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男二有點東西[快穿] 第204節
好在這家工廠是建在大隊里,而且還是由蘇知青創辦起來,所以他才能借著這個機會進廠,蘇知青也愿意給其他知青提供機會。 對此,他們應當更加珍惜這次的機會,而不是在后面抱怨‘不公平’。 當范善的話說完,倒是沒人敢再說什么。 對于蘇霖這位知青,每個人心中的感觀都挺復雜。 蘇知青才來就弄出這么大陣仗,讓他們知道原來知青也能這樣,他們也想著要不要仿造蘇知青的方法,也弄出一番事業。 在這之前,他們內心充滿著信心,想著蘇知青能做到他們一樣也可以。 結果發現,真的好難。 除了多讀了幾年書之外,根本沒其他能拿出手的本領。 對于蘇知青,多少有些佩服的情緒。 現在聽范善的話,更覺得蘇知青是真的為同為知青的他們著想。 雖然只有一個名額,但總比一個名額都沒有的好。 考核的事是由蘇霖來安排,最后一共招聘了十八個人,知青中司倩考上了辦公職工,還有一位男知青去了生產線,其他全是大隊的鄉親們。 這么算起來,梁家大隊可是一下子解決了三十多名的工作問題,一開始還沒引起什么轟動,畢竟廠子辦了起來,但工人們都沒拿到一分錢,相當于在干白工。 可是! 就在制磚廠成立的半年后,發放了第一批工資! 所有工人,最低一個月都能拿到接近四十塊錢,最開始進入制磚廠的工人最低拿到了兩百四十塊錢! 半年工資兩百四十塊啊,相當于以前一家人的年總收入。 這怎么可能不讓人吃驚?! 這么多人中,蘇霖的工資自然是最高的,六個月收入四百多塊,一下子從貧民變成暴富人群。 在此后就是梁連和鄭郡。 這兩位的家庭有些相似,家里就一位長輩,日子過得都有些苦難,不然也不會這么年輕的時候就掙最高的工分。 鄭郡稍微好點,鄭老爺子年級大了些,但好歹還有些積蓄,梁連就不同,家里才還完以前的欠賬,這幾年兩母子作死的干活就為了想讓以后的日子更好一點。 本來以為還有得熬,誰能想到現在他也是那高工資的工人了。 手里抓著三百來塊,梁連眼眶都有些濕潤,他略帶些哽咽,滿心激動的都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現在只想馬上回家,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娘,讓她也跟著高興高興,也可以讓她別那么拼,以后家里有他撐著。 鄭郡這會已經算好賬了,三百塊拿給爸,剩下的錢他拿著偶爾改善下伙食,舔了舔下唇,“發了工資自然得慶祝下,要不咱們明天去鎮上吃一頓吧?!?/br> 聽說國營飯店有道特有名的紅燒rou,好吃的不得了。 老早就饞過,但無奈兜里沒錢。 現在不同了,第一次發工資怎么都得去慶祝下吧。 “行,明天一塊去,我請客?!碧K霖大方宣布,正好他明天得去鎮上一趟,借著機會請客獎勵下他們。 不過,誰也不好意思去。 在國營大飯店可得花不少錢呢,最后好說歹說,蘇霖決定去鎮上采購一飯,買些rou回來,讓梁嬸子幫著做一頓,大伙一起聚聚。 是有必要慶祝下。 除了發放工資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安排。 工作崗位徹底劃分出來。 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蘇霖是知青之外,還是梁家制磚廠的廠長,負責整個廠子的經營。 而生產方面全由梁連負責,別看他年紀小,但絕對是學得最快最認真的那個,做起事來也不會毛手毛腳,教導他人的時候也特別的耐心細致。 鄭郡在和梁隊長談成第一件生意后,就一直做著銷售的事,廠子發展的越來越好,他功不可沒。 就和梁隊長原先說的那樣,蘇霖有了左右手,而正是因為他們三人,廠子的效益越來越好,每個工人才能得到他們應有的回報。 這樣的大好事,怎么不該慶祝下? 既然不好都去國營飯店,就去采買些豬rou雞rou,讓梁嬸幫著做一頓大餐,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頓。 發放工資的第二天放假,也是想著他們手中有了錢,肯定忍不住去買些物件,蘇霖也有這個想法,他得給家里人寄點東西。 之前的幾個月都是家里每個月給他打錢,時不時寄點用品過來,他就算想回報也苦于兜里沒錢。 現在不同了。 正好在大隊收點干貨給家里寄過去。 別看是城里人,但在吃的方面上還不如鄉下。 城里每個人都有指標,指標一用完有錢也賣不到東西,倒是能去黑市,但現在這個年代又有幾個人敢去冒險?真要被抓到,一家人的工作都有可能丟掉。 