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104節
聽說了此事,卻也是眼中閃過暗芒。 不管父皇對大皇兄是什么態度,他如今手中握有實權,形同割據一方是事實,如今再美名傳揚天下,將來必然深得民心。 這樣的實力,若放任發展下去,就連父皇都未必壓得住,何況他們這些皇子。 這位看似失勢的大皇兄,必然會成為他們爭奪儲位之路上最大的敵手。 他知道這一次皇兄們不會坐視不理。 但他行事向來謹慎周到,卻并不不打算動手。 一是他勢力單薄,坐山觀虎斗是最明智的選擇。 另一方面,這位大皇兄在北疆的勢力發展如此迅猛,將來如何還未可知,他也得為自己留一條后路。 而京城的袁家,早就要求嚴懲李洵濫殺邊城守將,如今得知李洵不僅沒有受到任何懲罰,還即將掌控四地兵權后,也是氣瘋了。 哪怕嘉佑帝早就跟他們私下交待過,讓他們暫且忍耐,以后時機到了自會給他們一個交待,他們也還是忍不下這口氣。雖然自己不親自出手,卻還是攛掇了一些大臣準備彈劾李洵。 如此一來,即使沒有太子與五皇子的參與,三天后的大朝會上,也有好些人參李洵僭越,傲慢,藐視君威,不僅不該賞還應該嚴懲。 林家與一些林相的門生故舊,為撇清自己與大皇子的關系,也跟著附議。 一時間,朝堂上對李洵是一片討伐之聲。 看著這樣的情景,嘉佑帝心中的憋屈頓時消散不少。 先前倒是他著相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李洵如今這么風光,其余皇子和他們背后的支持者們,只會比他更容不下。 他越是彈壓這些要打壓李洵的勢力,那些人就越會想給李洵下絆子。 等以后時機成熟他要收拾李洵的時候,也只需要順水推舟,便可以名正言順地處置李洵。 眼下,就且讓他再囂張一陣子吧。須知,爬得越高,摔得才越慘。 * 和朝中的聲音不一樣,京城民間得知慎郡王被封賞的消息,卻是極為欣慰的。 “這么大的功勞,早就該賞了!” “四地兵馬的掌控權也交給慎郡王了呢,這下可好,有咱們神勇的慎郡王在,就不用擔心那四地的百姓再受北戎侵擾之苦了!” “慎郡王那么好的人,我先前還擔心他真的失勢了呢,現在見他重新大權在握,可算是放心了!” “聽北疆的商人們說,慎郡王在北疆鏟除貪官惡吏,如今肅城四地風氣一新,再無官員將領欺壓百姓與士兵之事,當地百姓與士兵們,都感念慎郡王的恩德呢!如今慎郡王實至名歸,當地百姓們肯定高興壞了!” 禁軍之中,許多將官士兵們也是松了口氣。私下里聊天的時候都在議論這件事: “看樣子陛下和慎郡王總算是和解了,我們不用再擔心以后被派去肅城與慎郡王為敵了!” “陛下可算是沒被jian佞蒙蔽,干了件好事!” “先前立場不同,我沒好說,不過跟著慎郡王其實還真不錯……” “誰說不是呢。慎郡王可是真敢對那些貪污軍餉的家伙動手的,而且是一砍就是一大堆主謀,不像咱們軍中,克扣軍餉之事鬧了多少回了,回回都是殺幾個底下的嘍啰便了事,往后該怎么還是怎么?!?/br> “對啊,我聽先前那些被扣押的人回來說,慎郡王手下的兵吃得好穿得好,手里還有錢,死傷都有足額撫恤,還給養妻兒老小,當地大把的姑娘想嫁,人家雖說是在邊塞之地,卻比咱們活得像個人?!?/br> “說白了,但凡上位者愿意體恤士兵,還有能力,手下的人就能過得好……” “要是慎郡王以后能……就好了”士兵的話沒說明,只是指了指天上,眾人卻都心領神會。 “那可不是,要喊我來選,我也愿意選慎郡王……” “所以如今慎郡王得勢,是好兆頭??!” 許多底層士兵,心中都由衷地為李洵的封賞而高興著。 而京城以外的地方,百姓們雖不那么關心軍國大事,讀書人們卻完全不一樣。 在邸報和官方告示中得知河原收復后,紛紛喜極而泣。 套河之恥,對于心中有家國天下的讀書人來說,是永遠的痛。 如今河原光復,還殺了兩三萬北戎蠻子,自然是一件值得普天同慶的大喜事。 眾多讀書人紛紛自發組織起來吟詩作賦,歌詠這一件大喜事。 而李洵作為收復河原的主將,其英勇善戰也被讀書人們大加贊頌,所有讀書人都深深地記住了,這位皇長子在抗擊蠻戎上立下了不世之功。 * 這一次的欽差,一路敲鑼打鼓大肆宣揚,直奔肅城。 百姓們自然也知道了這些人是來封賞他們的慎郡王的。 