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69節
書迷正在閱讀:守寡后我重生了、頂流的豪門后媽、我靠吃瓜在年代文暴富、摘花(1v1,H)、晝夜干噠噠(1V2,高 H)、驚蟄(H 弟媳 兄妹 強取)、世紀不倫(侄叔侄H,女權)、融籠中的糖雀(np,1v3)、蟾宮折嬌(1v1,H)、半年后
說起來,葉三峰打心眼里,是有點瞧不上少爺的做派的。 十四歲的少年郎,放尋常人家已經能撐起半個門戶了,少爺卻還在家里的蔭庇下。 讀書人曉事兒慢,慢一點也沒什么。 可少爺捧著一屋子書讀了十年,已經有了書呆子的樣兒了,他學問做得好,那是毋庸置疑的,可書讀到家了,讀到滾瓜爛熟了,竟拿著孔孟大道理當自己的路了,守著些屁用沒有的文人風骨,已不知柴米油鹽貴…… 這就是著了相了。 在街市上擺攤賣字,少爺自個兒不嫌丟人么? 可出乎葉三峰意料的是,唐厚孜沒怎么猶豫:“若真能擺個攤兒出去,寫寫字就能賺錢,我自然是愿意的?!?/br> 他望了一眼唐夫人,輕聲道:“這回鹿鳴宴,娘那頭出了二百兩銀子,母親這邊也出了百多兩銀子,是咱家兩個月的花用了。入秋一交束脩,家里就更緊了,全家供我一個念書,我心里也著急的,能賺一點算一點,拋頭露面算什么?” 葉三峰笑得手都哆嗦了,一條竹篾子差點劈手上。他把板斧丟一旁,大喇喇坐在石桌上。 “好好好!少爺有這想頭就好,二姑娘這點子想得也好?!比~三峰笑道:“端看老爺愿不愿意了?!?/br> 唐厚孜問:“可萬壽節,街上讓擺攤么?” “這少爺放心,官家巴不得京城熱鬧得歡騰起來。咱們擺攤兒就往東市擺,今年東市是重頭戲,宮里貴人全移駕興慶宮,要與民同樂的?!?/br> 他給兩人講著這回萬壽宴跟往常燈節的不同之處。 家丁劈篾條,丫鬟仆婦糊燈籠,不一會兒就做成了幾盞直架燈籠,剩下的弧面燈籠,要等竹篾泡水后、用火烤出曲度,才能用作燈骨的。 唐夫人在院里招呼:“再畫上幾幅帶畫的吧,別人家的燈籠都有字有畫兒,咱家的燈籠太素凈了也不好看吶!” 又吩咐仆婦去取了丹砂、藤黃、扁青、銅綠幾種顏色來。 家里會寫字的還能挑出不少來,會畫畫的真沒幾個。唐夫人自己也執了筆,叮囑幾人。 “畫點喜慶的,花也好,鳥也好,義山要是畫山水,可不能畫凄涼景兒,五谷豐登、國泰民安隨你畫,不喜慶的,咱們可不敢掛出去?!?/br> 國泰民安啊…… 唐荼荼抽了張紙,表情深沉,待筆尖的墨都干得差不多了,她才徐徐落筆。 尖尖頭,兩個大翅膀,支棱開的三角尾翼……又蘸水填墨,涂了大片的淺灰。 “姐,你畫的這是什么鳥兒啊,怎么長得這樣怪異?”珠珠探過個腦袋來,吃吃直笑:“怎么尾巴這樣大?這是杜鵑還是灰鴿子呀?” “不是杜鵑,不是鴿子?!碧戚陛鄙畛恋溃骸笆俏覊衾锏纳聒B?!?/br> 如果江隊在這兒的話,肯定能認得出來,畫的可不就是戰機么,還是搭載了一排導彈發射架的牛逼哄哄“殲”字頭。 珠珠哈哈大笑:“人家都是夢鳳凰、夢雄鷹,再不濟也得夢個杜鵑喜鵲,jiejie你怎么夢了這么只丑鳥??!” 唐荼荼點點頭,確實畫得挺丑的,哥哥那邊已經勾勒出一片山水寫意圖了,她這頭兒只以墨黑色的線條,畫了個這么玩意。 只是突然想起來了。 國泰民安,少不得軍備戍疆。 這些每天轟隆隆盤旋在基地上方的小可愛們,是唐荼荼剛穿來時天天夢到的東西。 可惜后頭那些年里沒有民用客機了,只有用于巡航偵察、物資運輸、殲擊的戰機,軍用載人機也只負責基地間人才轉移。 唐荼荼不記得更早以前的民用客機長什么樣子了。 要是她記得的話,大概就不用畫這么一只丑鳥,就能畫一只好看的、身纖體長的“漂亮鳥兒”了。 她畫完這么一張,也不再討人嘲笑了,擠去筆中水分,正兒八經地開始畫畫。 