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335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而此番,張煌言把他們一并招過來,亦是恩威并施 首先,河西走廊不是漠北草原,斷無設羈縻、土司之理,直接歸屬朝廷直轄。 至于沿途這些蒙古部落,暫時先留在瓜沙伊三州,但此戰了后,大概率會被遷移到漠西草原。 張煌言此番西征,不僅僅只是物理開拓,隨行的除了將領以外,還有不少從內陸抽調而來的官員,他們行軍時充當后勤參贊,打下一地,迅速任命,在駐軍協助下組織當地衙門。 也就是說,這次西征,并不只是針對準噶爾的“懲戒戰爭”,而是打算一勞永逸的解決整個河西走廊、西域、漠西草原問題,建立起能夠延續的長久統治。 至于當地的部落民,必須要重新編戶齊民,除了草原以外,不再專設土司衛所。 這些土魯番本地的蒙古部落,就是首當其沖的第一波編戶齊民 在解決當地蒙古部落問題后,很快就有佐吏上前稟報準噶爾人使者的事情,西北總督府僉事夏完淳請示該如何處置。 張煌言只是笑了笑回應道 “若真是如僧格所言,那我們大明就更要介入了?!?/br> “司馬依身為前代王子,以臣謀君,以弟逆兄,難道合乎禮法嗎?既然不合乎禮法,我大明作為宗主,明晰宗統,維持禮樂,本是責任,更該興六師撥亂反正才是!讓他回去問僧格,他若是支持司馬依以臣謀君,那便也是有違禮法,我大明自當同為討之!” 這話實在是讓人挑不出毛病,說到底,在中國古代的朝貢政治中,天朝的地位有些類似于后世的美國,是某種“普世價值觀”的化身,誰敢違逆,他就有權以此為借口,武力“糾錯”,而且是正大光明的出兵干預。 這種“普世價值觀”,在后世是什么“自由民主”,而在這年頭,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嫡長子繼承制,雖然中原王朝自己都不怎么講究這玩意,但卻要求藩屬國必須講究。 哪個藩屬國敢搞出違逆這些宗法的事情來,作為宗主國,中原王朝就天然占據道德制高點,輕者指指點點,削爵罷貢,搞“經濟制裁”,重則把口實遞給你的鄰國,進行外交孤立,乃至于出兵干涉。 說完了準噶爾使者的問題,緊接著,二人的話題又回到了西征軍身上 王愬和岳鎮邦的先鋒騎兵怎么樣了? “從現狀來看,既然準噶爾之前出兵時還裝聾子,現在突然又派人解釋,說明冠軍侯那邊已經成功,而且給準噶爾人造成了不小震懾?!?/br> “也說明葉爾羌尚且無憂” 張煌言微微頷首,卻是接著道 “但從僧格的反應來看,大概率還是想和我們打一仗的?!?/br> 夏完淳文言稍遲鈍了下,又問 “我軍是否要加快速度,畢竟冠軍侯和沈大使那邊壓力不小啊……” 張煌言搖頭 “雖然有錦衣衛提供不少情報,但是這畢竟為我軍第一次進入西域,地形、人文都不熟悉,若是一兩萬精騎,只為擊破僧格,解葉爾羌之圍,當然無懼,但既然打算六軍齊發,一舉蕩平西域乃至漠西,就必須步步為營?!?/br> “西域、漠西淪落蒙古已有數百年,人心、文化早非漢土,情形復雜,和當年北伐偽清時并非一回事,這里遠離中原數千里,就算糧食能勉強就地征集一些,那彈藥呢?何況就地征糧會不會激起反抗,衛拉特蒙古游騎眾多,若是截斷糧道又如何?若是以數萬步騎大軍冒進,反而有傾覆之危?!?/br> “至于冠軍侯那邊……打仗,總是要冒風險的,些許犧牲,值得?!?/br> 張煌言面無表情冰冷的說道 因為只要王愬等人穿過沙漠,從側后牽制住準噶爾主力的那一刻,明軍的戰略就成功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至于王愬這只軍隊,說不好聽的,就算他們最后沒有撐到明軍主力到來,堅守到全軍覆沒。 