卻也并不覺得皇帝做了多么英明的事情,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 “哦,那昏君總算干了件人事!” “都打下河原多久了,現在才來封賞,也不知道是有多不情愿……” “切,還需要他來承認郡王對肅城四地的統治權嗎?他這圣旨來不來有什么區別,反正我們都只認郡王?!?/br> “皇帝小氣吧啦的,封的官等于沒封,真要有心,怎么不給咱們郡王封個親王,再額外加幾塊封土呢?!?/br> 欽差大臣宣旨后,按照嘉佑帝的意思,特意讓人在城中宣揚圣旨里的賞賜有多豐盛,卻萬萬沒想到百姓們都是這樣的反應。 一時間不由冷汗涔涔。 這種話,他可要怎么回去說給陛下聽。 * 宣旨的人來時,林德康是回避了的。 等人走了,這才從后堂出來,看著那擺了一院子的御賜珠寶,金銀,布匹,藥材等物,卻是愁眉不展。 李洵看著滿院子的財物,心情頗好,這么多東西,至少價值六七萬兩,拿出去賣了能多養活好多人了。 “陛下難得大方,賞了這么多好東西,保父來給保兄還有孩子們挑些回去?!?/br> 林德康哪有這心情,憂心忡忡地道: “陛下突然如此大方,還賜予您兵權,只怕別有所圖……” 李洵道: “保父怕什么,天高皇帝遠,他就是再有陰謀,隔著兩千多里,能做的事也有限。最多不過以這名義讓我給他沖鋒陷陣,消耗我方兵力?!?/br> 林德康頓時更擔心了: “正是如此,到時候您若拒絕,可就是抗旨了!” 李洵負手而立,傲然道: “抗旨的事,我又不是第一回 干。保父你看他可有任何申斥?在沒有完全把握把我拿下前,他是絕不可能自取其辱提什么抗旨的?!?/br> “至于打仗,能去的我就去,算是為大啟百姓盡一份心力。不能去的我自然也不會讓將士們憑白犧牲?!?/br> 林德康一想,倒也是這個道理。 在北戎的威脅徹底解除之前,嘉佑帝是騰不出手來對付郡王的。 至于以后,郡王最差也不過是據守四地,只要肅城四地農耕上自給自足,又有神兵利器,倒也不怕朝廷來伐。 這么想著,他的眉頭舒展了些。 “看陛下這封賞的陣仗,只怕您不去,難逃天下悠悠眾口?!?/br> 李洵仔細想了想,道德綁架,以嘉佑帝的行事作風,還真能干得出來。 他本人倒是不在意這些虛名,當然,如果權衡利弊沒什么損失,那他也不會讓人憑白算計了去。 “他想算計,以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是。在此之前,我們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辦?!?/br> 林德康愣了愣: “……何事?” 然后便聽自家殿下理所當然地道: “自然是討軍餉。既然陛下任命我為征討使,要使喚我,那我手下幾萬大軍的軍餉,便該早些發來?!?/br> “我手下的都是精兵,可不能讓兵部拿一般的東西打發了,保父,我們得趕緊把軍需列個單子,趁熱打鐵送到陛下那里去?!?/br> 說著,便領著林德康往書房走。 看著他信筆寫下的軍需折子,林德康也忍不住沉默了。 如此獅子大開口,那位陛下怕是要氣得吐血三升。 第81章 李洵的折子, 通過驛站系統快馬加鞭進行傳送,只花了十多天便送到了京城。 嘉佑帝曾經交代過,凡是來自肅城的折子, 都要第一時間送到他案頭。 由于沒經過尚書臺的篩選,嘉佑帝一打開折子, 便直面沖擊,只覺得一股熱血直沖腦門而去: 錢六十萬貫,糧十萬石, 草一萬車, 上品軍刀五萬把,皮甲五萬付,綿服五萬套, 箭矢二十萬發, 馬三萬匹。 總共價值六七百萬貫, 就算是劉淵手下有十萬大軍,也從未索要過如此數額巨大的軍需! 李洵那逆子, 他不僅要, 還赤裸裸地威脅,說什么已經告知全軍,朝廷認可他們收復河原的功勛,必不會辜負將士們駐守北疆, 直面北戎的辛苦。希望朝廷速速把軍需發來,以免讓數萬將士寒心。 如此一來, 但凡他不給軍需, 就必然會讓肅城四地的數萬將士心生怨氣。 可關鍵是, 那四地的兵馬是他的兵嗎? 那些人分明已然全部被李洵收服, 是他李洵的兵! 拿他的錢, 養自己的兵,真是打的一副絕好的算盤! “白日做夢,朕絕不會讓他如愿!” 嘉佑帝拍著御案,咬牙切齒。 破例給李洵肅城四地的兵權,還讓他揚名天下,已經讓嘉佑帝足夠憋屈。錢財也就罷了,他下令不許讓李洵在附近買鐵買糧,那錢財他根本發揮不了太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