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320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雖然華僑也沒法大規模裝配,但起碼制造技術沒有屏障。 更不要說,華僑的組織能力也要優越得多,往往成村成寨的出動后,能夠有粗糙的指揮體系。尤其是廣東來的人丁,本就械斗成風,再熟悉不過。 由于本地華僑以閩粵兩省居多,而這兩地也是民間會社、宗族文化最為濃厚的地區,故而呂宋華僑多有結社。 后世的蘭芳共和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這時候倒是沒折騰出什么公司來,但全島的華僑,基本上都抱團取暖,組成了十多個大小會社,守望相助。 西班牙總督跑路后,兩年前,就通過商船漂洋過海過來,在馬尼拉扎根,以醫生身份埋下來的,錦衣衛南洋指揮使司,探馬司鎮撫使胡世俊,首先發難。 胡世俊在北伐時還只是錦衣衛百戶,但因為協助穿插北直的王愬,摧毀楊村武備局,又幫忙帶著騎兵遁入太行山,被越級拔擢。 經過五年磨礪,已經升到了參將級別的鎮撫使(錦衣衛級別與御前軍軍級同,都指揮使比都督低半級,指揮使等同總兵,鎮撫使為參將。) 他先是帶著兩個錦衣衛培養的醫生,一起跟隨福州商船抵達馬尼拉。 這個年頭,雖然現代醫學也開始了啟蒙,但由于生物學還不成體系,距離十九世紀的醫學革命還有段時間,故而此時的歐洲,還是巫醫橫行的時代。 相較而言,中醫由于診治手段比較溫和,反而更有效些。 再加上,于朱由榔的推波助瀾下,顯微鏡已經開始應用于醫學研究,大明的現代醫學大大加速。 只不過,在這個位面,恐怕再也沒有中醫這個說法了。 后世先進的醫學,被稱為西醫,本就是一個科學文化落后的結果,事實上,現代醫學,跟傳統的西醫,壓根就沒關系。 說到底,現代化、工業化決定了一切 禮部預計在明年,也就是光烈十四年,把金陵大學的醫學院獨立出來,并重新規范科系,建立大明醫科大學。 于是乎,胡世俊所帶來的兩個醫生,在本就缺醫少藥的馬尼拉,幾乎就變成了神一般的存在。 在一眾天主教會的醫生,還以“放血療法”給人捅窟窿眼時,胡世俊這些帶著顯微鏡、溫度計和聽診器的醫生,雖然還無法進行開腸破肚的外科手術,但對一般常見病,可謂藥到病除。 受到無論是西班牙人,還是華僑、土著的追捧。 也就具有了不小的號召力 他早兩年就暗自和幾個較大的華僑會社私下聯系,這些華僑會社,大多對于土著部落作威作福的壓迫,也早已恨極。 西班牙總督前腳剛走,后腳整個呂宋便是遍地烽煙。 呂宋的幾個華僑大姓,陳、張、林諸家,一并起事。 這些華僑,對許多萬歷年間參與過搶掠和屠殺的土著部落,進行了報復,,無數人殺紅了眼,將部落圍住就放火。 土著失去了西班牙人挺腰,面對漢人武裝,完全沒有多少還手之力。 這些華僑,在多年與土著間仇殺中,本就準備了不少鐵制武器,相較而言,土著部落大多一盤散沙,在失去西班牙人允諾的保護,加上明軍艦隊即將南下的傳言恐慌,幾乎被動挨打。 等鄭成功的艦隊,從臺灣出發,經由數千里海域,抵達呂宋之時,馬尼拉城外,已經被數千義民圍困。 按照內閣事前的構想,未來的呂宋,華僑可以轉化為第一批居民,同時也能幫助明軍監視和鎮壓當地土著。 畢竟這些土著,都是非常劃算的廉價勞動力。 故而,鄭成功一登岸就馬上參與了戰局當中,先是讓步師圍攻馬尼拉城。 結果出乎意料,明軍才剛剛放了幾炮,城中西班牙殘兵就主動開城投降了。 原來之所以前幾日他們頑抗,是因為害怕城外的華僑民眾殺俘,等明軍來接管戰局后,自然就滑溜的投降了。 