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195節
慎郡王不斷擴張勢力,本就有與朝廷抗衡的意思,他對此并不感到驚訝。叫他意外的是慎郡王坦蕩的態度。 隨即又覺得,這才是真正胸中有大丘壑者。不畏人言,不畏身后名,只求無愧于百姓與天下。古今往來的千古明君,也少有人如此超脫。 郡王的胸襟,果真非常人能及。 第148章 一番話, 讓新歸附的劉淵父子對李洵的行事作風都有了全新的了解。 想起自己曾經的計劃,劉瑾請示道: “郡王,既然您不反對臣的做法, 那秦川平原的百姓們,如今是不是可以派兵護送回鄉了?” 沒想到李洵卻是擺了擺手, 道: “再等幾日?!?/br> 劉瑾大為不解: “為何?此事難道不應該越快越好嗎?” 李洵見他急切的樣子,深知這位劉家的少將軍,對嘉佑帝是積怨已久, 只恨不得立刻讓其聲名狼藉。 但李洵并不受這樣的情緒左右。 哪怕是他自身, 雖然也會因為原主的情緒,對嘉佑帝的種種無情不公生出怨懟憤恨之心,卻還是理智占了上風。 “你低估了本王那位父皇的無恥, 也高估了百姓們的膽量。單把停戰國書上的條款宣揚出去, 只怕也無法達到你預想中的結果?!?/br> 名聲, 在一般情況下都不是一個帝王是否地位穩固的決定因素。百姓也不會因為一個帝王名聲不好,就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去行反叛之舉。 哪怕皇帝賣國, 只要火不是立刻就要燒到自己身上, 也是不會有太多人為之拼命的。 哪怕因此家破人亡,可這把火已經燒過了。 亂世中活下來的許多人,已經被苦難磋磨得麻木,沒留下多少感情。能讓大多數人拼命的, 只有自己的切身利益。 聽到李洵言之鑿鑿的判定,劉瑾很失望: “怎么會……這么好的把柄, 竟是不能發揮任何作用嗎?” 劉淵仔細分析著談判一事的前后發展, 有些不確定地道: “您的意思是說, 即使此事鬧大了, 陛下也會將簽訂國書之事推到旁人身上, 以保自身名節?” 這事放在正常人身上,他不是想不到這樣的發展,他不敢相信的是,一國之君,會如此沒擔當。 畢竟劉淵并不知道嘉佑帝曾經做過的那些事,在他心中,嘉佑帝即使有心胸狹窄又昏庸無能,卻仍舊是至高無上的帝王,帝王的威嚴與尊貴是有的。 九五之尊,豈能如無恥小人般鬼祟猥瑣,一點人君的風度都沒有。 李洵道: “拭目以待吧,京城很快就會有消息了?!?/br> 雖說沒有給個肯定的答復,其實也差不離了。 劉瑾琢磨著父親和郡王的對話,很快反應過來: “郡王的意思是,單宣揚國書不能見效,是不是還要配合其他舉措?可有什么需要臣下效勞的?” 李洵露出贊許的笑意。 這樣好的把柄送到手里,他當然不會不用。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他不僅要取,還要撈一把大的。 “目前不需要你們額外做什么,讓百姓再留幾日即可?!?/br> 見他似乎已經有了主意,劉瑾頓時放下心來。 不知道為什么,哪怕是才在郡王手下做事,他也依舊覺得慎郡王莫名給人一種強大的安全感,仿佛不管他說什么,都一定能做到一般。 * 得知慎郡王駕臨,全軍上下都十分期待。 在眾人的期盼中,第三天一早,劉淵大將軍便召集全體士兵在校場集合,舉行檢閱與犒賞儀式。 經過一天多的準備,李洵的護衛營已經熟門熟路地布置好了場地,準備好了犒賞用的錢財。 一營又一營的士兵們,在各自的營指揮使帶領下,雄赳赳氣昂昂地走進校場,竭力展示著自己最好的軍容軍貌。 每到一營,便由其營指揮使率眾向高臺上的李洵行禮,并且報上自己的姓名與所屬營的番號,讓李洵將中層的將領們認了個臉熟。 所有人集結完畢,李洵站在高臺向士兵們訓話: “爾等誠心歸順于本王,本王也將待爾等如子民。本次戰功犒賞,你們可與本王麾下士兵享受同等待遇,每個人頭兩貫錢,傷殘死亡撫恤也采納同等標準?!?/br> “多謝郡王!” 眾士兵齊聲道,臉上閃爍著興奮的紅光。 雖說前頭許多北戎蠻子都是靠著郡王的震天雷給解決的,但他們也沒少殺敵人,平均下來一人一個人頭是有的。 這對很多人來說,都相當于多發了兩三個月的軍餉了,一下子多拿這么多錢,怎能叫人不開心。 李洵緊接著又道: “從今往后,你們便是本王麾下的第十軍至十四軍,從此改易旗幟服飾,一應軍規與訓練方式,與軍餉待遇,皆與一至九軍等同?!?/br> “三月后統一考核定等,能拿到多少軍餉,享受哪個等級的餐飲服飾,便看你們這三個月的表現了。本王希望所有人都記住,本王要的兵,不僅要驍勇善戰,令行禁止,還要愛護百姓,團結一心!” 說完,他便讓親兵大聲向眾人強調了一遍新的軍規。 