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189節
姜棠請他們過來也不是吃白飯的,若是做的好,賺的銀子自然多,做的不好的,也只能辭了再找別人。 一群人齊齊應道:“東家放心?!?/br> 等姜棠走后,田掌柜掂了掂紅包,里頭有二兩銀子。別人多少他不知道,但對他來說,二兩銀子是對得起他干的活的。 田掌柜和鋪子里另一個掌柜關系不錯,兩人月錢都是三兩銀子,對方年紀比他小點,說話也客氣。 兩人又說了會兒話,想著咋讓鋪子生意更好,好早日把鋪子開到別處去,興許到時候不僅僅是漲月錢的事兒了。 鋪子生意好,姜棠自然也高興,忙活一個多月,努力沒有白費。 看著賬本和匣子里的銀票,心里就覺得滿滿登登的。 這種高興和喜歡顧見山的那種高興是不一樣,姜棠覺得,這種高興有成就感。 看完賬本,她收拾了點東西,多是吃食,打算給顧見山寄過去。 顧見山去西北的小半年并不寫信回來,但姜棠每月會寫一封,里面都是問安好,別的東西她現在不寫了。 信不知會寄到哪兒去,更不知經多少人的手,還是小心些為好。 和顧見山在一起,對朝中事也得上心些,千萬別給顧見山惹麻煩。 春臺按照原來的法子把東西送了出去,但到底送沒送到他也不知道。他聯系不上公子,也聯系不上明朝。 這會兒不僅春臺不知道,朝中人也不知西北近況。 當然,西北軍情關系甚廣,安慶帝不許朝中官員與西北牽扯過甚,不知也實屬正常。 如今朝中最大的事不是西北,而是燕王。 燕王趙禛去滇南,已經十多日未往盛京傳信了。 安慶帝半月前密令,讓燕王即刻回京,至今沒有音信。 當初賑災日夜兼程,日行幾百里,幾日就到滇南。就算燕王白日趕路夜里休息,半個月也該回來了。 十一月初八,上朝時,有大臣啟奏,說燕王不知所蹤。 大臣帶上來燕王的親侍,親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往大殿磕了幾個響頭,說了安慶帝最不愿意聽到的話,“回皇上,半月前殿下回京,途經嶺南,遇劫匪,臣等護送殿下離開,殿下卻跌落山崖,至今未找到蹤跡?!?/br> 嶺南離盛京不過百里,十幾日未有音訊,那事發就在幾日前。 諸位大臣不約而同地低下頭,不敢抬頭看安慶帝的臉色,連大氣都不敢出。嶺南地勢險峻,雖有官路,但依燕王親侍所言,肯定不是從官路上跌下去的。 這么一來,兇多吉少。 這么想著,突然聽見一陣腳步聲,然后有人跪在地上,是秦王的聲音,“父皇,還請立即命人去尋,六弟親侍尋不到,許是不明嶺南一帶地勢地情,那邊山高且陡,可讓附近的藥農進山找人?!?/br> 安慶帝看著跪在太極殿上的兒子,目光沉了沉,“就依秦王所言,派人再去尋。燕王隨侍,護主不利,先打二十大板,其余的,等燕王回來再做清算?!?/br> 親王出事,也影響不了朝綱,很快,就有人上奏,各地的奏疏處理完,方才下朝。 顧見舟如今是四品官,允許上朝,他眉宇間籠罩一絲疑惑,皇親國戚,過官路,又是為了百姓做事,誰敢攬? 一旦被抓住就是誅九族的大罪。 這條路,顧見舟走了數次,沒有哪次出過事。 便是劫匪,也知什么重要,什么人不該劫,究竟為何出事,簡直是處處透著詭異。 顧見舟覺得燕王失蹤一事有蹊蹺,可若說被人陷害,除了皇位之爭,顧見舟想不出別的原因。 但這種事要想指正,需得拿出證據。 有道是空口無憑,誣陷皇子,罪加一等。 顧家雖未上燕王的船,但滇南一行,顧見舟覺得燕王殿下為人謙遜,心存仁義,又極為聰慧,是未來儲君的不二人選。 若燕王出事,哪怕是傷了一條胳膊或是一條腿,也萬萬不能再做儲君。 御朝沒有哪個皇帝身體有疾。 顧見舟抿了抿唇,心中只盼著燕王安然無恙,其他的,只能聽天由命了。 初九,沒消息,初十,沒有,一等等到十二,依舊沒有燕王的消息。 安慶帝下令活要見人,死要見尸,但回信之人說,山崖下面已經派人尋了,附近也找過一遍,而且這幾日嶺南有雨,根本看不見任何的蹤跡。 連燕王的一絲衣角都沒看見。 報信的人沒說,但心里覺得燕王興許被猛獸吃了。 嶺南還熱些,冬日少雪,這幾日下的都是雨。 安慶帝聽完一陣急咳,他病本來好了,但這幾日為了朝中事和燕王失蹤的事煩心,隱隱又要犯病。 安慶帝問:“當地人也找不到嗎?” “回皇上,嶺南太大,地勢險峻,在山里找一人無異于大海撈針?!?/br> 安慶帝按了按眉心,“繼續找,活要見人?!?/br> 這都十幾天了,就算摔下山崖不死,可在山里沒吃的沒喝的,人找不到也兇多吉少。安慶帝何嘗不知,只揮了揮手讓人下去,他原想借滇南一事立儲君,可趙禛出事,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如此一來,儲君人選要另做打算。 不能因為一人耽誤要事。 安慶帝本來召了顧見山回來,如今人在涪城,離盛京不過六十里。 