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天下何時能亡 第59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穿越到異世界找meimei結果推翻了王朝第一劫──無知、他為什么還不跟我離婚、請讀懂41%的我、租屋處撿到日本軍官地基主、咸魚女配要擺爛[七零]、王妃躺不平、在戀綜修羅場后我爆紅了、在男多女少的古代世界、天佑福紅、新婚夜太子妃把洞房炸了
在官員們的估算之中,頂多也就帶走一萬人吧。 這個數目的口糧,每個郡府或者縣衙里頭要一要,和當地的豪紳們談一談,要拿到手還是不困難的。 最后能拉到十萬人這個數目,這些官員們那是真的完全沒有想到,協同會的人真的能這么給力,不僅把流民們基本都帶走了,好些在當地種田的佃戶也都給協同會成員給拐走了。 畢竟九一這樣的比例,他們就是老老實實種田也都吃不飽飯,但去南貞郡那邊,官老爺說只要十五稅一,而且自己開墾出來的田地還能免稅,那為什么不去? 就算國人再講究故土情懷和落葉歸根,那也是基于能活下來這一點。 這些佃戶一走那就是拖家帶口的好幾號人,并且一嚷嚷,一個村子里走的還不是一戶兩戶。 一開始人數超過預期的時候,這些官員們就覺得有些不對了,但咬咬牙還是給弄出來口糧了。 后來人數和預估相比翻倍了,官員們覺得這樣不行,和協同會的人去談談,然后協同會那邊的人說,既然翻倍能咬咬牙要出來,那再多一點,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的吧。 不能前面的救了,后面碰到了的就這么見死不救啊,實在要不到糧食了的時候再說吧。 都這樣說了,這些官員們也只能咬咬牙,繼續去多要一點。 再多要一點。 要不然協同會的那些人把他們的要求完成那么好,自己做官的卻拉垮了怎么行?那到了南貞郡之后,他們要怎么管理這協同會的人呢? 自古文人就沒有不好面子的,這顏面的事情不能丟。 于是最終從多要一點到多要億點點,一直要到現在十萬人,這些官員們真的是要到自己腦袋都要禿了,并且把未來南貞郡很多往來經營的事情給談出來了。 是好事啊,但如果再給他們選擇的機會,他們選擇留在京都城里頭。 三省六部那沒日沒夜加班算什么,他們這邊才是真的苦逼。 救了這么多人,成就感是很高,可是他們一開始從京都城里頭出來,真的完全沒有要做好這些事情的心理準備,生怕哪一次要不到糧食了,這么多流民當場嘩變,那誰都頂不住。 ——到后面這些官員們是真的這么和那邊幾個郡的郡守及豪紳們聊的,你們不給,外面那么多流民可是會掀桌的,你們再考慮一下給不給吧。 ——官員們也不想這么流氓著地聊天的,但普通的聊法已經沒辦法聊出來這么多糧食了。 瞧瞧,京都城里頭的事務做完也頂多就是猝死,但這邊的事情做不好那是可能會不得好死。 當然帶這么多人行進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的。 這么有組織有記錄的數萬群眾在,這些官員一路上都沒有碰到過什么不長眼的匪徒向他們靠近過。 畢竟這群人邊疆的駐守軍都看著害怕,更何況是那些匪徒? 見到這駐守在南貞郡邊界處的西都府士兵們,這些官員們怎么能不熱淚盈眶呢?到這個地方之后,終于他們要帶領的隊伍不會再增加人數了。 這多么令人感動?。?! 而松了口氣的西都府士兵們看著這些官員們激動的目光,心里十分不明所以,不過現在時候已經不早了,必然不可能這個時候讓這些人現在趕著去南貞郡,只能在這個營地之中暫且休息下來。 這個營地原本就是個供給六萬兵馬居住的地方,哪怕有些帳篷隨著秦沛出征的時候給帶走了,但剩下的還是能住不少人的,只是這不少人在十萬人之巨面前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大人,帳篷可住不了這么多人,這可要怎么安排?”