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寡后我重生了 第123節
書迷正在閱讀:頂流的豪門后媽、我靠吃瓜在年代文暴富、摘花(1v1,H)、晝夜干噠噠(1V2,高 H)、驚蟄(H 弟媳 兄妹 強取)、世紀不倫(侄叔侄H,女權)、融籠中的糖雀(np,1v3)、蟾宮折嬌(1v1,H)、半年后、純愛男主的rou欲墮落(NP,高H)
見戚皇后明白了自己的深意,陳廷鑒不再遮掩,先承諾道:“娘娘,河南離京師確實很近,但河南同樣被京師、山西、陜西、湖廣、南直隸、山東包圍,豫王真要造反,只能寄希望于大軍突然起事,趕在朝廷發兵圍剿前以迅雷之速拿下京城。然,別說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他的打算,完全有時間提前部署,就算沒有先帝托夢,大名、保定、真定三府也足以攔住豫王大軍,這點臣愿用項上人頭擔保?!?/br> 戚皇后沉默片刻,信他,京師重地,各府守將的任命陳廷鑒都與景順帝商議過,戚皇后也心知肚明,都是本朝悍將。 陳廷鑒先說服戚皇后不必擔心京師的安穩,再對戚皇后提起河南的藩王情況來。 “娘娘,包括豫王在內,河南一地現在共有八位藩王,分別是景王、鄭王、周王、唐王、趙王、潞王、徽王以及豫王。除此八位藩王,其兄弟子侄另有上百位郡王,郡王下還有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宗室家眷,共計三萬余人。這些宗室共占有河南三成土地,此外,只提去年一年,河南一地的宗親俸祿便占了當地賦稅糧食的四成有余,比當地駐軍軍餉還要多?!?/br> 戚皇后頷首,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陳廷鑒:“豫王造反,征兵運糧肯定無法避開其他七位藩王的耳目,他們若主動上報朝廷,便正合了當年太祖他老人家冊封藩王的苦心,藩王與皇上共同維護江山安穩。若他們隱瞞不報,便是協助豫王一起造反,是為亂臣賊子,當與豫王一同伏誅?!?/br> 戚皇后徹底明白了陳廷鑒的意思。 豫王的起兵不足為慮,但如果朝廷先縱容豫王暗中集結力量,將七位藩王都捎帶上,將來朝廷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將河南一地的八位藩王都廢了。 八位藩王連帶著各自的兄弟子孫,一共三萬余人的宗親,占了所有宗親的三成之多,一次都廢了,便相當于為朝廷這棵負擔累累的大樹一次剪除了三成的臃枝贅葉。之后藩王私庫充公,良田歸還百姓,百姓種出糧食繼續繳稅給朝廷,乃是一本萬利、造福兒孫以及后代帝王的大好事,與這些可以預見的好處比,鎮壓叛亂所耗費的軍餉完全不值一提。 “閣老高瞻遠矚,我很欽佩?!逼莼屎筻嵵氐氐?。 陳廷鑒躬身道:“臣只會獻計,娘娘敢用臣此計,也是膽識過人,臣亦欽佩?!?/br> 戚皇后笑了:“那閣老便只當不知豫王有反心,暗中部署兵力便可?!?/br> 陳廷鑒摸了一把胡子,道:“托夢之說,也未必完全可靠,或許豫王并不會反,不過臣等未雨綢繆,也不會有什么損失?!?/br> 戚皇后還是希望豫王反的,皇上只有太子、豫王兩個兒子,兒子還小,豫王早早反了早早廢了,她也早早省心。 當然,這話就不用告訴陳廷鑒了。 “公主那邊……” “我會跟她解釋,閣老一心cao持國事便可?!?/br> 片刻之后,戚皇后先去了乾清宮,陳廷鑒也隨即去見其他幾位閣老,今日內閣還要率領大臣們一起懇請太子繼位。 登基大典不急,但繼位稱帝刻不容緩。 . 朝臣們過來擁立太子時,華陽就跪在一旁旁觀。 