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發家致富 第140節
而且劉季年說能吃雞那就肯定能吃到! 林逸秋一口答應:“好,我要多加菌子!” “可以?!?/br> “而且還得燉得爛乎乎的?!弊詈檬且秽孪氯?,就直接脫骨的那種。 一提到吃,林逸秋就不再是一隊之長,反倒像個饞嘴的小孩。 劉季年有些心疼,感覺是自己餓著對方了,畢竟小知青才18歲,就要承擔那么多與年齡不符的責任。 轉眼時間一晃而過,又到了豐收的季節。 沉寂了一個冬日的小麥,長勢非常好,今年林逸秋學聰明了,他不下地了,不止是他,不少身體不行的老人都不讓下地了。 在所有人還疑惑他在賣什么關子的時候,林逸秋已經通過個人關系,從農場借到了收割機。 兩村村民震驚! 啥?收割機? 如果有了收割機,麥田就不需要手工親自收割,除了一些收割機開不到的旮旯,派些青壯年也完全夠了。勞動力大大減輕的同時,時間上也縮短很多,簡直是飛速完成生產任務。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收割機是個精貴物,得等到人農場用完以后才能借給他們。 但是有一就有二,之后水稻的收割也完全可以使用收割機,農業機械化才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林逸秋把這個觀點逐漸科普給村民們,沒人不接受的,畢竟省時又省力的事情,誰不愿意?大家都面朝黑土干了一輩子的活計,如今終于可以歇歇腳了。 林逸秋算了一筆賬:“等咱們食品廠做起來,很快就可以把貸款還清,然后多余的錢就可以拿來做別的事情了?!?/br> 等等,他這話怎么聽著怪耳熟的? 好像在畫大餅……而且他好像還畫了不止一個…… 索性劉家村村民并不介意,連隊長劉大斌也忍不住點頭。 林隊長搜羅證據,幫助他們趕走了大蛀蟲王根生。 他說要開廠,半年之內食品廠開起來了,還創收了。 他說帶大家致富,去食品廠打工的工人們都賺了點錢。 他說要辦學,現在孩子們也都去上學了。 他說要修路,現在上頭也已經批準,就等著夏收過后就開工呢! 這日子是真不一樣了。 你問村民哪不一樣了? 那他們一定回你,是蒸蒸日上了,是日子有盼頭了!仿佛渾渾噩噩多年的一個呆子,如今終于清醒了,知道自己在什么世道,知道自己該做什么。 那林隊長說以后村里還會通電,那是不是可以暢想一下村里真的會有電?夜里再也不黑漆漆了。 正開著會呢,王家屯的一個村民代表被人推搡著站了出來,面對劉家村眾人困惑的目光,他磕磕絆絆地說出了自己的訴求:“那啥……林隊長,我知道我不該說這個。以前王根生在的時候,是他不好,他是個大蛀蟲,是個貪污腐敗份子,他還壓榨你們劉家村的人,我們王家屯也沒有幫你們,可如今……他人都要死了,你看看能不能大人不記小人過,也幫幫我們……” 原來是王家屯的村民眼看著劉家村村民的小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廠也辦起來了,村里的婦女還能進去干活,按日結錢,反觀自家村民呢,還死守著那幾塊田,心里開始不平衡了。 劉家村村民對此表示嗤之以鼻。 早年間你們過好日子去了,現在看見他們日子好了,又想上來分一杯羹,哪有這好事。 林逸秋自然也知道這點,但是要讓王家屯村民那么快進入食品廠也是不可能的,先不說劉家村這邊接不接受,就是食品廠……它目前還真不缺人手啊。 “我還沒說完,等咱們有錢了,首先要買一臺屬于咱們自己的收割機和加工機,收割機方便收割,加工機則可以把小麥深加工,到時候變成了各種面,就可以供應給食品廠?!?