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時奪嫡 第29節
“下官聽聞,郡王殿下前日里殺了一窩山匪,帶回好些個人頭,便想著是否能問殿下討要,放到下官那燎原去做個京觀,也好震懾一下那些北戎蠻子?!?/br> “您應該也聽說過,咱們這邊關數城,一到秋日歷來容易被北戎蠻子侵襲。做個京觀震懾一番,說不定今年就不來打秋風了,這對下官,對殿下您的肅城,都是一件好事?!?/br> 竟然是來要人頭的。 大啟軍中……向來是以人頭計軍功。 李洵對于對方的打算已經了然,卻故作糊涂道: “北戎騎兵殺人無數,豈會被幾個山匪的人頭鎮住,我只怕將軍白辛苦一場?!?/br> 袁晨升見他不肯輕易給,也知道自己的打算沒那么容易瞞得過這位皇子,對方遲早會知道。 那便不如索性說個明白,他一咬牙道: “殿下,咱們自己人下官也索性不跟您繞彎子了,那東西您留著也沒用,倒不如給下官拿去換些東西。下官自然不會忘了殿下的好處,如此咱們也算各取所需。十兩銀一個,再附帶一條右臂,您看如何?” “要是殿下留那人頭另有用處,下官也不全要,只挑個三百余即可?!?/br> 十兩銀子一個人頭,委實是極高的價格了。 真想拿人頭報功,這價格哪里買不到一個人頭,他想不出對方自曝其短來問他買的必要性。 于是李洵便故作客氣推脫道: “你們軍中的情況本王也有所耳聞,袁將軍開出如此高價,倒叫本王不好賣給你了??傆X得多賣一個,便是叫將軍多吃一個的虧啊?!?/br>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那袁晨升也不遮掩了: “殿下,實不相瞞,如今殺幾個匪類想請功可沒那么容易,想叫陛下厚賞,那還得是殺北戎蠻子……” 他一番解釋,李洵這才明白其中就里。 殺良冒功,早就被上頭的人識破了。要想隨便拿幾個流民的人頭就請功,上頭的皇帝老兒也沒那么傻。 雖然北戎人和中原人長相大差不離,但流民貧民們一看就面黃肌瘦,根本不像那些大口吃rou大碗喝酒的北戎草原騎兵。 反而是山匪們,伙食一直很好,養得膘肥體壯,胳膊也粗壯,手上還有拿刀握出來的繭子,和北戎騎兵非常接近。 可山匪也不是那么好打的,jian猾又悍勇,以前袁晨升也對山匪動過心思,卻是人頭沒殺到幾個,自己反倒損失了小一千人。 實在太過得不償失。 而且,他燎原就那么點班底,東一千西一千哪里損失得起。 本來兵就不多,再多次折損,可就瞞不住了。到時候要是不報戰損就得牽出一連串的人,他哪里擔得起那么大的責任。 所以還不如花錢買。 燎原這破地方,又窮又危險,窟窿還多得嚇人,他只想趕快升官離開。 “這價格呢確實是貴了一些,這次只當下官孝敬您的!以后要是還有,您正常價格賣給下官便可!” 收了錢,自然是要李洵為他保守秘密的。 李洵看著對方討好的笑臉,溫和地點頭: “燎原與本王的肅城離得這么近,自是應該守望互助。既然將軍需要,稍后帶人去取便是?!?/br> 燎原兩萬守軍,始終是個威脅。 其守將送上如此大的把柄,還給錢,他又怎會不笑納。 * 半個月后,京城 一個小太監喜滋滋地跑進勤政殿報信: “報——陛下!燎原大捷!斬獲北戎首級三百余!” 正在批折子的嘉佑帝聽到這話一愣,難以置信地皺眉確認: “你說多少?” 小太監戰戰兢兢地重復道: “三……三百余……” 嘉佑帝立刻道: “首級在哪?帶朕去看!” 說是首級已經送到了兵部,嘉佑帝便立刻擺駕去了兵部。 不怪嘉佑帝如此在意,實在是北戎騎兵過于強橫,幾十年來,大啟的士兵遇著他們就沒打過什么像樣的勝仗。 各種北戎騎兵幾千,打敗大啟幾萬十來萬的事倒是常發生。 不得已,只好把套河平原那幾個郡割讓出去,又派了公主時常去和親,這才穩住了北戎東邊這一部分部落。 西邊的,卻是每每秋收后時常來南邊的城郡劫掠。 邊城守將們也抵抗過,然而騎兵來去如風,步兵為主的大啟軍隊很難抵御,往往是己方損失幾千上萬,卻留不下幾顆北戎的人頭。 這十多年來,軍功最卓越的一次,也不過當朝名將劉淵率軍殲滅敵部一千多人,平時請功的,幾十個都算多的了。 如今這三百多個,毫無疑問是一次值得大肆慶祝的大捷! 嘉佑帝過去時,已經是一群兵部的官員圍著那一堆硝制好的首級臂膀指指點點。 “陛下!” “恭喜陛下,燎原大捷!” 