她畫過七年的圖,寫字雖寫得歪七扭八,總是握不好這根毛筆,可換個執筆方法,畫的線條卻從來沒有歪過一毫,簡筆白描,畫什么是什么,奪走了哥哥一半的夸獎聲。 當天晚上,唐家做出來的燈籠就全掛到外邊去了,從大門前向兩邊延伸,掛滿了好幾排麻繩,卻還差三分之二的燈籠才能全掛滿。 一聽還得做幾十盞,闔府都哀聲連連的,只得點著燈熬夜糊燈籠。 可第二天一早,管家就發現掛在燈繩上的幾十盞燈籠少了一盞,是貼墻邊掛著的一個很不起眼的燈籠,消失不見了。 四處瞭了瞭,也沒見地上掉著。 嗐,通宵糊燈籠都來不迭,竟還有賊蹲著?管家伯啐了一口,朝著左右鄰家大聲斥道。 “哪個想要我家少爺的題字,進門來討就行了!少爺好性兒,又不是不給你們寫,何苦要做賊呢?” 左鄰右舍家的護院聽著了,都奇怪地望來一眼,張嘴問“唐管家怎么啦”。 老管家哼一聲,兩家護院都一頭霧水地看著他氣呼呼地關上了院門。 沒半個時辰,燈繩上空著的地方補上了一盞大肚飽滿的紅燈籠——又招了管家一通罵,確信是賊無疑了。 初三以后,唐老爺所在的禮部開始輪軸轉,上官吃住都在衙門,下官們也成了兩日回一趟家了,中間不回家的那一晚上要繞著興慶宮,還有內城每一座坊市挨個查驗。 查各條街上的武侯鋪夜里夠不夠警醒、水缸里有沒有備足水、要是走水了該如何疏散百姓,再查商戶有沒有染了惡疾的,有沒有閉門謝客的…… 閉門謝客也不行,主街主市上的各家鋪子都得敞著門,子正以后才能關,以彰顯天|朝氣象。 每年都有這么幾個興師動眾的節日,往年是元宵和中秋,今年因為太后壽誕,要從七月初九一直熱鬧到過完中秋,全城的百姓都瘋了似的熱鬧,直把禮部、京兆府和五城兵馬司這些衙門累得喘不上氣兒。 初五傍晚,唐老爺才吊著倆大眼袋,灰頭土臉地進了門。 唐荼荼攛掇著哥哥動了擺攤的心思,兩人合計了一下午,琢磨好了怎么說服爹爹。 理由還都沒用上,只不過是聽他們三言兩語說完,唐老爺一擺手。 “去罷去罷。別說你們了,尚書大人府上都在做仕女花燈了,想要贏那一百兩的花燈獎——大人一邊痛斥著奇巧yin技,一邊奈何不了他夫人和閨女們貪玩?!?/br> 唐老爺又道:“什么拋頭露面,咱這樣的小門小戶哪有那么多講究?義山也大了,知道知道錢財不易得,也好?!?/br> “再說慶賀太后娘娘圣壽,也是給你自己攢福氣的事兒,來年你就要下春闈場了,坊間多留點名聲也好?!?/br> 唐厚孜愣愣聽完,忙道:“爹,我明年不下場啊,我還打算……” 他話沒說完,便見爹爹仰在椅背上睡過去了,呼嚕聲由小及大,很快震天響了。 “我還打算再學三年呢……”唐厚孜沒說完的話,只得揭過不提。 “老爺?老爺!” 唐夫人又好笑又心疼,讓人把老爺背回房里,自己去安排府里一應瑣事。 掛著的燈籠每晚必須得盯緊了,萬萬不能走了水,不僅盯自家的,也得盯著街頭巷尾每一家,誰家燈籠著火了就趕緊去拍門提醒。 …… 全京城熱鬧著忙活著,初九正誕日便到了。 第67章 先是容夫人來打了招呼,說在東市上定了臨街的雅間,方便看街上的花車游|行。 自她家二兒中舉后,容夫人也是忙活了半個月。她夫君容襄明,身為戶部三司中的鹽鐵司副使,對擺酒設宴的事兒一向謹慎,兒子中舉的喜事也辦得收斂,左鄰右舍都沒給遞帖子,只低調宴請了夫家和娘家人。 唐夫人也就不往人家跟前湊。 容夫人大約是喜歡她這份通透,再加上唐老爺在禮部這么個清水衙門,兩位老爺公事壓根挨不著邊兒,是可以長久處交情的人家。便趕在初八那日上門了。 彼時,唐荼荼和珠珠坐在正房院里,帶著四個小婢子,讓胡嬤嬤教她們幾個打絡子,挨個學了吉祥、如意、祥云結。 這繩結并不難打,幾個姑娘跟著嬤嬤打結的時候,都好似長了一雙巧手,打完手里這個,再拿起條紅繩,就又兩眼抓瞎了,直把胡嬤嬤氣得倒仰,念叨“倭瓜腦袋”。 