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185節
李洵聞言露出笑意: “岑卿清正剛直,名不虛傳?!?/br> “郡王謬贊了?!贬讨t遜道。 李洵和煦道: “本王治下還缺一司法部大令,多番看來,岑卿最合適。不知岑卿可愿受命?” 這是他自從得知岑樘便是那個御史岑樘后便有的想法。 他不畏權貴,剛正不阿,且還揪出過不少權貴的罪證上朝參奏,可見本身也是很有能力的,不僅僅是個諫官。 而他的司法部,如今其實在立法方面的需求并沒有太高,反而更需要把監察體制建立起來。 他覺得沒有比岑樘更合適的人選了。與林德康也商議過,兩人都覺得岑樘很合適。 岑樘大為震驚。 完全沒想到,郡王會對剛來郡王府的他就委派如此重任。 明明就連那些誠心來投的禁軍,也是在河陵接受了很久的調查才被接納。 “郡王,司法部大令乃七部長官之一,臣……臣初來乍到,何德何能被委派如此重任……” 李洵誠懇又堅定地道: “司法部如今主要履行監察官吏之責,杜絕貪污受賄欺壓百姓之事。你剛正不阿,連在京城都能不畏艱險揪出權貴罪證,更何況如今有本王支持?!?/br> “本王相信,以岑卿的德行與能力,便是最好的司法部大令!” 對上慎郡王滿是信任贊賞的目光,岑樘心中激蕩不已。 只覺得前半生的所有堅持與經歷過的刁難危險,都在這一刻得到了回報。 他仰慕的主君是如此明白他,信任他,初一見面便對他委以重任。 也顧不上李洵說私下不用跪的命令,鄭重跪倒在地,宣誓般地道: “郡王既如此信重臣,臣……萬死不負郡王所托!” 士為知己者死,粉身碎骨也甘愿。 李洵親自將他扶起來,帶著幾分玩笑的語氣溫聲囑咐道: “怎么動不動就萬死,你要為本王效命,得好好保重自身才是?!?/br> 岑樘實在是太瘦太憔悴了,明明才三十五歲,卻看著跟四十多歲一樣。 說著,李洵又吩咐侍人: “去拿一千兩銀來,給岑大令做安家費?!?/br> 又叮囑岑樘回去后,好生安頓家人,為他母親治病,把自己的身體也補一補。 岑樘是聽說過李洵軍中那些等級分明的獎賞制度的,聞言立刻推辭道: “臣寸功未立,如何能領受如此厚賞??ね?,這不合規矩……” 李洵就沒見過受賞還要往外推的。 他如今手中有錢,官員們的薪俸已經漲過兩次了。 賞人也早已不是曾經那樣三五十兩的手筆了,林樂慶伍汲這些立下大功的將軍且不說,肅城和各地的文官吏員,在他班師回肅城后,都已經補了一次年節賞賜。 治下富裕起來了,官吏們的收入自然也該得到同步提升。 官吏們經手的財與權很大,隨便想點辦法都能謀取很多私利。稍有偏差便會損害百姓的利益,甚至給百姓帶來滅頂之災。 他不能只憑道德與法律去約束官員,而是要讓官員在合法范圍內也得到一定享受,才能更好地克制自己的貪欲。 高薪養廉,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 岑樘明明清貧,卻安守清貧,李洵是很贊賞的。 不過,他也并不希望自己能干的手下過得太過清苦,遂耐心解釋道: “本王治下,身為部級長官,你一年的薪俸便是這么多。除此之外,來年還會根據你本年的考核成績發放獎金,若是沒犯錯,還能再有一千兩的獎金。表現優秀,還會更多?!?/br> “你若覺得受之有愧,便當是提前預支了你的月俸?!?/br> 岑樘被震驚到說不出話來。 要知道,在朝廷,就連宰相一年的薪俸也才三百多兩,加上其他物資補貼,也就四百多兩。 而六部的長官的薪俸,只得二百多兩。 郡王這里的薪俸,幾乎比朝廷翻了六七倍。 雖然那些官員們總是抱怨說這薪俸太少,根本養不活家里人,可叫岑樘看來,這比起平民百姓的收入,已經多了好幾十倍了,如何就養不活,分明是他們貪心不足。 “郡王,這……這薪俸是不是太高了些……如此下去,國庫如何支撐得住……” 身為一個諫官,哪怕如今郡王已經封了他做司法部長官,他覺得主君做得不對的地方,還是忍不住想立刻提出來。 