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羽拂華枝 第9節
沈亦為聞言,眼中盡是難以置信,“如今新君初立,正是該嚴守邊境之時,此時調遣如此多的軍士回京卻只為閱兵,實在不妥,請陛下收回成命?!?/br> 大監冷笑一聲,“將軍這是要抗旨不遵嗎?還是說沈家在北疆已經坐大到如此程度,不必聽從圣命,行‘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此等逆悖之舉?” 沈云疆也忍不住出言辯駁,“望陛下明鑒,沈家絕無異心,父親坐陣北疆多年,對蕭國的了解非京城中人能比,蕭國如今國力日盛,他日同蕭國一戰乃是必然,此時調兵回京豈不是惹得蕭國覬覦?” 大監聞言便又開口,眼神中盡是不以為意,“這個將軍不必憂心,陛下知道北疆兵力不可空虛,已下旨過幾日便將京城的御成軍調往北疆,如此也能讓御成軍到北疆歷練,更顯天威。旨意已下絕不可能收回,否則陛下豈非失信于天下人,只怕這也不是沈將軍愿意看的吧?!?/br> 沈家父子臉色實在難看,然如今竟無法拒絕,三人就如此僵持不下,不知過了幾盞茶的時間,沈亦為終是無奈,“臣,遵旨?!?/br> 待大監翩然離去后,只聽屋內茶盞破碎之聲,沈云疆實在氣急,“父親,此舉豈非將北疆拱手讓人?有君如此,何來社稷?” 沈亦為眼神一掃,便讓沈云疆閉了嘴,他心中也極怒,既悲山陵崩,又嘆新君短視,但不敬之言卻不能宣之于口。 “為父知道你生氣,我又何嘗不怒,但若無主君,何來社稷,先帝子息單薄,僅有一子,我們也只有多盡心輔佐,只盼有一天陛下能明白?!?/br> 沈云疆也漸冷靜下來,“是啊,如今也是無奈之舉,若要調五萬人馬回京,原來的布防便需要修改了,越在這種時候,越是要慎之再慎?!?/br> 兩人召來軍中將領,商量定了駐軍換防的對策,不覺已是深夜。 沈云疆回到自己帳中,不住地揉著眉心,從懷中掏出一封信,娟秀的字跡,不是郁華枝還能有誰。只是郁華枝回信不似從前頻繁,想來只怕她也有事要忙,沈云疆也并未多想,將信看了一遍又一遍,似她就在眼前。 “華枝,兩年之期已到,我卻負約了,你可會怨我?” 沈云疆提筆寫下回信,神色柔和,滿目相思,將信交給屬下便快馬送出,想來不過幾日就能收到,浸在北疆寒徹骨髓的夜里,更顯堅毅。 與此同時,赫連嘯和赫連羽連夜請旨入宮,覲見明淵帝,二人入殿后見太子侍奉在側,眼神交匯片刻便錯開。 “陛下,太子殿下,末將攜子漏夜前來乃是獲悉了元貞國的重大軍情。元貞國這新即位的魏齊霄眼光短淺,竟要調遣五萬北疆駐軍回京供他點兵,如此便是我蕭國一舉拿下元貞北部的大好時機?!?/br> 明淵帝本來還有些困意,聞言竟醒了大半,“消息可屬實?可會是元貞國欲試探于朕而故布疑障?” 赫連嘯眼神堅定,“陛下,消息來自元貞國朝堂中的線人,臣敢擔保?!?/br> 明淵帝甚為激動,“好啊,不枉我蕭國做小伏低委曲求全多年,如今總算是否極泰來??礃幼雍者B將軍是已有謀劃了?” 赫連嘯并未開口,而是看向了身旁的赫連羽。他心領神會接過話頭, “啟稟陛下,正如我們之前所料,元貞國并未發現無妄山中異常,明日蕭國二十萬軍隊便兵分兩路,一路在明面進攻沈亦為所率的駐軍,一路從無妄山通道潛入元貞國內,從后方包抄,將元貞國北疆軍隊一網打盡,如此一路向南,可占領元貞國北部?!?/br> 明淵帝面露疑惑,“此次大興兵事,卻只占元貞國北部?豈不是不上算?” 