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162節
“想法很不錯, 但你可有想過一個問題, 軍餉大幅翻倍后, 士兵及其家眷必然會大肆采購, 而市面上的商品是卻是有限的,其后果只能是物價普漲?!?/br> 伍汲頓時被難住了: “這豈不是讓普通百姓的日子變得很難過……” 前年他們才來肅城的時候,南邊又是蝗災又是旱災,附近的燎原樊城等地,物價大漲,幾乎民不聊生。也就郡王的肅城,早早就從南邊購買了足夠的糧食,又規定每家每戶限量購買,這才把物價穩住,不至于讓許多人餓死。 作為情報機構負責人,物價大漲給普通百姓帶來的災難,他是很清楚的。 “可,咱們手里如今有這么多錢,放著不用也太浪費了……而且目前疆域如此遼闊,勢必要再招些中原兵的……” 他始終覺得,哪怕戎族士兵驍勇善戰,戎族士兵的數量也不能占太多,不然就很容易出亂子。 所以,勢必還得在中原招兵。 可如今郡王治下總共就一百來萬人口,招太多兵,其他諸如農耕建造一類事情便會沒有人手可用。 且總數有限的人口,要招到足夠多的兵,勢必在質量上良莠不齊。 雖說當兵這事與后天訓練有關系,但和先天條件也密不可分。同樣的成本養兵,身體更高壯的兵肯定比那些瘦弱矮小的作戰能力要強。 明明有那么多錢閑置著,卻不能拿出來用,這可真是叫人抓心撓肺。 焦急地想了許久,他終于想到了辦法: “或者像以前一樣,從外地多采買些民生必需品,再規定限量購買……” 李洵見他抓耳撓腮想辦法,最終卻還是差了一步,便也不繼續為難他,經濟上的思維與格局需要慢慢培養,不急在一時。 他直接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如今已經不需要再耗費人力物力去采買,只需讓宣傳營將本王麾下士兵即將大幅漲薪的消息傳出去,自然會有各地商人源源不斷地運物資來?!?/br> “所以,軍餉不能立刻就漲,而是應該放在三個月后。但為了鼓舞士氣,卻是可以立刻公布消息的?!?/br> 如今他麾下軍中士兵的軍餉,除了優等兵以外,幾乎都是與朝廷采取的同一個標準。 雖說因為足額發放,比起朝廷的士兵過得要好很多。 但如今工人漸漸多起來,農民也因為有了很多耕地,且閑時可以做官府的民夫掙外快,基本上相當于整個治下的百姓,收入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人的幸福感榮譽感都是對比出來的。 如今軍中士兵的軍餉,比起最開始而言,其實已經沒有那么高的優越性。 雖說也有犒賞,且日?;锸潮绕胀ㄈ艘?,但他們每日需要辛苦訓練,且上陣殺敵都是游走在死亡線上,是必須要有更高的報酬才能與付出對等的。不然招兵就會變得很困難,士兵們對自身身份的榮耀感也會降低。 去年年底的招兵,雖說因為有新來的流民還算是順利,但很明顯在當地已經站穩腳跟的普通百姓里,積極報名的人比例已經不高了。 所以,漲軍餉是勢在必行的。 他心中也早就在規劃此事,只是因為還不確定北戎王庭的具體戰獲,沒能列出個具體的方案來。 那時候雖說有錢,卻也不能隨意使用,必須精打細算。 如今多了西戎那邊意外得來的一千萬兩,便完全不用再算那么細了。 伍汲聽到李洵的話卻是眼前一亮: “郡王這辦法真是高明!一次宣傳,就能一石二鳥,可真是太高效了!” 如今北疆一帶并不安定,西疆也局勢緊張,大啟偏北部的這些郡,各種物資根本沒有銷路。 消息一傳出去,得知郡王治下不僅安定,百姓還有錢,商人們豈能不來販貨。 三個月時間,正好足夠消息傳遞以及商人們在路上運送貨物。只要貨物多了,因為漲軍餉也造成物價普漲的事情便可以完全避免了。 只有這樣,士兵們才能真正因為漲軍餉變得寬裕富足,又不影響其他百姓。 與此同時,其他地方有心投奔的青壯年,也會因為有商隊要前往肅城等地,更有膽量跟隨前來。 僅僅是把時間延后三個月,卻起到了如此大的作用,不得不說郡王真是比所有人都站得高看得遠。 李洵提點道: “何止兩個作用,還可繁榮商貿,增加商稅,為其他郡縣消化滯銷物產?!?/br> 這次戰爭賠款直接榨干了皇帝的私庫和國庫,便意味著為了維護國家的正常運轉,接下來必然會向百姓加稅。 百姓們本就窮困,再加上戰火連連,一加稅,只會越發壓縮購買力,產出來的東西沒人買,商人賺不到錢,也會使得更多依附于商隊和作坊的百姓失去收入。 所以,用這筆錢吸納更多人口與商品,也算是一定程度上反哺大啟。 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戰利品,他不可能大方到直接還給嘉佑帝,卻可以用別的方式,間接幫助一下大啟的百姓商人。 當然,說這些也不是為了自夸,而是想讓這個得力的手下,能培養一些經濟管理的意識。 “所以,到手的錢,除了一部分安全備用金之外,不僅要將它用出去,還要盡可能地讓它流動起來。流動的速度越快,創造的價值便越大?!?