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萬安 第52節
“先前以為他處理正事也算賣力, 哪知道是憋著出宮去?!迸嵝姓讶粲兴?,“這不是好苗頭。他不在宮里, 朝廷一切照舊,回來一準兒繼續做甩手掌柜, 可也總不能為了不讓他撂挑子,就弄出點兒事情來?!?/br> “反正在不在也差不多?!睆堥w老聲音轉低, “如今什么事不都是先找你拿主意?就這么著吧, 總比悶壞主意算計你要好?!?/br> “可要是這樣,就得著手安排眼線?!迸嵝姓训?,“萬一有不安分的道士哄勸著他煉丹吃丹藥, 不走火入魔才怪。宮里好說,什么事他想瞞, 也架不住嘴碎的宮人占多數,道觀里就得現找人。您有沒有適合的人手?我這兒的小兔崽子們不用想,在道觀待不住?!?/br> 張閣老笑了,“既然你放心,那我來安排, 找個沒在人前露過面的, 放到朝天觀做道童。這種事, 三二年之內,只要知道道觀的大致情形就行,你說呢?” “成,您費心?!?/br> “那我走了,今兒回府就著手?!睆堥w老起身,向外走了幾步,一拍額頭,從袖中取出一道加急折子,“被什么修道出巡攪和得要昏頭了,北直隸總督馬伯遠請求從速進京面圣,有關乎北直隸民生的要事當面陳奏?!?/br> “是么?”裴行昭逸出璀璨的笑容,“一定是有好消息?!?/br> 張閣老笑瞇瞇的,“那這就批了吧?橫豎皇上也不看這種折子。我也好安排人加急給他傳話,如此,他過一兩日就能到?!?/br> 北直隸總督府設在保定府,騎快馬半日就到。 “好?!迸嵝姓堰吪具叺?,“挺久沒見他了,怪惦記的?!?/br> 張閣老笑意更濃,那慈和的眼神,跟看著親閨女似的,“猜得出,他也惦記你?!?/br> 馬伯遠今年五十六歲,是張閣老的至交,亦是最早落力提攜裴行昭的伯樂。三年前,先帝調他到北直隸任總督,有老將軍在京城近處坐鎮,先帝更安心。 前些日子,裴行昭就回收賜田的事寫信給馬伯遠,他便是最快復信叮囑她不要為了將領強出頭的人之一。 兩天后,馬伯遠奉召進京,上午來到宮里。有兩名抬著一口箱子的親兵相隨。 “出巡”的事定下來,皇帝全部精力都用在安排朝天觀那邊的一應事宜,大臣求見,不論是誰,都支到壽康宮,對馬伯遠也不例外。 正合了馬伯遠的意,當即來到壽康宮。 阿嫵親自到宮門前去請,引路到書房,路上悄聲道:“太后娘娘正批折子呢,奴婢沒告訴她,給她個驚喜?!?/br> 馬伯遠神光充足的雙眼中盡是笑意,“驚喜可別變成驚嚇?!?/br> “不能夠,您老放心?!?/br> 到了書房門外,阿嫵通稟后,便側身請馬伯遠進門,兩名親兵則被示意先在門外候著。 跨進書房,馬伯遠恰好看到裴行昭繞過書案,心中一喜,但在同時便要行禮參拜。 裴行昭快步到了他近前,手輕輕一托他手臂,笑道:“您可不準跟我見外?!?/br> 馬伯遠卻道:“這怎么成?禮數不可廢?!?/br> “有外人在的時候,隨您怎么恪守禮數,私下里不要鬧這種虛文?!迸嵝姓训?,“張閣老就從不在乎這些?!?/br> “他怎么敢不隨著你的話行事,誰不怕你鬧小脾氣?”馬伯遠笑開來。 “怕就趕緊坐,辛辛苦苦趕來的?!迸嵝姓颜埶渥?,端過一盞茶,“阿嫵出門前端來的,定是給您備下的?!?/br> 馬伯遠笑著接過,一面用蓋碗拂著茶湯,一面打量她,“氣色倒是真不錯?!?