整個馬尼拉,就這樣兵不血刃的完成了交接。 包括教士、醫生、工匠、士兵及其家屬等等,攏共千余西班牙人被俘。 馬尼拉城并不小,甚至比之前的熱蘭遮城要大一些,畢竟西班牙人經營的時間還要比荷蘭人對臺灣的經營更長。 而現在,它將成為未來的大明呂宋宣撫使司的駐地所在 就在前幾日,雖然鄭成功的艦隊還沒抵達馬尼拉,朝廷就對呂宋的最終結局做出了安排,不同于安南、緬甸,呂宋的人口規模和級別注定不可能達到那個層次,只是作為邊境安撫使司來對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不過朝廷還是對呂宋頗為上心,首先是改了重刑犯流放地,由之前的臺灣,改為呂宋,意在充實人口。 除此外,也鼓勵對外投資,尤其是呂宋不限兼并,對于農稅征收,也要寬容得多。 而鄭成功登陸以后,迅速就對當地土著展開了鎮壓,剿滅了六個親附于西班牙的部落。 這些部落幾乎都沒有敢負隅頑抗的心思,在明軍的刺刀下,迅速淪為了戰俘。 倒是在此之前,呂宋的華僑出于報復,在周邊大肆燒殺,卻被鄭成功假裝看不見。 畢竟這些華僑,未來都是呂宋宣撫使司統治的主要支柱 占領了馬尼拉和周邊城寨后,整個呂宋的西班牙勢力都基本上被驅逐殆盡,而那些土著部落,則在明軍的威勢下俯首帖耳。 他們向來欺軟怕硬,過去西班牙人在時,就甘愿為其驅使,壓制華僑,現在明軍來了,又剛剛殺雞儆猴,哪里敢輕舉妄動? 至此,大明與荷西聯軍的戰事基本宣告結束 在海上,大明海軍成功殲滅了荷西兩國在遠東的主要艦隊,并且一舉攻占呂宋,把明廷的海疆再次自臺灣向南移動數千里。 而在陸地上,安南內附,時隔近二百年,再次回歸大明統治,且這一次,在朱由榔和朝廷更為巧妙的制衡手段下,想再次獨立,恐怕不太容易了。 而緬甸,由于欠開發,雖然沒有變成安南那樣的內附地,但是也即將被拆分成大大小小數十個土司,在未來數十年間,逐漸被大明蠶食同化,直至變成安南這種漢化和開發差不多后內附。 至于其他國家,如瀾滄、柬埔寨、暹羅,明軍的兵鋒在征服了安南、緬甸兩個刺頭后,很快就調轉了槍口,對準他們。 柬埔寨直接就棄兵請降,派王子攜國書入朝請罪。 而暹羅由于距離較遠,雖然沒有柬埔寨這么強烈的危機感,但也迅速撤回了北上的兩萬軍隊。 歸根到底,東南亞諸國雖然面對大明,有共同的利益,但還沒有到為此舍生忘死的地步。 眼看最能打的兩個都玩完了,暹羅、柬埔寨還不如安南遠矣,又哪里敢再觸霉頭? 倒是荷蘭和西班牙那邊,這次戰事一了,卻不知該如何收場了。 朱由榔并不害怕兩國從此和大明斷絕貿易 這年頭大明才是商品輸出國,再說,一度膨脹的白銀流入也沒什么好的,徒增通貨膨脹,不來就不來唄。 反正還有葡萄牙、英國,從獲知的消息看,這些年,法國也有意開拓東方貿易。 只要掌握了對南洋,以及整個東亞海域的絕對軍事控制權,跟誰做生意,那是大明說了算,輪不到旁人說三道四。 倒是荷蘭、西班牙,國內經濟至少近半,都是依靠將美洲白銀轉運東方獲取奢侈品支撐起來的,這條貿易線路如果斷絕,頂多兩三年,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就得爆炸! 眼下兩國最好的選擇,就是趕緊和國內商量好后,派人過來告罪求情,和大明搞好關系,否則,還是那句話,你西班牙能把無敵艦隊開到南海來嗎? 這場戰爭,就是在告訴這些不安分的西方殖民者,東亞地區的主人,到底是誰。 既然做客,就要有做客的覺悟。 第71章 換屆 安南和緬甸戰事基本結束后,焦璉以及胡一青就迅速派人,押著主要的頭領俘虜上千人,回朝報捷。 