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07:大曌王朝審陽宮殿
*東圣京宮 原名瀋陽宮,位于遼寧省盛京區,原為清朝宮殿,后成為日金族人入主中原前的皇宮,遷都后煌改名為東圣京宮,與北京皇宮相比,建筑風格具有獨特的日、滿、蒙、漢、藏五大民族的特色,佔地面積約35萬平方米。 *建筑 是仿照清朝的八旗行軍帳殿的布局,特點則是「宮高殿低」,居住部分位于高臺之上,俯瞰理政的正殿區域,這是來源于日金族人與滿族人喜居于臺崗之上的生活習慣,是完全的漢式建筑。 *城門 東圣京宮正南方只有三座并排的大門,為東圣京宮的正門,而東西北三方則各有一個出入門。 @日金門:東圣京宮正南方中間的門,皇帝與皇后的出入門。 @大清門:東圣京宮正南方左側的門,皇族宗室與王公貴族的出入門。 @大明門:東圣京宮正南方右側的門,待選秀女與文武百官的出入門。 @統一門:東圣京宮東方側門,煌遷都后改名。 @海內門:東圣京宮西方側門,煌遷都后改名。 *前朝-中路 大曌門 原名大清門,日金族入主后,曌太祖八神葉明將其改名為「日金門」,遷都后煌又將其改名為「大曌門」,是東圣京宮的前朝正門,綠剪邊黃琉璃瓦硬山頂,面闊五間,中央三間為門道,大曌門外左右為文德、武功兩座牌坊,路南有東西奏樂亭和東西朝房,東朝房之后為兩座五開間的二層樓房,西朝房之后為一座三開間的平房,煌羽時期將東西朝房后方擴建為兩邊對稱的五開間樓房,稱為朝樓。 崇圣殿 原名崇政殿,遷都后煌改名之,位于大曌門之內,又稱「御鑾殿」,是東盛京宮的正殿,是曌太宗八神進處理政務、召見王公大臣和頌朝降臣的場所,大曌歷朝皇帝北巡祭祖時也在此臨朝理政,崇圣殿面闊五間,殿內為徹上明造,和璽彩繪寶座,而寶座后有貼金龍扇屏風,旁為貼金蟠龍柱,崇圣殿殿東為左圣門,殿西為右圣門,均面闊三間,中一間辟門道,左右兩間為火炕,崇政殿南為丹陛,上陳日晷、嘉量。 @左圣門:崇圣殿左邊側門。 @右圣門:崇圣殿右邊側門。 翔鳳樓 位于崇政殿之北,原名「鳳凰樓」,為清寧宮內院的門樓,高三層,歇山頂,面闊、進深各為三間,曾是皇帝與大臣計劃軍政要事和舉行宴會之地,日金族人入關后改為存放歷代皇家實錄、玉牒、「御影」以及玉璽的場所,樓南東側為日華樓和師善齋,西側為霞綺樓和協中齋。 *前朝-東路 圣政殿 原名攝政殿,遷都后煌改名之,原稱「大殿」,也稱八角殿,是八神葉明與八神進和諸位貝勒及王公大臣討論國家大事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八神進也在這里登基即位,開國后是煌的辦公場所,內部結構為徹上明造,下有大青石修建的須彌座臺基,殿頂為綠剪邊黃琉璃瓦,中央為寶瓶火焰珠攢尖頂,殿內有寶座、藻井,殿北有五間鑾駕庫,存放皇帝儀仗。 #保極宮:為皇帝寢宮和召幸之所。 #供桶房:為存放恭桶的場所。 十陽亭 原名十王亭,遷都后煌改名之,位于圣政殿前,長199米、寬85米,自北向南排列,南方為大紅墻,以木柵與宮外相隔,清為開放式廣場,日金沿用,是左右翼王和八陽旗王辦公的地方。 #東側自北向南依次為:左翼王亭、鑲黃陽旗亭、正白陽旗亭、鑲白陽旗亭、正藍陽旗亭。 #西側自北向南依次為:右翼王亭、正黃陽旗亭、正紅陽旗亭、鑲紅陽旗亭、鑲藍陽旗亭。 文溯閣 為北四閣(內廷四閣)第三閣,重建于神武二年,面闊五間,硬山頂,綠剪邊黑琉璃瓦,外觀為兩層,內中部為三層大書架,用于存放《皇輿全書》。 #仰熙齋:在文溯閣左側,是皇帝書房,里頭存放《詩》、《書》、《禮》、《易》、《春秋》五經,《明史》、《永樂大典》、《康熙辭典》、《四庫全書》。 #煌羽御製碑亭:在文溯閣右側,是煌親筆所書,正面為文溯閣記,背面為揚孝宗論。 *前朝-西路 昭仁殿 位于皇宮西北角,大曌門西,重建于神武二年,修建于太昌元年,坐北朝南,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為大曌王朝放置金銀財寶之所。 宏孝殿 位于皇宮西南角,大曌門西,重建于神武二年,原為道教建筑景佑宮(三官廟),神武三年將城外的盛京太廟遷于此處,供奉日室先祖—肇祖、興祖、景祖、顯祖的神位,正殿面闊三間,后闊建為四間,單檐歇山頂,滿堂黃琉璃瓦,東西有配殿三間。 #西配宮:為神堂,是薩滿教祭祀之所,南、西、北三面沿墻設有「萬字炕」,圣寧宮前有索倫桿,內放碎米、碎rou,供奉日金族神鳥八咫烏。 太醫署 東盛京宮的御醫房。 *后宮-中路 圣寧宮 原名清寧宮,遷都后煌改名之,位于翔鳳樓之北,原稱「正宮」,是曌太宗八神黃尚和中宮孝慈孝皇后水谷裕子的居住的地方,曌太祖神武三年前后修建,原本是八神進登基之前的王府所在地,煌開國后是皇后美美辦公之所,坐落于高3.8米的高臺之上,為硬山式建筑,綠剪邊黃琉璃瓦,坐北朝南,面闊五間,東邊一間為帝后寢宮。 #東所:重修建于太昌元年,為曌帝北巡時太后居住的地方,面闊、進深各三間,是太后接受朝賀拜見的場所,左右各有三間廂房,為quot;阿哥所quot;,是未成年皇子居住的地方,自南向北依次為琉璃宮門、垂花門、頤和殿、介祉宮、宮門、敬典閣,頤和殿。 #西所:重修建于太昌元年,為曌帝北巡時皇后美美居住的地方,面闊、進深各三間,前一間為皇帝處理政務、接受拜見的場所,自南向北依次為璃宮門、垂愛門、迪光殿、保幸宮、繼思齋、宮門、崇謨閣、七間殿,迪光殿。 永雎宮 位于圣寧宮正面,坐北朝南,面闊五間,硬山頂,宮內的布局類似于圣寧宮,八神進時期,此宮為皇貴妃孫若葳(八神進第二任皇后,后來的孫太后)的居住所,開國后是和安皇貴妃趙靈鈴的住所。 金廚房 東盛京宮的御膳房。 *后宮-東路 永慶宮 位于圣寧宮的東面,面闊五間,硬山頂,曌太宗八神進時期為大妃王木鐘的居所。 永安宮 位于圣寧宮的東面,面闊五間,硬山頂,曌太宗八神進時期為莊妃博爾特的居所。 永福宮 位于圣寧宮的東面,面闊五間,硬山頂,曌太宗八神進時期為宸妃海納氏的居所。 永泰宮 位于圣寧宮的東面,面闊五間,硬山頂,曌太宗八神進時期為常妃敏敏爾的居所。 *后宮-西路 永和宮 位于圣寧宮的西面,面闊五間,硬山頂,曌太宗八神進時期為恭妃厄爾氏的居所。 永康宮 位于圣寧宮的西面,面闊五間,硬山頂,曌太宗八神進時期為陰妃八申氏的居所。 永麟宮 位于圣寧宮的西面,面闊五間,硬山頂,曌太宗八神進時期為淑妃巴瑪璪的居所。 永昌宮 位于圣寧宮的西面,面闊五間,硬山頂,曌太宗八神進時期為麗妃高玉兒的居所。 *百花園 東盛京宮的御花園,位在東中西路建筑群南方,庭園面積約25萬平方米,內容有: 獵場 獵物冢 潮入之池 三百年之松 中島的茶屋 萬福金安萬花園 庇蔭堂 重建于神武二年,位于百花園之北,是太皇太后、太后、皇帝、皇后、嬪妃們賞劇的地方,為五開間硬山卷棚頂,正中間開一門,庇蔭堂對面為面寬十米的戲臺,戲臺之南為扮裝戲房,四周有環廊連接庇蔭堂和扮戲房,是貴族王公大臣賞劇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