眾多官員齊齊下跪賀喜。 嘉佑帝走過去粗粗看了一下那些首級,面部充盈有rou,臂膀結實粗壯,手上還有刀繭,果真是北戎騎兵無疑! “很好!很好!” 嘉佑帝連贊了好幾聲,龍顏大悅: “傳令下去,三日后,宮中設宴慶祝燎原大捷,四品以上京官皆可攜家眷來宮中赴宴!” 說著,又當眾表揚了擔任兵部侍郎的袁晨升之父: “袁愛卿,你可真是養了個好兒子!如今離秋收不遠,令郎要鎮守邊關,朕暫不能當面犒賞,卻得好好獎賞下你這個做父親的!” 說著,當場賞了袁侍郎百兩黃金,百匹錦緞,一時間榮耀無雙。 此時,嘉佑帝對袁晨升這員小將真是滿意極了。 有如此精兵悍將在北戎,他不僅是不再擔心燎原一線的安危,就連李洵那個逆子,他也完全不怕他那三千護衛營成為隱患了。 他就是長了翅膀,也逃不出燎原這兩萬擊敗北戎騎兵的精兵強將的獵殺! 第22章 今日的宮廷之中, 處處張燈結彩,彌漫著喜氣洋洋的味道。 在尚寶司經過三日的籌備后,今天皇帝將在太和殿大宴群臣。 只見富麗堂皇的太和殿內外, 黃麾飄蕩,上首設著御座, 二十四金吾衛拱衛左右,其下左右各設食案各兩排,皇子宗親與大臣們, 分列而坐。里面是官位爵位高的, 殿外則是官位爵位低些的。 食案的席位后,則是樂工們在演奏著清凈典雅卻又不乏一絲喜慶的樂章。 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與動人的樂曲, 大多數人都無法真正沉浸享受, 都在絞盡腦汁地想著如何才能在皇帝面前出些風頭, 討得皇帝的歡心。 即使不能,也怕自己過于忘形出了錯漏。 向來有些魯莽的三皇子今日拔得頭籌, 率先說出了早就醞釀過很多次的奉承話。他站起身來, 舉起酒杯,滿臉崇敬: “圣壽將近,此次燎原取得如此捷報,必是父皇英明神武, 這才引得上天恩澤庇佑,令燎原邊軍大展神威, 戰勝北戎騎兵!父皇, 這必是上天特意為父皇送上的圣壽賀禮!” 哪個當皇帝的不喜歡被人奉承是被上天眷顧, 福澤深厚之君呢。 比起開國前幾的幾位圣明之君, 嘉佑帝在位期間, 其實沒取得什么像樣的功績,反而還割讓了一塊土地出去,實在算不得什么功勛卓著的皇帝。 當然,他并不覺得這是他的錯,畢竟在他父皇那一代,面對戎族就已經開始割地賠款了。他斡旋朝堂收攏權柄,在大啟本就弱勢于戎族之時,僅僅只割讓了一次城池,已經算是很有作為了。 其余大臣皇子們也紛紛反應過來,齊齊起身作揖,高呼: “天佑陛下!天佑大啟!” 嘉佑帝笑容滿面地令大家坐下,又親切地對四皇子道: “老三平日大大咧咧,卻是孝心可嘉,這么遠的時日,就記得朕的圣壽!” 三皇子又站起來表示自己時刻感念君父之恩,不像哥哥弟弟們那樣聰明,可但凡能令父皇高興的事,哪怕極小極微,他也愿意去做的。 嘉佑帝和煦慈愛地看著他道: “誰還不是學來的,你那是往日不經心,缺少歷練學習的機會,往后朕帶著你在身邊好生教導,你自然就能做好?!?/br> 這話頓時讓底下的大臣皇子們眼中紛紛閃過暗芒,太子更是緊緊地捏住了手中的銀杯,好不容易才收斂住臉上的神情。 其余幾個皇子也是暗自咬牙。 誰能不記得圣壽將近,偏生讓三皇子一說,就顯得他一個人最有孝心,其余的都是棒槌一樣。 于是,紛紛卯足勁爭先恐后地起來說吉祥話湊趣話,大臣們也不甘落后,一時間贊歌滿天飛,皇帝龍顏大悅,整個大殿里都是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 唯有坐在前排的林相提不起勁兒去奉承嘉佑帝,反而心中暗自憂慮。 也不知那燎原守將是否真的如此悍勇,用兵如神。 若是真,大皇子那邊可怎生是好,兩城離得那么近,大皇子不管做什么都容易受到掣肘。 大皇子已經離開快三個月了,也沒人傳個信回來。山高路遠,相隔數千里,完全不知道他在那邊情況如何了。 哪怕大皇子臨走的信中,仿佛頗有把握,可他為官數十載,豈能不知窮山惡水之地的困頓,再者,強龍難壓地頭蛇。 天高皇帝遠的,那邊陲之地獨掌大權的郡守必定不好相與。 只是他目前什么也幫不到,只能白著急而已。 * 在繁華的京城,達官顯著與王孫貴族們沉浸在燎原大捷的喜慶之中時,距離京城千里之外的秦郡正蝗蟲過境。 這已經是第三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