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66節
“郡王, 按照您的指點,咱們這次制糖一次便成功了, 兩百斤甜菜, 出了八斤霜糖, 十斤黃糖, 皆是是甜蜜無比, 毫無異味!” 說著,便呈上了兩個白瓷小罐子,讓李洵驗看。 李洵打開其中一個罐子,里頭是一種顏色不算很白的那種白糖,與后世的沒得比,但與原主記憶中的霜糖已經是差不多的成色,顆粒較細,也很干爽。 另一個罐子里則是紅糖,此時稱作黃糖,質地要濕潤一些,雜質含量較多,但也是一打開就聞得到一股甜香味。 李洵正打算嘗嘗味道,身邊隨侍的小太監立刻上前: “郡王,讓奴才先試?!?/br> 王孫貴族,出于謹慎,不管吃什么都得先有人試毒。 皇帝將李洵視為眼中釘,他自然也不會托大,點點頭讓小太監先試過了,確定安全,自己再嘗。 小太監嘗過,當時就笑著道: “奴才吃著,咱們自家糖坊產的這糖,比宮里的霜糖還要甜!” 廖澤田也道: “公公說得沒錯,咱們自家產的糖確實甜度更高,想必會比南邊的霜糖更賣得上價!” 李洵也試了試,果然甜度很高。 叫他看來,倒是南邊的蔗糖更清爽一些,甜菜糖因為甜度更高,有些發膩了。 不過,千人千味,他也不確定自己與他們的味蕾,誰更大眾一些。 索性叫人在府里拿了一罐霜糖,又拿了一罐制糖坊產的白糖,叫了二十多個下仆來品嘗。 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認為制糖坊的糖更好吃。 七公主看他們嘗得熱鬧,也跑來跟著嘗了下,倒是和李洵的意見一致,覺得府里的霜糖味道更清甜一些。 如此,李洵恍然大悟,對于此時的絕大多數人來說,甜是非常奢侈的味覺體驗,糖自然是越甜越好吃。而他和七公主,從小接觸的甜食比較充沛,便更能體會到其中的細微差異。 而且,即使是七公主也說,兩者各有所長,并未有高下之分,只是她更喜歡宮中的霜糖而已。 這樣一來,李洵對自家制糖坊出產的產品定位便心中有數了。 產品沒問題,接下來要做的自然就是招經銷商了。 “婉兒,等制糖坊再熬一個月的糖,你就讓人去城中的商行里放出消息,就說郡王府的王莊出產了一批霜糖與黃糖,分別作價八十文與八文一兩,十斤起批,三百斤封頂,欲購從速?!?/br> 七公主瞪大了眼睛驚訝地看著他: “八十文?” 一旁的廖澤田也道: “郡王,市面上的霜糖兩百文一兩,還經常缺貨……” 李洵知道廖澤田的意思,他是覺得在霜糖如此緊俏的市場環境下,這價格定得實在太便宜了。 他微笑著反問兩人: “你們覺得在各大郡縣都開個店賣糖,需要多少人手與成本?” 廖澤田愣了好一會兒,才羞愧地道: “是小人鼠目寸光了!” 七公主也是一臉恍然大悟。 李洵道: “明年開始,肅城會大規模產糖。本王要的不是賺盡所有利潤,而是要將肅城的糖盡可能多地銷出去,占領全國的行市?!?/br> 糖的產量一多,價格上必然會下滑,只有給中間商們留足了利潤,他們才可能更賣力地幫忙銷售。 如此一來,肅城的制糖業才能形成規模。 等制糖業發展起來,每個制糖作坊都可以提供許多就業崗位,更關鍵的是還可以帶動農業。 他算過一筆賬,即使他以小麥同等的價格六文錢一斤收購甜菜,白糖的價格低至七十文一兩,刨除人工等各種成本,也依舊能保有百分之兩百的利潤率。 哪怕以后價格下滑,他壓縮一下中間利潤,也依然能將甜菜維持在4-5文一斤的收購價。 甜菜最低畝產都有一千斤,而小麥只有一百來斤,以耕種為生的百姓,家庭收入少說都能提升三五倍。而且作坊里大量收購的柴火也能讓一部分百姓多一些收入。 零零總總算下來,讓肅城百姓的生活質量全都提升一兩倍是沒問題的。 這才是他發展制糖業的最大目的所在。 想到此處,他又對廖澤田道: “作坊里出產的每一斤糖,都關系到肅城糖的聲譽,廖澤田,你一定要把控好每一鍋糖的品質,絕不允許任何不合格的糖流入到購買的商人手中,明白嗎?” 廖澤田頓時覺得肩膀上擔著極重的責任。 可他也聽出來了,郡王說了明年制糖坊的規模還會擴大很多倍,他若能把今年的糖制好,明年的制糖坊總管事之位非他莫屬! “郡王放心,小的一定盡心竭力監督大家,絕不讓他們出任何紕漏!” 