/br> 伍汲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 前面幾天長途跋涉,昨日又辛苦作戰了一天,今天便完全是休息時間。 軍營里除了少數人在巡邏警戒外,其余有的在補覺,有的則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樂閑逛等。 李洵一向認為,士兵們在大戰后緊繃的神經需要放松,才能更好地恢復精神。 所以軍中雖然禁了營妓,但在這種放松時間,卻是不禁止飲酒與小賭的。 酒是由軍需處售賣的,每個人限量不說,還不是平日給他們喝的烈酒,只是一般的米酒黃酒,想喝得酩酊大醉是很難的,只做微醺放松之用。 而賭這方面,也并非完全放縱,每一局的賭資有限制,一局最高不能超過十文錢。若有超出這個限制的,隨時可以舉報,一旦被抓到,就會每個參與者都罰軍餉三個月,并且軍杖三十。 雖然有一些軍規限制,但有酒有rou,還可以小賭怡情,士兵們休息的時候還是玩得很開心的。 一間屋子里的士兵們正圍著篝火玩牌玩得熱鬧,外頭的同伴卻滿臉紅光地跑進來,興奮地道: “大家快去看告示欄!出大事了!” 眾人頓時被他吸引了注意力: “出什么事了,這么一驚一乍的?”看樣子不像什么壞事啊。 那人道: “咱們要漲軍餉了!郡王剛出的告示,三個月內全軍將進行一次考核登記,然后就漲軍餉!按照累積立功與平日表現,總共分為五等,第五等是寸功未建的但未曾違紀的,直接漲三成,第四等則漲幅六成,第三等漲九成,第二等漲十二成,第一等可漲幅十五成?!?/br> “這可是犒賞之外,每個月都有的!” 這話一出,頓時引得所有人側目。 “此話當真?” “郡王出的告示,就在告示欄貼著,還有玉印呢,豈能有假!” 眾人一聽,頓時牌也不打了,酒也不喝了,一骨碌爬起來就往告示欄跑去。 這一去,便見告示欄已經是人頭攢動,擠得水泄不通。 許多人都在興奮地算著自己的軍餉。 郡王治下,除了廂軍以外,所有正規軍最低每月都有七百文,就算是最低等,只漲三成,那也是九百多文了。 更何況,他們這些出來打仗的兵,哪里可能寸功未建,多少都是有些功勛的,至少都是漲六成。殺敵稍微再多一點的,那就是九成,幾乎等同于直接翻倍。 而且,同等比例下,越是等級高的兵,漲的絕對數就越多,很多中等兵或優等兵,這軍餉一漲,那便能翻到兩貫錢甚至三貫多。 兩三貫錢,那是什么概念,以前在家種地的時候,一家人一年也就結余四五貫錢。 如今,他們可就相當于直接一個月就能拿到以前半年的收入。雖說刨除了各項開銷肯定剩不了那么多,但這個數字聽著就讓人開心啊。 “這可太令人期待了!一個月兩貫錢,小爺到時候回去橫著走!” “雖然我現在只有七百文的軍餉,但還有三個月才考核呢,這三個月我好好表現,奮力殺敵,肯定能拿到兩貫以上!” “沒錯,我也要爭取升成上等兵,拿到一等功!” “趕緊再打仗,我迫不及待想積攢功勛了!” 一則漲薪告示,叫全營的士兵們渾身的疲憊一掃而空,個個熱血沸騰,摩拳擦掌只想馬上再打仗,戰意前所未有地高漲起來。 這是消息最快送達的孟和部落營地。 可以想象,隨著郡王諭旨送達其余大營,那些同袍們的興奮喜悅絕不會比他們少。 而隔壁的戎族士兵營地,離這邊只隔了一個柵欄。 因為不想讓雙方發生沖突,所以兩邊的士兵暫時不允許互相走動。 但這邊如此熱鬧的場面,難免會引起那邊的注意。 他們對這些戰力強大的中原兵本就好奇,一看他們似乎看到了什么好消息,個個歡天喜地,也難免更加好奇想要打探。 “誒,誰懂中原話啊,去問問他們那邊發生什么事了?” 戎族士兵很快便找到一個會中原話的,那人鼓起勇氣跑到柵欄邊把守的中原兵那里,用蹩腳的中原話問道: “這位大哥,你們那邊發生什么事了啊,這么熱鬧……” 那守衛的中原兵聽到這問話,帶著滿臉驕傲道: “郡王發告示說,三個月后要給我們漲軍餉,按照我們的戰功,很多人的軍餉都能翻倍!” 那人見他和氣,繼續追問: “那你們能拿多少錢???” 兩邊的貨幣概念不一樣,士兵想了想,道:“也就能買百來斤大米吧。不過三個月后就能翻倍了!” 在北戎草原上,牧民們平時的主食是糜子做成的炒米,還有一些野菜和奶制品,偶爾打獵開開葷,只有冬季實在沒吃的了才殺自家的牲畜。中原才有的大米,那都是貴族才能經常吃的食物,很貴重。 一個月的軍餉能買百來斤米,對于戎族士兵來說,實在是非常大的一筆財富了。 而且,中原兵可和他們不一樣,他們很多時候跟著首領去打仗或給首領干活,都得自帶干糧的。只有立了功的才會有賞賜。 可這軍餉,卻是每個月都有的。而且他們的軍隊里,還是吃住都由軍中供給,還吃得好穿得也好。 這次他們在孟和部落駐扎,與中原兵一起吃喝,那可真是開了眼界。 又香又軟的大米飯白饅頭都隨便吃,每天還能喝到甜滋滋的糖水,甚至還有讓人渾身都暖和起來的烈酒。 “那你們這軍餉可真不錯??!”戎族士兵羨慕地道。 中原兵與有榮焉,驕傲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