作者有話說: 今日關鍵詞:宜點收藏,宜追文~ 第13章 碧落黃泉 慕寒之見父皇遲疑,便溫聲開口,“啟稟父皇,兒臣以為先占領元貞國北部較為妥當,將這一半城池劃入蕭國疆域,將戰線維持在北邊,多線作戰過于耗費兵力,若是囫圇將元貞國吞并,只怕無暇顧及多處戰事,如此便可逐漸蠶食,是較為穩妥的法子?!?/br> 明淵帝挑了挑眉,“太子這番言論倒是頗有見地,長進了?!?/br> 慕寒之垂眸恭敬回話,“多謝父皇夸獎,父皇圣德之下,兒臣多少也受了熏陶,只是……” 明淵帝見慕寒之猶豫,便皺眉,“有話就說,何必欲言又止?” 慕寒之這才接著道,“父皇,兒臣以為戰事不該殃及百姓,日后吞并元貞國,彼民即是我蕭國子民,當一視同仁。故而想請求父皇,約束將士,不欺辱百姓,降賦稅,不擾百姓日常勞作?!?/br> 此言倒是說出了赫連羽心中所想,便也附議,“陛下,太子殿下此言有理,就拿百姓日日農作來說,四時節令耽擱不得,日后收成自然影響我蕭國賦稅多寡,民心所向社稷方能長久?!?/br> 明淵帝嗤笑,“朕都還沒說什么,殊玉倒是先急了,不過你們所言在理,朕自會下旨約束。只是不知占領元貞國北部疆域后,你又待如何?” 赫連羽淺眸微掀一瞬失神,“啟稟陛下,接下來便是挾天子以令天下。宣武帝余威仍在,若我們逼得太緊,難保元貞國中反抗之力愈盛。不如從國內派遣大臣入元貞國朝堂,把持元貞國政務,逐漸削弱元貞國勢力,就如同溫水中的青蛙,待乏力虛弱,便再逃不出陷阱?!?/br> 明淵帝含笑盯著赫連羽,略帶幾分冷意,”到時只派大臣怕是控制不住局面,所以國中須得派一位高位之人前去坐陣,殊玉覺得派誰合適?“ 赫連羽知道此乃試探之言,只躬身答道,“陛下圣心□□,自然會選合適之人前去,臣不敢妄言?!?/br> 明淵帝笑著搖頭,“倒不是妄言,除了太子,也沒有其他的合適人選了?!?/br> 赫連嘯見狀笑著開口,“太子殿下乃陛下之血脈,由儲君前去,確實能穩住局面,陛下也可放心了?!?/br> 慕寒之垂眸并未多言,明淵帝沉思片刻后便應允了赫連羽所提的計策,至于但其他的卻未置可否。三人離開后,獨留明淵帝于殿中沉思。 “太子真是長大了,聲望一天比一天高,朕可還活著呢,他也太急了些?!?/br> 赫連嘯見太子留赫連羽說話,便先行回府,只叮囑赫連羽早些回去準備明日動身的事宜。 “太子殿下可是有話囑咐微臣?” 慕寒之自顧自地走在長街上,“如今你也看到了父皇對我的忌憚,日后行事只怕更要小心謹慎?!?/br> 赫連羽點頭稱是,“太子殿下倒也不必過分憂慮,陛下會明白的?!?/br> 慕寒之輕笑,“會么?這個先不提,我留你確實有話要說。之后若我受命赴元貞國,你便同我一起去,一則是赫連家威名遠揚,也叫他們知道我對你信任有加。二則是你細心縝密,若不帶上你,我反而不踏實了?!?/br> 赫連羽領命,“殿下就算不說,微臣也會請旨前去的,從未去過元貞國都城,偶爾聽人提起倒別有一番景象?!?/br> 慕寒之笑著拍了他肩膀,“被你說的,好像我們此去元貞國竟然像去游玩似的?!?/br> 赫連羽轉頭正色,“還要多謝殿下方才替微臣說出心中的憂慮,攻伐之事,原本就不該傷及無辜百姓?!?/br> 慕寒之擺了擺手,“這有什么好謝的,我既知你心懷百姓,不愿其因戰亂流離失所,更何況這是于我們有利之事,何樂而不為呢?” 二人復又商討了幾處細節,赫連羽這才得空回府,不消半個時辰,赫連家父子便出發往元貞國北疆去了。 蕭國軍隊在邊境窺探多時,在元貞國北疆五萬駐軍到達京城之時,烽煙扎起,箭在弦上,一觸即發,沈家父子最為擔憂之事終成現實。 