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子(重生) 第35節
中秋節后, 秋意愈濃,百花凋殘, 京都的人們都感覺到冬日的寒意已經越來越近。據欽天監觀天象測水文,今年的冬天,將會是近百年以來最冷最旱的一個冬天。 文惠帝為此頭疼不已, 但他手頭還有更重要的事。遍尋裴氏而不得,倒使他越發相信裴道如還在世,不過是躲著他,不肯出來。當年裴氏懷著孩子落水, 說不定那孩子還活著, 找到裴氏母子,簡直成了他的執念,連張未名都覺得他有些癡狂了。 張溦捉住了崔氏刺客, 繳獲了崔氏栽贓王氏的證據, 令世家之中動蕩不安, 人人自危,本來各家聯姻乃是常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牽一發而動全身, 其中有龐大的利益糾葛, 崔氏此舉,無疑是打破了這種潛藏的規則,將世家爭斗搬到了臺面上。 王朗上書, 嚴斥崔氏所為,請求文惠帝還王氏公道,謝平、趙熙之、薛望等人附議,請求嚴查,崔鄴本就擔著崔氏族人犯下的一堆案子,被裴稹一個月數十本奏折參得抬不起頭,這一次又招惹了王氏,王氏在朝中勢力雖然不如崔氏,聲望卻是遠遠高于崔氏的,一時間墻倒眾人推,崔鄴很快就被革職查辦,崔府查封,全部產業都要重新查明來源去向。畢竟涉及與他國通信,文惠帝就算想相信崔鄴,也不可能不嚴查到底。 德妃和安陽公主為崔氏求情,觸了文惠帝霉頭,被軟禁宮中,連中秋宮宴都沒能參加。 此時裴稹等人在清河收地劃地,接到京都消息,都歡欣鼓舞,尤其司徒駿,想起裴稹前兩天就吩咐手下在清河街頭巷尾張貼崔鄴下獄的消息,引得崔氏諸人惶恐不安,趁此機會,將貪污腐敗、勾結崔氏的清河郡守關押了起來,拿到了郡守印信,阻滯多時的分地工作終于得以展開。 永正十年的冬天,終于到來了。 煌煌赫赫近十年的崔氏,一時傾覆,門庭冷落,族中多數子孫皆被投入大獄,罪行嚴重的,已經推出午門斬了首,剩下的,都是等著明年開春流放豐南島,將會被充為礦工,終生不得回京,不得入朝為官。 崔氏到底是二等世家,傳承百年,遍布朝堂的姻親關系仍在,所以除了確實罪無可恕的,參與和包庇同黨的,剩下的老幼婦孺,都沒有受到波及,只是崔氏產業受到清算,他們會過一段苦日子。比如董丞夫人崔心一房,就被董丞親自帶人接走,安頓在了城外別莊,德妃雖然救不了崔鄴,但安陽公主極受文惠帝寵愛,她哭鬧了幾天,就把崔鄴尚在襁褓中的小兒子接到了宮里,為了避嫌,還改作“蕭”姓,成了德妃的義子。 京都的崔家一倒,清河的崔氏本家就失了氣焰,加上裴稹步步緊逼,很快就紛紛認罪,名下侵占的土地充了公,被裴稹分劃出去,接濟流民和貧民,清河郡因此成為了天下流民遷徙的主要方向,黑戶和隱戶趁機入了戶籍,清河郡人口激增,文惠帝也是這時才知道,隱藏在世家羽翼下偷稅漏稅的人口,到底是多么龐大的數字。 崔氏倒了,清河其他中小家族也松了口氣,不管怎么說,流民已經安置得差不多了,裴稹應該不會再追究他們曾經借崔氏勢力圈占起來的土地了。 偏偏裴稹還沒有離開的意思,每日帶著一群監察御史,穿著素衣簡服,重新繪制魚麟冊,順便接受百姓上訴。他們隨身帶著一只小鼓,只要有冤屈,都可以上前搖動小鼓,跪下申訴,裴稹身后更出現了一群精明強干的書吏,將訴冤者所言全部記載下來,不出三天,就能查清事情原委,還他們一個公道,百姓們都戲稱裴稹為“小鼓青天”,對他十分愛戴。 裴稹神秘的身世、大儒之徒的身份,也被清河百姓所知,往日所見,世家出身的官吏常常頤指氣使、貪污腐敗、無惡不作,乍一見到出身并不那么顯赫的清明好官,民間關于士庶之分的論戰又被激起,這一次,顯然庶族的聲音一潮高過一潮,占據了上風。 