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孝道分際
煌羽五十九年 在剛剛搞定部落衝突與山西官場因為錯誤的監國而大亂的事件后,煌重新審視了索圖這個人,自從明尼伏誅之后,朝政上就屬索圖一黨獨大,根深蒂固,于是煌決定開始慢慢整治這個在王邸就跟著他的老臣,不過卻先將目光轉移,再次關注于百姓上。 煌自開國以來以孝治國,親嘗湯藥、為母折壽、奉母南巡揚名國際,但是諾大的國家并不是每位百姓都有著這樣的節cao,也不是每位孝子都是清白之人。 三月,宛平城內有個張寡婦,十六歲嫁人為妻生子,二十歲丈夫因病去世,她也就因此成為了寡婦,家中無有公婆,身邊僅剩有一子,孤兒寡母相依為命,丈夫家中本就窮苦,因為求醫問藥更是一貧如洗,張氏孃家也無親眷,找鄰居求救濟恐遭白眼,奈何日子越發艱苦,張氏心中便生出再嫁的心思,以此來換他們母子二人溫飽。 張氏有個遠房表親,早已垂涎其美色,聽聞張氏丈夫已死,便拖媒婆前去,勸說張氏與他相好,然而,張氏雖有再嫁之心,但親戚通婚,有違天道倫常。那表兄聽聞后,便親至張氏家中,勸說稱既為表親,卻無通婚之理,但對張氏日思夜想,便心生出了一番計策。 那表兄告知張氏,教她假意為死去丈夫守節,但暗中可與他私會,這樣他便以此接濟他們母子二人,便可不用受這食不果腹之苦,張氏獨守空房已久,心中自然寂寞,便應允下來。那表兄幾日后,買下張氏隔壁的宅子,如此一墻之隔,夜晚時分可用梯子過來,方便與那張氏私會,這對錶兄妹便成了露水夫妻。 四月,自從有了表兄的照顧,張氏吃穿用度都變得好了起來,就連氣色也與往日不同,變得滿面春光,鄰居也曾有懷疑,但張氏于那表兄行跡極為小心,因此鄰居也只是以為,她家中尚還有些積蓄罷了,時光荏苒,日月如梭,轉眼過去一十四載,張氏之子在外地念私塾,少有時日回來家中,張氏與表兄往來就更加方便。 五月,張氏之子回家途中,偶遇那表兄家婢女。這婢女往日因偷懶,時常被主家責罰,她因此懷恨在心,便將平日聽來,關于張氏與主家之醃臢事,全部告知給了張氏之子,張氏之子飽讀詩書,也時常在傳記書籍之中,看到貞潔烈女之記載,也曾為母親為父親守節而自豪。 可今日得知此事,心中無比憤怒,回家質問母親,苦心勸母親不要在再與那表舅父往來。張氏聽聞,斥責兒子沒有良心,若非不是表兄救濟,他們母子二人早就餓死街頭,兒子又如何回上得私塾,張氏之子聞聽,心中怒氣便也消解,那張氏見此事已被兒子得知,便也不再忌諱任何,當著兒子面與表兄做親熱之舉,只是想叫兒子知曉,她與表兄乃是真心,無有任何可將她二人分開。 六月,張氏之子心中鬱結,本來以消解大半,但見此番情景,卻是惱羞成怒,尋到一柄尖刀,衝入母親房中,照著母親表兄便刺了過去,這尖刀從后背貫穿到前胸,那表兄斃命當場。事后,張氏之子寫了供詞,手拿尖刀至公堂自首。 在公堂上,張氏聲稱自家欠表舅父家錢財,還錢之時卻被其言語侮辱,惱羞成怒之下將其殺害,并未說出半點母親與其相好之事,知縣見其文質彬彬,心生有憐憫,便開始開導其說出實情,張氏之子卻是供認不諱,知縣也只好依照律法將其處斬,但是為了查清楚背后真相,縣令將斬首改成秋后處決,并謄寫一份奏章呈報刑部。 七月,刑部將此案上報給煌,煌下旨指派包有文復查此案,包有文一到當地,立刻來到縣衙找縣令,縣令看到朝廷派出當家名偵探復查案件,當下畢恭畢敬的招待并將案卷呈上,包有文看過之后,把案子當事人張氏與張氏之子召來復審。 復審之下,也不知道是因為大官蒞臨,還是因為包有文問案犀利,責問之下,張氏終于道出了自己的風流事,縣令傻眼,向包有文作揖,承認自己失察,險些冤殺無辜孝子,包有文提醒,此案刑部已經將案子上達了天聽,失察之罪該如何定奪,應由皇上決定,縣令嚇死,請包有文盡量幫忙維護。 回到垣日宮,包有文將案子呈上給煌,煌粗略的看過一遍案卷,立刻就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包有文嚇了一跳,說佩服主子的睿智,然后詢問煌案子如何判決,然后縣令的失察之罪如何定奪,煌問包有文,是否有意維護縣令,包有文說縣令本無大錯,只是因為聽信一面之詞而失察錯判,罪不及本身,煌笑笑,包有文覺得全身發冷汗。 煌傳旨,將此案交由包有文自行審案,自己則是靜候,任何判決結果都支持,包有文呆了,但不一會則是回過神,原來煌是想將縣令的結局交給自己,包有文叩拜已經走遠的煌,立刻趕回宛平向縣令轉達皇上的旨意,縣令哭著跪倒感謝包有文的周全之恩。 經過一連串的審訊,包有文的判決是張氏不守婦道與舅父近親通姦,雖屬于被謊言迷惑,但因影響甚大,所以判處了站籠示眾一天,并罰苦役一百天,至于兒子,他雖殺人但實屬義憤殺人而非蓄意殺人,且事后勇于揭發家庭丑事且深有悔意,于是判處他罰拘役一百天,勞動一百天。 至于縣令,包有文最終還是請求煌的圣裁并將前案判決呈上,煌看了之后笑笑,允準了張氏與張氏之子的判決,至于縣令,煌召他前來養心殿問話,說本來這事情就是有個兩面,失察之說從何而來,要是硬說縣令失察,那老百姓還不罵死自己,縣令可能是初見天顏,于是跪下磕頭,說給主子帶來煩惱是應死之罪,煌放聲大笑,說他實在是傻的正直,于是賞賜半個月俸祿,讓他回原縣衙好生辦差,縣令感動的語無倫次,磕頭之后返回原地辦差去了,這事也就告一段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