所以指標一用完,想要吃飽吃好真的太難了。 要是誰家有個農家的親戚,還能從農家收點青菜之類的食物,如果沒有也就只能忍著。 蘇霖這次收了一些紅棗和曬干的桂圓,還有幾十個隊里阿嬤腌制的鹽蛋,這玩意夠稀罕,要不是看在蘇霖的份上,人家還不一定賣。 再有一些最開始燒制的陶具,比不上供銷社賣的好看,但也挺實用。 專門撿了些干草塞著,就怕路上會摔壞。 除了這些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包成一個大大的包裹寄給了家里人,寄完包裹又通過郵局匯款,給家里寄了一百塊。 倒不是圣母心,而是覺得應該這樣。 他和原身的家人在一起相處的時間不多,分開這么長時間又很少聯系,但也是真能感受到原身家人對他的關懷,讓他特別的暖心。 如果以后有機會,可以考慮回去一趟。 前些日子家里來信,娟兒還說弟弟想他想得躲在屋里哭,還給他攢了不少糖果,就等他回去吃呢。 不過,除了家里人之外,還有一封讓他有些意外的來信。 信件寄來了蠻久了,蘇霖看過之后就塞進抽屜,根本沒打算回信。 來信的是鄒琦,專門詢問一些下鄉知青的事,以及對他突然下鄉的埋怨。 這種信,回不回都無所謂,反正鄒琦遲早會下鄉。 只不過蘇霖沒想到會那么快。 寄去的包裹還在路途中,大隊突然收到消息,“隊里又得收幾個知青了,只希望這次來的人都能老實些?!?/br> 不怪他們擔心,梁家大隊的知青還算老實,是有些嬌生慣養,一看都不是干活的人,但好在他們心里再埋怨,該下地還是會下地。 不像隔壁大隊,聽說有個人故意摔斷腿,就是為了能回城。 誰能想到上面還真批了,這一下像是捅了馬蜂窩,好幾個知青效仿,直接鬧到鎮上去,連帶著整個大隊都接受批評。 前些日子幾個大隊長相聚,梁隊長是沒少聽他們埋怨,以及多了一些對他的羨慕。 沒辦法,誰讓他們梁家大隊出了個蘇知青這樣的能人呢。 有了對比,梁家大隊看著他們隊里的知青是越來越順眼,有些小毛病但也不礙事,只希望這次新來的也一樣老實些。 “鄭郡明天不是要去供銷社一趟嗎?正好讓他把知青接回來?!秉S支書安排著,誰去都行,只要把人帶回來就好。 梁隊長打趣著:“那得給他一把花生,他才愿意聽話?!?/br> 不管怎么說,接人的活就落在了鄭郡身上。 第123章 鄭郡還真得了一把花生,對此接人的活很是滿意。 花生沒多少,但好歹去得路上能解解饞。 他并沒有直接去鎮上,而是先跑了一趟隔壁的大隊,談好生意后再順路去接人,來得時候有些晚了,剛進屋就見里面好幾人側頭盯著他。 鄭郡愣了下,“這些都是?” 不會吧,數下來得有七八個人,以往可沒一次性分配到這么多人。 “都是,名額已經記錄好,你將他們帶回去就行?!鞭k公人員笑著。 鄭郡可不敢答應,好歹要問清楚:“可以往最多不是四五人嗎?這次怎么一下子分了這么多?其他大隊是怎么安排的?” 本想著含糊過去,含糊不過去也只能直說了,“你也知道其他大隊的情況,知青對于他們來說是負擔,你們大隊有了制磚廠,多少比其他大隊富余些……” 說來說去,就是讓梁家大隊幫著多養養人了。 鄭郡白眼一番,不過到底沒拒絕。 這次人選就算多了,但也不至于成為大隊的負擔,但理是這個理,說肯定不能這么說,還得賣賣慘。 最后,當著這八人的面,鄭郡皺巴著臉將大隊的困難一一說了出來,說得要多慘有多慘,辦公人員肯定不信,但這次人選分配的事梁家大隊確實出了不少力,也就只能附和著。 他這邊附和,其他知青們可不知道。 還當梁家大隊生活條件是真的很困難,一時之間都有些擔憂起來,這可是以后要待上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地方。 半個小后,鄭郡帶著八人前往梁家大隊。 本來他是借了隊里的牛車出行,正好還能將人帶回去,結果來了這么多人,坐肯定是坐不下來,他道:“你們把行李放上面?!?/br> “鄭同志,還得走多久???” “你看能不能在牛車上擠擠?我實在是走不動了?!?/br> “這邊還能擠出兩個空位,要不女同志先上去坐?”一位帶著書生氣的男知青開口,說話的時候視線落在了一旁的女同志身上。 這次八個人中有三名女同志,其中鄒琦同志讓人忍不住將視線放在她身上,“鄒同志,你看著最文弱,要不你上去歇會吧?!?/br> 鄒琦沒意外,她早已經適應這種場面,很多時候不需要自己主動,就會有人替她搶到想要的東西。 她其實還有些力氣,但如果有得選擇,自然不愿意靠雙腿走回去。 可惜的是,她碰到了一個克星。 鄭郡瞟了男知青一眼,“三個女知青兩個坐牛車,那另外一個怎么辦?你背著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