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49節
郡王在軍中與城里的種種作為,足以說明他沒看錯人。 哪怕他沒能成功,郡王卻還是救了燎原守軍和整個燎原城的百姓。 如此能力卓越又懷有仁心的主君,值得軍民如此愛戴與崇敬。 兩人正說著話,便聽到門口傳來腳步聲。 來人是一位身穿銀甲,將軍打扮的年輕人。身形高大卻不失俊逸,看起來約莫二十出頭的年紀,一張臉白皙俊美,單論外表,一點都不像軍中人。 可他周身卻有一種渾然天成的鋒芒,貴不可言,高不可攀。 看到來人,林小狼頓時眼睛一亮,立刻就站起身行禮: “郡王!” 夏金良這才知道,原來這就是肅城的慎郡王。 比他想象中要年輕很多,可卻讓人生不出一點輕慢之心來。 他掙扎著要起來行禮,郡王卻制止了他: “夏指揮使不必多禮,你的傷還沒好,躺著吧?!?/br> 又詢問了他的身體情況,讓他有什么需求只管說,目前一切以養傷為要。 不管是語氣還是態度,都超乎想象的溫和,讓人心中一陣熨帖。 “營中的事你不必掛念,本王已經安排其他人接手了?!?/br> 聽到這話,夏金良眼中一黯,因為見到郡王而激動的心也稍微冷靜下來了。 郡王再怎么溫和,禮賢下士,卻也是要用他自己的人來統領燎原守軍的。 那些犯錯的正好宰了擼了,像他這樣受了重傷的,不也正好順理成章地被取代么。 見他神色陡然一變,李洵微愣了一瞬,隨即便意識到他是誤會了什么,轉而含笑帶著幾分親近調侃道: “不過,夏指揮使,你可不能仗著身上有傷,就躲懶太久,整個燎原守軍,本王還需要你來幫我管呢!” 夏金良頓時傻在當場,完全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意思,向來沉穩的他,過了好一會兒才結結巴巴地道: “郡……郡王……您的意思是……” 李洵篤定地告訴他: “cao練之事,本王有些自己的理念,所以都頭營指揮使大多都會用護衛營那邊的人。但總攬燎原守軍全局一事,本王還是交給你才放心?!?/br> 他不會一直待在燎原,那么燎原這一萬守軍,總得找個可靠的人來管。 交給你才放心。 這幾個字猶如一記重錘,狠狠地擊在了夏金良心上。 這個被骨鞭子連續抽打大半個月也沒曾哼一聲的硬漢,此時不由自主地紅了眼眶,啞著嗓子道: “可我不是郡王親信……郡王怎么能把這么重要的位置交給我……” 李洵目光柔和,帶著滿滿的欣賞贊許看著他道: “本王的親信,本王也不能保證他們離了監督,能一絲不茍地執行我善待士兵的政令。但是你能。以往上官打壓,同僚排擠,你都愿意冒著丟命的風險來為全軍士兵張目,那么我相信你以后也能?!?/br> 說著,他莞爾道: “而且,你以前不是我的親信,難道以后也不愿意向本王效忠嗎?” 夏金良感動得無以復加,眼淚不由自主地落下。 “愿意!末將愿意!” 他哽咽著大聲答道,生怕郡王不明白自己的決心。 如此英明之主,是整個燎原軍民的萬幸,也是他夏金良畢生的萬幸! 士為知己者死。 他愿意為郡王效死! 第35章 農時是最不能耽誤的。 這兩天, 李洵騎著馬大致將河原與燎原交界處跑了一遍,結合燎原的耕地歷史登記,大致摸清楚了燎原城北如今的耕地狀況。 河原是由清河沖擊出來的平原, 燎原作為與之接壤的地帶,往北這一片, 除了一些丘陵,其余的大都是一馬平川的曠野,長著郁郁蔥蔥的野草, 可見土壤是十分肥沃的。 這片土地往北有一百里長, 距離左右兩邊的其他重鎮邊界,有兩百五十里寬,除去丘陵與少量林地, 總共有四十九萬畝耕地。若是全部開發出來, 哪怕畝產只有一百斤, 也足夠燎原與肅城兩地的糧食供應了。 不過,這片土地拋荒已久, 要重新開墾還是需要費些功夫的。 對于種地的具體事宜, 李洵不太了解,只大概知道對應的地理位置可以種植什么作物。 術業有專攻,他也沒為難自己,直接叫人在當地招募一些上了年紀的老農, 詢問他們的意見。 