/br> “那您以為呢?到宮里倒變成小病秧子么?”裴行昭揚了揚眉,笑意飛揚,“我好著呢?!?/br> 馬伯遠逸出慈愛的笑容,“看出來了,我真踏實了?!?/br> “派人給您送去的方子、藥材,對不對癥?有沒有好好兒用?”裴行昭惦記著他的老寒腿。 “方子對癥,去年等于沒受罪,藥材一直都用著呢。齁兒貴齁兒貴的,不能供起來,便也舍不得浪費?!?/br> 裴行昭哈哈地笑,“齁兒貴,總能跟您學到新詞兒,很貴的意思?” “是啊?!鼻浦Φ孟駛€小孩子,馬伯遠也打心底開心,“別學這些沒用的詞兒?!?/br> 裴行昭斜睇著他,煞有介事地道:“我都掉溝里好幾年了,您這才想起來把我往上拽?像先帝說的似的,我那些沒溜兒的話,九成九是跟您學的?!?/br> 馬伯遠哈哈大笑。 爺兒倆說了一陣子家常,馬伯遠轉入正題,“給你看看我帶來的寶貝?!逼鹕韱緝擅H兵把箱子抬進來,隨后擺手將人遣了。 “是什么?” 馬伯遠擺出賣關子的表情,“自個兒瞧?!?/br> 裴行昭親手打開箱子,看著里面的東西愣了愣,之后才逐樣拿到手里細瞧。 先是四塊棉布,顏色是純白、凈藍二色,只是紡織的手藝不同,一種細密均勻,握在手里的觸感很是柔軟,與松江五兩一匹的棉布貢品一般無二;一種則粗糙許多,紋路特別明顯,這種手藝的價錢自然與貢品相差甚遠。 棉布下面是一條棉被,粉紅色棉布被面,白棉布被里,手伸進去片刻,便覺得暖烘烘的。 一旁有個小布袋子,里面是雪白的棉絮;還有個錢袋子,里面的東西,裴行昭拿不準是什么。 “這難道是棉花種子?”她取出幾粒,托在掌心,猜測道。她在松江一帶見過正值采摘的棉花,只覺得是一棵棵不到一人高的小樹上開著一朵朵雪白的花,好看的緊。 “對,這是棉花籽?!瘪R伯遠和很多人一樣,最享受的就是看到裴行昭現出懵懂的傻兔子似的一面。 “哦,原來長這樣兒啊?!迸嵝姓颜J真地端詳著,“我還以為棉花跟樹木似的,種的時候要插幼苗呢?!?/br> 馬伯遠再一次撐不住,哈哈地笑。 裴行昭由著他,待他笑夠了,眼巴巴地望著他,“您的意思,是不是北直隸可以推行種棉花?” 馬伯遠的神色慢慢變得鄭重起來,“沒錯,前年,我讓幾個親信用各自掌管的屯田共種了百十來畝,隔得最遠的倆地兒,中間有近千里的路程,收成都不錯。那時我就想,北直隸的氣候適合種棉花。 “到去年,我給了各個縣令一百畝棉花地的差事,每一處屯田是種三五十畝,他們再讓下面的人分攤下去,就是零零星星的了。各縣、各屯田都有懂得務農的軍士從頭到尾幫襯。 “我想的是,就算前年純屬撞了大運,各處的虧損也不大,我總能想法子找補上,沒想到,收成也都過得去,成色不比松江那邊的差?!?/br> 裴行昭目光殷切,“今年是不是大致可以落實到每一家有田地的百姓了?” 馬伯遠頷首,“去年不能算是風調雨順的年景,有的地兒旱,有的地兒小澇了一陣,棉花卻不是太嬌氣的作物,別剛種上就一直下雨就成,要是缺水,引水澆也一樣?!?/br> 裴行昭頻頻頷首,“這事兒好,太好了?!?/br> 大周引進棉花,是在先帝在位初期,劃定的種植區域是云南和松江一帶。物以稀為貴,人們大多視為絲綢一樣金貴的東西,又因地域氣候差異,不認為別的地方也能種。 北直隸的田地一直是用來種糧食作物,既能繳稅,又能留下平日糊口的糧食,百姓抵觸種別的作物。 