營寨留守的偏將看著這些人,感覺無從下手,只得對著官員們求助道。 終于可以躺平了的官員們倒是很放松,很隨意地回應道:“放心,安排的事情他們會自己搞定的,你們只需要告訴他們哪些帳篷能給他們住人就行?!?/br> 偏將得了訊息,就這么讓人去安排了,沒多會就得到了回訊,那些看起來像都是流民的百姓們,居然真的開始自我劃分起來,帳篷都給了那些老弱病殘,還剩下的一些帳篷則是鼓勵給那些有貢獻或者學習情況比較好的去住,其他人就在外面相互靠一靠擠一擠湊合著取暖這么睡了。 這十萬之巨的人群,也沒有地方能容納下這么多人能住的,好在越往南溫度越高,哪怕已經快要過秋季了,這樣湊合也都能挨得住,這一路上這樣湊合過來的,營寨這邊已經是這些人一路上住過最好的環境了,不管上下也沒什么好挑的。 “學習情況好的?有貢獻?”偏將聽得一頭霧水,不明所以地看向官員們,希望能得到這些官員們的解答。 官員們看到偏將的目光,很習慣性的就開始給偏將解答了。 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用二十天,官員們過去是沒有這么有耐心,去和這些在他們看來沒有腦子的偏將們解釋的,但現在他們也已經被協同會的這些人給帶習慣了。 他們一行從京城出發的時候,也就六百多人,在決定要帶流民一起出發時候,很快流民的數量就超過了他們這個隊伍的人數,一旦這人數不均衡之后,這個隊伍實際上就有些危險了,哪怕還有南貞郡土地這個胡蘿卜在眼前吊著。 官員們考慮的是從當地都府那邊要一只隊伍來護送,但協同會里的人表示不需要,大家都是貧苦人民,所以也都是他們兄弟姐妹,和他們交流,他們是會理解的。 然后這四五百個協同會的成員們就開始各自帶上幾個新加入的流民們……識字。 ——可謂是協同會的傳統老技能了。 儒家或許有很多地方不好,但有一點還是好的,那就是‘有教無類’。 他們一直都沒有限制普通人,哪怕是最低等的階層去讀書識字,世家控制在手中的只是各類知識書籍書刊,很多都是孤本,在外面是沒有辦法看到的,以及還有高端教育資源的壟斷。 其他人要讀書,或者誰要教誰讀書,可能會迎來異樣的目光——‘這人是不是有什么毛???’之類的,但并不會有誰去阻止,也沒有人覺得這是不可以的事。 因此最開始邵奕認識葉共謙的時候,還是比較傳統文人的葉共謙,就是這樣很無私的去給貧民們傳授知識。 包括后來協同會建立,邵奕也沒有在這方面插手過多,由這些文人書生們建立的地方,很自然而然地就開始順應著辦學堂都是因為這個思想。 流民們也知道知識的好,這是很多老爺才會的東西,他們不覺得自己能學會。 但協同會教的不一樣,他們教的是一些很奇怪又很簡單的圖畫,說這是數字,12345什么的,看起來就很簡單也不難學,沒有老爺們學的那么多比劃的文字那么復雜,而且后面根據著數字繼續教學的加減乘除什么的,日常生活中也都能用得上。 然后不知不覺就學進去了。 所謂拿人的手短,不管是吃食還是知識,這年頭的人有時候很黑暗有時候也很淳樸,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概念雖然沒有這么夸張,但也還是有的,哪怕不是文人只是百姓們也都一樣。 初期穩定住之后,后續人多了,也基本上都是按照這個模式來。 曾經的學生變成后來的老師,并且把一些跟著來的佃戶之類拖家帶口的人群打散開來,不同親戚分到不同的組別里,這些后來的親朋好友沒有辦法形成組織后,隊伍就更不容易出亂子——這還是朝堂上大臣們為了控制南貞郡想出來的招數,協同會的書生們看到隊伍壯大難控制之后,就這么拿過來用了。 