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戶女養家記 第39節
過足了癮,等將來她有自己廂房的時候,就看她還會不會說要跟自己睡上下鋪? 第47章 鬧過后,接下來陳念莞就帶著大家去驗收改造后的院子,伙房里的灶頭已經修整過了,兩個灶頭面上處理平整,不像以前那般破舊,旁邊還新砌了一個的烤爐,是參照烤箱用石頭堆壘后抹漿做成的,烤爐中間還加了一塊到鐵匠那里訂做的烤架,如此便成為一個簡易的土烤箱,她日后做燒雞燒鴨甚至是燒rou就在這進行了,再把儲物的柜子搬進來后,將閑置的東西放起來,那伙房就整然有序多了。 至于膳廳,更是大變樣。 一邊是一排氣派的差不多屋子那般高的排柜,日后伙房或不便放在地窖的口糧,都可以搬到這邊放到柜子里,而后是打造的一套圓餐桌。 原本是想要打造一套能容納十二個人的餐桌的,可以來考慮到廂房不夠大,二來這時代還是有男女分席的習慣,只是陳念莞她們這等做營生的人不顧忌男女有別而已,最終才做了兩套小餐桌,一套尺寸大的能容納六個人的放里頭,一套尺寸小的給搬到堂屋去。 反正堂屋那地兒寬敞,騰個位置做進餐區,安置這餐桌,屆時再買個屏風與起居區分隔開便可以了。 吃席的時候女眷就在堂屋,郎君們就到這膳廳來。 另外還有一些裝飾用的博古架,也搬進去后一看,陳念莞點頭,嗯,有錢銀的時候,再去置辦點什么古董瓷器擺放上去,就有點大戶人家的樣子了。 讓陳念莞最高興的自然是堂屋后院里頭的小倉房了。 雇用王德跟小佑建起來的時候,沒按照傳統的砌墻方式,屋檐上面加瓦片,而是最簡單的用磚頭砌成一個方方整整的屋子,就是普通的現代的那種平定房,這么一來不占用空間,而來上面不用瓦檐,一邊靠墻砌了石階可以登上去,到天氣好的時候,屋頂還能做晾曬場,曬點什么。 至于小倉房里頭,是普普通通的一個空殼,唯有靠窗的角落砌了一個石臺,上面有懸掛起的兩根并排的竹竿,看起來是用來懸掛東西的。 因為當時不清楚小倉房是什么樣子,所以陳念莞并沒有設計配套的櫥柜,如今房子造好了,不日就可以按照倉儲的需求打造柜子了。 表哥表弟們前頭幫忙釀制臘味的時候就知道這處了,也聽姨母跟表妹說過,她們起先賣魚腐的時候,那池子就是拿來養魚的,如今里頭也養著不時買回來的魚類。 現在看多了個小倉房,不由得就問:“表妹,我們還做臘味么?” 那臘味比賣河粉掙錢多了,這幾日天氣好轉,是不是可以再買rou來再做一批賺一波? 一聽這話,大家的眼神都齊齊看向陳念莞,亮晶晶的。 賣一次臘味他們就掙了十幾兩銀子啊,好想再做幾批。 陳念莞笑了,搖頭,眼看著大家的眼神黯淡下去,又道:“不過,我們可以做醬rou?!?/br> 登時大家便又歡喜起來,紛紛問:“表妹,你打算做多少醬rou?” “怎么做,教教我們吧?” “我們也要打本??!” 陳念莞聽大家熱情高漲,自是不能讓他們掃興的,因為有賣臘味的經驗,所以一開始盤算就做二百斤,選用上好的花腩來做,主要針對城里歸鄉的那些行商跟大戶。 撫寧縣除了碼頭的過路行商,還有依靠碼頭做營生的很多外地行商,年節嘛,這些行商衣錦返鄉都要帶點好吃好用的程儀回家鄉,恰好利用生意淡下來的河粉攤子兜售給他們。 一呼百應,大家當日就掏銀子出來給陳念莞要參一份。 畢竟成本費出了,到時候賣出去分到手的銀子也多,就連張二郎,也掏了五兩銀子,意味深長看了陳念莞一眼,而后交到她手里。 當天夜里一算大伙給的銀子,柳遲五兩,柳風五兩,柳山三兩,柳河居然一個人就給了十兩。她想起阿娘說過,外祖家幾房人都住在祖宅子里頭,不分家,每房人賺的錢銀都得上交六成,余下的才歸房里。 看來,上次賺到的錢銀,除給中公的,都給他們自個兒揣著了? 陳念莞將這事跟阿娘一說,柳氏也笑了,“估計是各房人里都沒多扣他們的銀子,就等著再有這個時機,打本給你再賺銀子呢!” 陳念莞也樂了。 原來外祖家的舅舅舅母們,已經這么看得起自己了?那當然是不能讓他們失望的。 