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縣 第75節
書迷正在閱讀:暗戀你的第七年、今天我能繼承夫君的遺產嗎、退婚后男主提劍上門了、鹿靈風水鋪、玉羽拂華枝、獵物哪里逃、我靠算命爆紅網絡、你對機械貓耳有什么意見嗎、我,人魚,鮫族團寵、反派夫妻今天也在明算賬
跟著紀煬的玉縣丞跟凌縣尉都明白,他們知縣大人不是個說大話的人。 更明白, 做事不急不躁才行。 要說如今的扶江縣依舊有許多雜事, 但最重要的,還是官田開耕種花,還有應對即將到來的流民。 再有則是安置好營地, 會從潞州城那邊調來二十兵士。 這是凌縣尉最是激動,二十人便是一隊,他還從未真正帶領一個小隊! 以后他跟著二十兵士肯定會保護扶江縣安危的。 不過他手下的人也有了變動。 原本的江海城江歷帆兩兄弟。 現在江歷帆很快就會被調回來, 換個小吏過去協助。 以紀煬的意思,就是崗位上的人要來回變動, 否則容易生事。 但表面上的原因, 必然說扶江縣來往人員越來越多, 需要兵士守衛。 大家官職也有些變動。 其中被調回來的江歷帆則變成正隊長, 直屬上司便是凌縣尉, 一直跟在凌縣尉身邊的江海城則是副隊長。 他們的職位做好變動,回頭那二十人過來, 就能直接接手。 從此他們正式成為維護扶江縣治安, 保護當地百姓安危的兵士, 每日cao練, 日常訓練,都必不可少。 凌縣尉興奮的點就在于,那他就是真的縣尉了! 終于能履行自己的職責! 當了縣尉這么多年, 還是頭一次呢! 武這邊有凌縣尉。 文那邊自然還是玉縣丞,只是隨著扶江縣事情越來越多, 他既是縣丞, 還是主簿, 那就有些不妥。 縣丞的職責是協理知縣,算是左右手。 主簿的職責更具體,負責當地錢糧,戶籍。 以前兩個職位合并,是因為人手少,本地事情也不多。 如今看著還行,但以后必然有問題。 紀煬讓玉縣丞提前培養個人出來,回頭可以幫他分擔。 也不至于讓玉縣丞天天感慨自己頭發都快掉完了,事情還沒處理完。 不是他效率太慢,而是事情太多。 這人自然要從身邊四個小吏里面選,其中一個已經去了凌家湖接替江歷帆監督化肥作坊。 還有一個去了書院當夫子的助手。 剩下的兩個,識字一個比一個少,也沒辦法。 紀煬見此,開口道:“不一定要從衙門里找,回頭看看縣里有沒有合適的人選?!?/br> 只是管錢糧,管戶籍,必須又要識字。 尋個人才可真難。 好在如今還不著急,紀煬也能分擔不少差事。 捕快那邊,現在衛峰是正捕頭,衛藍是副捕頭,領著四個捕快日日在縣城內巡邏。 以后捕快負責內部,兵士負責外部。 兩邊合作,紀煬就不信他此地治安會差。 捕快直接聽命知縣跟縣丞的,別人吩咐基本可以不用管。 一番安排下來,縣衙內的職責更加清晰,眾人也能各司其職。 紀煬還問了平安,問他愿不愿意在衙門當個小吏。 整個扶江縣算下來,最有學問的,必然是劉夫子,然后是秀才滕顯,接著紀煬,往后數便是平安。 可平安立刻搖頭:“少爺,平安只想做您的小廝,再說,當您的小廝未必會比當小吏差?!?/br> 紀煬卻笑:“你要是當小吏,以后說不定能為官?!?/br> 雖說比他還要艱難,但他幫平安脫奴籍,以后慢慢來,也是有可能的。 誰料平安還是搖頭。 如此忠心的人,紀煬只好道:“以后,以后必然不會虧待你?!?/br> 平安難得打趣:“都說宰相門前九品官,萬一以后少爺當宰相了呢,我說不定比當官還體面?!?/br> 紀煬也跟著笑:“宰相就不想了,咱們承平國也沒這個官,當個大學士跟太師倒還行?!?/br> 紀煬自然在開玩笑。 大學士那都是文官清流才能當上的,看看林大學士就知道,那才是正統的文官之路。 太師?更不用說,跟他這個買官的更是毫無關系。 衙門內里的事處理好,紀煬終于抽出時間去官田看看。 官田分兩部分,東邊官田養牛養馬,西邊種花木。 