堅決服從指揮,不可欺壓百姓,不可調戲jian□□人,不可私藏戰獲,上官不可在違反軍規以外的范圍體罰士兵,不可對士兵索要孝敬…… “這些軍規,以后會張貼到營房,讓大家每日背誦,也望眾位將軍規牢記于心,本王賞罰分明,任何人膽敢觸犯軍規,都絕不容情!” 他語氣嚴厲,眾人也心頭凜然,齊聲應是。 嚴肅的訓話環節后,便是犒賞。 待眾士兵都拿到了屬于自己的犒賞,李洵又讓他們分批次休假,每個兵可以有一天假回去和家人團聚,同時還向他們宣布了即將在天沙,鼎德二地施行新的土地,賦稅徭役政策,讓士兵們回去告知家人鄰居,盡快到官府進行人口與田產登記。 之所以要重新登記,便是為了確認因為戰爭造成的無主田地,對田產進行重新分配。 這次李洵來的時候,便將主持分田地的文官也帶過來了,為的便是盡快分田地,抓緊時間趕上夏季的耕種。 于是,這一天,原籍在天沙城的士兵們,便率先帶著自己豐厚的犒賞,以及要分田地的好消息,歡天喜地地回去和家人團聚了。 接連幾日,各大街口都排著長龍進行土地田產登記。 而一車又一車的鐵農具,種子,成群結隊的牛馬,也絡繹不絕地從北門運送到衙門里。 本地百姓們看得個個喜笑顏開。 因為他們已經從城中的告示和自家當兵的親人鄰居那里知曉,這些都是要發放給他們的。 有了這些,這個冬天他們便不會再忍饑挨餓了! 郡王要給百姓分田地,免費發放農具,種子與租借耕牛的消息,很快便在全城范圍內傳遍了,連那些被臨時安置在城中的才解救出來的軍奴們也知道了。 被抓來做軍奴的,絕大多數都是貧苦百姓。 這一年多以來,因為戰火席卷到秦川平原,很多大戶人家聽說消息早就跑得差不多了,留下的都是走投無路的底層百姓。北戎大軍來搶劫時,遭殃的也是他們。 他們手中幾乎都沒什么恒產,種地也是靠向大戶租賃,一年忙到頭,甚至連填飽肚子都困難。 擁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是許多貧苦百姓一輩子夢寐以求,卻求而不得的東西。 如今,天沙城的百姓們,卻是只要憑戶籍文書,就能每人分到五畝地,甚至連家里的丫頭片子也一樣能分。 哪家沒有四五口人呢,這樣一算,竟是家家戶戶都至少能拿到二十畝地。 甚至要是多生幾個孩子,不論男女,都能拿到更多。 二十畝那是什么概念,村里有個二十畝地的,家里的兒子說媳婦兒都要讓人高看好幾眼,閨女們搶著想嫁的那種殷實人家,許多人家幾代人也攢不出這么多家產來! 因為歸入了郡王治下,這里的家家戶戶都能立刻得到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 這也就算了,他們還能免費領到鐵農具和種子,每個村甚至還有幾十頭耕牛讓大家輪番借用。 就這些條件,放在地主們那里不收個六七成租子能打得住嗎? 但在天沙城,如此優厚的條件,卻只需要交兩成稅負! 而且,據說在慎郡王治下的所有郡縣都是這樣的,其他地方歸入郡王治下比較早,百姓們早就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不僅吃得飽穿得暖,甚至因為慎郡王打下了北戎草原,搶來了吃不完的牛羊,家家戶戶甚至還能以比小麥還低的價格買羊rou。 據說如今的肅城等地,滿城rou香。 來自秦川平原的百姓們,時常聚集在街道兩邊,看著那些源源不斷運送進來的牲畜,農具與種子,看著那些排著長隊領取土地的天沙城百姓,眼中羨慕的目光如有實質。 關于肅城等慎郡王治下的各種優越條件,因為這樣的聚集,一次又一次地在他們中間廣為流傳,便導致他們越看越心里泛酸。 也不是說他們如今在天沙城過得不好,他們其實一天能領到兩頓救濟粥,比以前在老家還吃得好。 而且郡王還專門發了政令,安置他們這些被抓做軍奴的外地百姓: 等這邊騰出人手來,就會派軍隊護送大家回鄉,一路飲食都有郡王府提供,他們完全不用擔心沒有回去的路費,也不用擔心沿途遇到匪徒。 對他們這些外地人委實是仁至義盡。 可這一對比,就實在是太扎人心窩子了! 同樣是人,別人能免費分田地,即將過上富裕殷實的好日子,而他們,卻只能繼續回去忍饑挨餓,被地主盤剝,被官府欺壓。 “我們要是能留在慎郡王治下該多好??!” 許多人都不由自主這樣說著,想拉些同伴一起為之想想辦法。 “做啥美夢呢,咱們又不是天沙城的人,只能回自己家鄉去?!?/br> “聽說郡王治下以前還接收流民呢,現在估計是人多了,地不夠分,就不收了?!?/br> “唉,沒趕上好時候啊?!?/br> 說起這事,許多人都是后悔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