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發家致富 第150節
解春山平反了! 可惜先生于半年前就走了,沒能親耳聽到。 林逸秋跟劉季年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去了后山,他們給解春山重新立碑,把他平反的消息一點一點念給対方聽,最后把信件燒掉,以慰他在天之靈。 緊接著徐離景也從農場回來了,帶來了徐離松和達穆赫雙雙平反的好消息。 林逸秋驚喜交加:“真是太好了,那你們接下來打算怎么辦?” 徐離景坦誠道:“當然是離開農場回京城啊,我爸在那里關太久了,都營養不良了,只能回京城頤養天年了?!?/br> 林逸秋不解:“那……達叔也去京城?”他記得達穆赫是東北人沈城人吧。 徐離景摸了摸鼻子:“嗨,你去見了他就知道了?!?/br> 最后林逸秋還是沒有主動出面,而是等著徐離景把兩人從農場接到縣里的招待所,他才跟著劉季年一同前往,同他們做最后的道別。 林逸秋把胡譽之前給他的所有信件一股腦兒全遞給了達穆赫,最后忍不住問:“達叔,胡老師在蘇市等你,你真的不去找他嗎?” 達穆赫笑了笑,眼里神色不明:“都這么多年過來了,也不差這一時半會兒,而且我現在這個樣子怎么見他。京城是我們學生時代讀書的地方,我想予安會理解的?!?/br> 林逸秋感覺他這話好像哪里怪怪的,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徐離松看在眼里,卻沒有拆穿対方,瞪了一眼為老不尊的好友,轉而和顏悅色地対林逸秋說道:“林同志,這些年多虧了你照顧我們父子,不然我這條老命恐怕早就交代咯?!?/br> 林逸秋用歡快的語氣安撫対方:“伯父別這么說,您這就叫吉人自有天相。請您務必好好保重身體,咱們常常聯系,以后要是有機會,我跟季年哥一定會去京城拜訪你們的?!?/br> 徐離景爽朗得回道:“那必須的!等我們到了京城安頓下來就給你寫信,把落腳點告訴你,以后你來京城,我帶你去逛逛四九城,什剎海一帶我可熟了!” 休整一日,林逸秋跟劉季年把三人送到火車站。 就在火車即將到站前,林逸秋還是忍不住把徐離景拉到了一邊。 “徐離,我想拜托你一件事情?!?/br> “嗯?還有我能幫得上你的?” “我想向你打聽一個人,就是你去了京城能不能幫我打聽一下?!?/br> “可以,誰???” “他姓周,叫周中華!” 徐離景驚訝出聲:“周、周中華?!” 林逸秋不解:“咋?你認識?” 徐離景掩下吃驚的神色,連忙道:“不不不,那個……周中華這個名字太常見了,你有沒有詳細的地址或者身份信息什么的?” 身份信息自然不能暴露,畢竟這周家之前也獲罪過,萬一被有心之人利用就不好了。猶豫再三,林逸秋還是準備說一個地址:“我只知道他們之前住在……” 林逸秋話音未落,徐離松遠遠地喊了一句:“小景,火車要開了——” 徐離景快速回道:“誒,來了——” 林逸秋見狀也不好再拖延了,他一面從兜里掏出一張信封,一面把人扶上緩緩開動的火車:“來不及了,我把信息都寫在這封信上了,你幫我打聽打聽唄?!?/br> 徐離景一口答應:“行,包在我身上!” 火車“哐哧哐哧”地加快速度,林逸秋高喊了一句:“一路保重啊——” 徐離景聽見了,回首用帽子向林逸秋和劉季年揮了揮:“林逸秋,再見!” 等火車徹底看不見了,劉季年不甘地問道:“你剛剛找他干嘛了?” 林逸秋好笑道:“咋,這還吃醋了?” 劉季年倒也沒否認:“是,我瞅他不像什么好人,總是想著往你身邊湊。剛剛也是,還特地跟你道別?!?/br> 他著重咬了特地二字,就想凸顯一番徐離景的居心不軌。 林逸秋趕緊跟他解釋:“他們這不是回京嘛,我就想著讓他們幫忙打聽一下我親生父母的近況,畢竟過去了二十年,誰也不知道我家現在情況怎么樣,如果他們過得很好,我這個兒子突然出現會不會給他們造成困擾……” 劉季年也有些憂心,他自己就不是在親生父母身邊長大的,以至于隔閡現在都還在,而且他跟林逸秋的事情還沒有過明路,他自己那邊倒也沒什么親人了,但小知青這邊卻多了一対親生父母,他不得不考慮他們的感受:“那如果他們過得不好呢?” 林逸秋想了想,說出了內心真實的想法:“那我也會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幫一下他們??傊?,先找到人再說?!?/br> 劉季年安慰他:“一定會找到的?!?/br> 另一邊,徐離松三人已經在包廂里坐定了。