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縣 第384節
書迷正在閱讀:暗戀你的第七年、今天我能繼承夫君的遺產嗎、退婚后男主提劍上門了、鹿靈風水鋪、玉羽拂華枝、獵物哪里逃、我靠算命爆紅網絡、你對機械貓耳有什么意見嗎、我,人魚,鮫族團寵、反派夫妻今天也在明算賬
如此神跡預言等等,絕對會有很多人相信,這既是散播謠言,也是對當事人的心理威逼。 可惜紀煬不信這些東西。 他信自己沒有做錯,他信自己還沒到絕路。 只是這世上,只有他一個人信是沒辦法的。 跟紀煬想的差不多。 那日跟韓瀟聊完沒幾天,外面竟然給他列了幾條罪狀。 什么不顧天地倫常,強育種苗,什么不顧婦人之道,讓娘子拋頭露面行醫做官。 再有勾結黨羽,只提拔自己人等等,玉敬泉等人就是例子。 還有苛待鄉賢,查田地糧倉讓無數人家破人亡。 再有逼迫當地災民離開故土,竟然送到嶺南跟益寧府粵地等地。 在以后幾百年后,這些地方被開發起來,自然是宜居之地,在古代確實算蠻荒。 所以當然算罪責。 玉敬泉看著氣到發抖。 當地有災情,難道不讓百姓離開? 縱然不是紀大人組織,百姓也是要逃荒的,如今出去既有官府開道,還有點接應。 那嶺南的顏海青,益寧府跟房樺府指揮使,粵地的知府,全都已經打好關系,到那邊就有荒地分下去。 不比擠在中原這塊地好? 這不僅解決一時之困,更是為以后良種發展,人口激增提前緩和矛盾。 他這個地方出來的官員都懂,那些人能不懂? 他們就是太懂了。 他們知道若這些事辦成,他們就再也不能撼動大人的地位,所以才急著,忙著,要把天災扣在一個人的頭上。 紀煬抖抖這張紙:“看,他們多了解我都做過什么?!?/br> “要我看,這不是我的罪狀,分明是我的獎狀?!?/br> “平安,給我貼到書房里,讓我時時刻刻都能看到?!?/br> 紀煬做事向來不拘小節。 人家罵他的東西,他竟然還給貼下去? 紀煬看向玉敬泉,笑道:“咱們已經許多年沒有一起辦過公差了,要不然這次再合作一次?” 聽此,玉敬泉立刻起來,精神一抖。 他被調到禮部之后,手中的事還不如在地方時候多,更是有名無實,若能跟著大人繼續做事,他求之不得! 紀煬要親自去各地看旱情,自然因為下面謠言太多,也因為派出去的官員不能往深了查,更有監督開倉放糧的意思。 如果不能處置好災情,那倒真的是成他的錯。 這次出發的隊伍,紀煬為首,下面是老搭檔玉敬泉,再有娘子帶的女醫隊伍。 林婉蕓看到那些謠言的時候,第一個想的,就是這件事,不是說她一個女子拋頭露面行醫不好嗎? 那就看看,大家需不需要她的女醫館,需不需要她這個女大夫。 小白鶴自然也跟著,她今年十六,也會些醫術。 倒是小晴林只能送到林大學士那,讓曾外祖帶著。 紀煬再次進皇宮的時候,還未進勤政殿,就能感受到里面的怒火。 徐九祥快要氣炸了。 從正月起,一直到四月底了。 這些廢物們都在干什么? 都在說干旱是他的緣故!是他母親太后的緣故! 全都是廢物,可這些廢物又不是輕易能動的人,他們確實很有權利。 如今旱災這情況,他還要用人,還要做事。 不能事情還未平,就再添事端。 可他也煩。 煩到有些事情總也不能做。 煩到有人總跟他說,處置了紀煬,只要處置他,朝堂就會太平安穩,他們還依舊是聽話的臣子。 還有他的生母,自己去看了看她,她竟然已經半瞎,說從自己被抱走,她就在哭,哭了十八年,可不就半瞎了。 徐九祥只是看著她,其實心里并無感動,但也不會做什么。 這個女人是被利用的,可憐的,但也是讓他煩悶的。 偏偏太后還病了。 太后只說無事,他做什么都行。 可在母后身邊的片刻寧靜,也會在踏出母后宮門煙消云散。 徐九祥知道母后的病,更知道生母的苦。 還知道如今一切事情壓下來,若再出現預計中的蝗災,他這皇帝就不要當了。 其實很有些時候。 徐九祥會覺得,是不是老天真的在降罪。 是不是天地神明都真覺得他這個皇帝做得不好。 他是不配做這個位置的。 倘若父皇再有個兒子,他肯定不行。 這時候徐九祥就恨不得自己還是個孩童,父皇母后寵著,天天讀書參政都行。 但他很快又收斂起情緒。 不管他配不配,他都要坐好這個位置,都要守好這個江山。 紀煬到的時候,其實大致明白皇上的煩悶。 對于大部分皇帝來說,勤政愛民,豈不是并不是主要職務,他們只要安撫好下面臣民,大家看起來相安無事就行。 什么改革,什么變革,什么土地清查,其實是沒必要的。 就像一個運行的公路,都知道這個路經常堵車,還有坑洼,但就這么過吧,也無所謂。 大部分人也都習慣了,就算有一天真的堵死了,那就疏通一下,填補一下,到徹底不能用的時候,誰知道猴年馬月。 皇上只要維持這個狀態就行了。 可突然有個人說,把公路重新修繕,擴寬。 那樣走的時候,就不會堵了,也能盡量減少顛簸。 可修的話,要至少兩個月不能通車。 于是,一部分人開始強烈反對,至少現在能走,你這一插手,不就不能走了嗎。 皇上要同意修嗎,其實不修對他來說,問題也不大。 反而同意修路同意擴寬,就要頂住壓力。 小皇帝是在懵懵懂懂中,同意他擴寬道路的。 是在還不了解這些權衡跟內情的時候,被他“忽悠”著當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 如果換成先皇在,他這些事不會這樣順利。 甚至一定的阻礙,就來自皇帝。 因為那位知道,要做這樣的事,需要承擔多大的壓力。 可小皇帝不知道,所以同意他做了。 這會面對徐九祥的目光,紀煬便知道,小皇帝有些懂了,懂這些壓力他一定要承擔。 更懂他有無數條退路,并非只有幫百姓生活過得更好這一條。 不得不說,那些人的離間,是有用的。 至少讓皇帝成長了。 等紀煬說出目的,他想去各地巡查災情。 勤政殿久久沉默。 徐九祥開口道:“去吧,盡可能減少損失?!?/br> “百姓苦難,朕是知道的?!?/br> 不管汴京這邊再怎么吵嚷,下面的災情是真的,百姓們苦也是真的。 如果他不知道這些事,還能視而不見。 早就被紀煬帶著知道下面百姓生活,又親自感受過耕田的辛苦,難免會有惻隱之心。 他們這些人稍微抬抬手,下面的人就會好過些。 畢竟說到底,他承擔的壓力,不過是萬人指責。 而百姓們面對是,則是要失去性命。 相比之下,徐九祥又覺得自己可以忍忍。 至少忍到災情結束。 忍到天降甘霖。 接下來的事情處理得就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