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戶女養家記 第15節
四十公分敞口的鐵鍋要二兩銀子,一口薄底炒鍋要一兩多。 當初剛搬進燕來巷置辦過一次鐵鍋跟菜刀,她就知道鐵制品貴得厲害。 但好在她現在手上有余錢,所以她還是訂造了一口大鐵鍋,一口薄底炒鍋,一?????口圓底小煮鍋,另外還有一口彎形薄刃菜刀,一個蓖勺,一把薄鏟,跟鐵匠討價還價了許久,最終合共六兩銀子就這么花了出去。 賺錢的家伙,不備齊不行。 隨后她便去買了石磨。 買完石磨后,陳念莞又開始想買驢子。 反正買了石磨就是要磨豆子磨米的,買驢子干活節省人力,她跟阿娘可以不用干得那么辛苦。 再說,驢子還可以拉車,平時買點啥也可以用驢子拉著走,從家里到碼頭出攤,那驢子可以把出攤車拉過去。 一舉三得。 最重要的是,有驢子,就有了代步工具,那她豈不是成有車一族了? 不是豪車,也算是輛小車??! 普通老百姓誰還不是先從騎單車開始積攢經驗開豪車的? 沒有房子,先做有車一族也好哇! 陳念莞越想越心動,坐著租來的驢車載著自己買的石磨、兩個爐子跟黃豆、糙米以及柴火等回家時,看著驢車兩眼放光。 等進家門,見著院子里栓著的驢子,眼睛都發直了。 可真是巧了,她這頭剛想買車,阿娘就心有靈犀,把驢子先買了? 等見著柳氏招呼自己過去見過那忽然冒出來的陌生漢子,要自己叫大舅舅,陳念莞才知曉自己擺了個烏龍。 那驢子是這位柳大舅舅的,柳大舅趁著中秋節進城來見自家妹子,知道自家妹子過得苦,所以用驢子拉些鄉下的土特產過來給她。 柳氏當年算是高嫁。 她是鄉里農家的女兒,陳家卻算是頗有點地位的城里人。 陳鳴的父親,也就是原身的爺爺是是撫寧縣青枝巷的里長,陳鳴的父親退了之后,現在的里長是陳家長子。 這也是為什么當初竇書辦家的侄子看上原身時,陳家那么痛快答應的原因。 書辦本就是縣衙六部的領頭,尤其戶房,管轄著一縣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人口戶籍以及田賦稅收、地產房契,戶部就是縣衙的錢袋子,戶部書辦向來是肥水最多的一房。 而里長管理著巷子附近的百里之內的門戶,但凡縣衙里有要事疏理戶籍或口稅的,戶部一般直接找街巷的里長干活,陳家就是這么認識戶部里頭的衙吏跟竇書辦的。 里長跟戶部書辦,無論權勢或家世,均是差天共地。 所以陳家想跟竇書辦攀上姻親關系不難理解。 說遠了,里長在尋常百姓眼中那也是官兒,便覺得陳家是吃官家飯的,當初柳氏家里看中陳鳴,也是因為陳家有這么一層關系。 再加上陳鳴讀書用功,當時已經是童生,所以陳鳴看上清秀婉約的柳氏時,柳家一口就答應了。 柳氏嫁過來才知曉這明面上的官家跟實際上的官家是兩回事。 第16章 陳家其實也就是城里稍大點的農家,十幾口人其實也就如村戶那般,主要靠地里刨食勉強度日,與鄉下農戶的區別在于耕種的是縣城外的田地。 后來混得不錯,陳老爹在街坊幫襯下做了里長,隨后又利用積威,順利讓陳家長子當上了里長。 次子卻是個游手好閑的,不愿意在地里刨食,依仗著這點兒關系,只在縣衙招用幫閑的時候干些討巧的活,別的時候花天酒地,也不管有一大家子要養。 