只能率軍反擊,一開始蕭國軍隊漸有頹勢,沈云疆還松了口氣,卻突然發現蕭國另一支大軍不知從何處冒出來,包抄后翼,一舉斷了元貞國軍隊的供給。 一連七日,元貞國軍隊在沈家父子的帶領下竟只能被強行合圍,似被洪流吞噬的汀上白沙,最終湮滅。 沈亦為半跪在雪地之上,點點鮮血如梅花,染紅大地,斷斷續續地開口,“我沈亦為……有愧于先帝……有愧于元貞國……” 最終再無聲響,一代名將就此人死燈滅。 沈云疆倒在地上,眸中映著不遠處赫連羽殺伐的身影與滿目同袍的尸體。 “竟是這樣收場么?” 待消息傳回京城時,駭人的消息驚落滿園梅花。新即位的玄奕帝魏齊霄趕忙命駐軍返回北疆,速速增援。而京中的王公貴族臉上更是無半點顏色,百姓皆倉皇失措,不知前途為何。就連后宅的夫人小姐這幾日也天天燒香拜佛,惟愿北疆軍常勝。 郁華枝自聽到北疆戰事起的消息,便整日懸心,郁卿川整日長吁短嘆。姜彌更是整日來找她哭,“父親說只怕是不成了,蕭國軍隊以成合圍之勢,北疆軍竟無處可退。華枝,這可怎么辦啊,沈云疆,他會不會有事?若是蕭國打到了京城來,我們便完了……” 郁華枝聽到此處指尖一顫,打翻了茶盞。她面色有些蒼白,更無力勸解姜彌,這幾天心里實在是亂得很,待她走后才拿出十日前收到的書信,秀眉緊蹙,憂思難解。 她不敢打開,怕鮮活的少年如今只剩幾張信箋,更怕信中所言是沈云疆留給她最后的言語。她不明白為何短短幾月事情便發展成如此局面,更不明白昔日殲滅敵軍于無形的北疆駐軍竟會就此寂滅。 事到如今,她除了惶惶期盼戰局扭轉,大勝敵軍之外,實在無能為力, “沈云疆,你一定要平安回來。既讓我等你,便不能食言,否則雪映紅就沒你的份了?!?/br> “華枝,見字如晤,近日北疆風雪漫天,我想若你在,我們便可以淋滿頭的雪,一同在雪中品雪映紅了。抱歉,答應了你兩年后回來,如今出了些變故,不能如期回京,特給你備了賠罪禮,放在我京郊別院的屋子里,你有空便去取,等我回來,切切?!?/br> 不知為何,北疆戰事傳回京城時,眾人只知沈家父子率軍御敵,原以為沈家世代戰功赫赫,雖有憂慮,然總還覺得情形不會太糟。直到幾日后軍報入京,京城才知曉沈亦為戰死沙場,而沈云疆重傷,現如今已不知所蹤。 郁卿川見瞞不住郁華枝,便同她和盤托出,“沈伯父戰死,沈云疆……重傷,尸首尚未找到,情形實在不容樂觀?!?/br> 郁華枝聞言心口一滯,眼角通紅,斷了線的淚珠一滴一滴,落在地上,北風過處百花殺盡,她向來不畏寒冬,如今一股透心的寒意襲卷周身,無所適從。 她不發一言,只紅著眸子出了門,吩咐車夫往沈云疆京郊別院去了,途中不時聽見路旁百姓交談,得知這位德高望重的大將已逝,眾人既是悲憤,更擔憂此戰日后的發展。眾人才失一代明君,如今又失了戰無不勝的北境名將,民心浮動。 “若是蕭國吞并了元貞國,我們還有什么好日子過,唉……無論如何,受苦的不都是我們百姓嗎?” 沈云疆如今生死不明,郁華枝本就神傷,又聽見這番話,又多了幾分似要亡國的凄涼之感。眸子濕潤,胸口蕩漾著苦澀,久久未消。 一個時辰后郁華枝來至別院,房中擺件極少,書桌上卻堆了不少郁華枝給他送的紙。她見桌案上放著一個精致的盒子,想來便是沈云疆說的賠罪禮了,打開后心中卻愈發苦澀,展開沈云疆留下的紙條,“華枝,青雀石我給你尋來了?!?/br> 郁華枝輕撫過盒中的石頭,眼前模糊,盡是往日回憶。 原來早在翼州之時,她聽聞翼州硯山的寒潭池內常產青雀石,顏色極美,雖不值錢,卻少有人能尋到。