而最開始的那批協同會成員們沒有新的知識往下教,他們到京都城前前后后的也沒有多久,大多數也就只是在協同會里面學了簡單的算術,字沒有學幾個就跟著出發來南貞郡了。 但這并不是什么問題,這些協同會的人可以換個法子,和這些流民們講其他的。 -------------------- 第72章 把協同會創立時候的那些事情, 中間遇到的一些困難還有解決辦法,還有學堂上那些書生們說的思想理念當做故事對著這些流民們講, 簡單來說就是當初他們加入協同會的時候, 學堂里是怎么教他們的,他們現在努力去回憶,把那些東西給傳遞出去。 當然,對于這些成員們來說, 并沒有搭建協同會這個框架的書生們那么深, 想要延續自己類似學說一樣的思想下去, 他們就是很純粹的在對其他人講故事。 正如邵奕所知道所見聞的那樣, 這個時代的娛樂是非常缺乏的,其中對于這下面的貧民們就更是如此, 即便是有話本戲文, 也都是說一些他們聽不懂的才子佳人帝王將相的故事,只有少部分民間傳說會和他們有關,而民間傳說一類的又往往只局限在某個地方之中,很難真正流傳開來。 對于這些貧民們來說,協同會里和他們講的那些事,應對的方法,里面那些人遇到的不平, 都是他們經歷過的,即便沒有經歷過, 也以后很大可能會碰上的。 這些人什么時候聽到過這樣的故事啊,一個個都聽得入神,而入神著入神著, 就忍不住開始回憶起來自己的經歷,決定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的人, 誰身上又沒有點苦楚呢? 最終有人忍不住聽著故事含著淚,發出了聲音:“我也有冤屈,我也能求個公道嗎?” 然而話出口,隊伍中年紀大些的人就出聲帶著過來人的樣子,用很無可奈何地語氣說道:“崽,不是天底下的官,都是京都府尹那樣的好官的?!?/br> “總是會有的,我們隊伍里的那幾位大人難道不是好官嗎?”對于百姓來說,好壞的判斷也很簡單,這些官員讓他們吃上飯了,哪怕只是勉強填了點肚子,連吃飽都稱不上,但在乎他們死活,就已經是很好的官了。 “可求了公道后,那位府尹大人死了?!蹦俏贿^來人很冷靜地陳述著事實。 這樣負面的聲音不可避免的隨著故事產生了,協同會那些成員們對這樣的聲音束手無策,不知道應該怎么應對,但對于跟隨隊伍而來,也同樣在做和成員們一樣事情的那些協同會書生們來說,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 “正是因為這樣,大家都應該好好的讀書,去學習,去做官,成為府尹大人那樣的人,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是會被淹沒的,若天下都是府尹大人那樣的官員,那自然天下就會是公道的?!睂τ谶@些懷揣理想的書生們來說,這確實就是他們的想法。 “我想殺了那些畜生?!边@是情緒激烈的人。 “那就收集罪證,撰寫訴狀,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睍卮鸬?。 “若是我現在就想去殺呢?” “……我們這不限制你們行去的自由,但若是觸犯了大邵律法,我們這也有官爺,也有護衛,你若是成功而回,一切會根據大邵的律法處置?!睍鷤兓卮鸬煤苷\懇,這些聽眾們啞口無言。 然而誠實的話語并不會平息他們的怒火,有人質問著:“你說等待時機,可天下哪有什么時機,我要鳴冤得等待到一個什么樣的時機?” 書生們面對著怒火也沒有什么畏懼,很篤定地回答道:“等到朝廷再開科舉,我等為官的時機?!?/br> 這些民眾們怒火在書生們這平淡又平靜的語氣之中冷卻了下來。 他們之前還在說能求公道的府尹大人死了,現在這些書生們如此淡然說等他們這些人為官,這是什么意思大家心里都知道。 協同會這個組織一直到這時候,才算是被這些流民記在了心里。 