陳念莞于是便打算多做一些,只好辛苦一下自己,再多熬制幾份蠔油了。 “對了,阿娘,你知道,那小倉房,除了拿來儲存咱們的醬rou跟口糧,我還打算在里頭挖一個地窖?” “挖那個做啥???咱們灶房不是已經有一個地窖了嗎?”柳氏不解。 “那,阿娘你覺得灶房里的地窖能藏人嗎?” 柳氏一下愣住了。 陳念莞是被柳家村的事嚇著了,后來再一打聽,自己也回憶了一下原身的經歷,才發現前兩年撫寧縣其實也有從海灘那頭上來的??茏虜_生事,不過是后來朝廷派人過來剿匪,那時局才漸漸安寧的。 饒是如此,陳念莞覺得,還是應該有備無患。 外祖母跟舅舅舅母還有表哥表弟們當初是藏在地窖里僥幸逃過一劫的,這能藏身的地窖,不能不挖。 柳氏想到了死去的兩個哥哥,還有因喪親死去的阿娘,最終默默應承下來。 陳念莞原本可以叫王德順便將那地窖挖好的,可她總覺得這拿來藏人的地窖這事不能隨便給外人知曉,打算自己來。 當然,是自己人來。 剛好碼頭出攤如今比較快收工,等表哥表弟們收攤回來挖就行了,她另外出工錢給他。 柳遲等人聽說陳念莞分派給自己的事后,都笑瞇瞇地拍胸脯:“表妹/表姐,這事我包了,你不用另外給工錢我了,只要做醬rou讓我掙到了銀子就成?!?/br> 因為買豬rou要有人手,而出攤也要人,剛好柳云如今也能上手,是位熟手女工了,于是就要柳云替了柳河的位置。 等趕驢車到碼頭出攤后,柳河就載著陳念莞到屠戶那里去挑選做醬rou的豬rou,而后再回燕來巷搬進灶房,等快收攤的時候才去接柳氏跟柳云。 陳念莞這次要做的醬rou便是要用到蠔油的。 將幾扇rou清洗干凈后,晾干,切成長條,抹上調配了蠔油的醬料,腌制后靜置一天,第二日拿大鍋燒醬,將香辛料放入,等醬料煮開后,加鹽跟酒,攪拌均勻后,將rou條放入進去,煮透后取出,等再度冷卻后,把rou條拿出,等醬汁干透后,才用繩子扎起晾曬起來。 醬rou跟臘味一樣,也要晾曬八到十天左右即可,只是保存時間比臘味要短,但在這種寒冷的天氣,也約莫能保持兩個月以內不變質。 陳念莞每日都要曬制一批醬rou,不說家里頭的每個人都受燒醬時的香味引誘,燕來巷的每戶人家每日均聞到這股香味,便知道做陳家河粉的陳三嫂跟陳四姑娘又在做好吃的了。 沒錯,隨著陳家河粉的火熱,燕來巷的許多人家都知道,陳三嫂跟陳念莞一家子就住這兒,其中不少人還幫襯過陳家的攤主,還有前頭吃過魚腐的,都知道陳三嫂跟陳四姑娘有一手好廚藝,但凡她們家傳出了香味,一準就是在做好吃的。 陳念莞是不知道,這段日子她們陳家日日飄香,可苦了不少人,而就住他們院子后頭的那戶人家,原來這院子的主家曾家,就是其中一名苦主。 第48章 曾家雖然沒落了,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比起陳家一進的院子,縮?????水的曾府還是有三個陳家這么大。 曾老爺靠著收租子,還有一些地產,雖沒有以前那般風光,過得也很悠閑,三五日就要到酒樓下館子。 去海香苑吃海錯,去月滿樓吃魚腐,去福星樓吃臘味。 小日子那是過得比一般小戶人家美得多。 特別是自從將那間棘手的四合院租出去,不,如今應該說是賣出去后,這陳家的人住進來,曾老爺不下一次聞得他們家里飄出來的香味,每聞一次,就讓他心撓一次, 第二日準要到酒樓吃上一頓好吃的,才能彌補上聞著香,吃不著的空虛。 最近陳家不知道又在搗鼓什么,那香味不是一日就消停了,而是日日都得香好一會兒,聞得曾老爺口水直流,卻又吃不著,也不好意思上門去問。 畢竟曾經是自家的租客,也沒見過,后來將院子賣給他們后,更沒任何借口上門說,能不能討口吃的吧? 所以曾老爺的心又開始撓起來了,這日卻見著不久前陳家才建的不知道什么房子,有陳家的人爬了上去。 曾老爺一看可是愣了,見著兩個年輕小伙將竹竿搬了上去,架好,然后又搬了什么晾曬起來。 那是什么?可,可不是rou干嗎? 可怎么跟他平常見著的rou干不一樣呢? 