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戶女養家記 第63節
看向陳念莞時就會變成:★★★ 柳風忍不住哎呦一聲喊了出來:“我,我這還是活著嗎?怕不是到了啥仙境,天下會掉銀子那旮旯?” 柳遲一巴掌給兄弟給拍醒了:“小風,別妄想了,咱還在苦難的人世間煎熬著呢!” 一個月能拿六十二兩銀子的人世間??! 就是除去每個月每位合伙人要交與干股金額等同的店面資金,也還能剩五十二兩銀子,再怎么苦難也得熬著! 哎呦喂,親娘咧,咱柳家人走大運了! 柳氏表兄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而后齊齊看著陳念莞,齊齊搓手嘿嘿嘿笑了起來,聲音都變了,飄得很:“表妹/表姐!趕緊分銀子咧!” 陳念莞正雙手捧著自己的雙頰也傻乎乎地笑著呢,聽表哥/表弟這么一喚,才回過神來,強調也跟著他們都變飄了:“那是,自然的咧!” 陳念莞于是一氣拿到手很吉利的二四八兩銀子,加上割韭菜獲利,跟其他攢下來的銀子,如阿娘給的零花,月滿樓每個月送來的河粉分成利潤以及自己做掌柜的月奉,個人財富第一次達到了五百兩,然后也是人生第一次到錢莊,將五百兩存進去,有了第一筆積蓄。 等跟著表哥/表弟走出錢莊時,陳念莞忍不住抬頭望天,眨巴下眼睛,感嘆:啊,人生,果然如此美好! 原本二十兩一成的干股就變得輕而易舉起來! 柳家表兄弟們對于那入股的分配討論了許久,最終決定為:柳遲一股,柳河一股,柳山跟柳風對分一股,就此,楚州府分店的干股認購順利完成。 陳念莞收了銀子后,拿出合共一百四十兩,作為楚州府分店開店的啟動資本。 既已經拿到本金,那總店的人手便相繼慢慢完成更替,柳遲跟柳風帶著二舅母提前到楚州府熟悉環境,住進租下來的院子里。 那楚州府的商鋪雖然比總店大,但卻是沒有后院的,不能住人,雇用的伙計要不優先考慮本地人,或是安排地兒當做宿舍。 畢竟柳遲一家子都算是直接搬到府城來了,等店鋪改建完成,這院落估計主要也就他們三口人常住,他們也傾向用于自住,主動把房租給了陳念莞。 如今手頭闊綽了,又確定每月都有進項,每年十六兩銀子的房租對他們來說,也就不算太高。 經陳念莞默許后,他們仨就住進了堂屋正房,二舅母是長輩,自然分得一間正廂房,東邊正房留給了大哥柳青,附帶的耳房則給他當書房,柳遲住西邊正房,柳風挨著他住旁邊的那間耳房。 西廂那頭則預留出來了給陳念莞住的。 如今兩間倒座房里分別住了何木匠跟王德帶來的人,原本應陳念莞的要求打了四張碌架床,方便來客住宿,二舅母怕不夠,臨末又讓他何木匠多打造兩張。 住到楚州府后,二舅母臉色開朗至極,每天樂呵呵地跟著兩個兒子到分店去做監工,或者在柳風這個總管招聘伙計的時候,幫忙掌眼兒,日日盼著早些開店大干一場。 作者有話說: 那個,三個銅錢的符號跟三個愛心的符號打出來晉江默認是?號,只能替換錢錢符號跟星星的符號代替,唉! 我會繼續加油努力的??! 第72章 四月三日,府城陳家河粉店改建完工。 曾家的分店則早一日竣工,秉著合伙人的情誼,不但替陳念莞處理了商鋪租契后續,甚至還幫忙牽線了河鴨養殖戶,豚rou供應商跟屠夫以及到府衙戶部掛號登記等等瑣事,讓陳念莞心中萬分感激。 在檢查過分店的改建,查漏補缺后,陳念莞才表示工程過關,驗收后分別給何木匠以及王德結算了工錢。 因為遇著清明,大伙兒又回了撫寧縣一趟。 表哥表弟們回柳家村祭祖上墳去了,陳念莞跟柳氏則帶著萱萱去城外山里祭拜父親,等回來后,就又去了楚州府,準備開業事宜。 柳風已經初步接手對外采辦的工作,也跟各米糧店、河鴨豬rou供應商混熟了,至于人手方面,一搬到楚州府便根據陳念莞的要求找全后一一簽訂契約。 