臘月二十八,裴稹一行人在萬眾矚目之下啟程返京,風雪交加,鵝毛大雪紛紛揚揚,舉目所見,皆是銀裝素裹,白茫茫一片,他們的車馬轍印落在雪上,很快就被新雪覆蓋,了然無痕。 “裴大人哪去了?”司徒駿將水囊打開,濃烈的酒香撲鼻而來,還伸到張詠鼻子底下炫耀,“這酒可是冉娘送給我的,獨一份兒!” 張詠瞟了他一眼,默默從馬背側邊取下一只水囊,打開喝了一口,立刻被嗆得咳嗽起來。原來是冉娘知道他不會接受禮物,偷偷把他水囊里的水都換成了酒,這下可苦了不擅飲酒的張詠了。 “說真的,裴大人也不等等我們,真不講義氣,路上又不是有金子,非要先走……”司徒駿嘟囔著,眺望遠方,好似那茫茫大雪之中有裴稹的身影一般,其實裴稹早已去馬如飛,到了瑯琊。 “阿姊,瑞雪兆豐年,這可是件好事,況且,這雪景如畫,賞心悅目,你怎么總是悶悶不樂,唉聲嘆氣呢?” 王萱關上軒窗,回到火盆旁,今年天氣寒冷,人人為大雪所困,日日悶在家里,姊妹幾人閑來無事,便湊作一堆,對弈博戲、投壺打馬、賭書潑茶,倒也能消磨些時光。 “所謂‘瑞雪兆豐年’是沒錯,但這雪太多了,也不見得是什么好事,天氣太冷,不知道多少無家可歸的人會凍死街頭。更何況陰陽調和,相依相生,冬日下雪多,春日雨水就少,有適當的積雪,地下的害蟲便凍死了,過量的積雪卻會連樹木作物的根都凍壞。春天要是降雨不足,百姓們如何能春耕呢?” 王荔聽得一臉茫然,這些東西對她來說,太陌生了。她甚至不知道,王萱為什么懂這些,懂了這個又有什么意義。 王蘋卻懂得王萱的擔憂,贊同道:“阿姊說得對,古詩有云‘朱門酒rou臭,路有凍死骨’,我們看著雪景好看,對于百姓來說,可能就是滅頂之災了。祖母一向教導我們,世家根基在于百姓,我們要懷仁慈之心,濟天下萬民,瑯琊百姓已經經歷過一次地動,若是再有雪災,恐怕傷亡眾多,如果我們是男兒身,能為百姓做些什么就好了?!?/br> “誰說女兒身就不能做什么了?”兩道截然不同的聲音傳來,王萱一笑,看向大門,道:“阿荔,那‘小麻煩’又來找你了?!?/br> “我知道!”王荔恨恨地瞪她一眼,把身子別過去,眼見著裴寄打起厚實的門簾,自顧自走了進來,一邊走一邊朝著眾人作揖,笑容燦爛,仿佛臉上凍出來的兩團紅暈根本不存在一般。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裴寄完全是一團孩子氣,對著三個年紀比他小的meimei,反而顯得他更幼稚。 “這舊年還未過去,你怎么就祝我們‘新年好’了?是瑯琊的日子太快活,裴公子連今夕何夕都忘了?” 王荔與裴寄總是一見了面就開始針鋒相對,上一次,王荔說裴寄是個“□□煩”,住在人家家里不說,還諸多挑剔,裴寄就說王荔的心眼比綠豆還小,專門羅列平日里她的不當之處,拿去給鄭氏看,搞得她痛苦不已。王荔愈是與他對抗,他就越喜歡來找王荔斗嘴,每次他一來,王萱就稱呼他為“小麻煩”,用來揶揄王荔。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左右也就是一兩天的事……算了,我同你這個閑人計較什么,九娘,十二娘,整日悶在家里都要長草了,你們要不要同我出門逛逛?”裴寄站在屋中,相較坐著的幾個就顯得高了些,王萱她們還得仰著頭同他說話,都覺得麻煩,便請他過來坐下,一同烤火。 他才坐下,王荔就沾了火球一般往旁邊挪了一大步,拋給他一個白眼,將擺在正中的栗糕端到了裴寄夠不到的地方。 “這個天兒,怎么出得去呢?” “剛才九娘不是也說了嗎?‘誰說女兒家就不能為災民做什么了’,我早有耳聞,鄭夫人派了人在東城施粥,你們也不用做別的,就去東城看看排隊領粥的災民,盡一份薄力,便如鄭夫人一般,也是女子中的楷模了?!?