心中卻是暗下決心,得好好制定一套辦法,讓所有人都緊緊皮,熬糖的時候每一步都得按照郡王的要求來,絕不能出任何岔子。 * 制糖坊順利產出了糖,李洵又去作坊里看了一次,見眾人都已經熟練掌握了每一步的要領,便啟程回了河原。 一回到河原將軍府,他就召來了林樂慶,詢問道: “犒賞儀式籌備得如何?” 林樂慶道: “要用的東西全都準備完畢,隨時都可以進行?!?/br> 李洵道: “那便將時間定在后天。先跟將士們說一聲,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br> “是!” 林樂慶領命而去。 李洵又將程虎叫來,讓他帶著人在城里好好把即將舉行全軍犒賞儀式的事宣揚出去。 一切準備就緒。 第三天上午,除了各大城門的基本防御以外,全城八千多將士全部集中在了郡城中心商業街的一塊空地上。 知道要舉行犒賞儀式,會上臺領取獎賞,大家都穿上了最齊整的鎧甲,提前將自己的軍刀長槍等武器擦得锃光瓦亮。騎兵們更是連自己的馬,也提前把毛梳得又順又滑。 八千余人整整齊齊地踏著步子從各個方向往郡城中心匯聚,威風凜凜又朝氣蓬勃的軍容軍貌讓全城百姓耳目一新。 得知這些士兵們是去參加犒賞大會,而且犒賞大會還在城中心的廣場處露天舉行,大家基本上都忙完了秋耕,沒什么事干了,便都興致勃勃地趕過去看熱鬧。 只見整個會場裝點得大氣又莊嚴,年輕尊貴的郡王身穿銀甲站在高臺之上,而八千多的士兵整齊地集結于臺下,雖然個個神色興奮,卻鴉雀無聲。 郡王朗聲道: “河原一役中,爾等奮勇殺敵,光復故土,立下不世之功,理應受到所有大啟子民的敬重,因此,本王今日特在此對你們進行犒賞!便是為了讓所有人都知道,你們都是保家衛國的英雄,是我大啟子民的榜樣!” 聽著這話,周遭圍觀的百姓們都以崇敬的目光看向在場的士兵。 “郡王說得對,得感謝這些兵!他們是解救我們的英雄!” 有人振臂高呼: “英雄!感謝英雄!” 想著曾經的苦難,與如今的好日子,百姓們感觸很深,心中也是發自內心地感恩著郡王與他手下的士兵,于是,許多百姓一起大聲呼喊起來: “英雄!感謝英雄!” 呼聲越來越整齊,越來越繁多。 聽著這樣的聲音,所有士兵熱血沸騰,心中充滿了豪情。 他們從未如此刻般感覺到自己肩上的使命是如此光榮,他們在郡王的引領下,保護了這么多百姓,成為了百姓心中的英雄! 見現場氣氛高漲,李洵微微抬手,示意眾人安靜,他繼續道: “本王向來有過必罰,有功必賞,此戰斬獲豐厚,眾將士立下如此大功,理應厚賞!接下來,請念到番號的隊伍上臺領取犒賞!再由隊長按個人功勛分配獎勵!” 士兵們臉上紛紛露出興奮又期待的神色。 李洵身邊的親兵從旁邊的一棟酒樓里抬出一大筐錢擺在臺上,另一位親兵則端端正正地站在臺上,拿出卷軸開始唱喏: “燎原守軍,十二營一都七隊,殺敵三人,賞錢九貫!” 話音落,一隊十人的兵整齊地跑步上臺,其隊長從護衛營親兵手中接過九貫錢,朝著李洵抱拳一禮,高聲道: “謝郡王!” 李洵微微點頭,該隊長回列,帶著錢和自己的兵跑步離開臺子,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 親兵繼續唱喏: “燎原守軍,三營二都一隊,殺敵四人,賞錢十二貫!” 每念到一個隊伍,該隊便跑步上臺領獎,致謝后再整齊地跑步回到自己的列隊中。 一切都是那么秩序井然,令圍觀百姓們耳目一新。 “他們連跑步都好整齊??!不愧是郡王的兵!” 后來人們便開始驚嘆于士兵們得到的犒賞的豐厚程度,因為賞錢是由低往高念的,越到后頭,上來的隊得到的賞錢便越多。 到后面,念到護衛營的獎賞時,甚至有些隊得了一百多貫的。 看著士兵們手中那抱都快抱不住的錢串子,百姓們咋舌不已。 “天哪!一百多貫,每個人分十幾貫!這一下子就頂咱們好幾年的收入了!” “之前就聽說郡王對手下的兵大方,但我沒想到能大方到如此地步!” “也未見得吧,只有護衛營領的錢才多,燎原守軍就沒那么多……” “蠢不蠢,雖然護衛營是郡王親兵,一個首級確實要多一貫錢,但主要還是因為人家殺敵多??!” 算明白了這筆賬,百姓們更是心動不已: “殺一個北戎蠻子就三四貫,弄得我都想去當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