雖然里長之家還有不少托人辦事時收受的好處,但家里的大老爺們都過慣了大手大腳,更別說當時陳鳴還要讀書考科舉,便是陳家每個女眷都要干活幫補家計,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陳鳴考上秀才后,才分擔了家里的經濟壓力。 柳家人知道陳家的真相時,唯一的女兒已經嫁過去三年了,于是逢年過節,都要大老遠趕著驢送點鄉下產的東西還有銀子接濟給自家妹子。 他們當然不知道,那點東西送進了陳家也是車水杯薪。 三年前陳鳴死去之后,為給女兒撐腰,柳氏娘家人就走得更勤快了,誰知道后來家中生變,??芮謹_沿海村落,流亡逃躥進柳家村,縣衙派的兵去遲了,剿殺驅逐走??軙r,村子十幾口人遭到殺害,柳氏的四個兄弟就沒了兩個,侄子傷了一個,柳氏的阿娘跟三嫂也郁結傷神,先后去世。 柳家日子艱難起來,所以便少來撫寧縣了。 也就是這個時候,陳家的人以為柳氏娘家人不行了,開始看她們不順眼,肆意打罵,最終尋借口把柳氏母女趕出門去。 柳氏也想帶著一雙女兒回娘家,可知道回去只會給家里平添三張要吃飯的嘴,大哥本來日子就難熬,她不敢再給他們添麻煩,于是就在大雜院里住下了。 妹子被趕出陳家的事,柳大舅是后來才知道的,當時氣極想要找陳家理論,被陳家人打了一頓丟了出來,胳膊扭不過大腿,柳大舅只得咽下這口氣,在大雜院找到妹子,想帶妹子外甥女回鄉下,妹子卻執拗地不肯回去給他添麻煩。 柳大舅無奈,只得留下身上僅有的幾十文錢給妹子傍身,自己回柳家村去了。 這次他借中秋佳節來探望妹子一家,去了大雜院,才知道柳氏搬走了,還是那王家的媳婦告訴他這燕來巷的地兒才找過來的。 看妹子日子過起來有了起色,柳大舅心里唏噓。 再見著陳念莞,百感交集,一時什么話也說不出來。 原身對這大舅舅很親近,陳念莞從原身的記憶里知道這大舅舅對阿娘跟她們很好,也油然而生一股血緣上跟人緣上的親切感。 當即要求柳大舅留宿閑話家常。 柳大舅卻是不肯的。 如今柳家只留下壯年的他跟四弟,家里的一大群婦孺茍待照看,還有田里地里,正值秋收,他不敢耽誤。 撫寧縣回柳家村要兩個時辰的路程,就是留久了怕趕不及在撫寧縣關城門之前出城,陳念莞后悔自己沒有早點回來,知道如今柳大舅家境不好,于是將今日留下來給自家吃的魚腐給柳大舅包好,又把買回來的存糧里的五十糙米跟二十斤精米以及剩下的那只雞也全給柳大舅帶上,最后還大方地封了四兩銀子給他帶回去。 唯一對她們好的柳家日子過得那么苦也沒嫌棄過她們,陳念莞覺得既然手頭有銀子,就該對這么寬厚的親戚好一些。 柳大舅拿著一大筆巨款震驚了,騎著滿載的驢車走出燕來巷時還是恍恍惚惚的。 他是想來接濟妹子的,沒想到反過來被接濟了。 陳念莞稀奇地看了看柳大舅送過來的土特產,發現除了一袋子的紅薯,一袋子土豆,還有就是新收的一籮筐玉米跟一壇酸菜跟一罐辣子。 差不多都是能夠果腹的主糧,很實際。 陳念莞幫著柳氏將這些存糧搬進廚房的小地窖里頭存放起來時,跟柳氏聊起柳大舅家里的情況,也是心生憐憫,而后自然而然說到買驢的事。 “你先前去外頭訂做什么?花多少銀子了?今日又給你舅四兩銀子,剩下的銀子多嗎?還能買驢車?” 陳念莞默默算了算,上次盤過帳后,柳氏留了日常開銷的銀子后,剩下的三十兩銀子都給她拿著,如今只剩下不到二十兩。 銀子太不夠花了。 花錢如流水的陳念莞怪下一個賺錢項目的前期預備工作太燒錢,嘴巴上卻不說,連連點頭:“夠的,夠的?!?/br> 為了做有車一族,咬緊牙關也要買驢。 