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312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而后楚雄府全部主力,傾巢而出 向著楚雄與景東二府邊界挺進 準備和緬軍正面碰撞 為了防范這幫子流匪四散奔逃為禍,左右切斷退路的秦翼明和陳旭,在完成任務以后,就應轉頭向北,和楚雄方面的明軍一起,圍住緬軍主力,將其壓縮在景東府境內,聚而殲之。 楚雄府靠近景東的方向,被一條稱作禮社江的河流橫穿,這條河,其實就是越南紅河的上游。 明軍主力跨過禮社江,就在禮社江南岸的鄂(其實是石字旁,打不出來)嘉,背水列陣,靜候緬軍。 云南邊防軍,大部分都是由本地人組成,他們對于保衛自己的桑梓之地,更為熱切,何況緬甸對于云南漢夷百姓的威脅,亦不是一天兩天了。 第60章 一戰而潰(中) 六月二十日 緬軍先鋒部隊,和明軍哨騎遭遇 與此同時,秦翼明萬余精銳南下,成功穿插收復孟定府 不久后,站在高處的莽白,便能遠遠望見,那數里外,一線排開,宛若城垣的明軍軍陣。 莽白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軍隊 云南地形,到了楚雄這邊,山勢稍緩,沒有滇西、滇南那般崎嶇 這也是胡一青引敵深入的一大原因 畢竟山地戰并非明軍擅長,相較而言,只要能把對方引到開闊地帶,明軍的許多優勢就能煥發而出。 不僅僅是軍陣和火器 還有更重要的,比如騎兵 當年抗清之際,明軍上下可謂是吃夠了缺乏騎兵的苦 這些年來,隨著漠南歸附,東北平定,騎兵建設一日沒有落下,反而因為眾多產馬地被劃入版圖以內后,加速起來。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個方面 首先,是從西域,葉爾羌那邊引進了優良馬種,再和內地馬種雜交,做試驗。 其次,在安北都督府下設立了昔日唐朝的舊制,監牧使,劃立了四個國有牧場,用于挑選和訓練軍馬。 同時,與漠南諸部、葉爾羌的馬匹、牲畜貿易也從未停止,反而愈加擴大。 反正最后的結果就是 明軍的軍馬保有量一路飆升,至光烈十三年,經過五年發展,已經從光烈八年的五萬匹上下,增加到近十四萬匹(不含馱馬、挽馬)。 當然,這倒不是說明軍有十四萬騎兵,畢竟如御前騎軍和西北邊軍馬營之類,這種精銳騎兵,一般都是一人雙馬。 具體來說,騎兵總數應該是在八萬到九萬之間 但至少,哪怕是云南都督府這種南方邊軍,居然也編有三個馬營,超過三千六百騎。 要知道,如果說云南邊軍只是騎兵比較少,那么緬甸軍,就更少了。 當然,倒不是說緬甸就沒有馬 其實還是有的,主要是通過印度那邊過來的馬種 而且此時緬甸各地區部落施行的是兵農合一的阿赫木旦制度,類似于滿清的八旗牛錄,將各個聚落村莊,按照征兵的職能,分為步兵村、騎兵村、戰象村、水軍村,清代以后,緬甸還有了“洋槍村、洋炮村”。 每當有戰事,便按照各自職能征募軍隊,參加戰斗 不得不提,古代緬甸,在東南亞一帶,依憑這一制度,還是相當能打的。 不過那是后來事情了 這個時候,阿赫穆旦制度還比較原始,兵種上,基本也就是單純的步卒和戰象,騎兵少之又少。 當然,緬甸人對于戰象有一種莫名的迷信,這次莽白就帶了六百多頭戰象 分成了五個戰象隊,每隊一百多頭戰象,每頭戰象上,一般會站立五六名弓手,居高臨下射擊。 但戰象更多的作用還是心理威懾,以及沖散對方的陣型 也的確如此,幾百個一兩丈高的龐然大物站在眼前,誰心里不膽顫? 雖說大象其實本質上是個膽子很小的動物,用在戰場上,殺傷力相當可疑,而且這些大象一旦受驚,可是不管你友軍、敵軍的。 