這些人有兩位是柳風從柳家村找的,還有小佑帶了一個年齡相仿的伙伴跟自己一樣做幫廚,這些人都住在自家倒座房,另外請的一位本地跑堂跟兩位姑娘就不包吃食了。 陳小姑也跟著自家郎君另外租了一處院落住了下來,還帶了自家女兒做副手,陳姑父因為做過貨郎,后來也接觸錢銀記賬的營生,初步聘為分店掌柜。 如此,店鋪的人手算是招全了,只待開業,日子與曾家的分店一起定在了四月八日。 雖然陳家醬rou干的名聲猶在,但府城對陳念莞來說畢竟陌生,對于府城人家來說,陳家河粉也是新店鋪,一切都得從零開始慢慢積累人氣。 不然到時候曾家的分店客似云來,而她陳家的分店卻閑得沒活干,那就搞笑了。 陳念莞早就在琢磨怎么能夠吸引食客走進店鋪消費的法子了,所以讓何木匠多打造了一張出攤車,在四月六日跟四月七日兩天,搞了個游行試吃的活動:分店所有伙計穿上陳家河粉店的工裝,排隊出門兒。 柳風帶隊,雇一個單人舞獅開路,柳遲跟二舅母緊隨其后,帶上河粉去分店輻射的街區游走,每隔十里地停下來現場現做現送湯粉跟炒粉兒吸引食客。 那后頭跟著的伙計,有負責敲鑼打鼓的,有負責一路燃放鞭炮的,有負責吆喝陳家河粉店開店啰的,反正走到哪兒熱鬧到哪兒,務必達到最大的存在感。 再后頭呢,就有負責派送招子的,宣揚新開的陳家河粉店,同時還有負責派送用特別定做有“陳家河粉”標識的小油紙袋,裝著當日現做出來的兩塊燒鴨、叉燒,讓顧客們試吃后,歡迎到指定地點消費品嘗,屆時還會有新的小吃免費送吃。 為了做好這一場宣傳,五號夜里頭,陳念莞就讓在外頭負責跑了幾個街區了解路段跟住戶的柳風跟小佑粗略畫出府城的輿圖,然后確定了宣傳的路線以及停留的場所,務必在兩天內,達到吸引最多消費者的目的。 六日,是個晴朗的日子。 一切準備就緒,新招回來的伙計均穿著嶄新的陳家河粉店工作服,精神抖擻。 為了給出發前明顯神情緊張的柳風柳遲打雞血,尤其是打頭拎著銅鑼的柳風,身邊跟著單人舞獅,第一次做這種事兒,顯得有點手足無措,抓耳撓腮的。 陳念莞嗯哼一聲,湊到他們兩兄弟跟前,低聲道:“想想銀子!” 兩兄弟眼神均是一亮。 對哦,銀子。 才收到那么大一筆的銀子,府城那么大,賺得錢銀應該比在撫寧縣更多才是。 嘩啦啦的銀子響??! 兩人明顯激動了! 才走出店門口,柳風就激動地一敲銅鑼扯開喉?????嚨大吼起來:“陳家河粉店開店啰!”幾乎破音! 后頭柳遲跟二舅母推著出攤車也大喊起來,“陳家河粉店開店啰!” 鞭炮聲燃放起來的時候,陳念莞跟小佑正把門店關上,聽得齊聲喊叫里,反而是二舅母的高音最響亮,會心一笑。 陳念莞與小佑綴在最后,以觀效尤之余,也免費派送切成薄片的醬rou干。 有鑼鼓響鞭炮聲,有免費派送的吃食,還有現場現做的炒牛河,勾火技術再一次得到發揮,吸引了好奇的食客的尖叫。 跟陳念莞估計的一樣,隊伍走到哪兒,就把陳家河粉店的名字帶到哪兒,人們紛紛接過試吃品,首次嘗到了撫寧縣陳家河粉店帶到府城的美食味道。 兩天的免費派送花了陳念莞統共三十兩銀子的支出,也第一次最大規模的吸引了府城人們的眼光,拉足了他們的期待值。 后來,府城分店就利用這種方式,時不時地搞宣傳或新品促銷,一步步將陳家河粉店的名字宣揚出去,爭取獲得更多食客的認可。 第三天,陳家河粉店還沒有開業,店鋪外面就來了不少人。 隨著再一次銅鑼跟鞭炮響起,府城陳家河粉店揭紅綢開門,迎來了首次營業。 為了這一天進店消費的食客,陳念莞提前做了一批五百枚茶葉蛋,放在燒味柜臺,進店消費的食客,一人贈送一枚。 第一日竟然就送光光了。 隨即是第二日,第三日,熱銷足足持續了六天,才漸漸恢復尋常店鋪的人流,陳念莞甚至不得不回撫寧縣調用了一批做好的茶葉蛋,以及臨時將柳云調到州府后廚幫忙,這才勉強應付過來。 