他跟達穆赫都被關了許多年,対外界的事物一概新奇得很,要不是兩人加起來都快一百歲了,恐怕到處早就東張西望了。 徐離景剛一坐下,就趕緊掏出林逸秋的信件,一目十行地讀了起來。 徐離松好奇道:“這信哪來的?小林給你的嗎?先別看了,既傷眼睛又頭疼的?!?/br> 而把信讀完的徐離景,此時正目瞪口呆地坐在原地,喃喃自語:“這不可能,這怎么會……” 徐離景的反常言行,引起了達穆赫和徐離松的注意。 達穆赫問他:“你兒子怎么了?心落劉家村了?” 徐離松不贊同地瞥了他一眼,然后問兒子:“小景,你怎么了?” 徐離景惆悵地看了徐離松一眼:“您自己看吧?!?/br> 徐離松將信將疑地接過信封,也一目十行地看了起來,直到他看見某一行字,眼睛“唰”地瞬間亮了起了。 放下信件,徐離松不可思議地說:“他他他,他是中華的兒子!他竟然真的是中華的兒子!我沒有認錯!” 徐離景還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興致低落地回了一句:“是啊,逸秋他竟然是舅舅的孩子……我竟然完全不知道?!?/br> 徐離松此刻早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直接站了起來,行李都不拿就要出門:“不行,我得下車,我得下車!我要去找他!” 徐離景這才如夢初醒,趕緊上前把人擒?。骸鞍?,別沖動,火車已經開了?!?/br> 達穆赫則起身対身旁被打擾到的乘客表達了歉意。 “我要去找他,我要去找這個孩子?!闭f完,徐離松已經淚流滿面,他不斷拍打著自己的胸口,一遍又一遍地念著:“這孩子丟了二十年啊,回頭我遇上嫂子,該怎么跟她交代……” 徐離景上前抱住無助的父親,不斷地安慰他:“爸,你別急,咱們還會再見面的?!?/br> “還會見面嗎?還有機會嗎?”徐離松像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似的問兒子。 他鮮少有這樣失態的時候,徐離景自然不會悖著他:“會的!一定會的!到時候咱們把他接回來,咱們又是開開心心的一家人?!?/br> 一旁的達穆赫看著這父子情深的一幕,心里忍不住泛起酸意:早知道他也……唉,該死的早知道! 至此,農場和劉家村的牛棚,大部分人都得到了平反,可以返回原籍。 美中不足的就是陳錚家那邊的案情有些曲折,暫時還沒有收到回復。 1977年8月,剛剛復出的鄧同志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并且做出了恢復高考的決定。同年10月12日,國務院正式宣布立即恢復高考。 消息傳出以后,全國人民都沸騰了。最激動的是那些下鄉的知青,他們本來以為這輩子都不會有返城的機會了,而現在機會已經擺在他們面前了! 劉家村雖然交通方便,但是得到準確消息也已經是三天之后了。 得益于林逸秋提前布置下的一切,十二分隊的知青們相対而言并沒有那么手忙腳亂。他們根據林逸秋提前布置的內容,開始針対性的根據高考科目進行復習,缺漏的書本也托食品廠的司機們去縣里或者市里借,或者寫信到家里,讓家里寄更多的書籍過來。 1977年10月12日,注定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 但也是個極為緊張的日子,因為現在距離高考僅僅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林逸秋提前就知道恢復高考的具體日期,他還知道光今年參與的考生就有將近六百萬,而錄取率僅僅只有3%。 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華夏,將迎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考試,報考人數將達到1100多萬。 饒是他已經為此準備了四年,也不敢說有百分之百的可能性考上大學,所以在考前三個月,他就開始陸陸續續把工作重心托管給劉小昌,自己則跑到市里租了房子,準備在市里高中備考。 此刻的紅河小學校長室內,即將爆發一場激烈的爭吵。 林逸秋不可置信地問:“不去?為什么不去?你平白就要放棄好幾年的機會?” 宋國慶苦笑著說:“坪子溝的孩子離不開我,或者說我也離不開坪子溝了?!?/br> 自從去年兩個學校落成,招生等一系列工作就一應落在了宋國慶身上,等學校正式開課,宋國慶也順理成章地擔任了兩個學校的校長。 宋國慶不負眾望,不但校長做得非常負責,而且偶爾還要兼任各科老師,贏得了兩個學校幾百位孩子的喜愛,他的青春在紅河兩所學生重新煥發了生氣。 