他們并不是在說空話,也不是在和他們畫餅,而是真的篤定行走在那條道路上,作為殉道者又或是引路人。 民眾們認真看著這些書生們。 “畜生殺了一茬,之后還會冒出來一茬接上,不管是告官也好,殺戮也好,甚至起義也好,最終的結果都不會有所改變?!睍鷤兌际亲x過史書的,這些事情并不難發現,“但我們相信,世界上總歸有一條道能通往真正國泰民安的大同之道,希望大家能和我們一起探索?!?/br> 將散亂的人心安撫下來后,書生們知道這樣還是不行的,但做事過程中遇到意外這點,之前在創立協同會之前就遇到過很多,萬事皆有解決法。 這是他們從明輝先生身上學到的。 待民眾們平靜下來后,這些書生們就聚集起來商談了一番,最終就去拖著官員們給這些流民們在路上偶爾休憩的時候,去給大家搞演說——這也是沒轍的事,晚上這些官員們還得要去忙活要糧。 一直講述過去的事情,只會讓這些流民和佃戶沉浸在過往之中,現在最好還是要讓這些人往前看,希望這種東西不會存在過去,一直都是在未來。 這種時候讓這些京都府來的官員們出面,給這些人解說就非常的合適。 官員們了解情況之后,對這些協同會的人沒有什么好氣,但這個事情已經釀成了,他們只得苦逼的把這個活計給攬了過來,作為協同會統籌這些流民事務之外的一個補充。 官員們扒拉著自己出發前就準備好的一些計劃書和搜尋到的相關資料,去詳盡仔細的和這些流民們去說南貞郡是什么樣的,他們這次出發是要做什么。 有的時候他們在路上也會順便解答這些流民們的一些疑問,比如到當地之后如果有什么情況,他們應該怎么解決,或者說怎么求助,怎么樣才不會再有他們故土上發生的那些苦難。 這只能是由這些官員們去和這些接下來要在南貞郡扎根的百姓們傳達的,他們之后會是這些地方的父母官,從他們的口中說出來才會有信譽,這些是協同會的書生們沒辦法代勞的。 而不管是協同會的書生還是成員們又或者這些官員們,對于使命感這種東西并不怎么了解,但在協同會成員們本著大家都是同類,這些應該是要知道要了解這些的,只有了解了才會有希望和期盼。 很多貧民們都是渾渾噩噩的出生,渾渾噩噩的死去,覺得自己就是蜉蝣一般,這是他們第一次知道,自己原來是有任務的,是被家國寄予厚望的,這種完全無心插柳一般,就這么把這種使命感向著這些流民們心中注入進去。 或許這些官員之中有些人心中也有著各種小九九,沒有那么的高尚和大義,但在這么多人面前,他們是不敢說什么不好不對的話的。 而有些話說多了,是會讓自己都相信的。 高坐于高堂上,看不見百姓的時候,可以很輕松不要自己的良心,但若是和這些人一起前行,這些貧民們殷切地喊過他們‘大人’,恍若師生一般回答過這些貧民的問題,接過從這些貧民手里遞過來的吃食和用水。 大多數人或許沒有那么好,但也沒有那么壞。 在不認識的情況下,那或許只是一串數字,一具陌生的骸骨,但若是見面過,友善的交流過,那就又是另外一個概念。 所以這樣行進到西都府駐守軍營之后,這官員們對著偏將們解說起來變成了完全不一樣的態度,甚至隱隱有著股自豪又想要炫耀的心情。 你看,我把這么多人帶過來了,大家還這么自覺自立,我家的崽子們是不是特別棒。 聽出來這官員們隱含在解釋之中那炫耀的姿態,偏將:“……” 暗秀完了的官員們爽了之后,也很快就進入了本職工作,笑瞇瞇地看向偏將:“將軍啊,我們路上能吃的東西都吃的差不多了,這日頭也該吃飯了,能給一些糧食嗎?只需要解決這一頓就好,明日一早我們就出發?!?/br> “我和你們秦長史也是有交情的?!惫賳T對著偏將開始算著自己和秦沛的交情,不過這個交情并不算假,他確實是原來秦沛這個派系的人,“回頭我到了南貞郡,見到秦長史后讓他給你們營寨補充上這個口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