而招攬的第二批五名合伙人的廚子培訓恰好接近尾聲,他們以及潛在的合作伙伴,在第四天被特意帶到府城西店,讓他們觀摩借鑒,又去東店外頭轉了一圈,同時激勵并堅定他們跟陳家河粉店合作的信心。 當然,曾家的陳家河粉店在同一日子開業那一天,陳念莞也雇馬車跑了一趟去捧場。 畢竟自己也算是合伙人嘛,也得關心關心自己的生意不是? 曾家的河粉店在府城東區,所以陳念莞后來就叫他府城東店,自己這一家開在西區靠北,所以就叫西店。 曾家畢竟是有人在府城,認識的人也多,不像西店無根無基,所以一開業就有許多熟客捧場,還有蹭了西店的宣傳來這家店的食客也不少。 曾老爺自己打本開的店,當天自然是要到場的,見到陳念莞來了,呵呵笑著迎進去,并把她介紹給了曾家的一家子。 陳念莞客氣過后,知道店鋪開業順利,看店里食客多,怕招嫌,很識趣地乖乖告辭了。 眼看府城河粉店經營站穩了腳跟,這幾日駐留在府城的陳念莞才放心帶著柳云回撫寧縣去,以后兩家店子均分著時間看顧就可以了。 而第二批合伙人的廚子也在今日順利出師,陳念莞回去后自然也馬上他們辦理出師宴,看著他們帶走了準備的新手大禮包跟定下來的一批蠔油,心里默默偷著樂。 咦哈,這么一來,自己算是前后共有一家主店跟七家分店,隨后眼看著第二批五家分店也要開張了喂! 不知不覺間,自己就有十二家分店了。 是不是到可以躺著收銀子的時候了喂? 當然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見過府城分店后,信心十足地第三批七位合伙人的廚子也正在先后接受培訓當中。 本朝領土遼闊,地大物博,開十九家分店,濕濕碎啦,更多的合伙人,來吧,摩多摩多! 實在割韭菜真是割太爽了,一回撫寧縣就到手三百五十兩,這等坐著就能收銀子的事,來多幾茬,她也不嫌多??! 而且,這韭菜還是成長型的,接下來能長年定期收割! 連鎖加盟店這個主意簡直太棒了! 陳念莞爽歪歪之際,隔壁的彭東家也找上門,特意來問加盟的要求跟成契的條件。 “彭東家你也打算加入我們陳家河粉店嗎?打算在哪里開?” 如今開分店的合伙人多了,陳念莞得先問清楚合伙人開的店面位置,而不致于一個小縣城就開兩家店,瓜分有限的消費者市場造成惡性競爭的局面。 “你找到的合伙人,有開到京城去的嗎?” 陳念莞咕咚一聲咽了一口唾沫,京城,目前還真是沒有。 彭東家笑了,志在必得:“陳四姑娘你找了那么多合伙人,算我一個,我找人在京城把這店子開起來?!?/br> 能跟范山長這位侍郎大佬做親戚的人,來頭明顯不小的,陳念莞雖沒有刻意打聽過,可也聽店里的食客閑聊時談過隔壁陶然居的東家。 彭東家是范山長夫人的娘家人,也是關系親近的大哥。 范家的長子如今在京城謀官,范山長當年官至侍郎后致仕,也是為了給自家長子讓路。 至于彭家,就是當今朝上那兵部的彭尚書本家,不過彭東家是二房幺子,性子不愛受拘束,亦不愿意成親,閑云野鶴,與茶為伴,后來跟著自家meimei到撫寧縣定居,悠閑度日。 能跟背景深厚的大佬攀附上關系,陳念莞自然是肯的,只要能借勢,管他開店的初衷是賺錢還是熱愛美食呢? 當即便給了彭東家一份契書,等彭東家看過,表示無異議后,兩人簽契,收了他的五十兩銀子,陳念莞就給彭東家推薦過來的廚子給馬上安排上了培訓課程。 因為近水樓臺,這彭東家倒是方便觀摩陳家河粉店的經營模式,并且有了進入后廚的權限。 聽他的意思,在京城幫他開店的另有其人,怕是富家老爺看陳家河粉店新鮮,花點小錢鬧著玩兒的。 照規矩辦事,陳念莞倒是不在意真正經營店鋪的是誰。 不過想到京城,陳念莞倒是想起了跟自己合作過,也給自己淘到第一桶金的月滿樓二東家施存祈,許久沒見他到撫寧縣視察了,要是彭東家的陳家河粉店在京城開起來了,他會不會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