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縣 第67節
書迷正在閱讀:暗戀你的第七年、今天我能繼承夫君的遺產嗎、退婚后男主提劍上門了、鹿靈風水鋪、玉羽拂華枝、獵物哪里逃、我靠算命爆紅網絡、你對機械貓耳有什么意見嗎、我,人魚,鮫族團寵、反派夫妻今天也在明算賬
在官學開門之前,紀煬便想過這樣的問題,甚至知道,如今扶江縣的情況,已經比很多地方好太多。 而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促成的。 其實這里大多數人不能理解紀煬在皺眉什么。 畢竟全縣能有一半學生來讀書,已經遠超平均水平。 紀煬笑著搖頭,對劉夫子道:“既然有六十多人,不如合成一個班,以后也算日日能讀書?!?/br> 劉夫子也是這樣想的,他一個人還是能照顧過來,再說縣衙派了個小吏隨行,以后就是他的幫手。 此事定下,紀煬拍拍江乖乖的頭道:“你要好好讀書,若能讀個第一就更好了?!?/br> 江乖乖縱然再聰明,也聽不出紀煬的言外之意,只是奇怪道:“知縣大人,您在說什么呀?!?/br> 紀煬蹲下來,笑道:“你們想看唱大戲嗎?” 唱大戲? 這下其他家小孩也忍不住看過去,方才他們還有些懼怕知縣大人,這會不由得好奇。 他們其中有人也聽過戲,但那要跑到常華縣才能聽。 唱戲可熱鬧了。 臺上熱鬧,臺下還有很多零嘴可以吃。 “想!” “知縣大人,我們想看!” “他們穿的可好看了?!?/br> “對對對,特別好玩?!?/br> 紀煬看看他們笑道:“既如此,為了慶祝官學開門,咱們扶江縣請個戲班子過來?!?/br> 玉縣丞:??? 知縣大人? 您要干什么?又要花錢??! 不過這個理由好像很正當,不僅學生們興奮,家長們也覺得有意思。 鄉下地方沒什么玩樂,若有個戲班子過來,他們起早貪黑也是要來看的。 紀煬對凌縣尉低聲道:“你騎馬去潞州城跑一趟,請個好點的戲班過來,會唱花木蘭那種?!?/br> “若唱得好,我還另有賞錢?!?/br> 點名要聽花木蘭? 凌縣尉雖奇怪,但得了令,立刻出發,估計不到十天時間,戲班子就會過來。 現在二月份,按理說正是閑時,大多戲班都有空的。 看著班里男女比例,只能說,精神建設也要加強。 甚至跟現代也不一樣。 現代哄著各家讓女孩子們上學,以后女孩子們自有出路,各家能看到“回報”。 但古代不行,就算學了,家里看不到回報,他們也不會繼續供應。 對他們來說,像是“賠本”買賣。 既如此,他們也不會投入。 這說得雖殘忍,不過各家剛顧上溫飽的時候,就要求他們深明大義,要求他們思想開明,顯然不現實。 其實最直觀直白的,那就是掙錢,或者說,掙得更多資源。 如果證明女子讀書可以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有些想法不用多說,百姓自然會有所選擇。 千年前,荊楚一帶女子最受重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當地王侯發展手工業,原本的意思是發展當地經濟,好為以后打仗做準備。 當時男子種田,得到的收益不如女子做手工掙得資源多,連帶著便有了女子地位提升的效果。 宋時,時人愛美食,一位好廚娘月錢上百貫,所以有段時間興起重女輕男,養兒不如養女的想法。 這兩者讀書都比其他時候多些。 反面例子則是清粵地一帶,當時因為人口暴漲,工作機會減少。 其中原本有女子創造并傳承的織布方法,被男子強硬搶走,并定下此織法傳男不傳女,看似是立規矩,其實是剝奪女子工作機會。 使其當地女子地位一落千丈,更不用提讀書了。 