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85節
書迷正在閱讀:守寡后我重生了、頂流的豪門后媽、我靠吃瓜在年代文暴富、摘花(1v1,H)、晝夜干噠噠(1V2,高 H)、驚蟄(H 弟媳 兄妹 強取)、世紀不倫(侄叔侄H,女權)、融籠中的糖雀(np,1v3)、蟾宮折嬌(1v1,H)、半年后
高個兒,瘦麻桿兒,穿一身體面的直裰,露出一張不常在太陽底下行走的、白到發光的臉,笑盈盈探過腦袋來。 “掌柜的說姑娘在南市上散財呢,睜著倆窟窿眼什么也認不得,兩天散出去三百兩銀子,叫我過來盯著點?!?/br> 唐荼荼驚喜:“九兩哥!” 傅九兩哎一聲,應了這聲哥,端起一碗雙雪水來喝了。 這“雙雪水”名兒起得雅致,其實就是冰糖雪梨銀耳湯,燉好了加點冰,店家舍不得放糖,甜味寡淡,解暑卻正好。 他和唐荼荼一樣節儉,連碗底的梨片都不放過,吸溜著吃了。 唐荼荼還記得他在畫舫上拿一千五百兩收悶包的豪邁,見狀,不免多看了兩眼。 她惆悵地問:“九兩哥,我是不是太小家子氣了?” “恩?二姑娘怎的這么說?”傅九兩側頭。 唐荼荼道:“像你們這樣做大生意的,一張嘴幾千兩就出去了,是不是看不上我這三瓜倆棗的?空拿著七百兩的進貨銀,還是叫我買了一堆雜貨,我這也不敢買,那也拿不準的,越買越膽小,實在沒魄力啊?!?/br> “三瓜倆棗怎么了?” 傅九兩笑道:“姑娘忘了我名字怎么來的了?我叫‘九兩’,我做了六年的學徒,攢下九兩銀子,最窮的時候,恨不得一個子兒掰成兩半花——魄力?手頭沒錢、沒本事、沒眼光,講什么魄力?” 唐荼荼心里嘆口氣,沒錢,沒本事,沒眼光,說的是她沒錯了。 傅九兩忽問:“姑娘知道西市上,為什么那么多雞零狗碎的雜貨鋪子么?” 他自問自答:“因為賣雜貨不用動腦子,雞零狗碎的進點貨,賣出哪樣算哪樣,賺不了大錢,也虧不了大錢,特別小家子氣,是吧——可這就是最實在的商人?!?/br> “一戶普通人家,半輩子攢上二百兩的家底,敢拿出一半來開個鋪面的,就已經是天大的勇氣了;敢掏空全部家當、瞅準一個買賣狠狠往下砸的,都是拿著全家老小的錢在豪賭,要么傾家蕩產了,要么——” 他指指東邊:“在東市風光起來了,鋪面大得能敞開五道門——不說京城,天底下,有多少商人有這樣的魄力?” “小心謹慎些不是錯,二姑娘什么也沒見過、什么都不懂,要是一上來就大手大腳、眼也不眨地花錢瞎撲騰,反倒叫我膈應得慌。左右你才多大,慢慢學唄?!?/br> 唐荼荼乍聽,覺得這話有點陰陽怪氣,一細想,又得到了些奇妙的安慰。 休息片刻,傅九兩領著她在南市上逛。 他比華瓊會帶孩子——華瓊是心里門兒清,卻什么都不說,只笑著看荼荼走錯路,看她沿著錯路走到頭,撞了南墻,再出聲點撥她兩句。 唐荼荼毫不懷疑,就算娘看出自己進的貨有什么不對,也會笑瞇瞇地任由舅舅把她的貨拉去南邊,賣不出去,廉售賤賣了,等年底舅舅回來的時候,娘再告訴她“哎呀荼荼你這不對,應該如何如何”。 試錯成本太大了,這是教小孩的教法,行是行,但效率太慢。唐荼荼年紀在那兒擺著,她不缺悟性,很多事情都是一點就透。 自己最缺的是信息——在南市逛了三天半,唐荼荼才意識到這一點。 她沒去過南邊,不清楚南邊缺什么,什么東西產自哪里、成本幾何、運輸條件全不知道,什么樣的商人會騙人,唐荼荼也瞧不出……她需要惡補很多知識。 而劉大劉二雖然總是跟著她,卻和當家的一脈相承,全是“笑而不語”的套路。 唐荼荼心里沒底,總是惴惴不安的。 傅九兩噗地笑出來:“你跟著他倆學?劉大劉二打小兒摸著錢長大的,人家那是錢堆里煉出來的火眼金睛,不論什么東西瞅一眼,就知道能不能賺著錢!跟咱們這窮出身的不一樣?!?/br> 這“咱們”,聽得唐荼荼一時哭笑不得:爹爹好歹是個小官,到他嘴里,自己竟也成“窮出身”了。 可更叫她愕然的是:“劉大劉二家里很有錢?” 她跟劉大劉二相處過好幾回了,只覺得這對兄弟不太像奴才,伺候人就不說了,連奉承主子、說兩句客氣話也是不會的。