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縣 第46節
書迷正在閱讀:暗戀你的第七年、今天我能繼承夫君的遺產嗎、退婚后男主提劍上門了、鹿靈風水鋪、玉羽拂華枝、獵物哪里逃、我靠算命爆紅網絡、你對機械貓耳有什么意見嗎、我,人魚,鮫族團寵、反派夫妻今天也在明算賬
最后則說他家三妹已經定親,原本的林家的意思是,就當之前跟紀家定親的事沒發生。 可沒想到紀家卻傳出消息,說紀煬早就被退親了,人家林家三姑娘跟其他人定親很正常。 這讓林家自然不高興,可到底關系不大。 此消息傳出去,自然又是給紀煬本就不好的名聲上添油加醋。 林家大公子最后說,總算知道你那些名聲怎么來的了。 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里面幾分真幾分假。 紀煬也是這樣覺得。 說實在的,以原身之前的做事風格,雖莽撞,又容易被人挑唆,但真正的惡事并未做。 可京中他名聲最差,少不得庶弟母子幫他“歌功頌德”。 說就說吧,紀煬并不是很在乎。 跟汴京的聯系,讓他隨時知道那邊情況,這已經夠了。 現在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事,還是秋收。 上次白菜的畝產能比原來增加近一倍。 這次能有多少,讓紀煬十分好奇。 按照現在承平國潞州糧食的均產,其中稻子基本在一畝二百二十斤左右,麥子產量低些,在一百五到一百八之間。 不過這些數字都是平均數值,扶江縣的情況會更差些,之前說的土地貧瘠可并非白說。 反之土地肥沃的常華縣則要高于這個數。 這些糧食產量較之前朝,已經有很大增加。 跟后世的動輒一畝千斤自然沒法比,誰讓古代農業跟現代農業相差甚遠。 拿糞肥來說吧,如果是糞肥的話,要施幾千斤才夠用。 如果換成科學配比的化肥,只要百斤就夠了。 里面省了多少勞動自不用說。 紀煬所制的土化肥跟現代精進的工藝自然沒法比,可也比時代超前不少。 所以紀煬好奇,這次的扶江縣東種的水稻,扶江縣西種的麥子,產量到底是多少。 中秋當晚,還是跟去年一樣,紀煬請了衙門眾人的親朋一起吃酒賞月。 算是稍稍休息兩天,接下來該忙還是要忙。 只是今年衛峰衛藍都帶了娘子,人數明顯增多,還有新招的兩個小吏,又多了幾個人。 眼看著衙門的人越來越多,紀煬心里自然也高興。 吃飽喝足,休息也夠了,開始干活! 秋收沒什么大的儀式,老農們看著自家麥子,自家水稻,一摸便知該不該收。 各家就算有些差別,也不過一兩天時間。 等到八月下旬,所有人都在田間收割,紀煬也帶著手下在四處查看,如果有問題及時解決。 別說扶江縣好奇自家田地產量多少,常華縣也好奇。 他們今年的莊稼長得沒有扶江縣的好,可比之往年也是更好的,自然下意識好奇。 最先收獲結束的,還是馬同峰一家。 馬同峰父子,紀煬并非頭一次接觸,去年的芥菜是他家種的,白菜也是畝產最高。 這幾次都被紀煬點名夸贊,聞名鄉里,這在古代可是大大的榮譽,就算里長見了都會客客氣氣的。 所以在種田這事上,他家更是積極,事事都要爭先。 隨后還有幾家一樣跟上,他們這幾家特點差不多,都是家里田地多,開荒多,還奮進。 全都要比著,看著誰家種田最好。 馬同峰一家打谷稱重的時候,連隔壁村的都圍觀,紀煬自然也不缺席。 一畝地一畝地的稱重,旁邊負責記錄的玉縣丞,帶著新來的小吏同樣忙個不停。 這些數字可不止是數字,更代表了他們扶江縣的成果! 上次這樣做的時候,還是芥菜收獲那會。 白菜也有過這樣待遇。 只是同主糧相比,重要程度可差遠了。 扶江縣的畝產一直低于潞州平均數值。 麥子的畝產基本都在一百三左右,好一點的一百五,最差的畝產三十斤都有。 稻子先不提,等給扶江縣東邊稱重的時候再說。 馬同峰一家現在有十口人,其中四個男子加兩個婦人都是主力干活的,剩下多是孩子在家做飯,看護更小的孩子。 可這家人一共有四十二畝田地,外加三畝今年剛開耕的地。 六個人種這樣多麥田,可見是日夜不歇的,一家都是勤快人。 他們是馬家灣的人,也就是扶江縣西,種的全都麥子。 四十五畝地里面,三畝今年開耕的產量最低,就算用了肥料,分別產了三十斤,五十斤,五十二斤。 剛開耕的土地就是這樣,十分正常。 以后年年施肥,田地越來越好,畝產也會跟著上去。 剩下開耕許久的四十二畝土地才是重點。 他們嚴格用耕牛細細耕作,該用的肥料全都用了,驅蟲趕鳥,一個都不少做。 給這些麥子稱重的時候,馬同峰全家都很激動。 一百八十斤,二百斤,二百二,一百六。 稱重到最后,馬同峰越看越高興。 因為每一畝地的重量,都比去年最高畝產要多。 這里面的原因還用說? 自然是化肥的功勞,還有一部分是后來水渠的功勞! 最后四十二畝田地的產量得出,最低是一畝地產了一百六十斤小麥。 最高則是讓人跌破眼鏡,竟然到了二百六十斤! 這些數字讓在場所有農人捏了把汗,同時震驚地看看四旁之人。 二百六十斤! 一畝地的產量,竟然趕上之前兩畝地了! 有這樣的收成,還怕沒飯吃?! 還怕填不飽肚子?! 不知是誰開始歡呼,隨后所有人歡呼起來,比上上次芥菜豐收,上次白菜豐收的歡呼聲都要高。 這是糧食! 這可是糧食! 紀煬自然也被這份激動感染,隨后迅速算出平均值。 不怪他親自動手,只是旁邊人算得有點慢。 四十二畝地的平均值,均產二百三十斤。 扶江縣的畝產則是一百三?! 潞州的小麥畝產多少來著?一百五到一百八? 紀煬深吸口氣,緩緩報出馬同峰家的數字:“馬同峰家小麥均產,二百三十斤?!?/br> “他家去年均產,一百五十斤?!?/br> “畝產增加了八十斤的產量?!?/br> 多少?! 八十斤?! 他們沒聽錯?! 那四十二畝地,一共增加了多少? 不等他們問,紀煬給出答案:“不算新開耕荒地,一共增產三千三百六十斤?!?/br> 一年的產量,增加了這樣多?! 在場有人已經喜極而泣,就算他家比不上馬同峰家,那也差不了多少。 不說增加三千多斤了,增加一千多斤,都能讓全家活下來。 都不會再想著餓肚子的事。 交完田稅,還能有余糧,這事誰不激動。 馬同峰家的重量出來,扶江縣西邊三個村子各家重量也被統計好。 其中一家的麥田重量,甚至超過了馬同峰家。 他家畝產竟然到了二百八十斤,比馬同峰家多了二十斤。 這家人其實也不敢相信,竟然有這么多產量? 紀煬還去他家瞧了,稱重的時候還有其他人在場,不可能作弊。 這個數字又給整個扶江縣百姓一顆定心丸。 紀煬認真看看這個三江村的村名,知道他叫江桂才,一家十五口人,爹娘都不在,他帶著弟弟meimei們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