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72節
邊關戰事如此膠著,此事絕不能引發內亂。 他只能走最憋屈的那步棋! 嘉佑帝閉了閉眼,壓下胸膛里奔涌的情緒,盡量平靜地對魏平光道: “既如此,平光你便帶著人去宣武門外密切留意那些煽動民心的人,順藤摸瓜,找出罪魁禍首。其余的,朕會處理?!?/br> 魏平光領命而去,他一走,嘉佑帝獨自坐在花廳里,胸膛起伏不定了好一會兒,這才派人去傳了大理寺卿前來。 此人同樣是皇帝心腹。 當日下午,宮廷內侍便與大理寺卿一起來到了宣武門外,安撫激憤的百姓與士子。 大理寺卿是個看起來長得十分公正嚴明的中年男人,他正氣凜然地站在城墻上,對底下的數萬百姓高聲道: “陛下對逝去的一百禁軍與翰林蔣裕一事,深表震驚與痛惜。請百姓們放心,陛下是英明之君,絕不會讓任何一個臣民枉死!在下忝居大理寺卿,已奉陛下之命嚴查此案,五日內,必定會給大家一個水落石出的交待!” 宮城之中這么快有了回應,叫底下的百姓們十分振奮。 人群中開始有人高聲道: “看來此事必定有jian臣賊子在中間作祟,如今陛下已經命令大理寺卿詳查,想必很快就能揪出真正的罪魁禍首!” “對啊,聽大理寺卿的意思,陛下對此并不知情,咱們錯怪陛下了!” “陛下能傾聽民意,派大理寺卿親自調查此案,足見他對此多么重視!” 在這些言論的鼓動下,百姓與士子都散去了,就連受害的禁軍家眷,也抱著一線希望帶著遺體回去等消息了。 一場風波頓時消弭于無形。 傳話的內侍回去后,立刻趁機拍馬屁道: “陛下英明,大理寺卿在城墻上一宣布您的旨意,底下的亂民很快便散了!” 嘉佑帝的臉色卻沒有任何緩和,只冷淡地揮了揮手叫他退下。 背后的推手還沒找到,這件事五天后若不給出個合情合理的解釋,那背后之人必然會繼續借題發揮。 所以,他必須在對方查到肅城之事前,便主動公開此事,讓人背了“偽造密旨”的罪名。 這個人選,原本他想的是蔣?!Y裕被肅城郡守收買,偽造密旨試圖救出被慎郡王羈押的郡守,卻被慎郡王識破,將人趕回了京城。 蔣裕擔心事情敗露,便毒殺一百禁軍滅口,并且畏罪自殺。 若只是糊弄一般百姓,這個替罪羊便足夠了??蛇@個人選漏洞百出,勢必讓背后興風作浪的勢力繼續攻訐。 必須找個更加合情合理的人,并且不能把事情再繼續擴大化。 思來想去,這個人除了他身邊的首領大太監劉玉,別無他選! 毒酒是劉玉和蔣裕一起帶去的,這點宮中必然有很多人看到,也只有他這個首領大太監,才有能力抹除蔣裕等人進宮的記錄,偽造密旨,毒殺禁軍再逼蔣裕自殺,最后再讓兵部小官偽造訃告。 嘉佑帝心中恨得滴血,他竟然被這些人一步步緊逼,到最后不得不為了一件小事,親手下令除掉跟了自己幾十年的首領大太監! 劉玉跟了他幾十年,是他身邊最得力的幫手之一,如今卻不得不為了這種事折損,另找接替者,中間的接替期必然引起宮廷控制的松散,有心人極有可能趁機四處安插人手。 這對他來說是個不小的麻煩——他必須花費更多的精力去確保自己與柔妃等人的安全。 更憋屈的是李洵那里。 為了合情合理,他還必須得送過去一份足夠豐厚的賞賜,來表達他對其肅清肅城吏治的贊賞,如此才能徹底撇清他與那道密旨的關系。 這道賞賜的圣旨下去,那背后之人只怕要笑翻了天。 李洵一個小小的皇子,在肅城殺了他指派的監視制衡的官員,他這做皇帝的,不僅不能懲罰,甚至還得大肆獎賞! 想到這樣的情形,屈辱感淹沒了嘉佑帝,太陽xue鉆心疼痛起來。 他的偏頭痛又犯了! 第56章 大理寺對外承諾的是五天破案, 但實際上,這案子沒什么好破的,只是要將經過編得更合情合理一些而已。 大理寺卿帶著幾個心腹, 商議了三天,便可以“結案”了。 嘉佑帝將劉玉叫了進來。 自從幾天前發現收尸的事情出了紕漏, 惹出了如此大的麻煩,劉玉就一直滿心忐忑。 跟了嘉佑帝幾十年,他知道, 嘉佑帝對于手下的人犯錯, 向來是絕不姑息的。 他辦事不利,險些讓嘉佑帝名聲受損,必然會面臨嚴重的懲罰。 這次被嘉佑帝鄭重其事地叫進書房, 周圍安靜得連根針落地的聲音都聽得見, 劉玉哪怕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 也沒來由的背心冒汗。 走進書房,嘉佑帝的態度出乎意料的和煦: “一百禁軍被毒殺的案子, 卷宗出來了, 你看看?” 劉玉恭敬地伸手接了過去,翻著那些口供沒看兩頁,手便有些顫抖。 嘉佑帝坐在御案后頭,漫不經心地觀察著他的神色, 適時地道: “劉玉,朕待你如何?” 身為總管大太監多年, 此時此刻, 劉玉哪里還不明白嘉佑帝的意思。 