她便同沈云疆去山中碰碰運氣,到了池邊才發現為何鮮有人能找到這青雀石了。 寒潭池,池如其名,水寒冽刺骨且深不見底,沒有點內功在身上是不能夠的,若是逞強稱能,只怕性命不保。 郁華枝見沈云疆竟想下池去,便一把將他拉回來,“不值當的,若為了找這個石頭卻讓你冒險,我可過意不去,這石頭不要也罷?!?/br> 沈云疆見郁華枝堅持也只好作罷。只是后來她同哥哥偷躲上房頂喝酒,月光如綢,照在郁華枝光潔如玉的臉上,無意提起了青雀石,見她眼睛熠熠生輝,竟是談了一晚上的石頭。 “大哥,這石頭不值什么錢,既不貴重,也不夠精致,但我卻極喜歡,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喜歡吧。不講緣由,不問道理,只要喜歡便夠了。日后我也希望能找到一個心悅之人,他若想娶我,那便帶著青雀石來吧,否則別想輕易娶到我?!?/br> 郁卿川只覺得郁華枝信口胡謅罷了,便當成笑談告訴了沈云疆,沒想到隨口一說,他竟如此放在心上。更不知道他為了尋這石頭費了多少心思,在寒潭池中潛入浮出了一整日方才得了一顆,后來還染了風寒,將養了一旬方愈。 郁華枝卻全然不知,如今淚灑青雀石,更顯光澤,“沈云疆……你可真傻,兒時戲言,豈可當真?” 郁華枝失魂落魄回到房中,將這兩年沈云疆寄來的信和物件翻找出來,每一封信都細細讀過,更是愁腸郁結。 “傻子,我原本想等你回京便撮合你和姜彌的,你連這個機會都不肯給我。如今,你生死不明,偏叫我懸著心,這便是對我自私的懲罰吧。既然如此,我認罰就是?!?/br> 郁華枝深吸了一口氣,認真開口,“你既已經把青雀石找來了,那我便答應,只要你能活著回來,我便嫁你,可好?” 枯坐了大半夜,郁華枝還在喃喃,“沈云疆,你要活著啊……不然就娶不到我了?!?/br> 作者有話說: 感覺聽著梅香如故看這章很有感覺誒,要不去試試? 第14章 塵埃落定 卻看玄奕帝這頭,火急火燎地召眾大臣議事,聞得軍報傳來便讓速稟。 “陛下,北疆已失守大半,情勢危急,只怕我元貞國大半江山難保?!?/br> 玄奕帝眉間狠戾,掀翻桌案上的奏折,“無能!廢物!朕要你們何用?御成軍同北疆調來的五萬駐軍不都已經前去增援了嗎?為何還是節節敗退?” 宰相終是不忿,站出來回話,“陛下,當日北疆駐軍奉圣命返京以待陛下點閱,沈將軍就不得不更改北疆駐防方略,防線已然薄弱,沈將軍雖據理力爭,但為遵從圣意也只得接旨?!?/br> “京城所調派的御成軍久不經沙場,對北疆沙場并不甚了解,加之蕭國派一支軍隊潛入后方,成合圍之勢,一舉拿下北疆駐軍主力大軍,這便已然占據上風,后來的援軍自然不敵。當前蕭國已占領我元貞國北面大部領土,然我軍已無反擊之力,只得退守,陛下切不可魯莽行事?!?/br> 郁文亭也站出來諫言,“陛下臣聽聞蕭國軍隊入駐北疆城池后,未侵擾百姓,也并未激起太大的民憤,想來蕭國野心勃勃,為今之計,只有議和,方可解燃眉之急?!?/br> 眾人聽郁文亭建議議和,心中自是不愿,只是眼下并無他法。 宣武帝在時雖看著元貞國情形一片大好,但長久以來,京中尚文,武不思戰,只好文墨,追捧文采斐然之人,似沈家之流卻所剩無幾。 除北疆駐軍之外,各州駐兵已多年不聞硝煙,多是懶怠短視之徒,故國之危亡禍患竟由來已久,連上高坐廟堂的玄奕帝都是如夢初醒。 “就只有議和這一條路嗎?” 宰相眼神悲涼,“當年先帝曾親征四境,不知陛下可肖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