但是這也不能成為他就這樣放棄高考的理由??! 林逸秋自然理解宋國慶此刻的處境,可這個校長也是他極力舉薦他做的,如此一來,自己豈不是耽誤了対方前途,要知道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含金量可是很高的,宋國慶能成為知青隊隊長,學習能力自然不一般。 “我明白我現在在做什么!” 緊接著宋國慶又道:“逸秋,我跟你不一樣……我剛剛來劉家村的時候,也是意氣風發,可是繁重的農活就讓我吃盡了苦頭,我一度懷疑我的決定是錯誤的……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我人生中第一次如此深刻地體會到這句詞的意思?!?/br> “那時候我日思夜想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回城,甚至一度成為了我的執念……” “苦熬了幾年,你來了,你讓我在這個知青隊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你也很有能力,每一個受到你幫助的人,都有了自己為之奮斗終身的事業:金熙同志進了宣傳隊,擺脫了家庭的束縛。劉秀華同志成為了婦女主任,援朝和陳楓跟著你,也在食品廠做了起來,就連陳錚……都找到了自己的夢想,但是我仍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br> “逸秋,你知道嗎?有時候我真的很羨慕你,你対自己每一步的發展都非常具清晰的認知,并且會向著目標努力?!?/br>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自從你讓我負責招生,到現在一步一步成為紅河小學的校長,看著學生們一張張質樸的笑臉,我終于知道我為之努力一生的事業是什么了! 宋國慶眼睛微紅:“我想為了華夏的教育事業拼一把。孩子們的祖祖輩輩都在地里刨食,前朝就不說了,窮人是沒有讀書機會的,建國以后,社會又動蕩不安。他們至今都沒有好好讀過書,有些連字都不識一個,他們以后該怎么辦?他們可是咱們國家的未來??!我舍不得啊,這么好的孩子!” 說到這里,宋國慶看著林逸秋,堅定地說:“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離開這里的,最起碼不是現在??赡苁俏迥?、十年,甚至更久。但我知道,這一次我是發自內心要留下來的?!?/br>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林逸秋也不好再說什么,而且自從宋國慶做了這個校長以后,林逸秋發現他比以前在知青所處理雞毛蒜皮的雜事的時候更開朗了。 林逸秋如釋重負道:“學生們有你這樣好的校長,是他們的幸運?!?/br> “行,那我祝你前程似錦,帶出來的學生,一屆比一屆優秀!” 宋國慶這才喜極而泣:“一定不負你所望!” 安排好生產隊的一系列事情,林逸秋跟劉大斌去道別。 “我跟您說句實話,我得了點內部消息,今年年底恐怕要恢復高考了,您也知道我們這些知青日日夜夜都想著返城回去,考上大學是我們唯一的出路了?!?/br> “我知道我知道?!眲⒋蟊笫莿⒓掖謇弦惠吷贁底x過書的人,不然也做不了村長,他太知道知識文化的重要性了。 人一個小青年背井離鄉來了這里,短短三年的時間,就把劉家村發展的那么好,他是打心眼里感激林逸秋的,又怎么能強行綁著人家不讓走呢。 千言萬語,劉大斌最終只問了一句:“你那消息準嗎?” 林逸秋自然不能說實話,只是說:“我也是道聽途說來的,可即便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我也想試一試,所以只能暫時離職了?!?/br> 劉大斌苦口婆心地勸道:“去!當然要去!其他人那里我去說和,你啊,就把心放肚子里吧,不論考沒考上,這副隊長的工作叔兒都給你留著,安心備考。季年,好好照顧人林同志,知道嗎?” 劉季年應了一聲:“二叔,我知道?!?/br> 等一切安置好,林逸秋便跟眾知青道別了。 対于他們,林逸秋選擇了隱瞞,反正再過不久消息就會通知到村里。他不是神仙,救不了所有人,他已經提前一年督促了眾人學習,在最后的三個月,只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