林樂慶留下四萬兵馬,令他負責防御西戎進犯,便帶著八千兵馬以及其他交換回來的人質趕往蕃平。 目前的蕃平,已經不再是抵御西戎的要塞,但它對李洵來說,依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因為它的北邊囤積著大啟的十幾萬兵馬,東邊也是大啟的郡縣。 東邊那些郡縣,雖說嘉佑帝名義上已經允許李洵帶兵通行,畢竟還沒到他的口袋里。 他必須在嘉佑帝派下重兵之前,吞下通往肅城的郡縣,不然長寧和蕃平便會成為孤城,很難獲得來自肅城大本營的補給。 要占據這些地方,以他目前的人手是遠遠不夠的。 此次為對付西戎,他總共帶出來了八萬人馬。 這對于他的總兵力來說,已經占到了一半以上。 肅城,河原,河陵等地的兵力基本上被抽掉了十分之九。只留下一成的人手維護治安。 北戎草原上的人手也差不多,林樂慶帶走三萬人,剩余的人手也極少。 當然,北戎那邊才初步收復,還是要更謹慎些的。 所以李洵給劉淵傳令,讓他那邊暫時抽調兩萬兵馬北上,前往北戎邊境換防。 這兩方兵馬一去一來,是有空窗期的,也不知道會不會出什么亂子。 但當時要出其不意,以最小的代價拿下西戎王庭,只能出此下策。 如今沒有消息送來,他便只當沒問題。 * 李洵回到蕃平,伍汲便第一時間前來迎接,向他匯報手頭的工作: “郡王,百姓基本都安置下去了,返回原籍只怕難以過冬,屬下便讓他們留在了城里集中居住。還組織特人手耕種了一部分蕃平與長寧的良田,雖說時節晚了些,明年多少應該有些收獲?!?/br> 這是李洵未曾吩咐過的,伍汲深知李洵對農事的重視,每拿下一地,便會爭分奪秒地組織百姓進行耕種。 伍汲估算著收集來的戰獲和目前的人口,便知道糧食缺口不小。 即使沒有李洵的吩咐,也來不及進行分地工作,他也無師自通地直接組織百姓們直接選擇良田耕種,盡可能地彌補糧食缺口。 這讓李洵很意外,卻也格外滿意。 “不錯,正是該這樣安排!交到你手里的事,就沒有讓本王不放心的?!?/br> 李洵笑著夸贊道。 這對伍汲來說,卻是從未有過的高度贊揚,心下大喜,面上卻盡可能沉穩地道: “郡王謬贊,全賴您耐心指點,才有屬下的今日!” 李洵拍了拍他的肩膀,眼含鼓勵: “你悟性很好,多學多悟,以后才好為本王分擔更多?!?/br> 不管是情報還是作戰,甚至民生安排,伍汲都做得很好,在他手下所有人里的表現是一等一的,完全可以主政一方且擔當大任。 李洵覺得,再加以培養,他甚至可以直接將伍汲留在西疆,替他掌控西戎的半壁江山。 伍汲這樣精明的人,如何聽不出李洵話里的暗示,心中激動不已,臉上也露出紅光來。 “屬下一定不負郡王期望!” 稍微平復了心緒,伍汲又匯報起了另一件事。 先前李洵傳訊回來,讓他派人去長寧取出嚴崢所說的兵冊副本,核對那些作為人質換回來的長寧降兵的身份,這事他已經完成了。 通過兵冊對比,確實發現了幾個可疑人員,從營指揮使到普通士兵都有。 那彥圖主要將人手安插在了吃空餉的編制里,有了兵冊,倒是很容易發現端倪。 “不過,屬下也不敢保證西戎沒有別的安排,擔心這些人混入軍中壞事,目前暫且把他們單獨安置著,在城南劃了一片地讓他們去集中耕種?!?/br> 這安排,也是符合李洵心意的。 他對這些降兵也同樣有顧慮。 哪怕接回了這些人,一路上李洵也對一直對他們有所防范,沒收了所有人的武器,用繩子拴住每個人的左手,讓他們列隊行走。 哪怕人手緊缺,他也沒起用這些兵。 “你做得很好?!?/br> 見郡王認可了他的做法,伍汲又道: “郡王,這些人到底是經過訓練的正規軍,哪怕戰力和身體素質不如咱們麾下的人,卻比現招來的新兵要很好很多,一直放著不用也很浪費,您看是不是還得想辦法把他們編入軍中用起來?” 