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113節
顧見山說他保證以后會多加小心。 永寧侯還不知道, 作為父親, 他更關心的是兒子們的前途。 有沒有升官,事情做的好不好, 有沒有得到皇上的賞識。 說了也沒用。 鄭氏讓人給宴回堂送了不少藥材, 沒有再提給顧見山議親的事。 鄭氏想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 她嫁給永寧侯時,永寧侯還只是個小將軍,出身汝林顧家,名不見經傳。 永寧侯那時總上戰場,留她一個人在家里帶著孩子, 等他回來。 就那么一直等, 不知道傳回來的是捷報還是他戰死的消息。 心總是懸著, 每一刻安定下來的時候。 鄭氏想, 等顧見山定下來再管親事吧。 前頭幾個兒子都成親了,孩子都滿地跑了,鄭氏也不盼著抱孫子。兒孫自有兒孫福,這話說的并不差。 她也想過讓顧見山早點成親,留下血脈,就算以后出了事,也有個念想??蓻]丈夫的妻子帶著沒爹的孩子,只會徒增傷心罷了。 她是有念想了,那姑娘和孩子豈不無辜。 鄭氏讓南香下去,自己披了條毯子閉目養神。 就這么著吧。 春困秋乏,南香去小廚房讓李大娘孫大娘燉點補湯給夫人喝。補湯、燕窩……輪番喝著,秋日得好好補補的。 過了九月十五,天就越來越涼了。 天冷最適合吃些熱乎的,姜棠給兩只小狗喂了煮雞肝和豬肝,自己包了碗餛飩吃。 熱乎乎的餛飩一下肚,全身都暖和下來了。 街上的鮮rou餛飩五文錢一碗,但只有豬rou餡兒的,姜棠大約能嘗出來是怎么做的,豬五花剁碎,多放蔥白,用香油煨著,撒上鹽和醬油,味道就很不錯了。 賣餛飩的攤子也不多,姜棠打算先賣餛飩試試水。 其他吃食她想過雞蛋灌餅、煎餅之類的,先做一樣試試看。一步一步慢慢來,若是餛飩生意好,姜棠可以考慮做別的。 而且姜棠現在不想太累。 她有自己的家了,哪怕小,也是自己的地方,沒必要追銀子追那么緊。 在永寧侯府干活,卯時就起,過了亥時才回去。自己做事不就是為了自由嘛,還那么累和在侯府有什么區別。 還有,她不打算自己去賣。 她想找隔壁的劉大嫂合伙,就按陸錦瑤給她的分成算,她出方子,找各種rou和菜的供應商,劉大嫂幫著做和賣。 在這兒住了幾天,姜棠對隔壁也有幾分了解。 劉家有四個孩子,最大的才十二歲。 但十二歲的孩子已經能干活做事了,劉家靠的是劉捕快的俸祿,一家人日子過的緊巴巴。 如果劉大嫂愿意,就給她算分成,簽文書。 姜棠沒打算直接賣豬rou魚rou做皮包的餛飩,這個成本太高,好吃是好吃,但她吃街頭的鮮rou餛飩也不錯,沒有余錢的人未見得會買更貴的。 先從小生意做起,如果賣的不好,再想別的生意,賣的好的話就可以把這門生意全權交給劉大嫂,她琢磨別的。 賣吃的得按照春夏秋冬的季節來,秋冬賣熱乎的湯食,夏日就賣方便吃還涼快的菜樣。 至于陳家嫂子那邊,姜棠想過陣子再說。 顧見山說的是有事去那邊敲門,在姜棠看,應該非急事不敲門。 陳家那邊去提合伙肯定點頭,但姜棠想自己試試。反正她還年輕,什么事都不急在一時,就算沒成功她每月還有蛋黃酥的分成,日子不至于過不下去。 若是沒有蛋黃酥分成,姜棠可能會等幾個月再贖身。萬一她出去了賺的不多呢,但有分成就不同了,哪怕做生意賠了她還有退路。 姜棠估摸著隔壁快吃完的時候,盛了碗餛飩過去敲門。 這回開門的是個老太太,花白的頭發梳成一個小髻,只簪了根木釵。 穿的很普通,袖邊還有補丁,但十分整潔。 見著姜棠明晃晃一愣,瞇著眼睛問:“你是……” 姜棠笑著道:“您是劉家嬸子吧,我是隔壁姜棠,中午做餛飩做多了,送過來一碗?!?/br> 劉大娘又是一愣,前幾天才吃過姜棠送的紅燒rou,今兒又送了餛飩。 送東西都是可著好的送,看顏色還是rou餡兒的。 劉大娘忙擺手推拒,“不了不了,家里都吃了飯了?!?/br> 就是吃了飯才送的,姜棠道:“一碗沒幾個,吃了也不頂什么的?!?/br> 她沒急著說做生意的事,離晚飯還有半天時間呢,足夠劉家人慢慢想。 送東西肯定會想東想西,劉家人實在,送了碗紅燒rou,回了碗炒雞蛋。估摸著晚上做飯,會送些東西過來。 就算不送也沒事,晚上再來一趟就成了。 劉大娘雖然年紀大,但還真說不過姜棠,迷迷糊糊就把餛飩端進屋了。 