那又如何? 準噶爾沒有逃脫,僧格沒有逃脫,明軍擊敗對方只是時間問題 打仗,就得有人犧牲 皇親國戚,勛貴子弟,就不能犧牲了嗎?鄱陽湖大戰,朱元璋會因為南昌城頭站著的是他侄子朱文正,就修改軍事布置嗎?不會的,國家建立之初的前一兩代統治階級,都有這種“重公利而輕死生”的氣質。 至于最后結果如何,就全憑個人造化,活下來,那就是頭等功,活不下來,給朝中報喪便是,仗一樣繼續打,準噶爾一樣繼續滅,既然是軍人,就理應有馬革裹尸的義務。 再說了,就那從六七萬騎兵中精選出來的三千精騎,如此精良裝備,要說反攻敵人也許有點困難,但要說牽制敵軍,并非不可為之事。 ------------------------------------- 黑水河畔,剛剛爆發了一場慘烈的rou搏廝殺 此前,王愬多次派騎兵分小股sao擾準噶爾軍,并伺機襲擊對方供糧隊伍,既是給敵人造成麻煩,也是在補給自身。 于是乎,終于忍無可忍,同時也是下定決心和明軍決戰的僧格,決定先掃除這股礙事的明軍先鋒,然后再騰出手來應對尚未到來的明軍主力。 三個鄂托克,近一萬八千人馬,人喊馬嘶,將黑水河上下游擠得嚴嚴實實。 但對面的明軍大營卻絲毫不懼 他們用七八日的功夫就修建好了營墻,甚至挖了內外壕溝 畢竟早從兩廣堯山之戰時期,土木作業就是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此后更是發揚光大。 準噶爾軍先是以阿拉布坦為首領,三軍齊渡,萬余人馬同時渡河攻營。 這次同樣為騎兵的明軍卻并未出城主動接戰,而是龜縮營壘,用火器還擊,以營墻、壕溝為屏障阻擊。 一時間,雙方銃彈、箭矢來往不絕,響徹天地 但準噶爾依舊久攻不下,頓挫數日 然后王愬見對方的士氣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當即故技重施,趁天色剛明時,全軍兩千余騎忽然全部棄掉營寨,策馬沖鋒而出,突襲敵營! 同時英額棋盤山上的岳鎮邦領一千騎,夾擊對方側翼 先是在葉爾羌城外頓足二月有余,現在轉頭攻擊黑水營,又多日消耗,士氣低迷的準噶爾軍險些崩潰。 雖然營寨北面的準噶爾軍在阿拉布坦的指揮下,憑借人數優勢勉強站住陣腳,但圍攻的側翼兩軍登時打亂,居然就這樣眼睜睜看著得手的明軍騎兵又提著砍下的頭顱返回營寨! 待第二日清點死傷,減員竟然達 僧格聞之大怒,遂有人獻計阻斷黑水河上游,積蓄水勢,再決堤沖垮對方營寨。 第91章 壯志饑餐胡虜rou(下) 確切來說,僧格的打算并未落空,雖然此時處于枯水季節,黑水河流量不大,但由于黑水河是牙兒干河的上游,水源直接由喀喇昆侖山而來,倒是也不會干涸,反而易于截斷蓄水。 但很顯然,什么筑壩攔水,絕堰沖營這種套路,從春秋戰國到現在幾千年都快玩膩了。 明軍軍官們好歹也都是科班出身,怎么可能看不出來,從第二日上游水位降低就能猜出來對方在干嘛了。 王愬干脆將計就計,讓人拓寬挖深外圍壕溝 待兩日后,準噶爾軍決堤放水,水勢龐大的確是不假,洶涌而來 只是并沒有沖垮營墻,反而在僧格等人目瞪口呆中,順著明軍挖掘的壕溝形成了一條窄窄的“護城河”。 得,這回明軍都不用擔心水源問題了,之前還要冒著準噶爾軍截擊的風險,派人出營去河畔取水,現在倒好,直接有“護城河”,既能解決飲水問題,還能給圍攻的準噶爾人造成不小麻煩。 緊接著,僧格親自從葉爾羌那邊領兵過來督戰,近兩萬人再次猛攻黑水營,長達七日有余。 敵軍先是從營寨四面,選取重點突襲,以弓箭、火銃為掩護,架梯攻寨,但明軍的火力密度極強,幾乎所有士卒都配備有最先進的燧發槍,往往能壓著營寨外的準噶爾兵打得抬不起頭。 