紀煬過去的時候,之前買的桂花等樹苗已經栽種好,就在官田邊上,種了三四排,小樹苗看著生機勃勃的,嫩葉也開始抽條,顯然是養活了的。 沒想到四五天沒來,這里已經大變樣了。 翻耕好的土地上,也按照相等間距種下茉莉種子,如今還看不出什么,但肥料用得很足,應該很快會有效果。 等這些茉莉長出嫩苗,再一株株地分開栽種,到時候就有一排排整齊的茉莉花了。 田地中間還有個十六位娘子自己搭建的小屋,里面用來放各種農具,這里面打理的也是井井有條。 遠遠瞧著,就能讓人感受到這片土地的活力。 上個月還是荒地,經過十六位娘子的辛苦勞作,如今已經能看到雛形。 紀煬心中滿意,見遠處的婦人還在耕田,紀煬就沒去打擾,只是順著看了一圈。 要說茉莉花,枝軟,長得還高,估計以后還需要一些竹竿用來支撐,還要提前準備。 等到四月五月花朵便能開了,到時候白色的花朵清香撲鼻,這里肯定漂亮。 紀煬剛想到用竹竿來支撐花枝,忽然意識到另外一件事。 等紀煬回到縣城,直接找了個木匠,開口道:“能不能幫我做個東西?!?/br> “用板子做個小木盒,兩個巴掌大小的。材質越輕越好,能有多輕就多輕?!?/br> 跟在紀煬身邊的玉縣丞跟平安都有些奇怪,這木盒好做得很,隨便一釘便是盒子,中間還留了些縫隙。 紀煬拿著盒子看了片刻,遞給平安:“快馬送到上集村葫蘆江家,讓他把,這還沒長成的小葫蘆放到盒子里,讓小葫蘆在四四方方的盒子里長大,如果不出意外,葫蘆就會長成四方形狀?!?/br> 葫蘆器具,一直只用葫蘆的下半部分做成飲食器具,就是因為形狀特殊,不方便日常使用。 但若長成正方形,長方形? 甚至想當做什么形狀,就做個什么形狀的匣子,讓葫蘆有更多種可能? 方才在茉莉花田,吩咐要準備竹子做支撐,紀煬忽然想到這個法子。 后世種子,用這個法子極多。 什么蘋果上有福字,就是做了帶福字的蘋果“外衣”,等陽光一曬,便會留下痕跡。 給蘋果上面套了殼子,那蘋果便會按照殼子的模樣長。 當然也要預先估計一下果子的大小,如果殼子過大,也就不能長成想要的模樣了。 說白了。 利用外殼改變葫蘆原本的形狀,讓它長出來之后,經過簡單的加工,就能成為日常所需的器具。 以后什么方形葫蘆,長方形的,圓形的,甚至長出來便是器具模樣。 紀煬讓木匠做的殼子,就是讓上集村葫蘆江家試試。 趁著春日,果子還沒長的時候,試試可能性。 但這個結果顯而易見,普通農家人種個南瓜,如果這個南瓜挨著墻長,只要墻夠結實,那靠墻的一邊必然是扁的,就是因為墻體改變了南瓜的長勢跟形狀。 后世也通過這個方法讓果子更加圓潤,按照更漂亮的模樣長。 別的果子能行,葫蘆肯定也能行啊。 以前的葫蘆器具賣得確實火熱,可到底不如隨意改變形狀的葫蘆器具銷路更廣泛。 紀煬解釋道:“這事成了,那如今的葫蘆作坊銷量,可不止翻一倍那樣簡單?!?/br> 玉縣丞聽的眼神锃亮:“是了,這樣肯定能行,葫蘆長的時候,就讓它改變形狀,一定可以!” “說不定以后的葫蘆作坊,比化肥作坊還要厲害!” 好家伙,他現在還想著兩個作坊作比較呢,要知道他跟凌縣尉早就不負責作坊的事了! 不過估計葫蘆作坊比不上化肥作坊,讓他一直耿耿于懷。 這種良性競爭,紀煬自然歡迎,這會笑著道:“總有一天會超過的,等個一二十年,化肥作坊的肥料都賣光再說?” ??? 一二十年??? 也行!他能等到那時候! 玩笑歸玩笑,但紀煬覺得,等改變形狀的葫蘆器具做出來,估計是條長長久久的經營方向。 比化肥作坊這種靠山吃山的,更加可靠。 給葫蘆做各種形狀的外衣成本也不高,今年用了,明年還能接著使。 這么算下來,葫蘆作坊還真能比化肥作坊長久。 紀煬看著平安去往上集村,又想著把這件事告訴葫蘆秀才滕顯,他才是葫蘆的行家,估計對這事更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