可是北邊的冬天冷,棉花這種要從南方過來高價購買的保暖之物,一般的百姓負擔不起,御寒的便還是以前的麻,填充被子的是稻草楊絮柳絮蘆花。不為此,也不會每年都有凍死的人,一鬧雪災,殞命者的數目總是觸目驚心。 而棉花若能在北方推廣開來,百姓種植之余,怎么都能給家里留下足夠御寒的那一份,冬日便不再是漫長無際的煎熬。 而且,采摘下來的棉花要織布,做成棉絮,先由官府設織造局,隨后便能帶動大大小小的作坊,人手富裕的百姓之家就多了一個受雇賺錢的門路,在推廣到更多地方、棉花價格轉低之前,主要種植的地帶便能有幾年類似江南織造業的好光景。 棉布在大周變得價廉物美花樣百出之際,便早已通過商路海運高價遠銷別國,棉布織造會如以前的綾羅綢緞織造一樣長存于世。 經了這一番飛快的思量,裴行昭星眸愈發熠熠生輝,“我的前輩,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功德。咱爺兒倆邊喝邊談?!闭f著起身去取酒,又喚阿嫵備幾樣下酒菜。 二人商議出細致的章程之后,便一同去見皇帝。 皇帝自是不敢讓小母后吃閉門羹,聽完原委,便知是百姓朝廷皆受益,哪里有不應的理,當即命宮人傳旨百官,午后上朝議事,又請二人在養心殿一同用午膳。 用膳期間,裴行昭建議道:“哀家想著,除了北直隸,別的省份不論南北,也可以嘗試推植棉花,實在不適合的地方也罷了,只要適合,哪怕產量差一些,只百姓用來御寒也好?!?/br> 皇帝欣然笑道:“母后一向心慈,朕同意。別的省份也與北直隸一樣,百姓撥出田地的一兩成種棉花,棉花地前三年不收稅,毫無收益的話,應交的糧稅減三成;而收成不錯的話,棉花可以上交抵糧稅。如此推行,百姓總不會還抵觸?!?/br> 裴行昭頷首。 皇帝端杯向馬伯遠敬酒,“別的且不說,老將軍這份為國為民的心,太后與朕永不相忘?!?/br> “皇上言重了,這是臣的本分?!瘪R伯遠雙手碰杯,一飲而盡。聽到這樣的話,他心里特別敞亮,不光是為著皇帝對這事情的支持認可,也是為著皇帝對小太后由衷的尊敬。 皇帝又向裴行昭敬酒,“有母后,有母后這般的袍澤,是蒼生之福,亦是朕之福。有母后在,朕足以萬事不愁?!?/br> “皇上當真言重了?!?/br> 用過膳,朝臣陸陸續續趕到宮里。 這一次,皇帝、太后一同臨朝。 皇帝說了因由,喚馬伯遠說詳情。 馬伯遠詳略地得當地將在北直隸推植棉花的事講述一遍。 皇帝全程含著笑容,認定這事情沒有人會反對。 裴行昭也差不多,翻來覆去地想,也想不出誰能拿出反對的理由。然而,偏偏就有人當即出列,給她潑冷水。 出言駁斥的是英國公:“臣以為,此事過于草率,又涉及整個北直隸,斷不可倉促行事?!?/br> 他是真的不認可這件事么?不是。 但他必須要竭力反對,因為提出這件事的是馬伯遠,他與馬伯遠做對,不需要理由。 十年前,他平青海之亂,因此平步青云,戰捷后獲封五軍大都督。 四年前,朝廷又對青海用兵,先帝掛帥,他任副帥,御敵之策多半由他做主。 戰事不利,先帝光火,馬伯遠就在那時上了一道自薦折子的同時,歷數他應敵的錯漏,先帝臨陣換將,著馬伯遠帶著還是小毛孩兒的裴行昭將他取而代之。 他并未得到任何苛責,回京后仍然任職五軍大都督,甚至依然深得先帝信任,是托孤重臣之一,看起來沒什么可抱怨的。 