唐荼荼勉強算是記性比較好的那個,記住了好幾個花樣,手上動作漸漸快起來。 容夫人被仆婦引著進了院里,只消一眼就笑起來:“編花繩呢?” “容姨?!碧戚陛迸c珠珠起身福了一禮。 屋里門沒關,只隔了道竹簾子,唐荼荼豎起耳朵聽屋里說話。 母親聲音輕,不知說了句什么,容夫人的笑聲大,聽得一清二楚的。 “我家老爺要在宮里吃席,我大兒要帶著媳婦去街上逛,家里就剩我,還有莞爾和她二哥三姐兒;你家老爺也回不來,就你帶著仨孩子,要冷冷清清留在府里過節不成?” 唐夫人猶豫:“荼荼年紀不小了,你家三姐兒也大了……” 容夫人哎唷一聲:“十八|九歲才嫁人呢,一群頭都沒梳的小毛孩子,哪來那么多講究?平時一條街上進進出出的,要是能看對眼兒,早該看對眼兒了,不必拘那些虛禮!咱兩家帶著孩子一塊熱鬧就是了?!?/br> 她嘴上說著不拘虛禮,初九當天的雅間還是訂了間大屋,中間隔了道梅蘭竹菊四君子屏,薄薄一道屏風,擋住了左右兩頭的桌席。 唐夫人就怕路上人多,半下午出的門,卻還是走得遲了,上了樓坐下仍覺心有余悸。 一路過來,馬車純粹是一步一挪。往常,百姓看見官家車馬都避讓著走,今兒不了,全逮著馬車間插縫兒過,把車夫都驚得一身冷汗。 容夫人笑道:“太后娘娘花甲歲數了,才大辦一次壽,大家伙兒可不得伸著脖子擠過來看嘛?!?/br> 這話她敢說,唐夫人不敢說,只是笑著應和,又問:“莞爾呢?” “跟她哥姐兒在樓下瞧熱鬧,一會兒就上來?!?/br> 這雅間選得妙,一來位置高,二來槅扇門開在北頭,東北方向隔著一道十字街,便是興慶宮,是所有舞龍舞獅隊、花車的必經之路,目力好的,連興慶宮里的侍衛、宮女內監,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姐!你看花車!那邊有花車!” 唐荼荼:“我看著啦?!?/br> 槅扇門外是一道雕欄,雖美,卻沒多大用,還沒半人高,珠珠抓著那欄蹦蹦跳跳。不知多少年的老欄桿了,瞧著還算結實,可一抓就咯吱咯吱作響,唐荼荼聽這聲兒腿直發軟,抓著珠珠往后邊站。 從高處望去,離得近的幾條大街、坊道,黑壓壓的全是人,都往東市這邊擠,而再遠處的街上,卻是萬人空巷了。東市幾道街口處全拉了一人高的拒馬,等街上人滿了,就要以拒馬堵街口。 滿街一座座的花樓牌坊風風光光地立著,都是最近幾個月搭起來的,如意斗拱琉璃瓦,頂上的焰火架子也架得高高的,等天黑了,全城幾百座花樓上齊齊燃起焰火,不知是怎樣的美景。 如往年的上元、中秋節一樣,要大興焰火的盛典都要往東邊的興慶宮擺。 一來,皇宮內是不允許放焰火的。今上登基十年,后宮已充盈,老太妃們尚且在世,宮人愈發密集。怕焰火驚著貴人、傷到宮人,宮墻內連炮仗都是不許點的,得用“響鞭”,辦不起這焰火節來。 二來,萬壽宴上花車游|行、歌舞雜曲,用到的藝人、匠人足有千八百,全都入宮,免不了會有被三教九流窺探皇宮的麻煩。是以這樣的大節日,慣例是要移駕興慶宮的。 與興慶宮只隔一條十字街的東市,還有右手邊的圃田澤,就成了全京城最熱鬧的地方。 不多時,街頭一陣琴聲響起,有人吊高嗓子唱道:“揚州府花車經行——勞煩各位老爺夫人借道!” 人群靜了片刻,轟然熱鬧起來。 花車是每年中秋的傳統了,今年往前挪了一個月。 京城各大坊都要造花車,邀圃田澤北曲的官妓、名妓上車游街,還有各省的前三大府,也都會派高官和典儀進京賀壽,帶著自己轄下的名妓與巧匠來,力求做出最好看的花車,爭得彩頭。 天下名妓盡數入選錄,要趁著中秋前后比出個花魁來。奪了魁首的女妓名氣更上一層樓,要是僥幸入了貴人眼,入宮?;蚴潜毁n入王公貴族家中,也不是無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