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303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大家都還保留著那種一言不合,抄家伙干的傳統 直到光烈十年以后,沿海各市舶司,每年都還會上報大量海商械斗,確切說這不能叫械斗,得叫內戰的案件。 而這些只是沿岸靠得太近被發現的,更多的,在茫茫大海上,殺人越貨,那都是家常便飯,只是只要別再市舶司和沿海周邊,官府不管罷了。 一如之前在巴達維亞的荷蘭市議會中 許多主戰派議員海商活躍不停 現在,大明的海商們,同樣堅定不移的,要為捍衛自身利益,拿起武器 只是,荷蘭人在遠東,只有巴達維亞,而大明,卻不止廣州 不僅僅是廣州市舶司 同樣的景象,也在廈門、福州、泉州、寧波等等重要的沿海市舶司中發生著 群情激奮中 一支龐大的,前所未有的艦隊,正在從南直、浙江、福建、廣東四省沿海,緩緩匯集。 大明,真的缺戰船嗎? 或許平常是缺的 可當商路被人掐斷,關鍵的貿易節點被威脅 曾經,在通往南洋、東南亞、日本,來往如梭,數以萬計的船只,頃刻之間,便都會變成戰船。 僅僅是廣州市舶司,當廣州商會達成共識,通貿署也站出來表示鼓勵以后 很快,短短數日內 凡各類行社、公司一百一十五家,匯集于番禺港 他們帶來了五百料以上大福船五十八艘,三百料至五百料的中型福船,一百四十余艘,其余小福船和其他各型船只,不下八百艘。 還有一萬四千多水手、船工 甚至還自行籌資軍費,得八十五萬元 這還只是廣州一港,其余如泉州、寧波之類大港,怕是也不比廣州差到哪去…… 數日之間,大明海軍一下子,就多出了上萬艘大小戰船,近十萬水兵助力。 第50章 為了利潤,開戰(上) 好在,明廷之前對于動員廣大的海商武裝參戰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主要是關于三方面的 首先,這些海商雖然自身也有不少武備,但相較于荷蘭人,畢竟有些薄弱。 官府可以以免費租賃和廉價出售的方式,向他們臨時提供一批武器 包括數百門淘汰下來的舊火炮,火繩槍近萬支 還有大量火藥 其次,這些海商來自東南沿海各省,不同地區,許多團體之間,還存在不可調節的矛盾,想要進行統一的軍事行動,就必須要建立臨時的統一指揮體制。 由海軍都督府,外派三名將領以及大量參謀人員,在浙江、福建、廣東三地,組建臨時艦隊。 海軍將領擔任主將,由海商推舉的領袖擔任副將 其中,最為重要和關鍵的,自然是廣東艦隊 他們既要向東參與和荷蘭艦隊會戰,又要向西襲擊和登陸東南亞沿海,策應明軍在陸地上的進攻。 其三,是規范戰爭中的原則和范圍 畢竟這并非是常規武力,而是臨時艦隊,不可能長期作戰,而且其軍費也是由各海商自付的,否則真以明廷自己承擔這么大規模的艦隊開銷,那得多少軍費,再給海軍開兩倍都不夠。 樞密院海軍署給出的規劃,是盡量在兩個月內,結束戰斗 其中,福建艦隊主攻,廣東艦隊、浙江艦隊側擊,廣東艦隊還要負責對東南亞戰區的策應。 當然,大明海軍應當充當這支龐大艦隊的先導和骨干力量。 而且,海軍署和鄭成功認為 組織這樣一支龐大的艦隊,看起來好像朝廷一分錢沒花,但其實代價是十分昂貴的。 原本被用于海貿的商船都被動員起來,常規的商業活動都按下了暫停鍵,每天都是數以萬計的利潤和稅務流失。 既然如此,就應當追求更大的目標和戰果,才能得償所失。 