/br> “祖母怎么沒提起過?” “遇難施粥,是世家的慣例,我們裴氏也是如此,聽說王家更是不分豐年災年,年年施粥,這都是鄭夫人的主意?!?/br> 王家在瑯琊當地的名聲極好,離不開鄭夫人的經營,她不是為了聲名才如此做,只是當年王氏南遷,也經歷過一段難熬的日子,全都仰賴瑯琊郡百姓接濟,王氏才能起死回生,重回世家之列。鄭夫人是南遷親歷者,對于瑯琊郡的百姓,自然有著更深的感情,能夠幫助他們度過饑寒交迫的冬日,也是她的微薄心愿。 王萱和王蘋對視一眼,都覺得裴寄的話有道理,沒想到裴寄雖然表面上看著孩子氣,內里卻是極有主意的。他不像那些草包紈绔,會注意到百姓們的生活,也對其他的世家了如指掌,還有一份善心,一份同理心。幾人一起玩了小半年,王萱此刻才覺得,自己有那么一點點窺見了裴寄天真皮囊下的深度。 王荔眼神閃爍,不由多看了裴寄幾眼,眼底的不屑也漸漸消失了。 幾人收拾了一番,乘著馬車往東城王家的粥棚而去。 作者有話要說: 以后改為晚九點更新 第64章 安公幼子 王家施粥已成慣例, 前來領粥的百姓們都早早前來等著,自覺地排好了隊。王萱她們到的時候, 王家的下人正忙得熱火朝天。 運糧的牛車不斷往粥棚來,仆役們正忙著從車上卸下柴米,往粥棚里面搬, 只是還下著大雪,行動頗有不便。王萱她們撐著傘往粥棚走,都在注意腳下的雪地,人來人往, 都已經被踩實了, 結冰了,很容易滑倒。 忽然,身后一匹拖著百來斤柴火的老馬被忙亂的雜役撞到了后腿, 一聲嘶鳴, 竟掙脫了轅車, 馬蹄揚起,向著王萱她們的方向猛沖過來。 王萱回頭去看,只覺奔馬如同閃電,一瞬間已到了眼前,腦海中一片空白, 竟然不知道躲避, 裴寄拉著身邊的王蘋和王荔,第一時間往旁邊滾去,只有她一個還傻傻地站在那。 說時遲那時快, 一道墨青身影從人群中一躍而起,落在狂亂的馬背上,勒住韁繩,用力一拽,便叫那老馬前半邊身子全都騰飛于空中,馬蹄正在王萱身前幾尺處,半點都沒碰到她的身子。 青衣人趕著馬,讓它繞著王萱跑了幾圈,慢慢平復下來,老馬極溫馴,如果不是極大的驚嚇,不會如此沖動易怒,自然也是好哄的,不過片刻,就停在了王萱面前,低著頭喘著大氣,好似正在尋求她的原諒。 “裴先生!”王萱終于回過神來,看清了馬背上的人。 裴稹立于馬上,居高臨下,含笑望著她,道:“怎么,被嚇傻了?” “不知裴先生什么時候到的?竟然湊巧在這里遇上,怎么不傳信給我,好讓我為你接風洗塵?” “辦好了清河的差事,自然要回京都,正巧路過而已?!?/br> “裴先生在清河的事跡,九娘亦有所耳聞,不愧是裴先生。崔氏煊赫,裴先生卻絲毫不懼,公正廉明,為民除害,九娘佩服之至?!蓖踺嫦蚺狃⌒辛藗€禮,這幾個月以來,她日日都能聽見清河和京都傳來的,有關裴稹和崔氏的消息,鄭氏、王蘋和王荔,甚至是王家仆役,都對這位少年御史贊不絕口,裴寄數次與王萱討論裴稹的所作所為,都毫不掩飾對裴稹的欣賞。 王蘋和王荔也走過來,聽著兩人的對話,知道了這位便是天下聞名的小鼓御史,都向他行了禮,異口同聲道:“久仰裴中丞大名,阿姊常對我們提起你,今日若不是裴先生恰好路過,阿姊恐怕兇多吉少?!?/br> “不必客氣,舉手之勞而已?!迸狃鸟R背上下來,站在了王萱身邊,幾個月不見,她似乎又長高了一些,身姿窈窕修長,宛如初發花信,“許久不見,你倒是又長高了?!?/br> 王萱聽他說笑,頰邊微紅,道:“今日我們姊妹來幫忙施粥,才到此處,先生若是趕路疲倦,不如先行到王家休息一下,叔祖母和堂兄都在家,只是先生不要怪九娘怠慢了先生,未能親自奉陪?!?/br> “不用,我還是同你一起吧?!?/br> “也好?!?/br> “這位就是名震清河的裴中丞,裴大人?在下裴寄,河東裴獻二子,客居瑯琊,為求學而來,見過裴大人?!