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214節
陸錦瑤點了點頭,“好,那等過幾日圣旨下來,你也問問其他院子的人,有沒有想贖身的,一塊兒記下?!?/br> 她管著一府的事,不能單單問宴幾堂。 露竹道:“奴婢這就就去問?!?/br> 雖然要準備贖身了,但還是得把現在的事做好,馬虎不得,有道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也全了最后的主仆情分。 陸錦瑤心里也松快,只等明兒登基大典,一切就塵埃落定了,以后日子就慢慢過吧。 次日,四月十八,陽光普照,新皇登基。 改年號為嘉明,明年改為為嘉明元年。 皇后是鄧國公府的女兒,但鄧國公府在朝中并無實職,也是為了防止外戚干政。 而登基大典結束,嘉明帝便去勤政殿了,趙禛半分都不敢松懈。 而太上皇和幾位嬪妃,已經遷到其他的宮殿,過幾日準備去別宮住著,馬上就端午節,端午節過后暑熱,去別宮避暑也好。 姜棠沒看過登基大典,等顧見山回來讓他講,但顧見山也描述不出,“人很多,太陽挺大,曬得慌?!?/br> 第123章 成親后的第十二天 就這么幾句話, 誰能知道登基大典是什么樣兒。 姜棠又問:“那皇上呢,皇上什么樣?” 顧見山遲疑道:“那會兒沒人抬頭敢直視天顏,我們都站在太極殿殿前, 文官在左側,武官列在右側, 左右三個人的距離,離得極遠?!?/br> 官袍一層一層, 還戴著帽子,頭頂是高懸的烈日。 顧見山是覺得熱,那些文官硬生生站一個多時辰, 差點要了老命。 禮部的人念的登基詔書,顧見山記不太清, 前面念的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后面是以明年為嘉明元年, 大赦天下, 與民更始。 顧見山把這些說給姜棠聽,其余的他真記不清了。 他是武官, 舞刀弄槍這么多年, 也沒那么多空閑讀書,看書也只看史記兵書,姜棠完全問到他的薄弱之處了。 文武百官在太極殿前等了許久,登基大典和封后大典一同進行,倒是沒有廢話, 典禮很快結束, 結束之后皇上點了幾人去勤政殿, 其余人就散了。 新朝伊始, 皇上便如此勤政,不過事務確實繁忙。等過幾日,諸位王爺會前往封地,年歲小的留在盛京,朝中會慢慢穩定下來。 顧見山留下也有這方面的原因,趙禛登基,看得慣看不慣的都有,若有人再起兵造反,顧見山也能應對一二。 但幾率不大,這種時候都得掂量著,大多數人選擇俯首稱臣。 等月底,顧見山就得奉命回西北,并把趙禛的旨意帶回去,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姜棠心道,盡管換了個皇帝,但對這些大臣并沒什么影響,該上職的上職,做好自己的事,才能升職加薪。 而登基大典也不是所有官員都能夠去看的,至少品階得在五品之上。 如永寧侯等人,就不能去登基大典。 能去登基大典,對官員算是一種殊榮,永寧侯身上沒個一官半職,在家閑待了一上午,他忍不住嘆息,侯府是真的往下坡路走了。 嘆息歸嘆息,該辦的事還是得辦。 登基大典結束,永寧侯就進宮遞了立世子的折子,幸好身上還有個爵位,不然進宮都得一層一層地通稟,而非憑腰牌進去。 這幾日朝中事多,他以為立世子的折子必得好幾日才批下來,誰知第二日,批準的圣旨就下來了。 