這番對外戰事,不僅僅只是明廷安定西南和拓土所需的戰略,對于此時光烈朝中的各方勢力而言,也是在軍政兩屆都即將面臨大換血之時,一次最后的競爭努力。 因為五年一度的幕府山會議即將再次召開 可以預見的是,此次朝會一了,首相瞿式耜,還有朝中許多年邁的宰執大臣,如姜曰廣、李過等,或是致仕,或是退居二線。 瞿式耜已經上了兩次辭呈,按照慣例最多在和天子間,相互辭讓一兩次,就要正式致仕。 倒也不難理解,畢竟瞿相今年已經春秋七十有二,別說在古代,就算放在現代,也是該退居二線的年紀了。 再干下去,那就不是重視,而是苛待功臣 李過的年歲倒是沒這么大,比瞿式耜還要小半輪,今年六十有一,但他是武將,又是和李自成一塊起于微末,身經百戰,明創暗傷無數,身體反而更差些。 姜曰廣年紀比瞿式耜還要大幾歲,今年七十六了,不過身體還可以,但也不大可能繼續干下去了。 倒是陳子壯,六十五歲的年紀,倒是勉強還能再任一屆內閣 不僅是出于對這些宰執身體上的考量,大明中興的功臣并不少,也的確需要輪換一些新鮮血液,內閣舊據不變,容易專權,并非善事。 雖然朱由榔這種開創之主并不怕這個,但應當形成慣例才是穩妥。 而且如陳邦彥、張家玉、王化澄、朱天麟等,從光烈初年就久鎮地方,或是長居部院,立下赫赫功勛的肱骨大臣,這么些年來,不給個宰執地位的交代,也不應當。 幕府山下,臨近揚子江側,林木茂盛,江風習習,在七八月間酷暑之時,倒是個躲清涼的好地方。 經過五年多的建設,此時的幕府山別苑,相較于之前,規模又有擴大。 雖然朱由榔向來不喜鋪張浪費,生活也比較節儉,但他也并非是喜歡苛待自己的人。 只要不誤國事,適當的讓自己和家人過得舒心些,亦是人之常情。 皇后王芷,也是個持家有方的,幫自己看著內帑錢袋子,從來無需向國庫那邊要銀子。 現在雖說皇家名下無有一畝皇莊,但財用上,卻是比以前的天啟、崇禎闊綽多了。 僅是大明海務公司的股份,每年就能入供不下六十萬元,啟民書社那邊,在三年前完成收支平衡后,現在每年也已經可以產出利潤數萬。 而且在朱由榔的授意下,曾經許多皇家名下用不著的不動產,也被利用起來,變成產業經營。 比如曾經專屬皇家的織造局、工務局等,都被從以前的宮廷內務供給,被逐漸改造成了皇家控股的企業。 除了向宮中供應事務外,還向外經營,這些具有皇家背景的商品,天然就有“品牌價值”,在市場中不難占據一席之地。 當然,在皇后王芷的約束下,生產規模倒不足以干涉市場,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特殊的奢侈品。 對此,百官也不大好指責天子這是“與民爭利”,畢竟誰都知道,內帑收入很大一部分,都是要流入各地學校建設的。 但即使如此,每年的利潤,也足以在供應義務教育事業推廣之余,滿足皇家日常開銷。 宰執大臣們也沒什么意見,這總是比大興土木,或是學嘉靖那種,拿去煉丹強多了吧? 自光烈七年初建,經過六年時間,幕府山別苑已經從之前二三十間由山寺改造而來的小院落,變成了沿著幕府山山腰,延伸到山腳,連綿數里,一百六十多棟大小建筑組成的別宮。 雖然規模不小,但其實耗費并不大,并沒有用什么名貴的材料,基本都是參照于江南園林那種白墻黑瓦的建筑風格,畢竟這是朱由榔拿來度假的,不是用以彰顯什么天子威儀的皇宮。 依山傍水,就著地勢而建,也無需移山填海的 前后數年,據王芷統計,一共投入也不過十幾萬元而已。 從今年七月開始,南京城中的各部顯赫要員,以及從各布政使司回京述職的督撫大員,都陸續前往幕府山辦公。 數量比尋常年份要多一倍以上,原因很簡單,因為即將就是五年一度的審計和規劃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