鄭成功以為,不妨趁此機會,直接拿下馬尼拉和呂宋島 讓大明海軍在南洋落腳 倒并不是不想繼續南下,拿下巴達維亞,乃至于整個印度尼西亞 但奈何時間不夠,如果持續太久,這些海商會自行解散的,畢竟他們是為了捍衛自身利益而戰,其目的是為了恢復之前的貿易線路。 和荷蘭人曠日持久的打下去,反而不是他們所希望的。 ------------------------------------- 范德林的聯合艦隊,在臺北稍稍逗留了一會 之前,在臺南,他們完全找不到下手的機會 那座本來是由荷蘭人主持建造的堡壘,反而成為了他們最大的阻礙 他們在大員港頂著明軍炮火,嘗試登陸 好不容易登陸以后,上千雇傭軍剛剛上岸,就被明軍從城內沖出的近千步槍兵擊潰。 只得重新退回船上 歸根到底,他們的兵力,實在是太稀薄了 之前明軍為了圍攻熱蘭遮,都得出動數千上萬人,而他們現在手中,能出動的兵力也就不過兩三千,又哪里來的機會? 范德林只能放棄了通過直接攻占安平城這個統治核心,來奪回臺灣 轉而打算斷絕臺灣到內陸的海上聯系,從而圍困臺島 而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要威脅大明的東南沿海,尤其是福建 范德林當年是見過鄭芝龍厲害的,所以對于此戰,還是相當謹慎 不過他自信依舊很足,畢竟此番并非是荷蘭單獨出兵,而是整個遠東,西班牙和荷蘭武裝力量的聯軍。 即使遇到鄭氏艦隊主力,他也有取勝的把握 于是乎,聯軍艦隊在臺北,又和當地駐守的明軍發生了沖突 在出動兩千多雇傭兵,圍攻三日,依舊難以奪下由五百多明軍士卒駐守的雞籠鎮后,荷蘭人只得先把目光投向福建方向。 …… “都督的意思,先把荷蘭人放進來,最好再靠岸一些,咱們才方便全殲!” 福州府沿海外的海壇山 福建聯合艦隊在此扎營,海壇山以西的沿海港口里,數不清的大小船只隨波蕩漾 各色旗幟迎風獵獵 山上營寨中 海軍委派的主將黃昭朗聲對在座的頭領道 整個艦隊被分為六個支艦隊,每個支艦隊都有臨時推舉出來的首領擔任指揮。 黃昭是鄭成功親信出身,亦是福建人,鄭成功麾下,大多數都是福建人,所以福建海商在這次出兵中,響應最多,最強烈,畢竟鄭氏自己,就是福建最大的海商。 所有鄭氏旁支都出船出人策應 “誘敵深入?那誘到哪里才算是深入?” 立即有人發問 既然是要等到紅毛鬼近岸,總不能等他們登岸吧? 黃昭解釋道 “都督的意思,大概就是這里” “海壇島!” 但大家還是有不少疑問 “紅毛鬼難道不可能跑到金門去嗎?” “不怕!金門方面也有艦隊駐守” 既然在動員以后,明軍不再缺船,甚至多到有點溢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那鄭成功干脆來了個堅壁清野,銅墻鐵壁式的防御 即整個福建,幾乎所有沿岸可登陸的海域,都被動員起來的武裝商船巡邏駐守。 只要荷西聯軍艦隊,侵入任何一地,都會如同長城邊塞一樣,烽火連天,吸引全閩的戰船圍攻過來。 最后向螞蟻咬死昆蟲那樣,群起而分食之。 范德林從抵達臺南時,心中就有些擔憂,到了臺北以后,這種擔憂就更加濃郁了。 直到繼續往北,橫跨臺灣海峽之時,他終于明白自己心中在疑慮什么了 商船呢? 原本這片海上,來往不停,如織如梭,數以萬計的商船呢? 一夜之間,全部消失不見了? 臺南、臺北,大員、雞籠港,均無任何商船停泊 范德林之所以沒有考慮到商船參戰的可能,倒也不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