/br> 這樣,食品廠就可以直接從兩個村村民手里收走交完公糧余下的小麥,用來精加工一些他們需要的產品,比如榛子餅干、榛子蛋糕等等。 等于是說王家屯的村民只需要老老實實種田,在家等著人來收小麥就行了。 那就需要曾經偷懶的王家屯村民,不能再偷懶了,得更加努力地耕種,提高畝產,才能賺更多的錢。 但林逸秋也答應他們,等食品廠擴大生產以后,會招收王家屯村民入廠干活。 這下,兩邊的村民都滿意了,隱隱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擴大食品廠規模了,而擴大規模之前,首先要賺更多的錢。 好在林逸秋之前留下的幾條暗線也不約而同有了回應。 先是鄒經國聯系他,說國營飯店的一位廚師吃了他的牛rou醬,準備大批量的購入一些。 這可是國營飯店! 茂源縣為數不多的飯店之一,是茂源縣的門面,還是公家單位,如果他們要采購食品廠的東西,那數量必然不會少。 接著就是張欣寫信給他問詢了橡子粉的事情,說是廠里不少女工想要購買劉家村的橡子粉,但奈何實在是山高路遠,問林逸秋什么時候能去一趟松安,給她們送點貨。 針對松安這塊市場,林逸秋早就盯上了,而且不會放棄。 于是他馬上給張欣回信,信中不但答應了她關于運輸橡子粉的事情,還咨詢了關于購入烤箱的事情。 據他所知,目前松安市應該是沒有蛋糕店的,沒有蛋糕店自然也就不會有烤箱,國營機械廠估計也不屑于幫他們專門制作這么幾臺烤箱,但萬事開頭難,總還是要問問的。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機械廠暫時不答應,但是等過幾年國營廠改制以后,廠里實行盈虧包干責任制和記分計工資、計件工資,把生產責任制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為了經濟效益,林逸秋也不信機械廠不接這個單子。 最后就是牛二那里,他上頭的大哥答應見林逸秋一面。 雖然不見得能成吧,但這已經是林逸秋設想的最好的結果了。 不過這么多業務他一個人也忙不過來,他得從知青所或者村里挑幾個跟劉小昌一樣能干的員工。 林逸秋第一時間把事情告訴了劉季年。 劉季年思慮再三推薦了一個人。 “陳楓吧,你信任他,他是農民出身,體格也夠,那蔣三哥不是個簡單的人,咱們光有東西還不夠,必要時要來點硬的?!?/br> “咱們是去談合作的,又不是去打架的……”雖然這么吐槽,但是林逸秋還是帶上了陳楓。 林逸秋戲稱他們兩人是左右護法,可惜兩人沒有看過金庸先生的作品,并不懂這個梗。 第163章 送貨 這次的目的地直接就是松安,從劉家村直接開拖拉機去縣城抄小路需要兩小時,去松安又要兩小時,但林逸秋仍然選擇了拖拉機,還讓工人把庫存的貨都帶上了。不為別的,就為了讓市里的人,也看看他們大廠的威風。 臨走之前,林逸秋就去管金愛華要了個人。 “金喜?她一個丫頭片子能干嘛?” “她能干的可多了,再說了,以后廠里你要個助手,肯定還是優先培養自家人,現在金杰還小,金喜不是最好的人選嘛?” “這……”金愛華有些遲疑。 “你不是一心想讓金喜進廠里工作嘛,做女工這輩子最多也就做個組長,但是做銷售不一樣,銷售賺的更多,以后說不定可以做主任做經理?!?/br> 金愛華深以為意,這個工廠是集體的,將來他退了,是不可能把廠長的位置傳給兒子和女兒的,但是把兒女提拔起來,倒是可以,而且金喜做得好,以后金杰進廠也更容易一些。 見金愛華遲遲不吭聲,林逸秋又下了點猛藥:“難道金廠長你還不放心我?” “不不不,怎么會?”