迸峒淖哌^來,上下打量了裴稹一眼,不由在心底贊嘆,他雖然一身樸實無華的墨青色常服,卻掩不住周身芝蘭玉樹般的氣質,僅僅大他三歲,便已經官居四品,叫他這個“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有一點點羞愧。 裴稹聽他自報家門,只是稍微看了他兩眼,見他面容稚嫩,似乎比自己還小,又在腦海中搜索片刻,想起了裴寄到底是什么人。 “裴公子不必客氣,幸會?!?/br> “說來同為‘裴’姓,不知裴大人是哪一支的,祖上何處?”同姓之人自然會有種特殊的感情,互報先祖名諱,或許能夠牽親帶故。 “裴某祖上不顯,乃是無名之卒,早年便遷居通州淮菻,族譜佚失,人丁凋零,并不知祖上根源。裴公子乃安公幼子,為何會到瑯琊王氏來求學?” 裴獻以性格平和,不議世事著稱,他曾經也在前朝短暫地做過一段時間的郡守,后來領兵守城,擋住了地方叛亂,后來文惠帝登基,怎么說也是仰賴裴氏援助,本欲封賞裴獻,裴獻卻拒絕了,帶著族人繼續遁守河東,不怎么過問朝堂中事,世人便稱之為“安公”。 王荔快人快語,抓緊了機會嘲諷裴寄,道:“他在家闖了禍了,所以才被安公送來瑯琊‘改邪歸正’的。裴大人,你同阿姊關系真好,路過瑯琊,還特意來看阿姊,難怪阿姊常常對我們提起你?!?/br> 裴稹看了王萱一眼,她不自在地別過頭,用手拉了拉王荔的衣角。笑意漫過裴稹的嘴角,他再對王荔說話時,語氣便輕柔了幾分。 “九娘也常常提起,她有兩個關系親近的meimei?!?/br> 王蘋笑道:“年關將近,裴大人趕路辛苦,怎么也不能在年前回京了,不如在瑯琊多住幾日,讓阿姊一盡地主之誼?!?/br> 裴稹點了點頭,王萱與他對視一眼,便和幾人一同到粥棚里幫忙施粥去了。裴稹等著無聊,也跟在她身后打下手,與裴寄、王荔聊天,都是年紀相近的少年人,很快便熟識起來。 等到回家的時候,裴寄已經改口稱呼裴稹為“稹兄”,打算帶他冒雪游瑯琊了,王荔也拉著王萱,叫她多說說裴稹在京中的事跡,不過她純粹是很少見到裴稹這樣的少年英才,覺得好奇,并沒有別的意思。 鄭氏也聽過裴稹的事跡,覺得他雖然為賑災而收了崔氏的地,按理說是站在世家的對立面的,但他所做的事,是真心為百姓著想,對于大肆圈地、無視百姓死活的某些世家來說,算是敵人,對于問心無愧的王氏來說,也算是朋友了,故而,鄭氏待裴稹極客氣,請他在瑯琊盤桓幾日,順便在王家過年。 裴稹一路奔波,就是為了在瑯琊多住幾天,自然答應了鄭氏的盛情邀請,與裴寄同住在王家的明園,閑來無事,對弈論辯,關系倒是一日千里,漸漸成了朋友。 白日里,王萱常常會派人來請他們到王家風景最好的康園賞景閑聊??祱@有紅梅數十棵,開得正濃烈,紅梅白雪相互映襯,眾人就在三面遮蔽的亭臺中各自落座,一邊飲酒品茶,一邊對飛花令,或是擊鼓傳花,或是聯詩對句,都是些文人風雅的玩法。 裴稹與王萱自然常常奪冠,余下三人也不得不服。與他們在一起玩鬧時,裴稹覺得在清河與崔氏斗智斗勇耗費的心力慢慢恢復過來,漸漸的,心情也變得輕松了許多。少年人果然是精力無限,今日斗茶,明日釣魚,每日都過得肆意瀟灑。 王萱自然把他的變化都看在了眼里,對于她來說,裴稹不僅僅是她在宮學里的老師,而且還是她的朋友,裴稹剛忙完一件震驚朝野,任何人來做,都會心力交瘁的大事,但他不管怎么說都還是個未弱冠的少年。王萱心思細膩,處處照顧裴稹,也是由己推人,她自己從小就懂得許多大道理,把自己關在了少年人的世界之外,不想裴稹也像她一樣。 裴稹對她的心思洞若觀火,只是不曾說破,王萱的這種性格,從來就沒有改變過,身處高處時如此,陷入泥沼中亦是如此,讓他既愛又恨。 