可是,對于一個武將,戎馬生涯以那樣的形式告一段落,如何能夠甘心?仍有出頭之日也罷了,可如今新一代名將輩出,裴行昭這個女魔頭又成了攝政皇太后,敢激得她率兵剿殺的人怕已不存在,便是存在,她也不絕不會委派他到軍中,哪怕只是做個參將。 而造成他余生不甘不平的始作俑者,正是馬伯遠,他情愿被那老匹夫捅一刀,也不想經歷那一番鎩羽而歸的失魂落魄。 被潑冷水的滋味不好受,尤其是對方有無理取鬧的嫌疑。裴行昭將話接過:“草率、倉促怎么講?煩請英國公言明?!?/br> 英國公向她拱一拱手,“世間本就有諸多近乎離奇的巧合,馬伯遠是不是恰好遇上了,誰又說得準?而且這還在其次,臣打心底不能相信的,是行伍之人參與興國利民之事,文臣武將分內職責不同,古來已久,足可說明這一點。北直隸的眾文官也全部認同的話,再議此事也不遲?!?/br> “英國公可真敢說話?!迸嵝姓盐⑽P眉,“依你之見,文武兼備的人是不存在的?你也是武官,都這樣排斥同僚,北直隸的文官便是全都昧著良心不認同,也沒什么稀奇的?!?/br> “太后委實曲解了臣的意思,臣不過是希望太后、馬伯遠從緩從穩行事,充實國庫、造福百姓是首要大事,便更需慎之又慎。如用兵一般雷厲風行,便有如沙場上的貪功冒進,卻又因著是出于一片好心,不可如在軍中一般軍法處置,最終虧空的還是國庫?!?/br> 裴行昭也不反對,只問:“那么哀家便要請教英國公了,有無充實國庫的妙計?” 英國公略一思忖,道:“官商勾結,在何等年月都是司空見慣,要從速充實國庫,大可詳查各個富甲一方的商賈,清白者如原東家一般予以褒獎,有過者抄沒家財?!?/br> 裴行昭語聲不疾不徐:“商道是貨通天下,這天下自然也包括百姓、官員及至皇室,真正不曾受惠于商人的,一萬人里找出一個便不錯了。 “商人,經商之人。酒樓茶樓戲園子鋪子的東家算不算?染指海運漕運算不算?英國公,你家里有多少鋪子、幾間茶樓、幾個馬場?你入股過海運漕運多少次? “晉陽公主不在了,卻并不意味著她生前沒提過你什么事,更不意味著她的親信沒對哀家報過你的家產。 “好了,英國公,如你這般為官經商兩不耽擱的人,要怎么算?你敢不敢說經商從沒借用過官職的名頭?官、商勾結,起碼人家還得苦心孤詣地牽線搭橋呢,你倒是好,自己與自己勾結?!?/br> 她生平最恨一邊吃一邊罵廚子的人,不抬杠奚落便是見鬼了。 張閣老、宋閣老、裴顯和馬伯遠都忍不住彎了彎唇,別的官員也都低了低頭,借此掩飾笑意。 英國公早就見識過裴行昭說話愛走調兒的德行——正常人遇到什么情形會說怎樣的話,幾已成俗例,而她就偏擰著來,你最想不到什么,她就跟你扯什么,偏還能扯著扯著就扯出一通道理,今日他便遇上了。 “我朝為了避免官員貪墨,從不曾阻止官員經商,太后娘娘,說話容易,惹得數眾官員人人自危,便難辦了吧?” “不是你說的要從商賈下手么?既然數眾官員都經商,真要按你說的辦,如何服眾?不怕人指著你的鼻子說賊喊捉賊么?”裴行昭閑閑地望著他,純然閑聊天兒的語氣,“既然經商,便要與商賈打交道,雙方賺到錢,到底該怎么算?是官商勾結,還是相輔相成互惠互利?你也不要把高帽子往哀家頭上扣,這話頭是你引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