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134節
畢竟要去西邊的波斯大秦,便得先越過高旗的大啟駐軍,再打開西戎的國門。 而如今北戎實力大損,且絕大多數的兵力都在鼎德與清河戰場上,他要向北發展,面對的阻力相對要小很多。 當然,也僅僅只是相對。 要向北發展,得越過危險重重的山地,面臨北戎的瀕死反撲,這樣的一場仗,同樣會造成很多犧牲。 看來看去,竟是今年甜菜種植面積過大,才會造成如此難以消化的銷售負擔。 李洵腦海里生出一個念頭,明年是不是應由官府出面調控,有計劃地縮小甜菜種植面積。 畢竟甜菜這東西,實在是太高產了,根本不需要種植那么多畝地,就能提供很多制糖原料了。 等等……高產…… 甜菜不就是他心心念念的高產作物嗎! 隨便種一種,都能畝產量千斤,若再注意一下施肥澆水,再翻百分之五十也不是問題。 直接比種植谷物的產量高出了十倍啊。 因為它的品種導致它并不太受人們歡迎,人不喜歡吃,他一直以來竟是忽略了這件事。 他匆忙翻出昨天剛批閱過的軍馬監條陳,仔細看上面的內容: 燎原軍馬監說,因為去年制糖剩下的甜菜絲很受軍馬喜愛,所以希望今年能調撥軍隊和民夫,繼續將制糖廠的甜菜絲運到燎原當飼料。 大約是覺得太過耗費人力,擔心他不同意,這條陳上還說,去年軍馬的草料里混著甜菜絲吃了兩三個月,最容易掉膘的冬天還貼了膘。 李洵眼中流露出驚喜的光芒來。 以前他只知道甜菜絲是蔬菜,應該可以喂馬,卻沒想到還有如此大的作用。 若燎原軍馬監所說是真的,既然甜菜絲可以讓軍馬貼膘,是不是也意味著它能催肥其他牲畜呢? 畢竟牛馬羊豬這類牲畜,在食譜上是有一定類似性的。 要是甜菜絲也能喂豬和羊這種用于食rou的牲畜,那廣泛種植甜菜,便不僅能制糖,還能促進肅城等地的養殖業發展。 如今的肅城等地,雖然百姓們已經沒那么容易陷入饑荒,但想吃rou卻依舊不容易。 一方面是收入所限,不舍得買rou吃。另一方面,是市場上的rou類供應本也不多。 北疆糧食產量低,百姓們的耕地又多數是租的,既要交租又要交稅,人吃尚且不夠,自然是不可能像是后世的農村那樣,家家戶戶都可以隨意養豬養羊。 別說是豬這種每天能吃很多的家畜,就連養雞的都沒多少。 因為糧食少,春夏之際,就連野菜野草也會被饑荒邊緣的百姓吃光,又哪來的東西喂牲畜。 如今西戎再被封鎖,軍隊的rou食供給尚且可以通過兩大牧場進行保障,民間的rou類缺口卻會進一步擴大。 但百姓們今年的收入明顯增加,對rou類的需求量是必然要上升的。 尤其是到了年節時期。 這么一算,今年過年,民間在rou類購買上,也得像去年對待糧食一樣,進行限量供應才行了。 所以,發展養殖業是勢在必行的。 如今人的糧食已經夠吃了,那么春天夏天甚至秋天,都能在外頭割野草野菜喂牲畜,若甜菜能喂豬羊,野外食物匱乏的冬天和初春,便能以甜菜為主。 以甜菜的高產,哪怕只種植兩畝地,每家每戶養一只豬,都完全不成問題。 “來人,立刻去制糖廠調一百斤熬糖后的甜菜絲來,運到城中的養殖場?!?/br> 吩咐完這些,他也帶著十來個親兵,騎著馬趕往城中的養殖場。 這是一間民辦的養殖場,主要就是收用軍中和其余各大衙門,酒樓,還有工坊等地的泔水養豬的地方。 因為泔水量不是很多,所以養殖數量也不多,只養了兩百多頭豬,卻也是本地主要的rou食供應來源之一了。 這養豬場屬于本地的一個叫鄭魁的富商。 得知郡王駕臨,這鄭魁先前也不知道在干什么,連衣裳都沒穿整齊,就著急忙慌地騎著馬趕到了自家的養殖場。 “參……參見郡王!” 他結巴著跪地叩首,心中非常緊張。 他完全想不到,郡王這樣的大人物,來他家這小小的養殖場做什么。 他好像也沒做什么違法亂紀的事啊……不對,他家養豬的泔水,確實是給衙門和軍中塞了點孝敬才得來的……難不成郡王是要追究此事…… 聽說郡王是最厭惡他人行賄受賄的了……若是要追究此事,那他可怎么辦…… “起來吧?!?/br> 李洵見他緊張不已,便盡可能放緩了聲音,道: “本王此來,是有事要請你辦?!?/br> 鄭魁頓時就松了口氣: “郡王只管吩咐便是?!?/br> 李洵便道: “從今日起,你給本王額外撥出十頭成豬,十頭幼豬,每日喂食一定分量的甜菜絲,并且記錄其體重,食量等變化。