李洵聞言,心道岑樘是真不怕得罪人啊。 這才剛來,就敢直接讓他降低官員們的工資。 不過,他需要的正是這樣的諍臣。 “岑卿以為,是貪官貪得多,還是本王發得多?” 岑樘一怔,然后如實道: “貪得多?!?/br> 李洵笑道: “那不就對了,若適當的高薪輔以嚴刑,能避免官員貪墨徇私枉法對百姓的傷害,那這些錢財便是千值萬值的?!?/br> 況且,錢也不是省出來的,把蛋糕做大才是更完美的解決辦法。 初聽好像是歪理,可仔細想想,郡王說得卻非常有道理。岑樘若有所悟,又聽郡王道: “而且,臣不負國,則君不負臣。本王以為,清廉者不該清貧,做出了更多貢獻的人本就該拿更高的回報。譬如岑卿這樣的既有能力又清廉的官員,難道不該讓自己和家人過上比常人好很多的生活嗎? 清廉者不該清貧! 岑樘心中一震,竟是不由自主紅了眼眶。 他想起這些年,女兒在京中出門與其他閨閣小姐玩耍,總是因為穿著寒酸被排擠,父親正是因為吃不起人參方子,才身體越發虛弱最終連下床都困難。 他為了讓權貴們捐錢,率先捐出一千兩,甚至連祖傳的院子都賣了。 這些年,因為他與父親的堅持,家里人真的跟著他們吃了太多太多的苦。 他不是不想讓家里人過好一點,可朝廷規定的薪俸便是那么多,其余的都是不當之財,他們又如何能本違背良心去拿那些或黑或灰的錢。 天下間的君王,唯有郡王,才說得出清廉者不該清貧的話。 郡王不僅真心愛護著百姓,更以一樣的仁心愛護著手下的大臣。 有這樣體貼關懷著臣子的君主,必然會有更多人有勇氣與力量堅守住自己的本心。 岑樘再次一揖到地,淚灑當場,啞著嗓子道: “臣得遇郡王,畢生之幸。天下得遇郡王,千年之幸?!?/br> 第140章 司法部大令的任命書一下來, 整個治下官吏系統的吏員們都大為震驚,郡王怎么會選擇一個剛來參考的考生,作為七部之首? 要知道, 其余的考生,基本上都是在七部作為下面的書吏, 要從最基層開始培訓與升職的。 眾人不敢鬧到李洵面前,卻是先到林德康那里去打探消息,原本是想著若能鼓動林相一起反對就好了。 那畢竟是七部長官呢, 多少人盯著的位置, 給個新來的考生,實在是太可惜。 林德康哪里是他們能輕易撬動的,直接把岑樘的履歷甩在眾人臉上。 “如此不畏強權, 剛正不阿之臣, 你們誰能比肩?” 眾人頓時啞口無言。 論資歷, 他們的資歷其實遠趕不上岑樘,人家可是二甲第三名進士出身, 名滿京城的清流御史。 他們這些, 出身最高的,也不過是一個周應亭,二甲末位。 論對郡王的忠心,人家拖家帶口舍棄京城的御史之位跋涉千里舉家投奔郡王。 當然, 最要緊的就是,郡王中意, 誰的反對又能奏效呢? 而且以岑樘這經歷與行事風格, 怕是要新官上任三把火, 眾人還是夾緊尾巴做人, 別被抓出來做了典型才好。 其余讀書人還有考生們, 得知岑樘竟是京城的鐵面御史,倒是紛紛服氣,覺得自己能敗給這樣的對手,雖敗猶榮。 百姓們得知鐵面御史即將成為郡王治下的司法部大令,專門監察官員,也是歡欣鼓舞。 “聽說司法部在各地都會設置舉報箱呢,一接到舉報信,就會立刻派人查證,到時候就不怕那些當官的干壞事了?!?/br> “有這樣的司法部大令,真讓人放心?!?/br> “還得是郡王英明,才大膽啟用這樣的賢才?!?/br> “可不是,咱們郡王德名遠播,這才引得天下有志之士爭相來投!” * 岑樘授命成為慎郡王治下司法部大令一事,在李洵治下并沒有掀起太大風浪,這消息傳入嘉佑帝耳中時,卻將嘉佑帝氣得夠嗆。 “滿口忠義道德的偽君子,朕就該早些砍了他!” 嘉佑帝破口大罵。 那些底層士兵也就罷了,岑樘這樣的清流御史也投奔李洵,叫天下讀書人怎么看他! 哪怕他總是自我安慰不要拘泥于一時的虛名,卻也依舊覺得恥辱感撲面而來。 發了一通脾氣,他向魏平光問策: “此事傳揚開來,不利于人心穩定,可有辦法阻止此事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