顧見舟為侯府世子,永寧侯打算過個一兩個月就分家,也得等幾個兒子安頓好,分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不過,永寧侯猜得到,各房都在盼著分家,心早就不在一處了。 顧見水是因為仕途受影響,想他下放兩年,才走到如今的位子上,卻因為長房的過錯回到原地。 他原來的官位,如今被去年的狀元沈羲和頂上了。 而同僚看侯府出事,也趨炎附勢扒著沈羲和,顧見水在戶部,話里夾槍帶棒已成習慣,除了受氣就是受氣。 回家后他忍不住和許氏抱怨了兩句,可許氏說話比同僚還難聽,話里帶著刺,“你那兩年又是紅袖添香又是溫香軟玉的,還能品嘗抱子之喜。家里給帶的銀子不少,足夠三人帶一個丫鬟兩個小廝吃住,怎么就成了受苦歷練了。從前你在戶部如魚得水,也是家里的緣故,現在出事了嫌拖累你了,你早像顧將軍一樣脫離侯府,出了事會牽累你?” 顧見水心里一陣窩火,“我是你夫君,你這話是什么意思,你就不能盼我點好?” 許氏平靜道:“都這個樣子還想怎么好,你看看侯府,把最出息的兒子分了出去,有多少人看笑話。不過我也沒指望過你,分家后住的地方我已經讓人收拾好了,我和玲姐兒瑜哥兒一起住,你和你小娘、寧氏還有那兩個孩子住,無事別打擾我們,孩子我會自己教養,不勞你多費心?!?/br> 顧見水道:“那也是我的兒子女兒!” 許氏:“我以為你不知道呢,在孩子想你念你的時候,弄出來一個私生子,你也配當父親。我不是沒給你納過妾,寧氏和孩子也在家中等你,你當時美人在懷,估計也沒想過?!?/br> 顧見水無話反駁,只能憤憤離開。 許氏還挺盼著分家的,兩成的家產并不少,分家之后她帶著兩個孩子,足夠好好生活了。 生意不求賺多少錢,每月有些銀子就夠。 庶出的孩子有小娘帶著,她不會多過問。 她的孩子絕對不能像顧見水一樣,還好分家后就見得少了,也不必在家宴等地方演戲給別人看了。 許氏嫌惡心。 而三房也把外頭宅子收拾好了,只等分家后搬過去。 不比侯府寬敞,但足夠一家人住。 顧見海也降了兩等,不過因為他做事圓滑些,哪怕降職了還和從前的好兄弟走在一塊兒。 大抵是因為武官直來直往,沒有文官那么多的心眼子。 云氏覺得可惜,但顧見海卻不這么覺著,“本來功勞就不是我的,沾光升了官,白拿兩年的俸祿,如今不過是還了回去?!?/br> 云氏對此事一知半解,只知道四房有個主意,但顧見舟在工部,獻策不合適,就讓顧見海去了。 那時她問到底是什么,顧見海也沒說,只讓她和四房五房走好關系。然而顧見山后來離開侯府,她不像陸錦瑤和姜棠有錦棠居這層關系在,所以就慢慢不走動了。 侯府出事那陣,盛哥兒在姜棠那兒,免受牢獄之苦,云氏又托陸錦瑤送了回東西。 東西姜棠收下了,可不是正經親戚,逢年過節也不會送東西,只感激幫忙的情分。 顧見海說斷就斷吧,“五弟已經幫了咱們不少,分家之后,路還得自己走?!?/br> 光靠別人是不成的。 顧見海有女兒有兒子,自己的小娘也在,妻子也是賢惠大方的,就算分家日子肯定也不錯。 他希望有自己的家。 嫡母對他不錯,但總歸不是親生的,對他和對大哥四弟五弟有所不同,他小娘為了他隱忍這么多年,這十幾年幾乎連門都不出,他也想盡盡孝心。 而且,有些事他看不到,云氏經管宴方堂不容易,庶子的娘子,在下人眼中比不上長房四房尊貴,肯定受不少窩囊氣。 所以,顧見海覺得分家好,當然也有侯府沒落,以后再也幫不了他的緣故。 顧見海對云氏道:“分家之后還在盛京,逢年過節多孝順,多和四弟來往,二哥那邊,淡一點無妨,以后的日子只有我們了?!?