另外,還需撥出十頭成豬,十頭幼豬,完全不喂食甜菜絲,同樣記錄其變化。成豬在年底宰殺時進行對比,幼豬養殖半年后進行對比?!?/br> “能做好嗎?” 鄭魁連忙點頭: “能!能!小的一定一絲不茍地完成郡王交待的事!” 李洵讓親兵遞給他一小袋金子: “這是買豬錢?!?/br> 鄭魁連忙推辭: “哪能要郡王的錢,能拿四十頭豬孝敬郡王,那也是小人的榮幸!” 李洵卻溫和道: “收著。本王規定士兵與官員皆不可白拿百姓一針一線,自身當然也要以身作則,不能壞了規矩?!?/br> 鄭魁這才不再推辭,心中卻極為感動。 郡王這樣的天潢貴胄,說是真正的北疆之主也不為過,拿了他的豬,卻堅持要照價算給他,甚至還多給了。戲文里的青天大老爺也不過如此。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郡王,他們這些商人,在肅城等地做生意,才前所未有地安心。 碰上這樣的統治者,真真是他們的畢生幸事。 李洵卻不管他在想什么,去完了養豬場,又去軍中讓人照樣弄了幾十只羊,用甜菜來做喂養試驗。 從如今到明年種植甜菜的時間,還有六七個月的時間可以觀察。 若年底殺的豬和羊,rou質都沒問題,等到開了春,便可大規模鼓勵百姓養豬羊。而豬羊的幼崽成長到來年四月也無礙,則可在其余地方也推廣甜菜種植。 忙完這些事,剛回到郡王府,李洵便接到了夏金良那邊派人傳回來的急報: “郡王,夏將軍緊急求援,請您速撥幾十萬斤軍糧前去接應,軍中已經完全斷糧,軍需也馬上要花完了?!?/br> 李洵神色微凜: “發生什么事了?” 報信的士兵苦著臉道: “都是那些軍奴給鬧的,咱們回來的時候,因為帶著從鼎德收容的軍奴,一路便吸引了很多流民前來追隨。將軍想著您說缺人,便來者不拒,結果人越來越多,導致行程越來越慢,消耗也越來越多,如今還剩一兩百里地呢,卻實在支撐不住了……” 第104章 卻說夏金良先前支援了鼎德, 又幫助他們拿下天沙城后,返回鼎德城的時候,劉淵正為那幾萬軍奴犯愁。 雖然都是大啟子民, 他這鎮北大將軍應該想辦法收留。但鼎德城中目前的存糧實在不太充足,若朝廷的軍需不能及時送到, 他們很可能自身難保。 周圍的城鎮,也慘遭北戎鐵蹄踐踏,沒余力再調撥糧食出來。 而幾萬人越冬吃幾個月的糧食, 少說都是幾百萬斤, 放到哪里都是嚴重的負擔。而且,越冬需要的不僅僅是糧食,還有房屋, 還有柴火衣物等保暖物資。 眼見著天氣越來越冷, 他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安置。 夏金良聽說此事后, 便主動道: “若劉大將軍允許,我倒是可以把這些人帶回肅城去安置。我們肅城有很多流民安置房屋, 過冬是絕對不愁的?!?/br> 自家郡王治下地廣人稀, 今年秋收又是大豐收,本就有心再吸納幾批流民,這里現成的四萬多人,還那么多青壯年, 豈能有錯過的道理。 要是送信回去請示,一來一回又憑白耽誤很多天, 七八千的軍隊外加四萬多軍奴, 消耗也是不小。反正都要吃那么多糧, 倒不如先往肅城趕, 路上再向郡王報信。 他相信以郡王的心胸, 絕不會在這種事情上怪罪自己自作主張。 劉淵一聽,幾乎沒怎么猶豫就同意了。 聽聞肅城等地,在慎郡王治理下越來越富庶,那些百姓去了肅城,倒是比在鼎德這種戰場附近朝不保夕更好。 當然,要背井離鄉,自然也要征得那些百姓自身的同意。 這些被北戎人抓起來做軍奴的百姓們,家鄉早已毀在了北戎大軍的燒殺搶掠之下,如今已是有家不能回。 被召集在一起的百姓,初聽說要長途跋涉上千里去肅城,都有些心里沒底。 但其中卻還是有些見多識廣之輩,問道: “將軍所說的肅城,可是那大啟戰神慎郡王的封地?” 夏金良聞言,心下也與有榮焉,朗聲道: “我等正是慎郡王麾下!” 百姓們頓時嗡地一聲討論開了。 “是光復河原的慎郡王啊,聽說直接就殲滅了兩萬多北戎大軍呢!” “難怪這些援軍如此兇悍,一來就把那些北戎蠻子嚇得屁滾尿流地跑了?!?/br> “若是去慎郡王治下,倒是比咱們在鼎德要安全呢!” 慎郡王光復河原的功績在全國各地廣為流傳,慎郡王這三個字,便給了大家足夠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