性格特灑脫,在華瓊跟前也一點不拘謹。 傅九兩:“那可不,劉家以前也是西市上的大戶?!?/br> 唐荼荼:“那他們……怎么來替我娘做事了?” 傅九兩道:“抄家了。四五年前的案子了,那年劉家家主殺了幾個宮市采辦,后又藏匿尸首、瞞而不報,驚動了大理寺查案,最后滿門編入奴籍,家業就散了?!?/br> 所謂“宮市采辦”,是負責宮廷采買的宦官,這些宦官拿著采辦使錢到了市場上,往往會欺上瞞下,對上邊高高報賬,對商戶狠狠壓價,摳出來的銀子富了自己腰包。這些宦官態度又趾高氣昂,常常會與商戶起沖突。 唐荼荼心忖:要只是起了沖突還好說,劉家竟是殺人藏尸,難怪被抄家了。 而犯了事淪為罪民的,都是要發配做苦役的,偌大的京城,多的是需要修的路橋、需要墾的荒田。 唐荼荼愣愣地想:娘竟然是把這樣的人收為己用了么…… 她心里一動,又問:“那葉三峰葉先生,九兩哥你認得么?” “葉家啊,葉家就慘了,跟正德二十八年的塞王謀逆案沾了點邊,判了個滿門抄斬,沒活下來幾個,活下來的都是有人作保的?!?/br> 滿門抄斬……唐荼荼直聽得頭皮發麻。 傅九兩年紀輕,今年才二十有三,事發那年,還只是古玩市場上一個被師傅磋磨的苦命孩子,他提起謀逆大案來,有種事不關己的冷漠。 他講得漫不經心,唐荼荼卻全記進心里了,心說:娘身邊怎么招攬了一群獲罪的罪民?劉大劉二、葉先生,再加上傅九兩——這個早年爹娘就全死在洪水里的小哥,全是孤苦無依的苦命人。 大街上不好細問,可她眼神閃爍,傅九兩人精,只消一眼就知道她在想什么。 “掌柜的賊著呢,華家可不止我們這幾個,多的是我們這樣煢煢孑立的孤寡人,商隊里頭也有不少罪奴身份的年輕漢子。大伙都只盼著有個安穩的地方收留,上邊有個屋檐遮風擋雨,將就算是有個家罷?!?/br> 傅九兩長呼口氣:“嗐,當個孫子拼命給掌柜的掙錢罷?!?/br> 唐荼荼默默瞅他一眼,雖然瞧傅九兩還是一臉清閑的笑,她卻不敢說話了,因為一時分不清:她娘買這一群罪民,到底是因為發了善心,還是什么選人用人的學問。 好在傅九兩也岔開了話:“姑娘趕緊挑貨,再不挑,集市都要收攤了?!?/br> 唐荼荼抬腳上前,又從城頭開始把商貨都看了一遍。 她年紀小,一看就是個孩子,攤位掌柜都逮著傅九兩說。 客商來自天南海北,口音雜,官話講得不通,唐荼荼連蒙帶猜能明白個大概,傅九兩竟似每一個字都能聽懂似的,還時不時cao著方言對答一番。 他見什么都夸“好”,跟掌柜的問一通“這東西是什么、產自哪兒、好在哪兒、怎么賣”…… 問上許多,等掌柜的一五一十說了,傅九兩就贊美一番,夸完“好”他也不買,帶著荼荼就去下一家。 奇怪的是,一群掌柜費一番口舌,也都不生氣,樂顛顛地目送他們遠去,要是賣零散吃食的,多數還要給他裝上一包,叫帶回去嘗嘗味兒。 什么核桃、山棗、黑木耳,鍋巴、蘭筍、六神丸……唐荼荼一文錢沒掏,收了一兜子東西,身后幾個仆役兩只手都占滿了。 她都驚呆了:“為什么白給咱們??!” 傅九兩就笑:“我看著像豪商家的大少爺唄,一看就是大主顧?!?/br> 身后的仆役眼力都比唐荼荼好,笑道:“傅少爺,您這一身行頭,一千兩下不來啊?!?/br> 唐荼荼聽他們幾人說笑,這才知道根由。傅九兩小時候窮怕了,長大后染上了露財的毛病,他初時愛玩金銀,恨不得一身披金戴銀。 現在雅致了,愛玩玉了,一出門,必是一身美玉上身,玉冠、玉佩、玉帶鉤、綴著玉珠的香囊、玉骨扇,連鞋面上都要綴顆大珠子。他靠著自己卓越的藝術鑒賞能力,硬是把這一身奢貴,穿出了相得益彰的美感來。 很快,唐荼荼覺出了九兩哥的好處。 她每挑定一樣東西,傅九兩都會仔細跟她說說這東西好與不好,賣點在哪,缺點在哪,信息給到位了,再留給唐荼荼自己決斷。 海量的信息嘩啦啦地往唐荼荼耳朵里灌,和“你自己想,你說了算”的華瓊比起來,簡直太感人了。 傅九兩:“這沁州黃米選得好,是咱們四大名米之一,也是山西的特產。