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嬌嬌 第71節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邊關駐軍固然勇猛,世家保留的實力也并不小,大家咬咬牙,也是能打個五五開的。 李耀是個威脅,最理想的方法是,但凡北山門生,若不能為己所用,便都大材小用。 可李耀的學生太多了,五湖四海,天南地北,不分貴賤,還不定學制,要這么個跟控法,戰線太長,不現實。 于是大家反過來,任人唯親,凡不得完全信任者,皆按李耀門生處理。 以至于如今的朝堂,機要之職皆由王、謝、袁、趙各方把控。 另一方面,他們也一直留意著靖安長公主。 誰曾想,這一家太低調了,低調到讓人想發力都沒處使。 但現在不同了,長公主嫁女了! 李歲安是長公主和李耀捧在手心的獨苗苗,女兒嫁到誰家,便像是伸了一只手到誰家,沿著這個路徑,總能找到撬點發力。 這不,李歲安連朝廷命官都敢下手,真是夠大膽! 誰教的?肯定是長公主教的! 跋扈!囂張!目無王法! 謝家作為夫家,任由新婦這般胡鬧,也是家風不嚴! 失德! 朱煥明,敢言敢當,不愧為清正秉直的御史中丞! 一瞬間,朝堂上位列后排的官員看向朱煥明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哦?”建熙帝應了一聲,臉上喜怒不顯:“還有這等事?!?/br> 建熙帝少年艱難,一條帝王路走的顛簸不凡,心思很深,也有人說,他是年少時染了太多血,所以老來越發篤信神佛,講究修身養性,有時朝堂上吵成一團,他都能老神在在的高坐上首,等大家吵完了,再來畫龍點睛總結兩句。 所以,但憑建熙帝此刻神態,并不好說他對北山和謝家是心生芥蒂,還是心懷包庇。 只見他目光找到謝原,悠悠道:“左司郎,你原是大理正,最清楚斷案流程,這審案判罪,得講究雙方對峙,李氏是你發妻,與你息息相關,今朱中丞之言,你可認吶?!?/br> 謝原從容出列,向上叩拜:“回稟陛下,朱中丞清正秉直,斷不會污言構陷,然則世人多易受流言蒙蔽,朱中丞固然正直,但也難免有誤信之時?!?/br> “簡直荒謬!”朱煥明厲聲道:“陛下,有人證親眼看到李氏將入席之人一一送回各自府邸,下車時都已經被折磨的不成人樣!若這還不能證明李氏驕縱行兇,謝家與北山無度縱容,老臣,無話可說!” 就在這時,一殿外內侍行至殿門,向殿門處的內侍耳語幾句,殿門處的內侍聞言,轉身繼續傳話,一個傳一個,終于傳到了建熙帝耳中。 建熙帝罕見的變了神色,忽道:“來人,設座,請靖安長公主入內?!?/br> 霎時間,滿朝皆靜,一個個眼神流轉,傳達深意。 謝原眼觀鼻,鼻觀心,巋然不動。 隨著內侍傳話,靖安長公主一身紫紅華服步入殿內。 年過四旬的婦人,如三十出頭般艷光四射,華貴無雙,她甚至未著長公主禮服,便像是自帶一股威壓,從外入內,眼神掃過處,目光皆垂。 懂得都懂,當年,靖安長公主攝政,日日隨圣人上朝,這晗光殿對她來說,再熟悉不過,而昔日她的視角要更高,是從上面往下看的。 靖安長公主行至最前,沖圣人叩拜。 圣人由她拜完,而后才抬手作請:“皇姐賜座?!?/br> 靖安長公主預起,謝原兩步上前伸手攙扶。 長公主睨他一眼,神色寡淡,待她入座后,謝原才又補了女婿的禮。 眾人的反應也不奇怪,自長公主入北山后,再未涉足朝堂,今朝竟破了例。 靖安長公主落座,手中團扇輕搖,話是對著下面的人說的:“本宮為何會來,想來諸位也都清楚,養不教,父母過,今朝竟勞得朱中丞親自參我兒跋扈,我這做母親少不得要來瞧瞧,到底是怎么回事?!?/br> 朱煥明神色凜然,并不反駁。 建熙帝淡淡開口:“方才說到哪兒了?” 謝原重新站出來,搭手一拜,建熙帝“哦”了一聲,“你繼續說?!?/br> “陛下,臣昨日的確受邀于一場酒宴,但并非是為了應酬,而是為公事前往,至于內子,她的確曾于宴席過半時出現,卻是由于諸位同僚因政事之困共情過深,場面一時失控,這才幫忙穩住眾人,且將人一一送回府邸?!?/br> 謝原頓了頓,聲沉且穩:“內子性情溫和,蕙質蘭心,與微臣成婚以來朝暮請安,恭順嫻靜,謝府上上下下有目共睹,豈來跋扈一說?” 朱煥明簡直大開眼界。 都說謝家大郎光風霽月,清正秉直,居然也是個睜眼說瞎話的! “你……” 謝原:“內子一片好心將諸位送回府中,諸位在馬車中做了什么,誰能控制?說內子行兇,敢問除了見到人從北山的馬車上下來,還有別的證據嗎?有人親眼看到內子的人對朝廷命官拳打腳踢?那他們身上可有拳腳刀劍之傷?” “這……” 朱煥明一怔,忽然有點發毛。 昨日的事傳的很兇,主要是那十來人下車時哭的呼天搶地,全無作假,又有北山身份的馬車明晃晃的昭示身份,整件事就非常明朗了! 