金愛華嘀咕了兩句,他也確實是放心不下林逸秋,倒不是覺得幾個大小伙會欺負自家閨女,而是…… 最終,金愛華還是松口了:“行吧,那就讓金喜跟著一起去吧?!?/br> 林逸秋大喜,看來計劃成了。 就這樣,被金愛華拘在家里一個多月的金喜終于被放出來了。 兩人一道來到了村口,陳楓、劉季年、劉慶年(劉季年的大堂哥,去學習開拖拉機技術的劉家村村民一員)已經在等他們了。 “走吧!” 林逸秋一聲令下,拖拉機緩緩開動。 為了方便送貨,林逸秋給這輛拖拉機做了改裝,車身兩邊刷上了“紅河生產隊十二分隊”九個大字,后面加裝了雨棚,還放了椅子,還有一張行軍單人床,方便一人休息一人開。 此刻,林逸秋就跟劉季年和金喜坐后頭。 隨著拖拉機的發動,金喜逐漸有些坐立難安,剛剛飛出家門的喜悅漸漸散去,她憂心道:“我、我以后就要跟廠里去做……那個什么銷售了嗎?” 林逸秋問她:“你想做銷售嗎?” 金喜搖了搖頭:“我還是堅持本心,我想繼續待在宣傳隊,只是我好說歹說,嘴巴都說爛了,我爹也不準,我說多了,他就要找個外村的人把我嫁了……我聽這些日子來學習的人說,宣傳隊又改革了,現如今陸同志頂替了我的位置……” 說到這里,金喜已經非常哽咽了:“林隊長,宣傳隊是不是以后就不要我了……” “當然不會,把你帶出來也只是權宜之計,不這么說,你爹肯定不會讓你出來。這次你就跟著我們去市里玩玩,等回來以后,你直接搬到知青所去住吧?!?/br> 金喜聞言大喜過望:“真的可以嗎?” “可是我爹那里……” “這不是軟的不行,咱們就只能來點硬的嘛,至于陸雪的事情,你不用擔心,她做不了多久?!?/br> 金喜是他們這個宣傳隊第一個女主角,他林逸秋可不會輕易放人走,他留了一個月多的時間讓這對父女自行解決矛盾,如果金愛華能勸動金喜離開宣傳隊,自愿走上父母安排的道路,那林逸秋自然無二話,但如今一月已過,卻毫無成效,那他自然要插手。 再說了,堂堂司令員的閨女,哪能在鄉下一個小破宣傳隊呆多少年啊,怕是一有回城的機會就飛走了吧。 林逸秋隱去陸雪的身份,把事情掰碎了講給金喜聽:“你住知青所,吃住都在我們這塊兒了,你爹也沒辦法關著你了,以后你賺的錢留一部分給家里,也堵了村里人的悠悠之口……現在宣傳隊已經改革了,以后就算沒有演出,每個月照樣會發基本的補貼,不再是你爹說的,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了。只是這樣一來,你可就沒有回頭路了?!?/br> 金喜是個明事理的人,自然也懂林逸秋的意思,她爹那么冥頑不靈,那么固執,她只能劍走偏鋒了。 “我知道,我會堅持下來的!” “很好!” “還有一件事,這一個月我想了很多,我想過出來第一件事情是干什么,我、我……我要改個名字!” “改名字?” “我叫金喜,我meimei叫金善,并不是因為我的降生給家里帶來了多大的喜悅,只是他們希望喜能降臨到家中,比如說能早日得個兒子,為此他們早早就給老二取了名字叫金山,可如你們所見,家里并沒有盼來弟弟,反而是一個meimei,所以山被改成了善……”金喜的情緒漸漸好轉,轉而講起了自己名字的由來。 “直到金杰出生,爹娘希望他可以光宗耀祖,所以才取了杰這個字。而杰本身又有才智超凡的意思,我爹娘讀書不多,卻愿意為了給弟弟取名翻了好幾天的字典……” 確實,光聽名字就可以看出金家父母對于三個孩子的期待是完全不同的。 林逸秋問她:“你想怎么改?” 金喜有些慚愧地低頭:“我也不知道,大家叫我金喜我也聽習慣了,不如把喜改成同音字,但是寓意更加深遠一些的,你看怎么樣?” “可以,我來想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