李洵對此早有自己的規劃,聞言道: “身為叛兵,不可能直接給他們正規軍的待遇。待核查完身份,便暫時將他們編做廂軍,送到山下去修繕通往肅城的官道吧?!?/br> 若他毫無芥蒂地接納了這些曾經的叛兵,那些誓死抵抗西戎而犧牲的人,又該置于何地? 他的軍隊,絕不能縱容隨意投降的風氣。 身為軍人,便要有犧牲性命也寸土不讓的覺悟。所以,哪怕他們的選擇是被西戎脅迫,也不能輕易原諒。 第182章 三萬多叛兵一直聚集在蕃平也不是長久之計, 必須盡早派去修路。 修路當然不僅是修路,更是肩負著維護道路暢通的職責。 但在那之前,李洵覺得有必要公開進行一場愛國主義教育。 這些兵就是現成的筏子。 忠于國家者賞, 叛國者罰,必須讓更多的人對這鐵律銘記于心。 “本王聽聞, 長寧守軍亦有數次反抗西戎,慘遭屠殺,你將這些人統計出來, 本王要追封他們為烈士, 讓其家人享受烈士家屬待遇?!?/br> 伍汲對此事亦有所耳聞,為難道: “郡王,這些人怕是沒有家人在世了, 他們的家人, 都被西戎連坐, 幾乎全被殺了?!?/br> “長寧城外的京觀,便是他們的頭顱?!?/br> 說到這里, 伍汲的聲音低沉下來。 長寧北城外的京觀, 李洵雖未親眼所見,卻能想象是怎樣的場面。 這些游牧民族的首領向來嗜殺,動輒屠城,從未把中原人的命當做人命。 屠殺, 京觀,是他們常用的震懾敵人的手段。 他們也從不講究戰亂止步軍隊, 不殃及平民。 嚴崢的這一場背叛, 讓無數忠誠于家國民族的士兵慘死于西戎刀下, 甚至連其家人也被滅門, 何其慘烈! 想到此事, 李洵心中沉痛無比,壓下怒意道: “在長寧城修建烈士墓園,好生安葬他們,若有旁親過繼到烈士名下,同樣可享烈士遺孤待遇?!?/br> 此時的人重香火,對過繼也不是那么隨意的。若過繼一個孩子到烈士名下,在享受烈士遺孤待遇的同時,也必須供奉烈士的牌位,其后代都要把他當做正經先祖孝敬。 李洵不信這些,卻不吝嗇多花這些錢。 這是對死者的慰藉,更是做給所有生者看的。 獎賞之外,那些該受罰的人也一個都不能漏掉。 “當初長寧城中的叛國者,尤其是將領和身份貴重者,你要將他們的罪行一一調查清楚。獎懲大會上,本王要給所有人一個明白的說法!” “是?!?/br> 伍汲領命,趕緊下去籌備。 他知道,自家郡王絕對是要殺一批人樹立典型的。 那么,要殺哪些人,需要調查對方的什么罪名,他也心中有數了。 * 要舉辦這樣一場獎懲大會,還是需要些時間籌備的。 哪怕伍汲手下能寫會算的人手也不少,調查與統計罪名也需要幾天時間。 在此期間,蕃平卻迎來了一群不速之客。 “郡王,有朝廷的欽差到了蕃平北門外,說是陛下有旨意給您!” 李洵微微挑眉。 都這么長時間了,嘉佑帝應該早就聽說了他在西戎的動向,那此時下達圣旨,又是想玩什么花樣? 若是在肅城,李洵要不要理會這些欽差是看心情的。 但如今在蕃平,這欽差從北門來,必定已經途徑高旗,十幾萬駐軍都知道這事,他便要稍微注意下影響了。 畢竟他還打著和平收服這些駐軍的主意呢。 “若核查身份無誤,便請他們進城來吧?!?/br> 聽到自家郡王說了個請字,親兵便知道,對這次的欽差,態度是需要客氣些的。 于是,這次的欽差,破天荒地得到了從正門入城的待遇。 儀仗隊總共一百人,還用隆重的華蓋抬著什么東西,一路敲鑼打鼓進城,陣仗極大。 這一行人被引到了蕃平將軍府的門前,然后就被擋住了去路。 門口的守衛們看到這華麗威風的儀仗隊絲毫不怵,一列長矛一架,便攔住了他們,高聲呵斥道: “郡王有命,欽差僅可攜十人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