怎么謝原三言兩語,就多了一股陰謀的味道呢。 事實證明,朱煥明的政治嗅覺是敏銳的, 就在謝原陳情結束時,靖安長公主忽然笑了一聲,“喲,聽聞左司郎也是昨日剛剛上任,其實慶賀一番也不是什么大事,怎么下值了,還在為公事奔波呢?說起來,此事也是因你們下值后聚首而起,不知你們是因哪門公事聚首???” 朱煥明根本沒機會反駁,建熙帝已緩緩開口:“朕也很好奇,左司郎,你且說說看?!?/br> 謝原再拜:“是?!?/br> 朱煥明忽然福至心靈。 轉移矛盾,這是轉移矛盾! 第52章 謝原得了圣意, 開始向眾人解說昨日情況。 昨日他到省內任職后,先過了一遍省內事務。 左司郎為左丞副手,而左丞一向總領吏部、戶部與禮部諸事, 涉及科舉選才,國庫出入等要務。 歷來革新舉措, 撥款支撐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就拿科舉來說,要有考生入學, 就要先辦學育才, 再層層篩選,各州府中每頒發優生的補貼,順利入仕的人才上任的俸祿,都是國庫支出。 然而,朝中剛發生的大事便是漕運貪污案,令國庫損失嚴重,甚至會影響軍需供給。 太子近來監國,提出了許多革新之策, 這些都需要錢作鋪墊。 謝原意識到了國庫空虛的嚴重性,目前的朝廷, 也確實不夠富裕。 至少在頒行各種新政時,財政條件會成為約束力之一,這就非常影響國家發展。 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正當他為此尋找策略時, 恰逢朝中同僚為他設宴慶賀。 說到這里, 謝原臉色嚴肅的表態—— 他的確略有些成績, 可還沒到大肆慶祝的地步。 但他還是去了,卻不是為了歡歌樂舞,而是希望借機和眾同僚一起想出破解之法。 畢竟都是國之棟梁, 借由一份愛國之心,他將憂思表達,大家不免共情,紛紛為國傷神,又在百思不得其解中借酒解愁。 眼看一個個喝過了,場面失控,謝原這才請了夫人李氏前來解圍,奈何同僚們共情的厲害,抱在一起分都分不開,他只能失禮的將人一道塞進馬車,逐個送回。 沒想到,李氏一番善意,竟被人解讀為歹毒之舉。 他不理解,也不接受。 謝原振振有詞:“若陛下不信,可將當日參宴者一一叫出來,問問他們事情是否如此。又或是將人證請來,但凡有一人親眼見到內子派人對朝廷命官拳打腳踢,內子之罪,微臣愿加倍承擔!” 這…… 謝原這話,說的就太有章法了。 他去風月之地不是為了應酬,而是拉著應酬的眾人憂國愛國。 盡扯! 可他都說了,目前朝中新政欲出,國庫充盈是前提條件,身為朝廷命官,陛下尚且在為錢煩惱,身為臣子卻在風月之地一擲千金買酒買笑,這算哪門子憂國! 所以,無論謝原說的是否是實情,他擺了這么個前提,哪怕李氏真是因妒殺去,他們也不能當堂承認自己是去尋歡作樂的。 如今入仕晉升已經夠不容易了,即便散值后去買醉玩樂這事上升不到問責落罪的程度,可在圣人眼里已經記了一筆,前途直接折了一半。 “別愣著不動啊,”靖安長公主適時地開口:“陛下,口說無憑,還是將人證請上堂,對質清楚的好?!?/br> 建熙帝看了長公主一眼,“皇姐言之有理,證人何在?” 何在?自然是早已準備好。 隨著建熙帝發話,等候在外的證人與昨日參宴之人紛紛入內,毫無例外,參宴之人皆悲情高呼,自己是為國之憂而憂,一時情難自禁,大放情懷,這才失了禮數。 后來李氏娘子前來,將他們一一送回府邸,他們在車中相擁痛哭,也是因情緒未受,加上飲了些酒,下車時打了晃兒,摔跤崴腳的都是正常。 人證就更是無措了,他們的確只看到這些官員郎君們哭著下車,并無人對他們拳打腳踢,更別提刀劍相向。 他們哭得太兇了,看起來好可憐,難免讓人覺得是受了什么委屈。 眾官員聞言,相繼肅起臉,鄭重的搖搖手,非也非也,不是委屈,是為國共情! 事實已經相當明顯了。 謝原望向朱明煥:“敢問朱中丞還有何疑惑,這本,還參嗎?” 朱明煥神色幾遍,最終冷靜下來,對建熙帝一拜:“陛下,靖安長公主護女心切,臣無話可說?!?/br> 靖安長公主抬手支頭,嘴角輕輕勾了一下,謝原聞言,也是淡定得很。 身在朝堂,不到最后一步,就不能輕易承認自己的錯誤。 更何況朱明煥還是言官,但凡他承認自己曾錯參,那就等于給自己挖坑,往后再有參,只會被堵一句——恐是誤信流言。 所以,即便現在人證已無,甚至局勢顛倒,他也只能用一句似是而非的話來蓋過。 謝原:“朱中丞說的不錯,既事實有誤,就應當查個明白,即便是護,也是在護公理與清白!事實在前,也的確不必多說,臣懇請陛下裁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