除夕日,王萱、王蘋、王荔都要跟著鄭氏祭祖守夜祈福,裴稹與裴寄都是外人,不好參與她們的家宴,只在明園擺了小宴。 裴寄戲謔著說:“稹兄,這也算冥冥中自有天定,你我都是裴姓,別人舉家團圓,我們兄弟二人也算團圓,實屬不易,當舉杯痛飲?!?/br> 裴稹半倚在圈椅上,手中一盞清茶,香霧裊裊,也笑道:“既是除夕,多飲兩杯也無妨,只是聽九娘說,你的醉態實在不好,前次便吐了十一娘一身,我怕你再吐我一身?!?/br> 裴寄赧然,撓了撓頭,萬分不舍地放下了手中的酒盞,走到窗邊,對著外面銀裝素裹、一片寂靜的園子,聽見前院傳來的王家人放爆竹、燒庭燎的熱鬧聲音,忽然有了幾分離群索居的感慨,道:“阿耶不喜我放縱恣肆,不像兄長,事事做得周全,又才氣縱橫,廣受贊譽。我也想過要改,可我忍了三天,還是做不到像兄長那樣,把所有人所有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就像阿耶出給我的試題,每一次,我寫出來的文章,都是顧頭不顧尾,無法做到十全十美。我文不成武不就,不知道將來能做些什么,才能叫阿耶滿意?!?/br> “所以呢?安公會因此不認你這個兒子么?”裴稹輕飄飄的一句話拋過來,叫裴寄愣在了當地。 會嗎? 裴獻雖然將他趕到瑯琊就學,卻也沒有不管他,依舊是每月一封書信,雖然是以他母親和兄長的名義寄過來的,但字里行間都有裴獻的影子在。 裴寄恍然大悟,叫道:“稹兄,你是說,阿耶并沒有放棄我?!就算我拿美人圖戲耍李太守,他也沒有責怪我?” 裴稹捂著嘴咳嗽兩聲,忍住笑意,道:“美人圖這事,確實是你做得不對,但令尊并沒有嚴懲你,反而將你送到瑯琊避風頭,已經是對你的關愛了?!?/br> 如果裴獻真的要罰他,有無數種更好的辦法,把他送到瑯琊族學讀書又有什么用呢?他還不是賴在王家不肯去,王恒也不敢催他入學,反而好吃好喝好玩的供著他,這與他在河東裴家有什么區別? “難怪九娘一直叫稹兄‘先生’,原來真受過點撥,聽稹兄這么一說,小弟茅塞頓開,真要叫你一句‘先生’了!”裴寄裝模作樣地向裴稹行了一禮,又拿了酒偷偷在他的茶盞里添了半盞,非要給他敬茶。 裴稹知道他鬼靈精怪,根本不受他的禮。兩人推來推去,互相謙讓,最后大笑幾聲,終于還是喝了一杯。 觥籌交錯間,裴寄又喝醉了,雖然是他喝得多,裴稹喝得少,但他的酒量,確實連王荔都不如,難怪那三姊妹都要笑話他了。 過了一會兒,裴稹見他沒了動靜,正準備鳴金收兵,早點睡下,卻見他一個鯉魚打挺,從席上蹦起來,口中嘟嘟囔囔的,往書案旁去了,抽出信箋,提筆就開始寫信。 裴稹看他筆尖都是干墨,根本寫不出字來,還在那里自己跟自己較勁,實在覺得好笑,便道:“你要寫什么?” “寫家書,我想阿耶和阿娘了!”他撅著嘴,兩眼迷離,傻傻地對著空氣說話,但神智還是清醒的,不然也不會說得如此流利。 裴稹手中的墨已經磨好,提筆蘸了蘸,正要下筆,忽然想起什么,問裴寄:“你想同我一起到京都去嗎?入國子監讀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br> 裴寄認真思考了片刻,點了點頭,裴稹一笑,便替他寫起了家書。 裴獻,世稱安公,然而他更廣為人知的另一重身份,卻是文學大家裴寄的父親。 第65章 互訴衷腸 裴稹給裴寄寫完家書, 外頭已經沉寂下來,約莫是王家人各自回房守夜去了。他走到窗邊, 正準備關上窗,卻見月亮門后一盞孤燈搖搖曳曳,朝明園慢慢移動過來。 皎白整潔的雪地上多了一串腳印, 銀灰色的大氅拖過雪面,“唰唰”輕響,紅衣少女提著小巧玲瓏的蓮花燈,鹿皮靴子尖尖翹翹的, 融化的雪花已經結了冰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