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縣 第130節
書迷正在閱讀:暗戀你的第七年、今天我能繼承夫君的遺產嗎、退婚后男主提劍上門了、鹿靈風水鋪、玉羽拂華枝、獵物哪里逃、我靠算命爆紅網絡、你對機械貓耳有什么意見嗎、我,人魚,鮫族團寵、反派夫妻今天也在明算賬
明明中秋前的菊花宴會上,文家還對文家小妹的態度樂見其成,等傳出紀煬要去灌江府任職,當天文家小妹就不準出門,態度十分明顯。 原以為任職消息傳出來之后,各家都應該退避三舍才對,就林家倒霉,偏偏跟紀煬有娃娃親。 真是心疼林家五姑娘。 現在九月十九,婚事在三天前便成了,今天正是回門的日子。 方才過去的馬車,也是小兩口回門的車馬。 剛回汴京的人嘖嘖稱奇,紀煬身上,發生什么事似乎都不奇怪。 此時馬車里,紀煬跟林五姑娘對視一眼。 其實林婉蕓還有些別扭,但強撐著體面,她慣會做這樣的事。 可想到那日發生的事,既驚覺自己的大膽,又忍不住想知道紀煬的想法。 說實話,她確實想跟紀煬離開,不管去哪都行。 紀煬這人極好,他就算對個陌生人,都會有愛護之心,何況他們也不算陌生。 只是那話到底太過驚人,雖借著送果子的名義去紀煬住的別院,但想的也是,放下東西便走。 沒想到紀煬聽說她來,又讓她留下。 還說了那些話。 自己不過仗著紀煬是個好脾氣,更不會亂說的性子,語速極快地自薦。 女子自薦嫁人。 別說規矩甚多的林家,又或者格外不同的文家。 縱然放在偏遠鄉間,那都是不對的。 是她語速慢一點,都會后悔的程度。 是她這幾年積累的名聲,全都毀于一旦的程度。 可林婉蕓想抓住這次機會。 但她沒機會全都說出來,剛要解釋林家如何,林家能給他帶來什么,手里便被塞了個小瓔珞,所以停頓片刻。 就是這個片刻,紀煬問她,愿不愿意跟他去灌江府。 只是要先成親。 為了離開林家,她都能跟文家接觸。 何況能離開汴京? 接下來的話,林婉蕓這輩子都不會忘。 “說起來,你家跟我家本就有婚約,等我去提親,約莫不算唐突?!奔o煬仿佛早就忘了什么退親的事。 反正口頭說說,有本事讓林家反對的人拿出證據。 紀煬還道:“今日你從未來過別院,更沒有見過我?!?/br> “是我林家宴會一見,強行要扭這個瓜?!?/br> 更別說什么文家,說親而已,好女百家求,算起來還是娃娃親更重要點。 “你驚訝,奇怪,但依舊是汴京閨秀典范,所以全聽兄長父母祖父的話?!?/br> 說到最后,紀煬低頭笑道:“不能讓你的努力,毀在結尾?!?/br> 當時林婉蕓目不轉睛看著紀煬,這會回門的時候也是。 成親三日,兩人接觸并不多,關上門各自做自己的事,新婚之夜都只是蓋了一床被子而已。 她知道紀煬很好。 卻不知道這樣好。 紀煬被林五姑娘看得毛毛的。 說到底,還是各取所需。 他需要一個可靠的妻子,林五姑娘無論從什么方面講都很合適。 林五姑娘需要離開,自己可以帶她離開。 而且他確實敬佩林五姑娘,就算放在現代,她都已經算大膽的了。 至于把事情攬在自己身上,原因其實有些不一樣。 他見了林婉蕓的努力,有些不想讓她的努力白費。 就跟一個人做了個項目,為這個項目勞心勞神,眼看要驗收成果的時候,突然有人說,你換個項目吧。 雖說換的項目是她想要的,但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費? 紀煬不忍心。 就跟他不忍心讓林婉蕓親口說出自薦的話一樣。 她已經足夠努力,努力的人便應該有回報。 既然辛辛苦苦打造了這個京中閨秀的典范,不能在最后一刻毀掉。 否則她的努力,她這幾年的名聲都沒了。 是他看了都覺得可惜的事情。 如果把當閨秀當成一項考試,林婉蕓自己一個人摸索出試卷,選好自己的賽道,琢磨出考試的答案,規規整整地寫完試卷。 她應當享受滿分的成績。 即使在交卷的時候,發現她更想要的東西出現,她寧愿放棄前面的沉沒成本,毫不在乎地重新選擇方向。 這種灑脫,紀煬敬佩。 雖說只有自己欣賞到這份灑脫。 但并不介意讓林家五姑娘魚與熊掌兼得。 保住她的名聲,并帶她離開。 其實于他,不過是件小事。 由他提出履行年幼時的娃娃親,之前所謂文家,所謂其他人家,自然要退后。 別說文家還在搖擺,就算真的要坐下來說親,同樣要排在娃娃親之后。 所以,他占理。 就算不占理,那又如何。 當時林家五姑娘還擔心問:“你不怕別人挑毛???” 畢竟以紀煬要講的故事,他在宴會上一見傾心,說好聽了,那故事確實不錯。 說不好聽,就要扯扯其他的了。 紀煬當時還笑:“我叫什么名字?” 叫紀煬。 那沒事了。 再說,當年原身什么名聲,買官紈绔。 到頭來有點功績,依舊人人夸贊。 畢竟浪子回頭金不換。 他的容錯遠比五姑娘要大。 既然知道林家五姑娘過來時,自己還專門回房間取了小瓔珞,紀煬便決定護她終生。 給未來娘子背點鍋,這不算什么。 只是沒想到她比自己想的還要大膽。 但她越是大膽,灑脫,要放棄之前促成的一切,紀煬越不忍心,讓她的辛苦付諸東流。 說起來,江小子江乖乖雖沒來汴京,卻被他倆不約而同當了借口。 一個借口要送果子。 一個借口要給瓔珞。 都沒想說什么,可偏偏話里湊著話,從試探中得到結果。 他們或許不是愛侶,至少為知音。 之后便不用說了。 皇帝知道他要娶林家的姑娘,自然笑著看他。 紀煬還說什么,聽王伯講了,才知道母親在他兩歲左右的時候跟林家訂了娃娃親。 只有林家的五姑娘剛好比他小兩歲,那便是跟她訂的。 林家。 正合皇帝心意。 以前看紀煬就順眼,現在越看越不錯。 林家是個好的,但兒子兒媳并不爭氣,唯獨剛剛展露頭角的林家孫兒還行,但還遠遠不夠。 現在多個紀煬。 皇帝只覺得,紀煬一到汴京,怎么什么事都順起來了。 武侯啊武侯,你若在世,知道自己孫兒不錯,只怕樂得蹦起來。 帝后點頭許婚,自然沒人再提什么文家的事。 文家是不錯,文家四哥也還行。 可跟伯爵府嫡子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而且文家要真想說親,不至于映月郡主對其他人感興趣了,還拿不準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