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181節
與他們所說的情況基本吻合。 因此, 吏員招聘考試結束后, 李洵便動身去了河陵,一方面是對河陵守軍進行考核,確定漲軍餉等級,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接見前來投靠的禁軍。 在河陵城外苦苦地等待了近二十天, 禁軍們終于等到了好消息。 “郡王諭旨, 宣禁軍營指揮使王鶴,張英輝, 包松前往城內覲見!” 這三人, 正是組織禁軍叛逃的三位營指揮使。 全軍大喜。 “郡王親自來了!太好了!” “指揮使,你們一定要好好表現??!” “全軍的希望都在你們身上了!” 進城前,禁軍士兵們忍不住對自家營指揮使們殷切囑咐道。 王鶴,張英輝, 包松三人心中也很緊張,被晾了這么久, 他們深深地感覺到, 慎郡王對他們這支多達一萬多的軍隊并沒有多重視。 這便讓人心中覺得沒底。 他們不確定, 慎郡王是不是因為他們來自于天子直屬的禁軍, 這才不肯信任他們。 若是慎郡王不肯收下他們, 朝廷他們也背棄了,那今后又該何去何從呢? 到了慎郡王治下,就連落草為寇都不可能,因為據說周邊的匪窩全都被慎郡王率軍掃蕩得干干凈凈。 而且,就算他們有心要落草為寇或者拉起這支軍隊做出些什么,手下的人一心想投奔慎郡王,也必然不肯追隨。 來到河陵大營,進入帥帳,三人便見上首坐著一個容貌清雋,身姿挺拔的年輕人,正是他們所熟悉的大皇子。 比起之前在京城那溫潤佳公子的模樣,如今的慎郡王猶如一柄寒光四溢的利刃,霸道危險,上位者的威勢十足。 “參見郡王!” 三人恭敬地下跪參拜。 李洵平靜地道: “起來吧?!?/br> 又問道: “你們先前都在禁軍哪個大營效命,都做到營指揮使了,為何投奔于本王?” 三人不敢欺瞞,一一將自己的履歷報上前來。 “小的王鶴先前效命于禁軍虎威軍,十三營指揮使。因青州剿匪軍功一事與虎威將軍結怨,多年來一直備受打壓,聽聞郡王任人唯賢,手下只要有能力便能出頭,小的便想投效明主?!?/br> “小的張英輝,先前效命于禁軍虎賁軍,二十營指揮使。因不忿于朝廷與戎族和談,喪權辱國,是以投奔郡王?!?/br> “小的以為,既然投身入伍,自當壯志饑餐胡虜rou,笑談渴飲匈奴血,跟著朝廷實在窩囊!小的別無所求,惟愿追隨郡王這樣的明主,建立千古未有之功業!” 張英輝很年輕,只得二十來歲,沒什么背景卻能升到營指揮使,可見本人確實很有能力。 這樣的人,心中有大志向也很正常。 “小的包松,逃難到京城后好不容易才娶妻生下一子,長到七歲,卻因為生得貌美被陳太師之子強擄到府中,凌虐而死,妻子也瘋癲投井自盡,小的……想報仇!” 這包松在武將中生得劍眉星目,倒確實像是有個貌美的兒子的。 三人要么壯志未酬,要么便是苦大仇深,都有非要離開禁軍不可的理由。 這些與李洵在京中的情報人員打聽的都是一致的,可見三人確實都說了實話。 “郡王,我等是真心投效您的,往后也必當忠心效命,絕無二心,還望郡王不棄,收下我們!” “郡王,將士們都是些可憐人,也都是真心仰慕于您的,還望郡王給我們一個機會?!?/br> 三人誠懇地懇求道,眼中閃爍著殷切的渴盼。 李洵聞言,狀似思考了片刻,道: “若你們真想歸順,也不是不可。但本王會將你們打散放到其他軍隊里,從小兵做起,宛如新兵一般接受訓練。軍餉方面,也只能保留你們在禁軍之中的標準,三月后再根據訓練成績或戰功考核定等。你們可愿接受?” 三人先是神色一喜。聽到后頭的話,卻難免很受打擊。 可轉念想想,雖然犧牲了他們的利益,卻能讓底下士兵被慎郡王接受。 而且,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慎郡王麾下不像是京城那么多彎彎繞繞,只要有能力,能立功,就能晉升。假以時日,他們一定能回到原來的官位。 “小的們愿意接受!” 李洵滿意地頷首,道: “很好。王鶴,張英輝,包松,本王記住你們了?!?/br> 聽到這話,三人心中頓時一喜。 郡王神色和緩,暗含贊賞,還能精準叫出他們的名字,便是他們在郡王面前掛上號的意思了。 如此,哪里真的會讓他們從小兵做起。 看來他們剛才不講條件全盤接受,才是真的做對了。 “三日后你們便隨河陵守軍一同來肅城,改換服飾更易編號吧?!?/br> 三人恭敬領命,回去將慎郡王的答復告知翹首以盼的士兵們。 士兵們聽說后頓時興奮地歡呼起來。 雖說這次不能和其他士兵一起提升軍餉待遇,但他們是新來的,不能和郡王麾下的老兵平起平坐是很正常的。 