給出了三貫錢的咨詢費,沒多久就找到了三位六十來歲土生土長的老農。 三個老漢雖然上了年紀, 卻說不出什么太有建設性的意見。 他們只聽家中老人說過, 墾荒的時候一般是燒掉野草, 拔掉大樹, 把石頭和根須挑出來, 然后翻地。 除了這些,就說墾荒很苦,據說當年累死了很多人。 至于秋季播種,越冬種植作物?他們完全沒聽說過。 李洵略有些失望,轉念一想,卻也能理解。 如今的百姓連識字的都不多,他們一輩子只待在自己家附近這幾十百里地,根本沒有機會增長太多見識,一切經驗只能源于自家祖輩的口口相傳,根本無法對種植知識建立系統性認知,更遑論鉆研了。 系統性的農學書籍如今也沒有,便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了。 這個民族從古至今都不缺乏勤勞,只要給塊地,就能養活自己。哪怕經驗一時間沒那么到位,種下去作物總是能有些收成的。 給老農們每人三貫錢將人打發走,李洵決定結合老農們的話和他自己在現代接收到的零散種地知識來墾荒。 仔細想想曾經看到過的農家耕作場面,如今城北這荒地,要改造成可以耕作的狀態,需要的大概就是鋤草和翻地。 除草簡單,用火燒即可,草灰還能肥地。 翻地,以如今的生產力水平,確實是件非常艱辛的事情。 若都像他在肅城城南曾經看到過的那樣,用木犁和人力拉犁,是真有可能累死人的。 但只要將其替換成畜力和鐵犁,效率便會大幅度提高,人力消耗也會降低很多。 想明白這些,李洵便叫了肅城的戶部功曹主簿與工部功曹主簿過來。 因為早就想好了要在燎原以北進行耕種,李洵剛打下燎原,便讓人回肅城傳信,把兩人調過來了。 這兩人在周應亭的帶領下,在肅城也還是做了些實事的,周應亭要經營肅城走不開,李洵便決定把幾個主簿陸續用起來。 “參見郡王!” 兩人畢恭畢敬地行禮。 “坐吧?!?/br> 李洵指著下首的兩把椅子道。 兩人各自落座,卻只坐了半個屁股,一副隨時準備起身的恭敬模樣。 李洵倒是沒有糾正他們的態度。 這兩人先前也不是多清廉的官,跟著前任郡守的時候各種小事故不斷,也就是性質不算特別嚴重,他又缺人才繼續用著。 這樣的人,心中有所敬畏比沒有敬畏要好。 “這次叫你們來,是有事讓你們做?!?/br> “但聽郡王吩咐?!眱扇诉B忙起身拱手道。 李洵對戶曹主簿道: “我欲將燎原以北的土地重新劃分給百姓們,無論男女,每人五畝地,稅兩分。肅城無地的百姓,同樣可來燎原領地。陳主簿,你帶些人手,負責宣傳,分地和登記造冊?!?/br> 陳主簿面色有些猶豫。 李洵見狀道:“有話直說便是,只要言之有理,本王絕不怪罪?!?/br> 陳主簿這才道: “郡王,那燎原城外的土地頗為肥沃,恐怕大多數都是有主的,而且那些人大多是本地大戶,這樣擅自分給平頭百姓,會不會不太好?” 聽到這話,李洵微微一哂: “那些人早就丟下土地去南邊逃難了,難道他們不種地,還要兩地數萬百姓餓著肚子眼看著那么多地拋荒?” “他們若有不滿,大可以回來找本王試試?!?/br> 哪個政權新立的時候不重新劃分田土。 他們既然走了,便要做好失去在當地所有財產的準備。 況且,就算他們在,他也不可能眼看著燎原數萬百姓掙扎在饑餓生死線上,而另一部分人卻坐擁燎原的絕大部分土地。 給百姓分田地,是必然之舉。 聽出李洵話語中的堅決,陳主簿有些訕訕: “是下官太過愚鈍,沒能領會到郡王對百姓的愛護之心?!?/br> 李洵擺了擺手,道: “倒也不必如此自我貶低,以后若有疑惑和建議便盡管說。本王喜歡聽人暢所欲言?!?/br> 一人計短,三人計長。 一個人能考慮到的東西總是有限的,多上幾個人,說不定確實能想到一些他沒想到的東西。 讓陳主薄退下,李洵又問工曹主簿梁主簿: “從定州買回來的鑄鐵還有多少?” 這幾個月,李洵一直沒有停止對外采購糧食與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