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292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稷下學宮創建于齊威王初年,是戰國時期,齊威王變法改革的產物。 稷下學宮具有后世大學的一些特征,是以教育功能為主體,兼具學術研討爭鳴及為現實政治服務功能的高等教育大學堂。 在那里“不任職而論國事”、“不治而議論”、“無官守,無言責”的,學術氛圍濃厚,思想自由,各個學派并存,儒、名、法、墨、陰陽、道、小說、縱橫、兵家、農家等各家學者們聚集一堂,是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一個重要孵化地。 “這個大學,大概有些類似于稷下學宮吧” 朱由榔補充道 顧炎武這才大概有了些認識, 當然,現代大學和稷下學宮肯定不是一回事,區別還是蠻大的,畢竟稷下學宮本質上是“士人之學”,和國民教育沒關系,更不會統一招生考試。 不過有一個參照物總是好的 接下來,君臣二人又圍繞著許多辦學理念一一討論 朱由榔十分耐心,向顧炎武闡述自己的所思所想,遇到有些太過超前,恐怕難以實行的措施,朱由榔也會細心聆聽顧炎武的意見。 君臣二人就這樣一邊擼串,一邊聊,直到日色西沉,朱由榔才讓人送顧炎武出宮 ------------------------------------- 次日,正式的任命旨意下達 顧炎武接旨之后,第一件事情,是主持開展招生考試 眾多士子對于參考的熱情還是十分熱烈的 金陵大學的學位并沒有什么品級,但可以在直接有資格參加朝廷每年的觀政員考試時,獲得優免,事實上等同于舉人功名。 光烈朝的官員錄取模式和以前不同 主要分為兩條 首先自然是殿試進士入仕 除此之外,便是觀政員考試 相當于后世國考,有秀才以上功名,或是小學以上學歷畢業可以參考。 當然,根據最新政策信息,從光烈十二年開始,將正式取消童生、秀才考試和相關功名發放。 而取代以小學、中學學歷 從光烈四年教育改革,到如今七年過去,新的教育體制,終于可以在不影響公平性的前提下,逐漸替代傳統的科舉系統了。 約四千五百余人參考,最終錄取八百五十人。 錄取率已經相當高了 后來,這一年沒有選擇參加考試的士子都捶胸頓足,后悔萬分,因為此后,再也沒有這么寬松的錄取率,參考人數一路飆升,便是后話了…… 金陵大學內,暫時設立哲學、經史、格物、數學、政治、農學、工程、岐黃、地理、財計十個系。 前九個系是朱由榔之前就有定下的,倒是財計,是張同敞堅持增設的 他表示現在隨著財政系統改革,需要越來越多的,懂財政、審計、金融工作的官員,那些個科舉出身的官員實在不堪用,所以要求培養專門的財政官僚。 不過入學考試后,顧炎武很快就迎來第一個麻煩 各個系的分配,主要是按學生自愿 可幾乎絕大部分人,都往什么經史、政治、哲學擠,只有少部分愿意去財計、岐黃,至于其他諸如數學、格物、工程之類,根本無人問津。 朱由榔知道消息后,感嘆道 “世道變了啊,什么時候歧視鏈底端的文科僧也敢跑到理工科頭上耀武揚威了?” 第39章 激勵 光烈十一年,九月二十日 朱由榔親自出席了金陵大學的開學典禮 大學從光烈九年就已經開始籌建,經過兩年的時間,總算是落地了。 主要教授、講師由翰林策研、格物兩院院士和研究院兼任 另一方面也是在給翰林院提供足夠的科研人才 第一屆入學,人數并不算多,大概只有九百多號學生,其中八百五十號是考試錄取的,另外五十人是青年轉業軍官,以及北方士子專推。 朱由榔廢除了過去國子監的捐貢制度,改為統一考試,不過在錄取時也是有所偏向的。 兩個方面一般會有固定名額,一個是北方各省出身,在光烈十八年前,也就是兩個五年規劃完成之前,能有專推名額,保證南北差異不至于太大。 當然,這個專推名額也是要考試的,只是相較于統一考試略簡單 其次便是軍隊,有小學以上教育資歷的青年軍士、軍官,每年也有參與軍內專推名額考試的資格。 在這兩者之外,還有幾個來自朝鮮的留學生,一開始朱由榔還沒注意到留學生這個問題,還是朝鮮人自己找上門來的。 這個時代的朝鮮,自稱“小中華”,是明王朝的忠實迷弟(真不是裝的,朝鮮受明朝影響極大,歷史上,明朝滅亡以后,直到康熙年間,朝鮮文人都依然使用崇楨紀年。) 聽聞中原這邊,有此等“文章盛事”,當然要主動參與進來,與有榮焉。 