劉家已經吃過了中午飯了,蒸二米飯,燉茄子土豆。 劉家的宅子和姜棠的一樣大,格局都一樣,劉大嫂和公婆住兩間正屋,三個孩子住廂房。 還有個小女兒,才一歲多,跟劉大嫂睡。 劉家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老大十二歲,還有三四年就要議親了,要給兒子娶媳婦,這么大的宅子肯定不夠住。 劉大嫂是個過日子的人,家里十天吃次rou,幾個孩子總是饞的跟狼似的,還以為沒給他們吃飯呢,但說實話,這已經比許多人家強多了。 她問婆婆是誰,劉大娘道:“隔壁剛搬過來的姑娘,送了碗餛飩?!?/br> 說完她又把孫子孫女招呼出來吃餛飩,還狐疑道:“咋一直給咱家送東西,也不知道是光咱們有的,還是幾家鄰居都有?!?/br> 劉大嫂正刷碗呢,她擦了擦手上的水,去屋里看了看,一碗餛飩就剩三個了。 劉大郎:“娘,還有呢!你吃!” 劉大嫂哪兒舍得,“你們吃吧,娘不愛吃這個?!?/br> 一小碗總共六個餛飩,三個孩子一人兩個,全給吃了。 連著餛飩湯都喝得精光。 問好不好吃,各個眼睛亮的跟燈籠似的,“好吃死了!比街頭賣的餛飩還好吃!” 劉大嫂呸了兩聲,“晦氣,說什么死不死的?!?/br> 劉大嫂的女兒抱著她的腰,“娘,真的好吃,比過年吃的餃子還好吃呢?!?/br> 空氣里只剩餛飩的香味,劉大嫂心道,這么好吃,到時候送啥回去。 rou是好東西,還貴,一斤rou十幾文,總要人家的rou劉大嫂可不好意思。她婆婆直說晚上做什么送點過去,劉家最好的東西就是雞蛋了。 家里還養了幾只雞,但是得留著過年吃,現在也舍不得殺。 只不過,幾個孩子的饞癮被這碗餛飩勾出來了,吵著鬧著要吃rou。 劉大嫂沒法兒,還是殺了只不怎么下蛋了的母雞,燉了一鍋,晚上給姜棠撿好雞rou送去了一碗,“家里也沒啥好東西,正趕上殺雞,給你送點過來?!?/br> 姜棠道:“謝謝嫂子,要不進來坐會兒?” 劉大嫂一下午也沒干別的事兒,一邊想姜棠哪兒來的,怎么這么多錢,隔三岔五就吃rou。一邊回味那天的紅燒rou,覺得姜棠的手藝是真不錯。 姜棠說話也不畏畏縮縮的,很是大氣,像高門大院出來的人。 劉大嫂心里還有些怵,想想還是跟著姜棠進屋了。 她家就在隔壁,她怕啥。 姜棠走在前面,道:“我也正吃飯,嫂子要不跟著吃點?!?/br> 劉大嫂擺擺手,“我就不吃了……” 姜棠:“還是吃點吧,添雙筷子的事,以后住在這兒少不了麻煩嫂子,隔著墻說一聲就行了?!?/br> 這就是住的近的方便之處,有什么事喊一聲就行了。 劉大嫂隔著院墻喊了一聲,然后就看見了墻上露著尖的碎琉璃。 沒站一會兒,屋里又鉆出來兩條小狗,汪汪直叫。 姜棠對著小狗道:“烏金點金,不是壞人?!?/br> 她給兩只狗起了名字,眼睛上有金毛的叫點金,狗弟弟就叫烏金。金子值錢,寓意好,而且,兩只小狗雖然小,但特別警醒,一有動靜就豎起耳朵。 劉大嫂哎了一聲,“你這兒挺好,養兩只狗不錯,還有院墻那兒,我家人多,你一個人是得注意點?!?/br> 劉大嫂和家里說了不回去吃飯,在姜棠這邊吃兩口,順便說說話。 姜棠:“嗯,盛京的親戚給我弄的,一個人是不安心。嫂子先坐,飯馬上好?!?/br> 姜棠做了魚rou餛飩,幾道小咸菜。 “嫂子能吃辣嗎?” 劉大嫂道:“能吃?!?/br> 姜棠給劉大嫂碗里放了一勺油辣子,“嫂子嘗嘗我的手藝?!?/br> 這碗比送去那碗多,一碗十只餛飩,皮薄餡兒大,都能看見里面rou的顏色。 劉大嫂只吃了一個,“妹子手藝是沒得說?!?/br> 姜棠:“嫂子愛吃就成,我初來乍到,身上是有點余錢,但是光花不賺,早晚有一天坐吃山空了。我做飯還成,想過擺攤賣吃食,但我長得太容易招惹麻煩?!?/br> 劉大嫂贊同地點了點頭,長成這樣,又去做生意,難免被潑皮無賴纏上,“妹子是想……” 姜棠道:“我想請嫂子幫幫忙,幫著我擺攤賣吃食。方子和鍋碗瓢盆都我出,當然也不會讓嫂子白幫我,到時候分嫂子家里二成利潤?!?/br> 見劉大嫂愣愣的,姜棠也沒催的太緊,“嫂子要不帶回去吃,和家里人商量商量?!?/br> 這一口一個嫂子的,劉大嫂人都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