而且,哪怕是保持禁軍營的待遇標準,也比曾經好很多啊,慎郡王這里可是足額發放軍餉的,吃的穿的都比在禁軍里好太多,這如何能讓人不欣喜。 更何況,他們三個月后就會重新考核定等,只要接下來的三個月他們好好訓練和表現,便一定能得到比如今更好的待遇。 想到這,每個士兵心中都斗志昂揚,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待。 * 三日后 今天的肅城格外熱鬧,城中數以萬計的百姓,都在往北門跑。 這些人里,有一部分是外地來趕考的讀書人,也有一部分是做生意的商人,還有一部分是本地百姓。 究其原因,便是打下北戎草原的英雄們回來了,慎郡王今日要在北郊舉辦犒賞儀式。 外地的讀書人們對于慎郡王麾下的犒賞只限于聽聞,卻從未見過,聽說慎郡王向來不介意百姓旁觀犒賞儀式,便想去開開眼界。 本地人卻是因為聽說了另一個消息,據說有一萬多禁軍前來投奔郡王,犒賞儀式后,這些禁軍便要前來接受郡王檢閱,改裝易服,正式加入郡王麾下。 那可是禁軍,天子直屬,竟然也投奔了郡王,是多么令人驕傲的事情啊。 這樣歷史性的一刻,他們很想親眼見證。 商人們么,雖說也看熱鬧,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北郊人多,來做生意的。 為了這場犒賞儀式,肅城廂軍和慎郡王護衛營早早就在北郊布置好了會場。 整個會場分為東西南北四部分,百姓和讀書人們從北門出來,接受檢查,確認身上沒有武器便可入場,進入東西兩部分有山丘的觀眾區。 而河陵守軍與北戎戰場換防回來的士兵,先列隊入場接受檢閱,然后集結方陣,展開犒賞儀式。 最后,犒賞完畢的守軍分退到東西兩側,讓禁軍士兵入場接受檢閱。 李洵身穿戎裝,登上高臺,一揮手,現場頓時戰鼓擂動,旌旗飄揚,熱血肅殺之氣充滿了整個會場。 鼓聲停,現場數萬人鴉雀無聲。 李洵微微點頭示意,親兵走到臺前,拿起錐形桶狀的簡易版擴音器,聲音洪亮地向全場宣布: “郡王有令,犒賞儀式正式開始!” “下面有請在北戎草原立下首功的第三軍第七營入場,接受郡王檢閱!” 下面立刻有騎兵騎馬飛奔到后頭傳話: “有請北戎草原立下首功的第三軍第七營入場,接受郡王檢閱!” 沒多久,眾人只見一個多達千人的整齊方隊,雄赳赳氣昂昂地騎馬入場。 馬匹高大健壯,馬上的戰士們身穿皮甲,矯健又威風,距離臺下三十步遠,整齊劃一地下馬行禮,聲音洪亮地山呼: “參見郡王!” 李洵抬手: “眾將士辛苦了,免禮平身?!?/br> 眾人整齊起身,變陣一分為二,各自上馬,迅速在東西兩邊站定,騰出最中間的位置。 緊接著,下一個營隊前來參拜,整齊地退到兩邊。直到兩萬多人的軍隊全部入場。 哪怕看了很多次,觀眾席上的百姓們,還是不由自主被這威武雄壯的方陣所吸引。 心中不由自主想,這等氣勢懾人的雄師單是看一眼,也能窺出有多強大,難怪慎郡王能統一草原。 肅城本地人與有榮焉,這些都是他們的子弟兵! 外地人卻是越發對慎郡王治下充滿向往。 有這般強大的雄師鎮守,哪怕地處邊疆,也無需擔心任何蠻夷侵襲。大啟四方到處戰火連連,誰也不敢說自己的家鄉會不會哪一天就陷于戎族鐵蹄之下。 唯有慎郡王治下,才能真的安享太平。 別說是百姓,就連最后面的禁軍,也被慎郡王麾下整齊劃一,又宛如出鞘利劍般所向披靡的氣勢所折服。 心道難怪郡王看不上他們,要他們從頭開始訓練。 哪怕他們貴為天子直屬禁軍,全國精挑細選,可不管是軍容軍貌,還是變陣的整齊性紀律性,都比郡王麾下的軍隊差遠了。 所有待犒賞軍隊進場后,緊接著便是犒賞環節。 普通士兵是按照殺敵數量,三貫錢一個人頭。如投手營和機械兵們這樣依靠震天雷作戰的,則是三百文與一百文一個,全隊均分。弓箭手以箭射死敵人的,一貫錢一個人頭。 一筐又一筐的錢被送到了高臺之下,每個上前領獎的士兵們,多的領了好幾十貫,少的也領了七八貫,個個抱了滿懷的錢,塞進隨身攜帶的褡褳里,那也是沉甸甸的好大一包。 這次攻打北戎所獲甚豐,因此也是李洵麾下最大手筆的一次犒賞。 周遭圍觀的百姓們和外地的讀書人們,已經從震驚到麻木,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慎郡王手下當兵是真的值??! 前來投奔的禁軍們看到這樣的情形,卻是個個都被刺激得熱血沸騰,簡直恨不得立刻就練好本事,隨著慎郡王上戰場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