僅僅七日內,主攻的三個鄂托克,傷亡合計就破了一千二百人。 不得已,又轉變了進攻方式,讓親信阿拉布坦,以及自己的叔父楚庫爾帶著最為精銳的汗帳軍,一方面挖掘地道,企圖使用火藥爆破,這個法子還是之前阿濟格告訴他的,另一方面在營外筑高臺,再用弓矢、火銃居高臨下射擊。 前后兩者事實上都是一個意思 就是逼明軍出營決戰,畢竟你要是不出來,地道也好、高臺也好,都能穩步推進最后把你鎖在其中。 既然非得出營,那便出營就是 王愬也不躲閃,當夜繼續令眾將士上馬,突出營外,和早有準備的準噶爾軍戰作一團。 被這么三番五次的襲擊,準噶爾軍也已經大概摸清楚了王愬等人的套路,再加上僧格直屬的汗帳軍,比一般鄂托克軍士的皮甲率和精銳程度都要來的強。 所以這下并沒有取得之前那般立竿見影的效果,早有準備的準噶爾軍與出營明軍戰作一團,互有勝負。 明軍的傷亡,也終于開始飆升,不斷傳出中下層軍官犧牲的消息 戰斗從夜晚持續到凌晨,明軍這邊光隊正以上官佐傷亡就超過了二十人,減員不少于二百。 而準噶爾方面雖然傷亡更為沉重,甚至是明軍的三倍以上,但卻出奇的沒有崩潰,兩軍就這樣陷入對峙。 只是在王愬和明軍將士不懈努力之下,準噶爾的兩個攻營法子,都宣告破產。 先是地道,之前將計就計出來的“護城河”導致對方挖掘地道的難度加大,而明軍又十分狡猾的在外壕溝之外,于營墻內修筑了內壕溝。 挖地道可是個大工程,沒個十來日,幾百號人很難見效,登高眺望,遠遠就能一清二楚的看見工地。 故而針對地道戰術的反制并不困難,只要保證內壕溝有固定的人員巡邏即可。 其次則是準噶爾人在黑水營周邊開始建筑高臺,想利用高臺居高臨下射擊,從而壓制營內明軍。 對于這種情況,就沒有主動出擊以外的辦法了,幾日交戰下來,準噶爾建立的八座高臺被毀了五座,剩下三座距離營壘較遠,根本無法形成壓制。 戰斗進入了相持階段 雙方就這樣你來我往,明軍不再輕易主動突圍,但準噶爾人也無法攻破。 可這看似相持的戰術態勢下,卻是準噶爾和僧格大軍在戰略上的全面失敗 因為準噶爾主力就這樣死死陷入了葉爾羌和黑水營所構成“互為犄角”的戰爭困局當中,難以脫身。 想要傾其全力應對明軍主力,又不得不防范后方兩處堡壘的背刺 想要拔出兩處堡壘,又擔心短時間內無法解決戰斗,而導致明軍主力壓來后腹背受敵。 甚至想要北歸漠西草原,都已經不大可能了 在這邊僧格和黑水營明軍斗智斗勇的同時,北面的張煌言主力可沒有閑著。 由于西征軍是從各支部隊抽調而來,編制不一,故而不得不臨時組建了新的指揮編制。 以總督衙門為核心,陜甘都督府和經略司人馬作為核心,抽調而來的御前軍編為左右兩翼,御前左軍總兵馬寶為左翼長,御前中軍總兵吳忠寧為右翼長。 當然,其實按級別而言,張煌言的軍事副官應該是王愬本人,只是對方正在前線,故而總督衙門這邊中軍署事由張煌言親署,夏完淳協助。 僧格和王、岳的攻防戰持續了半個多月,在這期間,西征軍主力已經吞下了整個土魯番,在收復敦煌以后,跨出河西走廊,已經兵抵烏魯木齊,很快就要轉頭向阿克蘇而來。 留給僧格的時間實在是不多了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現在他唯一的期望,就是趕在明軍主力抵達之前,困死王愬這三千先鋒。 當然,這并非沒有可能。 因為明軍雖然精銳無當,卻并非神仙,既然是凡人,就得吃喝拉撒。 三千明軍孤身冒進,本來就沒有攜帶輜重,路上補給全靠殺馬,直到攻陷于闐后,才稍稍補給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