晉商以鹽發家,但能走出去的特產不多,黃米來了北方賣得不錯,去了南方卻往往要滯銷——因為江浙一帶多的是粥米,不差這一樣小米,且南地愛喝軟和粥,小米口感粗糲澀嗓,南方人不愛喝的?!?/br> 唐荼荼:“噢!” 傅九兩:“這岷縣當歸啊,二姑娘選得也好。當歸補血活絡,尤以岷縣最道地。但藥材是大樁生意,甘肅的藥材貨通天下,姑娘只進一樣當歸,怎么比得過人家本地過去的藥材商?” 唐荼荼:“哇!” 她所生活的年代,已經沒有“產地”和“藥材道地”的概念了,只有“培育高產新品種、提升深加工能力”這一個概念。各省的城市基地自給自足,種出來什么就吃什么,與外省之間幾乎沒有糧食作物的流通。 因為珍貴的物流通道,要留給稀缺資源,不會浪費在“用我們這里好吃的小米,換你們那里好吃的玉米”上。 且中華上下幾千年,糧食作物換了許多輪,很多她知名知姓的作物,也與后世的培育品種長得不大一樣。 眼下,唐荼荼總算體會到了海綿一樣瘋狂汲取知識的快樂,她認準以后要跟著九兩哥了。 等唐荼荼停到一家花椒攤時,問“花椒呢?兩浙有花椒嗎”之時,傅九兩怔了怔。 他愣愣道:“兩浙大約是沒有花椒,花椒多產自陜西、四川、甘肅,山西與河南也有,兩浙有么?” 劉大劉二是隨商隊去過南方的,望著天想了想,紛紛搖頭,還真沒! 劉大:“花椒樹不耐澇,連著半月的降水就死透了,兩浙種不住的?!?/br> 唐荼荼:“但是花椒能驅寒祛濕啊,兩浙不是特別潮么?冬天還特別冷?他們那兒人不吃熱鍋子么?椒麻雞?辣子雞???水煮rou片?” 劉大劉二、傅九兩一齊齊傻住了。 作為八大菜系之二,蘇菜、浙菜都以清鮮平和、原汁原味見長,沒聽過有麻辣菜。他們幾個人個個吃遍美食,平時吃著蘇菜浙菜只覺得鮮美適口,從沒往深里想過。 難道蘇菜、浙菜口味寡淡清甜,是因為蘇浙不產花椒、辣椒,做不出麻辣口的菜來? 唐荼荼腦子慢,還不知道自己發現了大商機,可瞧他們三個的表情,她知道花椒有門兒了,指著貨攤,頭回財大氣粗了一回。 “掌柜我買花椒,有多少要多少!” 第83章 前腳,唐荼荼豪橫地講著“有多少要多少”,叫賣花椒的通事倆眼睛晶亮,差點從攤位上跳起來。 后腳,聽那通事說他家的花椒“總共五萬斤”,唐荼荼立馬萎了。 怎么能有商人馱著五萬斤的花椒從山西過來!五萬斤,這得要多少輛車、多少匹馬、多少商人才能駝過來! 她咳一聲:“看看貨,來一車吧……” 通事被逗弄了一通,也不惱,知道是小姑娘嘴上沒數,說大話閃了舌頭,跟傅九兩一起哈哈大笑,叫力夫去扛麻袋了。 劉二隨手破開一袋子,碾起幾?;ń穪砻嗣?淡淡道:“成色不錯?!?/br> 那通事瞧他們幾個是外行,伸手抓了一把花椒,講自家花椒的好:“您幾位不知道,這花椒不光是看成色好不好,還得看籽粒飽不飽、皮兒厚不厚,手指揉搓不能碎,臼子碾了不能有渣,椒味還得濃?!?/br> 他拿起個石臼來,幾臼子下去把花椒碾碎,自己湊上去聞了一鼻子:“咳,您聞這嗆的!這花椒在我們當地叫大紅袍,是最好的花椒了?!?/br> 他又叫傅九兩上前來聞,傅九兩擺手說“我不懂這個”,站著沒動,唐荼荼上前聞了。 椒末輕盈,稍有點風就朝著人鼻子撲,唐荼荼捂著鼻子打了個噴嚏。 她認真聽著,學著通事的樣子,像模像樣地聞過、揉過了,隔著手套捏起一撮花椒面兒捻了捻,也不見有渣。唐荼荼心里暗暗點頭,她一個外行都能看出花椒確實是不錯。 最關鍵的這小小的花椒有潛在的銷路。娘不是說了么,市場上存在的缺漏處,往往就是商機所在——南邊不種花椒,蘇浙菜味道淡,當地人吃一輩子的淡口菜能不膩么?麻辣口的調味品應該會有銷路的。 不能說十成把握,唐荼荼起碼有了六七成,漸漸定了心——只是要買多少斤? 她回頭看傅九兩,傅九兩搖頭:“作料生意我不懂,給你拿不了主意?!?/br> 劉大劉二半晌不吭聲,有點遲疑,一萬斤的花椒是有些少了。左右華家的攤位也在這條街上,于是讓下人請了華瓊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