/br> 云氏點了點頭,靠在顧見海肩膀上,溫聲道:“我會照顧好孩子,經管好這個家的?!?/br> 而對陸錦瑤來說,分家之后還在侯府,還是管這一大家子的事,與現在沒什么差別,不過是把二房三房分出去了。 韓氏不在,礙眼的人沒有了,輕松自在了許多。 顧見舟不會納妾,府上只有顧寧昭一個小主子,倒也不會像現在這么多事兒。 鄭氏則是打算分家之后搬到壽安堂去,陸錦瑤勸過,讓二老就住這兒,可鄭氏沒有答應。 正院是府上最好的位置,哪兒都通著,該拾掇拾掇打掃干凈,留給顧見舟夫婦住,分家之后還住在宴幾堂就不合適了。 鄭氏做主選了個日子,四月二十二,永寧侯府就分家了。 家產一分為三,顧見舟夫婦占六成,顧見水顧見海夫婦各占兩成。 財產請人做了公證,鋪子莊子的地契還得去官府過戶,像擺飾銀錢等都寫了文書,光這些,就弄了一日。 顧見海夫婦分得銀錢五萬兩,鋪子兩個,莊子三個,還有各種首飾擺飾家具,光這些就足夠普通人家花上好幾輩子了。 這么多年不是白白經營的,而四房分的財產是他們的三倍之多,可應了那句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就算交了三分之一的財產,侯府還是有底子在的。 分家之后陸錦瑤給汝林老家寫了封信,說明這邊的情況,不過世上沒不透風的墻,汝林那邊應該早就知道侯府出事了。 官場上就是這樣起起伏伏,陸錦瑤不做官,但也知道其中辛苦。 從前顧見舟是忙,忙也愿意,現在又忙又累,做了許多本不該他做的事。 不過,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至少這會兒除了看熱鬧的,沒多少人盯著侯府了。 只要安穩幾年,也不是不能回到以前的位置去。 分來的產業陸錦瑤找人迅速接手,鋪子和莊子都派了自己人過去,但想把這些生意吃透,也得些時日。 許多生意是陸錦瑤從未觸碰過的,她不由感嘆,老一輩吃過的鹽比她走的路還多。 鄭氏經營侯府這么多年,從微末到如今,耗費了不少心力,生意涉及的極廣,有瓷器、茶葉、綢緞……她還有的學呢。 顧見舟承爵請了一些親朋好友,但沒有大辦,還不及顧見風立世子宴席的一半,這也是陸錦瑤的意思,不過也有許多親戚不再來往的緣故。 平陽侯府現在也只是不遠不近地走著,曾經,陸錦瑤還想過,把自己在錦棠居的分成分給娘家一點,那會兒真是可笑。 若是分給娘家,出了事,估計直接把錦棠居據為己有了。 哪兒像姜棠。 陸錦瑤如今是永寧侯夫人,和她母親平陽侯夫人的品階一樣,宴席上陳氏帶著她兒媳來賀禮,見面時,母女倆只行了一個平禮。 陸錦瑤要招待客人,知道宴席結束才空下來,陳氏趕緊拉住人,“咱們許久沒說話了?!?/br> 陳氏沒想過侯府還能再從大理寺出來,而且謀逆之罪,哪兒能這么輕易地就揭過了??墒聦嵕褪侨绱?,侯府人沒事。 她是想去的,可兒子兒媳都說,這事是個人都會撇干凈,難道為了一個已經嫁出去的女兒,要牽扯平陽侯府嗎? 以至于知道永寧侯府度過難關后陳氏沒有第一時間去看,而是晚上差人過去問了問。 后來陳氏也去看了,陸錦瑤對她明顯沒有往日那般親昵。 陳氏心里有愧,后來匆匆見了一面后就回去了,承爵宴席是永寧侯府出事后兩人第二次見面。 陸錦瑤領著昭哥兒過來跟陳氏說話,左右無人,陳氏問女兒是不是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