太子雖然才十三歲,可他從三歲起就開始讀書,開始學習如何做好一位儲君,父皇駕崩他雖然傷心,卻也知道要配合大臣們接下來要走的繼位儀程。 太子稱帝,戚皇后同時封太后,至于其他皇親,暫且還不著急冊封。 華陽暗暗觀察林貴妃、南康公主。 母女倆當然不會替母后、弟弟高興,但也沒有什么憤恨的情緒,大局已定,她們也認了命。 一直到夜里,華陽終于又有機會單獨與母后見面了。 才剛剛三十九歲的戚太后,因為忙碌了一日,這時也累了,斜倚在羅漢床一側。 看到容顏憔悴的女兒,戚太后面露憐愛,招手叫女兒坐到她身邊。 “父皇走了,又給你托了那樣一個夢,盤盤今日過得一定很煎熬吧?” 她將女兒攬入懷中,溫柔拍著女兒的肩膀。 華陽的眼淚又掉了下來。 娘是這世上最無可取代的人,母后越嚴厲,這般的溫柔就越讓她貪戀。 戚太后拿出帕子,親手幫女兒拭淚。 景順帝的駕崩,于感情上對她并沒有太大的影響,傷感也有,只是一會兒就過去了。 她更關心大事,僅有的私情,也是心疼一雙兒女的喪父之痛。 “盤盤放心,豫王的事我與陳閣老已經定好了防備之策,你只管一心替你父皇守靈,能睡的時候好好休息,其他都不用擔心,知道嗎?” 華陽點點頭。 她既相信母后,也相信公爹,這兩人聯手提防豫王,她就更加安心了。 先前的事都是她自己扛著,此時此刻,華陽只覺得全身都輕松了下來,只剩對父皇的緬懷。 第110章 六月初三, 天色尚暗,一匹匹快馬疾奔出京城城門,帶著載寫先帝駕崩、太子繼位的公文前往各地官府、藩王宗親之處。 河南緊鄰京師, 一日之內,這消息便傳遍了整個河南境內, 官民皆知,自此換上素服,開始恪守國喪。 其中,汝寧府位于河南的最南邊,就藩在這里的景王下半晌才收到公文。 景王是景順帝同父異母的弟弟, 華陽姐弟的親叔父。 景王今年四十七歲, 雖然不算年輕了, 但他平時好武強身, 身形高大健碩,在本地頗有威嚴。 驚聞景順帝駕崩的噩耗, 高高大大的景王竟當場昏厥了過去, 被身邊的親信掐了人中醒來后, 景王也是哀嚎不止,連左右街坊都能聽到他的哭聲。 哭夠了, 景王被人扶到房間里休息。 待夜幕降臨, 景王立即將府內幾位幕僚叫到書房,暗中商討大事。 “新帝年少,京中人心不穩, 王爺此時動手, 乃是天賜良機!” “只怕陳廷鑒沒那么好對付?!?/br> “他一個文官老頭, 太平盛世可以狐假虎威, 只要咱們大軍一路北上攻破京城, 內閣也得乖乖交出小皇帝,對王爺俯首稱臣!” “起事總要有個名頭,不然便是不義之師,何以拉攏地方官員將領?” 幕僚們議論紛紛,有的摩拳擦掌恨不得即刻舉起造反大旗,有的謹慎甚微,認為還需要多加籌劃。 景王垂著眼眸,其實自有思量。 從就藩的那一天開始,他就有了爭奪帝位之心,只是剛剛抵達王府的他只有三百親兵,毫無根基。 這二十多年,景王一邊積攢財富,一邊小心翼翼地招兵買馬,用分散在河南各地的鏢局、農莊護衛等等名頭,至今已經養了一支五萬人的精銳之師。他足夠謹慎,只控制著那些頭目,那五萬精銳根本不知道他們真正的主子是他,可一旦他起事,這五萬人必定會擁護于他。 此外,景王還養了一支暗衛,命暗衛們監視河南境內的重要官員,搜羅他們貪贓枉法的證據或其他無法公之于眾的秘辛,尤其是主管河南的三個地頭蛇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大人,無論朝廷更換了多少次,只要是人,總會有不足之處。 像此時統領河南的這三個官員,布政使張泰道貌岸然實則貪色,與妻子的年輕繼母暗通款曲,按察使楊明光自己潔身自好,親爹卻在老家為非作歹。 最重要的,是統領河南境內十七個衛所共計九萬余將士的都指揮使郭繼先。 郭繼先是一員大將,不然也不會被陳廷鑒器重,把他調到這邊來。 