所派的士子也都是國中顯貴之家,本來按照內閣的意思,人家千里跑過來,而且還都是朝鮮統治階層出身,可以免試入學,本來對于這些留學生而言,他們身上承擔聯系兩國政治關聯的使命,遠比學到啥重要。 不過人家朝鮮士子只覺得是羞辱,此時的朝鮮儒學氛圍很濃厚,出過不少大家,也是有科舉的,自然風氣和內陸也就大同小異。 一共十一人,參加應試,居然全部考中 不過想想也對,這些人都是朝鮮全國的青年精英所在,又豈會是庸才呢? 翻修之后的國子監原址,與過去大不相同 確切地說,這些新建筑采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成果 包括建筑工程、設計和材料上的 教學樓是左右各兩排,共八棟雙層磚混結構的樓房 格物院材料所之前就已經啟動過有關混凝土技術的攻關,雖然距離后世那種膠凝復合式混凝土,還差得遠,但一些基礎的技術雛形,其實本來就有了。 比如利用石灰、黏土和砂石混合的三合土,就是南京城墻的主要材料,事實證明,的確很管用。 材料所的研究,也是基于這些原有基礎之上的。 改良后的三合土,性能較以往提升不少,第一個應用的地方,卻不是城墻,而是金陵大學的教學樓。 整體建筑,一方面增加了空間利用率,一棟樓大約能有十六間教室,相較于以往的院落式建筑,更為緊湊。 不過也保留了傳統建筑的風格,比如頂瓦和飛檐斗拱。 就朱由榔的視角來看,嗯,有點像建國早期的火車站 當然,朱由榔最重視的,還是實驗樓 包括格物系、工程系、醫學系、農學系、地理系的多個室內、室外實驗室 去年才被光學所弄出來的天文望遠鏡和簡易顯微鏡,都投入了使用,讓朱由榔頗為滿意。 這些實驗所,是整個大學最費錢的地方,每年少說三分之一經費都得往里燒。 但也是最重要的地方 它們和翰林院的各個研究所形成配套,在這里培養出未來的翰林院研究院。 原崇禎朝的名望大儒、江西巡撫,郭都賢擔任了金陵大學的教務長,負責具體教務工作,方以智兼任校研究院都監,負責科研工作。 這二位的職務雖然都比祭酒略低,但按照新的制度規劃,科研和教學系統獨立性極強,所以二人并非是顧炎武的副職,而是各領工作。 反而顧炎武這個祭酒,事實上只是個協調員而已 師資力量方面,由于教授均由翰林院院士兼任,故而并不缺乏 倒是醫學專業,翰林院并沒有相關研究所和科研人員,還是臨時招募的。 南直隸吳縣名醫吳有性,之前在東征戰役時,幫助明軍救治傷員,一直在軍中有任職,這次被調入翰林院,帶頭組建格物院醫學所,并兼任金陵大學醫學系司業。 按照朱由榔的規劃,日后等醫學系壯大以后,是要獨立出來,自建一個醫科大學的。 在之前的五年規劃中,有定下目標,要在五年內于全國各地建立九到十五所醫科學校,不過這些更類似于向民間和軍中輸出現成可用的醫學人才,類似于??茖W校,有小學學歷就可以考。 而未來的醫科大學,現在的金陵大學醫學系,則是負責前沿理論和技術研究,培養專業帶頭人。 金陵大學學制暫定為三年,醫學生四年 教學成績采用學分制,學制內須修滿學分才能畢業,延期一年還不能畢業的,就只能退學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其中,課程結構和朱由榔后世的經歷的一樣,通識課、專業課 大一入學基本以通識課為主,不過在朱由榔的堅持下,金陵大學最廣泛,人人都得修的一門課,是數學…… 是的,在金陵大學,哪怕你是學政治,學哲學,至少也必須在大一,修完一門數學基礎課程。 對于這個安排,朱由榔說不清楚心里是啥感覺 總之就是,嗯,大仇得報 ------------------------------------- 金陵大學正中的廣場 朱由榔望去,大約快十畝地左右,和后世一個足球場差不多大小 第一屆學生加上教師,不過千人,根本擠不滿,零零散散只能站住三分之一不到。 這里處在左右教學樓之間,后面是行政樓,距離后世大學的規模還是有不少差距的,不過在這個教育普遍還以書院為主的時代,已經很大了。 不過也好,既然人不多,朱由榔干脆將所有人聚起來,統一講話 “今日能看到這么多青年才俊濟濟一堂,我很高興,多余的話不必言?!?/br> “朕這個人,向來不喜空口白話,那便拿出一些實在的” “從即日起,大內每年從內帑額外撥出八千元,作為獎學金,每年全校評比,應屆畢業績效最優之十人,可或之,并由朕親賜證書、銀牌,并立碑勒名于此廣場之上!” 這番言語,卻是讓所有人都心向往之,激動起來 其實錢反而是小事,雖然八百銀元也不是小數目了,對于能在這種學校,擠進前十的存在,前途那都是不言而喻的,根本不稀罕這點錢。