柳氏想了想,道:“也行?!?/br> 畢竟買驢車的好處一條條列在她跟前,最吸引她的一點是,買驢回來干的活計,跟不能賣魚腐后的新營生有關。 就沖這一點,她也支持女兒買驢車。 于是第二日寅時起來,用昨夜泡好的黃豆,第一次用石磨磨出了豆漿。 煮開后加點糖嘗了嘗,還真不錯。 出攤歸來后,陳念莞就跟柳氏帶著萱萱去了集市。 今日是跟那個篾匠說好拿訂做的窩籃的日子,陳念莞很快找到了篾匠的攤子,接過了他編制的四個平面窩籃,而后給了二十四文錢。 接著她們就到城里的馬市。 無論買牛還是騾子毛驢,都是去賣馬的馬市。 馬市里賣馬的是一邊,賣牛驢騾子的統一在另一邊,高下立分。 賣馬那邊的白馬黑馬紅棕馬,是寶馬奔馳瑪莎拉蒂。 賣黃牛驢子騾子的這一邊,是奇瑞寶駿五菱宏光。 雖說都是車,可真是大不同,陳念莞說著要買驢,可眼神卻總往賣馬的那邊飄,眼里放光。 啊啊,好想買馬車。 “莞莞?”柳氏看陳念莞遲遲不挑驢子,疑惑地問,再見她時不時瞟向另一邊的馬棚子,馬上明白了,“你該不會想買馬吧?咱家買得起嗎?”買不買得起是一個問題,日后養不養得起又是另一個問題。 “就,就看看?!?/br> 就像是現代去4s店里買車,明明囊中羞澀只買得起便價貨,可總有一顆蠢蠢欲動的心,要去貴價貨那頭轉一轉才甘心。 陳念莞終究抵抗不住寶馬的誘惑,擦了擦不存在于嘴角的口水,裝模作樣到最近的馬棚前逛?????了逛,問了馬主幾句,而后歡喜地伸手在一匹白馬上摸了摸,嘴巴上夸贊著這寶馬不錯,再一問價格。 三十兩起步價。 陳念莞當即受傷得很,利索地跳回賣牛驢騾子的這一邊。 對不起,是她高攀不上,打擾了。 她全副身家上下攏共加起來不超過二十兩。 買不起買不起。 最后用憂傷的小眼神瞅了一眼那匹白馬后,陳念莞挑了驢子中最俊的那匹崽,花了八兩,再配上籠頭嚼子鞭子韁繩,兩個輪子的車架子,花了二兩。 嗯哼,十兩銀子就有一輛屬于自己的奇瑞,還不錯。 回去的時候,車上坐著柳氏跟萱萱,陳念莞還不會騎驢子,只能牽著走,鞭兒一揚,她簡直就想高歌一曲:“我有一只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 買不起寶馬的郁悶一掃而光。 但是,暫且等著,遲早有一日她會買得起瑪莎拉蒂的。 等回去之后,卸下車架子,將毛驢牽到棗樹下拴好,打了水就給它洗刷得干干凈凈的。 至于喂養,以及驅使毛驢如何拉磨,柳氏在娘家時就見過,拿了塊布蒙著毛驢的眼,將韁繩連到石磨上,用手在毛驢后身上一拍,那毛驢就當真轉圈圈走了起來。 陳念莞看得稀奇,叫停毛驢后,將手里的窩籃叫柳氏也洗了,而后端出廚房里炸油的那口鐵鍋放在土灶上,將四個窩籃分別往敞口上放。 嘿,有比鍋大一圈的,有比鍋小太多的,最后有兩只是剛剛好放進去下沉半公分的,恰恰好。 陳念莞保留了這兩只,留下最大那只,另一只給柳氏曬東西去了。 昨兒買回的糙米還有兩斤,陳念莞一回來就洗干凈泡了一斤,如今剛好拿來做實驗。 將米與相當比例的水放進石磨,就讓驢子開始干活了,并用一個木桶接著磨出來的米漿。 倒水進鍋里,把火燒了起來后,陳念莞回廚房將豬油倒了一碗拿出來,拿出浸泡了半天洗得干干凈凈放起來的大號豬鬃毛筆,又用先前養魚的一個大號木盆裝滿了井水,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