看著色澤紅亮,晶瑩剔透,還泛著油光,誘人得緊。 那陳家的人也真是,有什么好吃的,自己藏屋里頭吃就算了,天天拿香味來荼毒他們這些左鄰右舍,如今還大喇喇曬,曬到屋子頂上來,非要讓所有人見著不是? 曾老爺想想煮這些醬rou時的這些香味兒,大口大口吞咽了幾口唾沫,再到福星樓吃酒,怎么吃也品不出味道來,眼里晃過的是那竹桿上一茬茬的醬rou。 看不出來,那陳三嫂家還這般有錢,年節居然準備了這么多rou! 曾老爺算是福星樓的老主顧了,張掌柜自然是要伺候好了,看曾老爺食欲不振,關心地詢問表示親切的問候。 這一問就不得了了。 唉喲,住在曾老爺家后頭那陳家,不就是燕來巷陳四姑娘家嗎?她們家做了醬rou?還曬屋頂上去了? 前兒他是求爺爺告奶奶才買了陳四姑娘的rou,那兩處的福星樓都供不應求,斷貨后,那來光顧的食客眼見的減少了,來的食客,也在問啥時候可以再吃上那種風味的臘rou,聽說要再等一年,都苦笑來著。 他們臉上的那種遺憾,惋惜,讓張掌柜不僅心虛,也很心痛:哎呦,要是尋常時候,那陳四姑娘也能做出這般滋味的臘味多好的! 現在聽曾老爺一說,馬上意識到陳四姑娘搗弄出新貨,雖不是臘味,但聽描述,是醬rou沒差了,還不得趕緊搶在別人面前去把貨搶了? 當即張掌柜就叫來馬車跑到燕來巷去了,看到庭院里晾在竹竿上的rou,眼睛放光。 陳念莞沒曾想張掌柜來得這般快,正好,第一批醬rou可以收割了,數了數,約莫六十根,陳念莞自然不會按斤賣的。 笑話,再怎么著這醬rou也是豬rou做的,在這時代百姓腦子里,羊rou牛rou肯定要比豬rou貴的,便是加了醬汁燒出來曬的rou干,也是豬rou,她要開的一斤價格超過了牛rou羊rou,指不定人家心里就覺得不值當了。 二師兄這會子的身價實在不高,在現代最揚眉吐氣的時候,最高值不也是四十多塊錢一斤么?后來還降下來打回原形了,嘿! 所以這醬rou不能按斤賣。 這里頭加了她許多貴價的香辛料,特別是蠔油,可是她花錢買了生蠔后辛辛苦苦熬制出來的,不賣貴一點,對得起她多日來的辛勞嗎? 所以陳念莞獅子大開口,指了指那厚切的一條醬rou:“八十文?!痹僦钢副∏械尼urou:“五十文?!?/br> 切條的時候她就考慮過大小了,盡量切得均勻,保持尺寸一致,為的就是這個時候能夠按條賣。 張掌柜嘗過切片給他嘗味的醬rou片,鮮得很,跟臘味又是一種不同的風味,真不知道陳四姑娘是怎么學到這么多味道不同的腌制醬料的。 只是貨好,不代表張掌柜就是任人宰割的水魚,一聽就知道這價格虛高了,他也是個精明人,怎么會讓陳念莞這么容易抽水呢? 所以他搖頭,不應,兩人討價還價,最后以均價五十文成交。 “行吧,我是看在張掌柜的你買的量大,所以才便宜賣你的,在外頭你可別吭聲?!?/br> 交付三貫銅錢后,張掌柜心里不免有些惋惜,再說,這醬rou要早一些面世就好了,福星樓的生意這段日子也在減少,蓋因少了許多腳商跟船客,最近這段日子基本都在做城里人的生意,又因為前些日子臘味斷供了,也損失了不少客源。 但如今有了這批醬rou,妥妥地能挽回頹勢。 張掌柜回去后當即就大張旗鼓地推出了醬rou系列,福星樓果然食客盈門,曾老爺那日照常到福星樓下館子,猛然見著推出的醬rou系列,眼珠子一下瞪大了,這可不就是他見著的曬在陳家屋頂上的醬rou? 叫了一份,看切得薄薄的,碼成一個花環形狀,片片紅中帶白,夾起一片嗅了嗅,可不就是從陳家院子里頭飄出的那股子香味兒嗎?再嘗一口,醇香得很,曾老爺砸吧砸吧將醬rou送酒吃完了,吃得倍兒香。 酒飽放足后,曾老爺琢磨開了。 原來,這陳家的醬rou是拿來賣的,不知道自己直接到陳家買,他們賣不賣呢? 要是能賣,還需要到福星樓才能吃到這么好吃的醬rou嗎? 自己呆在家里就能大快朵頤了。 所以曾老爺回家后,叫來自己最疼愛的四孫子,讓他上陳家問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