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2:大曌王朝錢幣制度
*貨幣起源 早期的金屬貨幣是塊狀的,使用時需要先用試金石測試其成色,同時還要秤量重量。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建立了更加復雜而先進的貨幣制度,這些硬幣上面帶有國家元首,如皇帝、國王等君主的頭像、復雜的紋章和印璽圖案,以免偽造。 貨幣單位: 釐(個)、分(十)、錢(百)、兩(千)、萬(萬)、銅(十萬)、寶(百萬)、鈔(千萬)、銀(億萬)、金(兆萬) 貨幣關係 500釐=1分 500分=1錢 500錢=1兩 500兩=1萬 500萬=1銅 500銅=1鈔 500鈔=1寶 500寶=1銀 500銀=1金 1金以上者都統稱為兆,為了避免貨幣混亂,煌登基時就立遺旨規定后世之君均不得隨意更改。 下面是煌規定的王公貴族的俸祿 固倫親王3500兩 和碩郡王3000兩 多羅貝勒2500兩 固山貝子1500兩 固倫額駙1200兩 和碩額駙1000兩 鎮國公、輔國公500兩 鎮國將軍、輔國將軍200兩 下面是煌規定的各級官員的俸祿 一品180兩 二品155兩 三品130兩 四品105兩 五品100兩 六品160錢 七品140錢 八品120錢 九品100分 未入流500釐 *外觀 是28mm4g之圓幣,各幣按照等級,材質也有不同。 釐用鈹礦、分用鉻礦、錢用鎳礦、兩用鋁礦、萬用鋅礦、銅用銅礦、鈔用鎂礦、寶用錫礦、銀用銀礦、金用金礦。 背文襄有戶、工、陜、臨、宣、薊、延、原、西、云、同、荊、河、昌、寧、江、浙、東、福、陽、襄局名,兩以下的制錢為國有制錢單位製造,萬以上則由中央寶泉、寶源二局製作,經皇帝開光后流通,嚴禁私自製錢,違者斬。 此外,學習清朝,發行年號錢,賜名「煌羽帝寶」,一煌羽帝寶=一千金,一年只發行一百枚 年號錢,只做為皇帝賞賜臣子用,大臣、民間不得私下流傳,否則以私通外敵,叛國大罪論處。 年號錢外觀則是三十五mm四g、鑽金礦、背文為日、滿、蒙、漢四種語言并列之圓幣,內容為穿左「帝」字、穿右為「寶」字。 *鈔票 除了年號錢,煌羽十五年漢王之亂平定之后,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金屬貨幣同樣顯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額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屬硬幣,其重量和體積都令人感到煩惱。 金屬貨幣使用中還會出現磨損的問題,據不完全的統計,自從人類使用黃金作為貨幣以來,已經有超過兩萬噸的黃金在鑄幣廠里、或者是在人們的手中、錢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損掉,于是作為金屬貨幣的象徵符號的紙幣出現了,煌下旨發行戶部官票和日和寶鈔。 戶部官票由朝廷戶部發行的紙幣,以萬為單位,分成10萬、30萬、50萬、100萬、500萬等五種面額,最大的為1銅,準許流通民間,以促進民間貿易。 日和寶鈔是由國家官方發行的紙幣。以兩為單位,面額為10兩、30兩、50兩、100兩、500兩等五種面額,最大為1萬,上端有「日和寶鈔」日文,中間印著錢文數,花紋字畫用紅色印刷,準許流通民間,以促進民間貿易。 煌羽十六年與各國簽訂lt;中外條約gt;后,煌為外國來華使者制定了專有的一套錢幣供為外來使者和商人使用,由煌賜名為quot;寶國幣quot;。 #美、英、法國也與大日朝方面額外簽訂lt;中外貨幣條約gt;,同意此幣可以流通到世界各國。 *寶國幣 材質為白金,正面中央為方框,框外鑄有日文「外國通幣」,字間飾有花瓣,邊廓上下鑄有日文「煌羽」兩字,背面樣式與正面相似但文字為外文。 #面額為金,外商可以由各國元首發放此幣,上岸后持此幣到國家通稅所兌現各種制錢,但只能領取一枚、只能使用一次,這是為了避免濫用,想要贖回,要用當初兌換的金額并加百分之二的利息來贖回。 #外國則規定,中國去外國做生意,則是填寫申請書,并由煌親自發放此幣,也是只能領取一枚且能使用一次,持quot;寶國幣quot;去外關所兌換美金、歐元、法郎、英鎊等幣,贖回時利息為百分之三。 *非金錢交換 禮物經濟 禮物經濟(禮物文化或禮物交換,英語:giftey)是自古以來的自由價值經濟學模式。 交換過程中,給與者沒有任何得到價值回報的要求和預期。 以物易物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于最早出現在物質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例如以一隻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于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為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而在大曌王朝社會中,一些特定社群也出現以物易物,如監獄中就以酒、飯菜、衣服、草蓆、開水作貨幣,以孩童為主的社會,如孤兒院、育幼院,甚至用餅乾與糖果作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