紀煬看向南邊大片荒地,心中已經有了想法。 等紀煬回去之后,分別寄信到汴京,揚州一帶,讓他的好友們幫忙找找,如今什么香料賣得最好,男子女子用的熏香,都給他寄過來些。 估計他好友們看到這些信,肯定嘖嘖道:“不愧是你,跑到那種地方,還喜歡享樂?!?/br> 承平國上層貴族都愛香,出門要用香,睡覺要用,上朝時還要用。 如此廣闊的市場,他不橫插一腳,實在不是他的性子。 只是他家這香,從栽種到培育,再到制香,都需女子來做,女子動作輕柔,制出來的香自然要比旁人好些。 是不是借口不要緊,要緊的是,這是女子的工作崗位,別人不要來搶。 紀煬計劃到這時候,頭有點疼。 這香料要是真做出來,他不愁銷路,只愁自己的名聲。 原本便岌岌可危的名聲,香料一出,必然雪上加霜。 算了,反正也沒好到哪去! 他還在乎這個? 在凌縣尉去請戲班子的時候,紀煬帶著玉縣丞等人開始丈量南邊的荒地。 南邊大片荒地其實被官道分割成兩處,東邊建了牛棚跟兩個化糞池,雖說這占地都不大,可以后再養些什么東西,還是在這邊方便。 所以紀煬重點去了西邊那塊荒地。 荒地再往北是三江村,但是這中間間隔極大,一直都是荒地,既無人居住,也無人耕種。 至少有上萬畝地。 這里的荒地,跟建牛棚的荒地,都屬于官田。 意思便是官方田產,官方可以雇短工長工耕種,所得的糧食大部分都是縣衙所有。 但之前的扶江縣發月俸都艱難,哪有錢來雇人種地。 若遇到黑心腸的官員,可以直接奴役當地百姓免費,甚至貼錢耕種,他們倒是能富裕些,只不過吃的都是當地百姓血汗。 前面那位老大人在這二十五載,雖然不愛管事,只愛游山玩水,也樂得清貧,沒干這種喪良心的事。 不過有可能是此地百姓并不服那樣管,真那么做了,說不定還會打上衙門。 這些都未可知。 現在知道的是,這些官田,紀煬已經有了打算。 既然扶江縣各處的糧食已經能自給自足,今年情況會更好些。 那接下來不如種點經濟作物。 比如他已經想好的香料。 時人都愛香,達官貴族更是喜歡。 香的種類也十分多變。 但經久不衰的,必然有花瓣做香料。 所以他寫信回去,要現在時下最流行的香料,既然要賣香,自然要知道現在都流行什么。 至于售賣? 紀煬沒那么擔心。 先不說他在汴京是有鋪子的。 再者以他的名聲,別管這名聲好不好吧,沖著名頭,都不愁銷路。 實在不行,讓他好友們從汴京煙花之地里挑個愛寫酸詩的風流才子,有他們來寫詩揚名,也是不愁賣的。 營銷這東西,他閉著眼都能想出好幾個方案。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先把東西種下去再說,事情要一步步地做。 花卉種類多變,如何養護種植,都是學問。 在凌縣尉終于把戲班子帶回來時,紀煬這邊的思路大概成了。 扶江縣百姓一邊津津有味聽著戲班唱花木蘭,看著巾幗英雄戰場殺敵,唱著誰說女子不如男。 然后得到另一個消息。 衙門那邊說了,他們要在扶江縣遍尋會種花的女子,只要女子,如果能懂點香料最好了。 他們扶江縣還有這種女子? 不能吧? 正好縣城唱戲,把大多數百姓都聚集到一起,這事傳播得倒也快。 那邊戲還沒唱過,就有個婦人牽著孩子走到衙門附近。 只是看著衙門,遲遲不敢進來。 還是門口茶攤嬸子道:“是來詢問種花事宜的?” 這嬸子手里還拿著紙筆,顯然剛會寫茶字,旁邊還有自己的名字。 婦人點頭,就聽嬸子道:“徑直去敲門,里面知縣大人他們好說話著呢?!?/br> 見她還是不敢,嬸子起身過去,喊道:“衛峰捕快,衛藍捕快,你們可在?” 沒多時,還真出來兩個捕快,聽嬸子說明情況,招手讓婦人跟孩子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