微微閉了閉眼, 帶著赴死的決心, 他緩慢跪地, 眼中含著水光: “陛下待奴才極好,是奴才辜負了圣恩!” 見他沒有一句多言,便認下了卷宗上的罪名,嘉佑帝心中很滿意,也有些許惆悵。 愿意隨時為他赴死的人,忠心耿耿服侍了他三十多年,他卻不能保他一個壽終正寢的結局,反而要讓他背負著萬千人的唾罵去死。 時至今日,他這皇帝做得依舊如此窩囊。 面對要為自己赴死的忠仆,嘉佑帝難得軟和了神色: “你的忠心朕都知道,放心去吧,朕會讓人安排好你侄兒?!?/br> 劉玉是無根之人,唯一的親人便是其兄長留下的侄兒。 “謝陛下隆恩!” 劉玉磕了個頭,便被人帶下去了。 第二天上午,劉玉被當做罪魁禍首游街示眾后斬首,徹底平息了這場風波。 劉玉本就年紀不小了,有意培養接班人,嘉佑帝直接將他選定的接班人陳旺提為總管大太監。 在陳旺接手后的過渡期內,他不得不更加謹慎。 為了不讓柔妃和兩個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脅,這段時日他只能徹底冷落他們。 陳旺繼任大總管后沒兩天,兵部尚書魏平光便來稟報了這起sao亂的背后主使: 所有證據都指向三皇子身邊的一個幕僚。 嘉佑帝僅僅是冷哼了一聲,卻沒有再繼續追究下去的意思。 三皇子最近才得勢,仗著的除了母族的勢力,就是他的看重,哪怕再蠢,也絕不可能在自身立足未穩的時候就來向他這個父皇發起挑戰。 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動機將此事栽贓到三皇子頭上的,只有皇后和太子。 容氏一族,依然還是他江山穩固的最大威脅。 掌燈時間,敬事房端著妃嬪們的綠頭牌前來問詢,嘉佑帝看了一眼,一個都沒選,卻在第二天叫來了容皇后的庶兄容兆。 沒幾天,容兆十七歲的嫡幼女便被送進了宮中,初封便是昭儀。 聽說,當天下午長春宮里便新換了一批瓷器,嘉佑帝心中頓時舒暢了不少。 容家的確勢大,但卻并非毫無破綻可言。 皇后出身嫡支,與下任家主是嫡親兄妹。但在他的扶植下,容皇后的庶長兄容兆,近年來也同樣很得勢。 容家的老家主,他的岳父,如今已經是六十多歲的高齡,只要他在容府的內應找到機會動手,那老東西一死,整個容家就必然分崩離析。 沒有人是甘居人下的,到底是自己的嫡親女兒做皇后好,還是與自己并不親近且歷來高高在上的異母meimei做皇后好,正常人都會選擇前者。 容兆必然與繼任家主相爭。 此時他再推波助瀾,皇后與太子便無路可逃。 不孤注一擲,等繼任家主的實力被削弱,他們便是砧板上的魚。反抗,則會正好落入他設下的陷阱。 到時候,他已然將大皇子黨的勢力全數吸納,不管是實力還是名義,都足以徹底鏟除皇后與太子一黨的勢力。 其余皇子以及容家剩下的勢力勢均力敵,便會陷入亂斗,最終幾敗俱傷,再也無人能阻擋他立七皇子為繼承人。 如李洵那樣膽敢挑釁他的亂臣賊子,也都會為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但在那之前,他必須保持理智,絕不能再沖動行事。 比如肅城的賞賜,便不能小氣了。 蔣?;貋砗?,他便立刻派了人前往燎原探查消息,目前已經收到袁晨升發來的五百里加急奏折。 折子上說,處死郡守后,慎郡王在肅城百姓心中儼然成了青天大老爺,百姓對朝廷的不作為十分失望。 另外還匯報了軍情,說有上萬北戎兵時常在河原以南活動,恐對燎原亦有所圖。 燎原若有失,北戎入肅城如入無人之境,翻越云浪山便會進入秦川平原。他知道鼎德一線戰事吃緊,故不敢向朝廷要太多兵馬,只希望能再多調撥一些兵器前來,并且在需要的時候令樊城守軍配合作戰。 這封奏折讓嘉佑帝得以確定,肅城的情況目前沒有超出掌控范圍內。 所以,處置李洵不重要,重要的是肅城的民心。 他不僅要給李洵賞賜,還要聲勢浩大地給,讓全城百姓都知道,朝廷并不是不作為。 只是jian臣從中作梗,皇帝一發現不對勁,便處置了jian臣,并且獎賞澄清吏治的慎郡王。 如此,不管李洵做什么,都依然是在他這個皇帝的授命之下做的。他若有不軌,在百姓眼中便是亂臣賊子,不會輕易追隨。 而袁晨升提到的軍情,嘉佑帝也很重視。 袁晨升的父親是兵部侍郎,在朝為官,且又曾經大敗北戎,嘉佑帝并不懷疑他對軍情的判斷。 大啟地大物博,軍需上并不算吃緊,若能讓袁晨升把燎原,樊城一線的軍隊好好裝備起來,形成宛如鼎德一樣的堅固防線,倒是極其劃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