郭繼先身上也幾乎沒有任何能夠受人拿捏的毛病,權財色他一樣都不沾。 巧的是,郭繼先還是個乳臭未干的小子時,曾經跟著他的母親jiejie逃難到汝寧境內,他娘為了養活兒子,將jiejie賣進王府為侍女,后又因為姿色出眾被景王看上,抬為妾室。 景王寵幸郭氏時,距離郭氏與郭繼先母子分離已經過去了三年,便是景王想幫寵妾找到家人,也不知道該去何處尋覓。 郭繼先一直記得這個jiejie,記得那個用自己給他換銀子買飯吃的jiejie。 母親死后,郭繼先輾轉在邊關從軍,隨著歲月的流逝,郭繼先也從一個毛頭小兵成長為一位大將軍。 官越大,郭繼先越明白不能讓朝廷知道他一個大將竟然與藩王有姻親關系,所以郭繼先從未對任何人透露過他還有一位在景王府做妾的jiejie。 郭繼先接任河南都指揮使一職時,景王也早忘了郭氏那個分離多年的弟弟也叫這個名字,還是一次他無意間在郭氏面前提到新的都指揮使大人,郭氏突然激動地淚盈于睫,非要確認這位都指揮使大人是不是她的親弟弟。 景王一下子看到了大機遇。 他不好離開封地,讓郭氏喬裝成普通民婦還是可行的,郭氏去見了郭繼先,姐弟倆抱頭痛哭,秘密相認。 但景王并沒有馬上聯系郭繼先,憑借兩人的姻親關系,憑借郭氏與她生的三個孩子,景王相信,只要他去找郭繼先,郭繼先就一定會臣服于他,否則郭繼先就要面對jiejie外甥受苦、朝廷也猜疑他的兩難境地。 如今他要兵有兵要將有將,就差能夠供應大軍的糧餉,以及一個正面對上朝廷的靶子! . 三日后,景王秘密來到洛陽,求見他的好侄兒豫王,景順帝的長子、新帝的親哥哥! 這幾日豫王挺傷心的,雖然父皇不肯立他這個大兒子做太子,他心里一直存著怨氣,可父皇這一去,他就沒爹了,萬一戚太后想對付他,都沒有爹護著。 傷心歸傷心,聽說有位富商要給他獻寶,豫王還是帶著期待召見了這位富商。 富商儀表堂堂,豫王更加相信他有好寶貝了。 景王也在打量豫王,見二十五歲的豫王已經養出了五十二歲的大肚子,肥頭大耳的,景王最先想到了林貴妃。 他見過林貴妃,是個又美又蠢的女人,早就聽說豫王腦袋不夠聰明,沒想到他連林貴妃的美貌都沒能繼承。 等豫王屏退下人后,景王直接把自己的王印拿了出來。 豫王:…… 他不懂王叔為何要冒著被朝廷治罪的危險跑過來找他。 景王一臉悲痛:“皇兄才五十三歲,平時也都好好的,沒傳出任何隱疾病患,賢侄就一點都不懷疑皇兄的離世另有隱情?” 豫王還真沒懷疑。 景王憤恨道:“就在今年端午時,皇兄曾發了一封密信給我,說戚后與陳閣老聯手把持朝政,隱隱有逼宮之勢?;市址浅鷳n,宮里無人可信,只能跟我訴說愁悶,皇兄還說,他想改立賢侄為太子,就怕內閣反對,因此遲遲無法下定決心?!?/br> 說完,景王取出那封偽造的景順帝密信。 豫王看完之后,一下子就信了! 那陳廷鑒長得人模狗樣的,母妃不止一次懷疑戚后是不是與陳廷鑒有茍且,以前父皇被兩人蒙蔽了,今年終于察覺了端倪! “所以,他們二人發現父皇想立我,便搶先對父皇下手?” “正是如此,因為他們做賊心虛,才在文書里編造皇上臨終前要太子繼位的遺言!” “豈有此理!”豫王猛地一拍桌子,眼睛都瞪圓了! 氣歸氣,豫王卻一點辦法都沒有,太子都登基了,他還能怎么做? 景王自然要為他出主意。 豫王猶豫道:“起事的話,我手里也沒有兵啊?!?/br> 景王:“我聽說都指揮使郭繼先最為剛正忠君,我愿為賢侄去試探他的口風,若他肯擁護賢侄,賢侄大事可期也!” 豫王:“萬一他不肯,而是向朝廷揭發我們?” 景王:“賢侄放心,我有十成把握能說服他,不然王叔也不敢親自去見他?!?/br> 豫王還是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