西北頻頻傳捷報,又拿下三城,安慶帝已經任命了新的城守過去。胡族的俘虜一開始還屢屢想逃走,可在御朝生活一陣子,自然覺得比在胡族東躲西藏的好。 況且,御朝人知道怎么種地,怎么建房,怎么織布,在這里能吃飽穿暖,不受戰爭困擾,慢慢也就安定下來了。 安慶帝讓人傳了封密函,顧見山不必回京了。 十一月二十,朝中依舊沒有燕王的消息。 秦王數日沒睡,臉色極差,一副為弟弟憂心深重的模樣。 等回到秦王府,這副面孔就換成了笑意,那種終于熬出頭、渾身都痛快、覺得酣暢淋漓恨不得痛飲幾杯的笑意。 讓手下的人都覺得瘆得慌。 秦王趙耀覺得,此招逼宮高明的多,雖然也有人覺得太過殘忍,可他若不出手,最后死的就是他。 成王敗寇,自古如此。 趙禛是他父皇屬意能繼承大統的人,一開始趙耀只是猜測,畢竟他父皇對他做的實在算不上什么好事,后來才是確信。 因為滇南,因為功勞,那種小心謀劃,打點出路,最后一步是什么,名正言順立太子。 他若不出手,恐怕趙禛回來直接就立太子了。知道趙禛失蹤之后,父皇眼中的心痛可真令人動容啊,真想給這兩人的父子情深拍手叫好。 趙耀并不嫉恨他父皇對趙禛好,他如今已經三十歲了,早過了為父皇偏心吃醋的年紀,他想要的是權力,至高無上的權力。 韓文柏一覺得心狠,二是怕事情敗露,就勸了兩句。 趙耀語氣冷硬,“若覺得本王心狠,不必勉強自己,大可現在離開,還來得及?!?/br> 如今趙耀離那個位子幾乎只有一步之遙,趙禛要么死要么殘,其他人哪里是趙耀的對手。他們想離開,可趙耀連親弟弟都能殺,日后繼位,他們會有好下場? 所有人都跪在地上,異口同聲道:“臣等為王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br> 趙耀這才滿意地笑了笑,“諸位放心,日后少不了諸位的好處。鄭先,顧見山如今可還在西北?” 名為鄭先的人道:“還在西北?!?/br> 趙耀覺得拿不下顧見山也好,只要他日后登基,不愁顧見山不為他所用,一把刀而已,只要趙禛沒用過,他便不計較別的。 他甚至覺得父皇做這一切并不是一點用都沒有,至少如今江山穩固,他繼位之后可以省卻許多事。 少了顧見山,那他動手也方便了許多。 父皇日防夜防,怕下面的皇子手伸到西北去,卻不想正好幫了他。 趙耀心情舒暢了許多,“燕王那邊大力去尋,就算日后傷重,他還是本王親弟弟,本王不會薄待他?!?/br> 下面人心里微寒,這是尋到了也給打殘的意思。 當真是心狠手辣。 到了十一月底,還沒有燕王的消息,但無人提議為燕王準備喪事。 安慶帝不發話,誰也不敢斷言皇子已死,更無人敢在這個時候提議立太子。 朝中風氣好像擰住了,似乎在等著趙禛回來,時間久了,秦王也覺得心煩。 有時想,干脆找一俱身形差不多的假尸,就當趙禛已經死了。 可萬一趙禛還活著,假尸做何解釋。秦王現在只恨那群劫匪沒有立馬去懸崖下面看一看,一刀了結了趙禛。 真是做事心不狠,給自己留麻煩。 秦王吩咐道:“派人去附近的村莊轉轉?!?/br> 到了十一月底,依舊沒有燕王的消息,卻有消息傳到民間,說是燕王殿下葬身南嶺,尸體被野獸撕咬,連片衣服都不剩。 燕王死了,那只有秦王一個能繼位的皇子,其實也不是,下頭幾個皇子二十出頭,還有年幼些的,再等幾年,也能頂事,誰也不知下一個皇帝是誰。 這皇家的事,讓百姓都瑟瑟發抖,不敢吱聲。 這進了臘月,天氣愈加寒冷,尤其是涪城。 顧見山煮了點熱湯,這塊湯塊顏色是黃的,煮出來的也是金黃,聞著酸香,應該是酸辣味的,姜棠信里說,往里面放切的薄薄的牛rou最好。 只不過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上哪兒去找牛rou。 現在連吃飽都費勁,有的吃就不錯了。 這個還帶點辣味,燕王身上有傷,也不知道能不能吃,不能吃只能啃饅頭了。 顧見山往里面放了幾塊土豆,又撕了白菜葉,等煮好之后,連帶著兩塊涼饅頭,一起端進了屋。 “殿下,飯好了?!?/br> 趙禛灰頭土臉地靠在床上,雖然狼狽,可身上還有種難以言說的貴氣。 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處變不驚。 讓人覺得不愧是天潢貴胄。 趙禛命大沒死,山崖下面很多枯枝敗葉,但他左腿摔斷了,落下山崖后他怕人追上來,慢慢挪著走,幸好又飄了雨,雖然冷,至少把痕跡掩埋掉了。 趙禛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就算一人落在深山老林里,也想法子活下去。 后來,過了幾日,身上帶的干糧都吃完了,就遇見了尋來的顧見山。他不知顧見山是怎么找到他的,但想他能在草原深處和胡族斗智斗勇,找他大概不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