歷史上,象兵發揮正面效果的戰例其實不多,負面效果的倒是不少 當然,也不乏出奇制勝的,比如歷史上的李定國,對付清軍時就用過象兵。 所以,當看到明軍整齊的軍陣后 莽白的第一反應,就是招呼自己的象兵部隊,打算利用象兵直接沖散明軍的隊列。 此時距離北伐勝利已經過去了五年,伴隨著大量老兵退役 軍中充斥著大量缺乏戰爭經驗的新兵 故而,當那數百頭高聳的戰象,揚起遮天蔽日的煙塵,朝著禮社江南岸的明軍陣地涌來時。 軍陣當中的明軍將士,還是驚駭莫名 少部分來自內地的士卒,甚至都沒聽過這種生物,初次見到,更是以為這是什么珍奇異獸。 士氣和紀律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更何況明軍并非全部都是職業軍人,一般軍力只是都督府下轄,農閑訓練,臨時征募的民兵。 但用望遠鏡看到這一幕的胡一青,卻是嗤之以鼻 莽白也就這點手段 什么年代了?還搞戰象? 莽白這邊,以戰象為先導,兩萬王室精銳壓在后面,其余數萬部落勇士分立左右兩翼,打算先讓戰象沖散明軍陣型后,其余所有兵力便一擁而上。 但可惜,第一步就難以達成 胡一青揮揮手讓傳令兵下達旗語 很快,明軍軍陣后面,數十面大鼓的鼓點“咚咚”作響 而后,在軍陣兩側稍高的山地上 緬軍只發現,一列列小黑點被明軍士卒緩緩拖拽出來 “炮營各哨就位!” 這時候的緬甸,相較于更早就在和廣南國戰爭中,領教并且使用過西洋火器威力的安南,還對火炮這種武器缺乏具體認識。 不過他們很快就能明白,象兵這一兵種,為什么會被淘汰了…… 沐顯忠是云南都督府副將銜,但實際上,兼任都督府炮曹參軍 總管全軍火炮 雖說云南邊軍的火炮并不算多,而且都是輕型火炮 但對付緬甸、安南這一級別的對手,還是綽綽有余的 兩個炮營,合計八十二門輕型火炮,分為兩個陣地,對準那正在緩慢前行,煙塵蔽日的象兵集群。 這么大的目標,即使前裝滑膛炮的準確率低的嚇人,都無需過多瞄準和校射 這幾乎就是天生的靶子 而莽白,很快就能看到他這輩子,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通通通……” 剎那間,一片火幕伴隨著沉悶聲響 朝著緬軍這邊傾瀉而來 “砰!” 飛速奔馳的彈丸猛力砸在地面上,然后在動能的驅使下,不斷彈跳,所過之處,便是一片血霧。 人也就算了,目標太小,只要不算太倒霉,一般都能躲過一劫 可一丈多高的戰象…… 無數大象慘烈的嘶鳴,響徹整個戰場,淋漓鮮血四濺 飛馳的彈丸,往往能直接在大象身上開一個血洞,傷及臟腑 破碎的肢體和臟器,遺留一地,難以讓人直視 大象是群居動物 個體的慘烈傷亡,迅速就會演變成整個群體的恐慌 很快,這數百戰象組成的集群,不僅連明軍軍陣的邊都沒碰到,反而馬上就變成了擊潰緬軍的先鋒…… 第61章 一戰而潰(下) “哞!” 上百大象凄厲的慘叫中 那重達數千公斤的身軀,肆意折騰,往后邁步奔跑逃離 而原本在象身上的弓手就慘了,一個不注意,便被摔落地上,哀嚎不止 至于更多的緬軍,見狀更是驚惶失措,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向后逃竄,畢竟這也由不得他們,這些受傷、受驚之后的象群,如果踩踏在人身上,那是真的會死人的。 至于為什么不往前,向明軍方向沖擊? 如果莽白有望遠鏡,就會發現,對面一線排開的明軍軍陣前,竟是一排排閃亮的刺刀。 只要象群接近數十步內,鋪天蓋地的彈雨,也能達到炮彈相同的效果 混亂就像瘟疫,很快就從失控且陷入瘋狂的象群,傳染到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